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Traumatic Theme in Elizabeth Bowen’s“The Demon Lover”
1
作者 Mengyuan Fa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1年第4期103-105,共3页
British novelist Elizabeth Bowen tactfully sets the fate of individuals in the spectacular background of war in her short novel“The Demon Lover”to depict the physical and psychical trauma of human beings.The protago... British novelist Elizabeth Bowen tactfully sets the fate of individuals in the spectacular background of war in her short novel“The Demon Lover”to depict the physical and psychical trauma of human beings.The protagonists Kathleen Drover and the“demon”soldier who returns for revenge are two typical sufferers of trauma.The writing of the trauma in this novel not only recreates daily life of British women during the war but also draws readers’attention on the cruelty of war,which endow the short story abundant significance of enlightenment to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 The Demon Lover elizabeth bowen WA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下载PDF
《最后的九月》中多重空间建构与人物困境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叶娜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396-405,共10页
伊丽莎白·鲍恩以其跨爱尔兰一英国的人生阅历和独特的创作艺术著称。其代表作《最后的九月》有效地利用时空架构,注入历史、文化、归属、身份等要素,建构了多重空间场景,探讨了不同人物的困境问题,展现了英国和爱尔兰20世纪二三十... 伊丽莎白·鲍恩以其跨爱尔兰一英国的人生阅历和独特的创作艺术著称。其代表作《最后的九月》有效地利用时空架构,注入历史、文化、归属、身份等要素,建构了多重空间场景,探讨了不同人物的困境问题,展现了英国和爱尔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物的命运变迁。本文从新文化地理学视角出发,以小说中的隔绝景观建构、建筑物的毁坏、空间移位等多重空间视域为切入点,探讨了小说中盎格鲁一爱尔兰贵族、旅行人等人物的历史、身份、文化困境,揭示空间的建构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作用和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鲍恩 《最后的九月》 新文化地理学 多重空间 人物困境
下载PDF
土地、战争与男性气质——论鲍恩小说《最后的九月》中男性气质的构建
3
作者 辛媛媛 卢丽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5,共8页
性别研究中关于“男性气质”的相关理论,为伊丽莎白·鲍恩的长篇小说《最后的九月》提供新的研究视角。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历史上的两大事件——土地运动和独立战争——对爱尔兰本土男性气质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特殊的... 性别研究中关于“男性气质”的相关理论,为伊丽莎白·鲍恩的长篇小说《最后的九月》提供新的研究视角。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历史上的两大事件——土地运动和独立战争——对爱尔兰本土男性气质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最后的九月》中的不同的男性群体的气质类型不可避免地的缺失、蜕变和扭曲,由此揭示鲍恩的男性气质观:男性气质的主张离不开道德的约束和引导;男性气质并非天生,它受不同阶级、种族、宗教的影响,在历史和社会框架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的九月》 男性气质 伊丽莎白·鲍恩
下载PDF
《最后的九月》中盎格鲁-爱尔兰共同体危机的景观书写
4
作者 王叶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4-91,共8页
盎格鲁-爱尔兰作家伊丽莎白·鲍恩创作的《最后的九月》是一部景观呈现非常丰富的作品。鲍恩以独特的感知敏锐地捕捉到了殖民地景观的压抑性特征,以细腻、内敛的笔触绘制了流动、变化和碎片化的生活场景,以孤立、颓废的爱尔兰景观... 盎格鲁-爱尔兰作家伊丽莎白·鲍恩创作的《最后的九月》是一部景观呈现非常丰富的作品。鲍恩以独特的感知敏锐地捕捉到了殖民地景观的压抑性特征,以细腻、内敛的笔触绘制了流动、变化和碎片化的生活场景,以孤立、颓废的爱尔兰景观呈现了战争危机时期盎格鲁-爱尔兰共同体的历史存亡危机。在景观的隐喻功能和生成功能观照下,鲍恩笔下的盎格鲁-爱尔兰景观是构建人物命运共同体、表征共同体危机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拓展了人物塑造和叙述方式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以更为生动的方式记录历史,延续共同体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鲍恩 盎格鲁-爱尔兰优势阶层 共同体危机 景观书写
下载PDF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5
作者 陈韵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2年第1期167-174,共8页
本文从英国作家伊丽莎白·鲍温代表作《心之死》中的"烤火场景"入手,探讨这部作品如何表征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中趣味和伦理方面的焦虑,批判了审美趣味和社会伦理的失衡与背离。该作表达出鲍温对英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文化... 本文从英国作家伊丽莎白·鲍温代表作《心之死》中的"烤火场景"入手,探讨这部作品如何表征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中趣味和伦理方面的焦虑,批判了审美趣味和社会伦理的失衡与背离。该作表达出鲍温对英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文化焦虑,其关注点在20世纪的英国文化批评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鲍温 《心之死》 趣味焦虑 伦理焦虑 文化批评
下载PDF
转型焦虑:文化观念流变中的《心之死》 被引量:5
6
作者 殷企平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6,共8页
在英国文学与文化观念的互动史上,伊丽莎白·鲍温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她用写小说的方式,丰富了文化观念的内涵,可是这一点至今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她的代表作《心之死》为例,近十年来学界的相关研究大都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剖... 在英国文学与文化观念的互动史上,伊丽莎白·鲍温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她用写小说的方式,丰富了文化观念的内涵,可是这一点至今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她的代表作《心之死》为例,近十年来学界的相关研究大都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剖析小说女主人公波西娅"心之死"的原因。依笔者之见,鲍温塑造波西娅这一形象,讲述她的心路历程,固然具有心理意义,但是她具有更丰富的文化意义。如果我们把《心之死》看作文学与文化观念发展史的一种互动,并从中探寻鲍温的文化思想,就更能把握波西娅"心之死"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温 《心之死》 文化观念 转型焦虑 趣味 伦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