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Modeling and Determination of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Zinc-Lead Mineralization in the Mehdiabad Deposit,Central Iran,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eochemical Data 被引量:2
1
作者 Zahra BONYAD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2040-2055,共16页
Although the Mehdiabad zinc-lead deposit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deposits in the central Iran structural zone,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remains controversial.The host rock of the ore is a dolomitic limestone of... Although the Mehdiabad zinc-lead deposit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deposits in the central Iran structural zone,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remains controversial.The host rock of the ore is a dolomitic limestone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Taft Formation.In the two main orebodies of the deposit,which includes the Black Hill and East Ridge ore zones,the oxide and sulfide ores are observed at the surface and at depth,respectively.The elements Zn,Fe,Mn and Mg are more abundant in the East Ridge ore zone(in both sulfide and oxide ores),with Ba,Pb,Ag and Cu being more abundant in the Black Hill oxide ore.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 in these ore zones,the element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l groups,that of terrigenous elements,chemically-deposited elements and oreforming(hydrothermally deposited)elements,a division that is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of factor analyse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s jointly affected by contact with host rocks,the boundary of oxide-sulfide ores and fault zones.The main factors gover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are the mechanical transfer of detrital sediments,chemical sedimentation,transfer by hydrothermal fluids,oxidation and surface dissolution,all of which affec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The ore-forming elements are mostly affected by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oxidation.This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genesis of the Mehdiabad deposit,but also could assist in the exploitation of ore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purpos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aid in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Mehdiabad deposit and similar deposits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fluids geochemistry elemental distribution factor analysis Mehdiabad deposit MVT deposit
下载PDF
川西坳陷侏罗系应力场分布规律与构造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毓 李楠 +1 位作者 王洪辉 周文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5期5-6,89,共2页
现今构造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文中通过具体建立地质模型,结合川西坳陷的地质和构造运动特征确定模型的边界加载方式,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出研究区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并验证模拟结果,找到本区... 现今构造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文中通过具体建立地质模型,结合川西坳陷的地质和构造运动特征确定模型的边界加载方式,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出研究区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并验证模拟结果,找到本区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构造特征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现今地应力场分布 地质模型 有限元 分布规律 对应关系 构造特征 地应力场 分布规律 川西坳陷 关系研究 ANSYS有限元软件 侏罗系 地质模型 模拟结果
下载PDF
辽河平原土壤环境中若干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范世华 于学敏 +2 位作者 张桂兰 郭雷 吴燕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辽河平原土壤中14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将其分为亲氧、亲硫、易淋溶元素3个组群。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对元素分布有一定影响。指出了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是产生分异的内在原因,土壤机械组...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辽河平原土壤中14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将其分为亲氧、亲硫、易淋溶元素3个组群。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对元素分布有一定影响。指出了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是产生分异的内在原因,土壤机械组成中的大于0.01mm的粘粒仅对易淋溶元素分布有一定影响,0.01-0.001mm粒级的粘粒与亲硫元素、土壤有机质与亲氧元素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布 地球化学 土壤生态学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阿巴通德拉扎卡地区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4
作者 李伟 吴昱诚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4期151-152,共2页
通过对马达加斯加阿巴通德拉扎卡地区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得到结论 :在此区域Ti、Fe_2O_3在低背景区在太古代Manampotsy组Ma3地层中,其含量非常少。在高背景区在测区东北侧的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中,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得到Ti、Fe_... 通过对马达加斯加阿巴通德拉扎卡地区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得到结论 :在此区域Ti、Fe_2O_3在低背景区在太古代Manampotsy组Ma3地层中,其含量非常少。在高背景区在测区东北侧的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中,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得到Ti、Fe_2O_3含量较高,并且发现高背区有磁铁矿。在此区域Mn、Co在低背景区在测区南侧太古代Manampotsy组Ma1、Ma2地层中,其含量非常少。其高背景区在Ambatoavo-Volonolovosono与Ambohitsimanampelana断裂带上,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得到Mn、Co含量较高,并且发现高背区有铁锰矿。Ti、Fe、Mn、Co组合元素异常区三个异常区域的面积较大,其成矿前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布 地球化学 分析
下载PDF
冀东平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其在区域环境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秀芝 裴晓东 +1 位作者 马忠社 徐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5,共7页
运用因子分析将冀东平原多目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的54项指标凝缩为5个指标来研究区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其成因。5个指标即为5个因子:F1因子主要由Fe、Al、Si等造岩元素,Ti、V、Cr、Mn、Co、Ni、Sc等铁族微量元素及Th、Ce、La等稀土... 运用因子分析将冀东平原多目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的54项指标凝缩为5个指标来研究区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其成因。5个指标即为5个因子:F1因子主要由Fe、Al、Si等造岩元素,Ti、V、Cr、Mn、Co、Ni、Sc等铁族微量元素及Th、Ce、La等稀土元素组成,代表成壤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元素组合;F2因子由Cl、S、Br、I、Na、Ca、Mg元素组成,为与海相沉积环境有关的元素组合;F3因子由碱土元素Sr、Ba及碱金属元素Na组成,主要反映了唐山市铁矿的地质背景环境;F4因子由C、有机碳(Corg)、Se组成,属成煤因子;F5因子由K和Rb组成,反映区内一中生代花岗岩体。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5个指标客观、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景观全貌,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单元是控制元素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所揭示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其成因对区域环境与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元素分布模式 地质地球化学背景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气源综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昆 宋鹏 +2 位作者 胡雯燕 李虎 毛雪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184,共12页
琼东南盆地是一个具有巨厚古近系和新近系沉积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3个时期。渐新统煤系烃源岩具有广覆式分布的特点,有机质丰度最高,是盆地主力烃源岩;中新统浅海—半深海相烃源岩在深水区中央坳... 琼东南盆地是一个具有巨厚古近系和新近系沉积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3个时期。渐新统煤系烃源岩具有广覆式分布的特点,有机质丰度最高,是盆地主力烃源岩;中新统浅海—半深海相烃源岩在深水区中央坳陷厚度大且分布稳定,生烃转化率较高,但有机质丰度较渐新统偏低,是盆地潜在烃源岩;始新统湖相地层虽然探井尚未钻遇,但地震相特征及烃源对比表明,盆地大部分地区均存在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分别对盆地不同区带不同时期生物发育的古生产力、古气候及水动力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中央坳陷古生产力最高,其次为中部隆起区,北部坳陷则相对较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琼东南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于3个时期,有4种类型: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早渐新统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中—晚渐新统崖城-陵水组半封闭浅海相陆源烃源岩及中新统浅海-半深海相陆源潜在烃源岩。在此基础上,根据大量油气勘探成果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判识认为盆地中央坳陷带是渐新统烃源岩最有利发育区且生烃潜力大,其次为北部坳陷带和中部隆起区。气源综合判识表明,中央坳陷带目前勘探发现的深水气田群气源供给主要来自渐新统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及半封闭浅海相陆源烃源岩,而北部坳陷带广大区域油气来源则可能主要来自始新统湖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发育特征 古环境 元素地球化学 气源综合分析判识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