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颗粒物样品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 被引量:34
1
作者 迟旭光 狄一安 +1 位作者 董树屏 刘咸德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13,共3页
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大气颗粒物样品中有机碳、元素碳。应用商业化仪器元素分析仪 ,在燃烧炉温度为 4 50°C时 ,一步测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 ;再运用加酸的方法除去样品中的碳酸盐 ,然后在燃烧炉温度为 950°C时测出样品中有机... 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大气颗粒物样品中有机碳、元素碳。应用商业化仪器元素分析仪 ,在燃烧炉温度为 4 50°C时 ,一步测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 ;再运用加酸的方法除去样品中的碳酸盐 ,然后在燃烧炉温度为 950°C时测出样品中有机碳、元素碳含量之和。通过差减计算 ,得出元素碳的值。有机碳、元素碳测量的标准偏差平均值分别为 0 2 5%、0 5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 颗粒物 有机碳 元素碳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廊坊市开发区冬季颗粒物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敬巧 罗达通 +4 位作者 王涵 张萌 凌德印 李林柱 王淑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18-1825,共8页
廊坊市是北京市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为研究廊坊市开发区冬季颗粒物中碳组分污染特征,于2018年1月5日—2月5日在廊坊市开发区国控点位同步开展PM 2.5及PM 10样品采集,使用DRI分析OC(有机碳)与EC(元素碳)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 廊坊市是北京市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为研究廊坊市开发区冬季颗粒物中碳组分污染特征,于2018年1月5日—2月5日在廊坊市开发区国控点位同步开展PM 2.5及PM 10样品采集,使用DRI分析OC(有机碳)与EC(元素碳)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廊坊开发区冬季ρ(PM 2.5)、ρ(PM 10)分别为(54.5±46.0)(91.0±58.2)μg/m^3.PM 2.5中ρ(OC)、ρ(EC)分别为14.64、3.54μg/m^3,PM 10中分别为17.07、4.58μg/m^3;PM 2.5、PM 10中ρ(OC)与ρ(EC)相关性均较好,R^2均为0.91(P<0.01),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来源;在PM 2.5和PM 10中OC/EC〔ρ(OC)/ρ(EC),下同〕分别为4.46和4.16,ρ(SOC)(SOC为二次有机碳)分别为6.15和5.88μg/m 3,分别占ρ(OC)的42.1%和37.7%,表明二次污染较严重.碳组分丰度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M 2.5与PM 10中碳组分来源基本一致,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水溶性极性化合物、生物质燃烧及燃煤的混合源,柴油车排放,以及道路扬尘.后向气流轨迹聚类结果表明,颗粒物及碳组分质量浓度受途径内蒙古自治区及河北省中部、北京市南部气团的影响较大;对于碳组分来源,道路扬尘及汽车尾气受气团传输的影响较大,而生物质燃烧、燃煤等受气团传输的影响较小.研究显示,汽车尾气、燃烧源及道路扬尘为廊坊市开发区冬季碳组分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二次有机碳(SOC) 来源分析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中碳组分测定结果比较:元素分析和热光反射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琳 冯银厂 +2 位作者 叶文媛 朱坦 刘双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1-1487,共7页
采用元素分析(EA)和热光反射(TOR)2种方法对108个大气颗粒物样品(PM10和PM2.5)中的碳组分同步进行测定,分析2组测量结果的差别,并从原理上阐述2种方法的异同和优缺点.结果表明,EA法所得的ρ(TC)和ρ(OC)分别是TOR法测得的ρ(TC)和ρ(OC)... 采用元素分析(EA)和热光反射(TOR)2种方法对108个大气颗粒物样品(PM10和PM2.5)中的碳组分同步进行测定,分析2组测量结果的差别,并从原理上阐述2种方法的异同和优缺点.结果表明,EA法所得的ρ(TC)和ρ(OC)分别是TOR法测得的ρ(TC)和ρ(OC)的1.52和1.15倍.造成ρ(TC)结果相差很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2种方法的升温程序和控温时间不同,检测器不同;通过"归一化"讨论,从ρ(TC)和ρ(OC)测定结果上验证了EA法和TOR法在原理上的区别.为碳数据分析比较提供了一种思想,即通过TOR法测得的裂解碳(OP)在OC中的质量分数来校正EA法测得的ρ(OC);虽然EA法和TOR法对OC和EC的定量分析存在一定差别,但2种方法测出的ρ(OC)和ρ(EC)在季节分布规律上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法 热光反射法(TOR) 大气颗粒物 有机碳 元素碳
下载PDF
2012年秋季黄河口及莱州湾颗粒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白亚之 刘季花 +4 位作者 胡利民 乔淑卿 杨刚 徐涛玉 石学法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2-474,共13页
根据2012年9月在黄河口及莱州湾取得的悬浮体和水文调查资料,探讨了非调水调沙期间黄河15及莱州湾颗粒有机碳(POC)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年秋季黄河口及莱州湾POC浓度介于42.25-1018.87gg/L之间,平均... 根据2012年9月在黄河口及莱州湾取得的悬浮体和水文调查资料,探讨了非调水调沙期间黄河15及莱州湾颗粒有机碳(POC)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年秋季黄河口及莱州湾POC浓度介于42.25-1018.87gg/L之间,平均为316.35μg/L,底层POC浓度高于表层,这与沉积物再悬浮有直接关系;(2)黄河口POC呈现近岸区高,远岸区低的趋势,高值区出现在新、老两个河口区域,指示了陆源输入对河口区POC的直接控制作用;(3)在盐度为26~28(psu)之间黄河口POC有高值,表明絮凝沉降作用对POC空间分布的影响;底层POC与浊度显著相关,表明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对研究区POC空间分布的直接影响;悬浮物含量超过20mg/L时,生命态颗粒有机碳对总颗粒有机碳的贡献明显下降;(4)POC/PN值显示黄河15及莱州湾POC来源的复杂性,生物作用、沉积物再悬浮和黄河水沙输入对研究区的POC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总悬浮颗粒物 物源 沉积环境 黄河口
下载PDF
元素分析法测定大气总悬浮颗粒中的有机碳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宏 王文波 张泽 《齐齐哈尔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92-94,共3页
求文研究一种新的测定总悬浮颗粒中有机碳的方法──元素分析法,该方法是在氧化炉炉温为600℃时,一步测定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回收率在97~101%之间。
关键词 元素分析 总悬浮颗粒 有机碳 大气 测定
下载PDF
利用元素分析法测定大气总悬浮颗粒中的有机碳
6
作者 张泽 孙宏 +1 位作者 郭祥峰 孙涛 《黑龙江环境通报》 1996年第3期22-25,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灵敏度测定总悬浮颗粒中有机碳的方法——元素分析法,该方法是在氧化炉最佳温度为600℃时,一步测量定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并运用此法对齐齐哈尔市大气总悬浮颗粒中的有机碳进行了连续的监测,结果表明;此法简捷准确.
关键词 元素分析 总悬浮颗粒 有机碳 大气监测
下载PDF
筼筜湖悬浮物及颗粒有机碳、氮、磷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6
7
作者 林静毅 朱小明 黄凌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9-585,共7页
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在筼筜湖5个站位进行表层海水的采样,研究水体中悬浮物(TS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PN)和颗粒磷(P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Chl 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站位TSM、POC、PN和PP浓度总体上沿着筼筜湖... 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在筼筜湖5个站位进行表层海水的采样,研究水体中悬浮物(TS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PN)和颗粒磷(P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Chl 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站位TSM、POC、PN和PP浓度总体上沿着筼筜湖的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季节变化明显,大部分在夏季(6—8月)出现高峰;POC和PN之间相关性极显著(R=0.989,n=127),POC和PN与Chl a之间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PP与Chl a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碳(Cph)与POC的质量比在各站位有所差异.研究表明,筼筜湖POC和PN来源较为一致,在赤潮爆发期间浮游植物是其主要来源,而PP除浮游植物来源外,其他来源如外源碎屑输入、表层沉积物再悬浮以及浮游动物、细菌和碎屑可能对其含量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颗粒有机碳 颗粒氮 颗粒磷 筼筜湖
下载PDF
大气总悬浮颗粒中有机碳的测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泽 孙宏 郭祥峰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18,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灵敏度测定总悬浮颗粒中有机碳的方法一元素分析法。该方法是在氧化炉最佳温度为600℃时,一步测定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并成功地对齐齐哈尔市大气总悬浮颗粒中的有机碳进行了连续的监测。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灵敏度测定总悬浮颗粒中有机碳的方法一元素分析法。该方法是在氧化炉最佳温度为600℃时,一步测定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并成功地对齐齐哈尔市大气总悬浮颗粒中的有机碳进行了连续的监测。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中有机碳的含量有较明显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 总悬浮颗粒 有机碳 大气监测
下载PDF
不同装煤方式和炭化室高度的焦炉周边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碳组分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姝婷 刘效峰 +4 位作者 白慧玲 牟玲 彭林 王志磊 张大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研究了山西省4座典型焦炉周边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碳组分特征,分析了不同装煤方式和炭化室高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焦炉周边环境空气中TSP质量浓度为711.95~2938.41μg/m^3,其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89... 研究了山西省4座典型焦炉周边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碳组分特征,分析了不同装煤方式和炭化室高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焦炉周边环境空气中TSP质量浓度为711.95~2938.41μg/m^3,其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89.45~595.90、285.38~806.71μg/m^3,总碳占TSP的质量分数为44.81%~67.45%;捣固焦炉周边的TSP及其碳组分浓度高于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越高的焦炉周边环境空气中TSP及其碳组分浓度越低。(2)4座焦炉周边环境空气TSP中OC和EC质量比为0.66~1.04,说明焦炉周边环境空气中碳组分以一次污染为主。(3)4座焦炉周边环境空气TSP中碳组分的分歧系数为0.092~0.490,均小于0.5,总体来说装煤方式和炭化室高度都对焦炉周边环境空气TSP中碳组分的分布有一定影响,特别是装煤方式和炭化室高度都不同的焦炉周边环境空气TSP中碳组分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 总悬浮颗粒物 总碳气溶胶 有机碳 元素碳 分歧系数
下载PDF
不同粒径悬移质泥沙对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冉艳 何强 +2 位作者 袁若愚 代国义 李宏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8-186,共9页
为了解不同粒径悬移质泥沙(SPM)对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的吸附行为,比较不同粒径SPM对DBP的吸附性能差异并确定导致其差异的潜在原因,选取三峡库区库尾一级支流御临河的原位SPM,并利用湿筛自然沉降的物理方法将原位SPM分成黏土极细粉... 为了解不同粒径悬移质泥沙(SPM)对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的吸附行为,比较不同粒径SPM对DBP的吸附性能差异并确定导致其差异的潜在原因,选取三峡库区库尾一级支流御临河的原位SPM,并利用湿筛自然沉降的物理方法将原位SPM分成黏土极细粉砂(<8μm)、细粉砂(8~20μm)、中粉砂(20~32μm)、粗粉砂(32~63μm)和砂(>63μm)5个粒级,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DBP在不同粒级SPM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分配作用是各粒级SPM吸附DBP的主要机制,各粒级SPM对DBP吸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黏土极细粉砂>细粉砂>中粉砂>粗粉砂>砂。总有机碳(TOC)是影响各粒级SPM对DBP吸附的主要因素。此外,黏土极细粉砂粒级SPM中有机质的物质组成差异可能是导致其对DBP高吸附量的原因;就砂质SPM而言,其比表面积、孔容和有机质腐殖化程度也会影响SPM对DBP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悬移质泥沙 粒径 吸附 总有机碳
下载PDF
2019年苏州市10处湿地中水体的透明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睿婷 胡昕欣 +5 位作者 金睿 Fathielrahaman Hassan AJLOON 李欣 周婷婷 冯育青 谢冬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1-341,共11页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方法,利用2019年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苏州市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同里国家湿地公园、金仓湖省级湿地公园、锦溪省级湿地公园、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太湖三山岛国家...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方法,利用2019年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苏州市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同里国家湿地公园、金仓湖省级湿地公园、锦溪省级湿地公园、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震泽省级湿地公园、七星揽月市级湿地公园和莲花岛-湿地生态岛屿中水体的透明度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苏州市10处湿地中水体的透明度范围为50.78-128.00 cm;苏州市10处湿地中水体的透明度主要受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总有机碳含量的直接影响,藻类等内源性生产是悬浮颗粒物和总有机碳的重要来源;水温、氮磷比和风速主要通过调节水体中的总有机碳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对水体透明度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透明度 结构方程模型 悬浮颗粒物 总有机碳 湿地公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