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ute Height Connection Across the Sea by Using the Vertical Deflections and Ellipsoidal Height Data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金运 陈永宁 +2 位作者 刘新 钟世霞 麦照秋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1期99-110,共12页
Distance between the main land and island is so long tha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recisely connect the height datum across the sea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like the trigonometric leveling, or it is very expensive ... Distance between the main land and island is so long tha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recisely connect the height datum across the sea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like the trigonometric leveling, or it is very expensive and takes long time to implement the height transfer with the geopotential technique. We combine the data of GPS surveying, astro-geodesy and EGM2008 to precisely connect the orthometric height across the sea with the improved astronomical leveling method in the paper. The Qiongzhou Strait is selected as the test area for the height connection over the sea. We precisely determine the geodetic latitudes, longitudes, heights and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for four points on both sides across the strait. Modeled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along the height connecting routes over the sea are determined with EGM2008 model based on the geodetic positions and heights of the sea segmentation points from DNSC08MSS model. Differences of the measured and modeled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are calculated at four points on both sides and linearly change along the route. So the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along the route over the sea can be improved by the linear interpolation model. The results are also in accord with those of trigonometirc levelings. The practical case shows that we can precisely connect the orthometric height across the Qiongzhou Strait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order 3 leveling network of China. The method is very efficient to precisely connect the height datum across the sea along the route up to 8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ght connection across sea deflection of the vertical astro-geodesy orthometric height ellipsoidal height
下载PDF
Modelling Orthometric Heights from a Combination of Ellipsoidal Heights and Gravimetric Geoid Model in Rivers State, Nigeria
2
作者 Kurotamuno P. Jackson Elochukwu C. Mok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0年第4期184-196,共13页
Many applications in geodesy, hydrography and engineering require geoid-related heights. Spirit leveling 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means of obtaining geoid- or mean sea level-related heights is slow, time-consuming and... Many applications in geodesy, hydrography and engineering require geoid-related heights. Spirit leveling 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means of obtaining geoid- or mean sea level-related heights is slow, time-consuming and costly.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 offer faster and relatively cheaper way of obtaining geoid-related heights when geoidal undulation is applied to ellipsoidal heights. However,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determining acceptable geoid height have seriously hampered the application of GNSS for leveling in Rivers State, thus necessitating the need to develop an acceptable geoid model which will serve as a means of conversion of GNSS-delivered ellipsoidal heights to their orthometric heights equivalent. In pursuance of this objective, a detailed gravimetric geoid has been evaluated for Rivers State, Nigeria. The computation of the geoid was carried out by the traditional remove-restore procedure. The Earth Geopotential Model 2008 (EGM08) was applied as the reference field for both the remove and restore parts of the procedures;spherical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was employ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Molodenskii’s integral formula for the height anomaly, (ζ) to yield the quasi-geoid;while the Residual Terrain Modelling (RTM) was done by prism integration. The classical gravimetric geoid over Rivers State was obtained from the rigorously evaluated quasi-geoid by adding the quasi-geoid to geoid (N?- ζ) correction it.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geoid height values are 18.599 m and 20.114 m respectively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of 0.345 m across the study area. Comparison of the gravimetric geoidal heights with the GPS/Leveling-derived geoidal heights of 13 stations across Rivers State, Nigeria showed that the absolute agre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GPS/leveling datum is generally better than 7 cm root mean squares (r.m.s) error.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combining both GPS heights and the computed Rivers State geoid model can give orthometric heights accurate to 3 cm post-fit using a 4-parameter empirical model. The geoid model can thus serve as a good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leveling when used with GPS leveling, particularly for third order leveling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ID MODELLING Remove-Compute-Restor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Residual Terrain Model ellipsoidal heightS Orthometric heightS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Height Systems 被引量:1
3
作者 Nazan Yilmaz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8年第3期209-214,共6页
Geopotential, dynamic, orthometric and normal height systems and the corrections related to these systems are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Along two different routes, with a length of about 5 kilometers, precise leveling ... Geopotential, dynamic, orthometric and normal height systems and the corrections related to these systems are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Along two different routes, with a length of about 5 kilometers, precise leveling and gravity measurements are done. One of the routes is in an even field while the other is in a rough field. The magnitudes of orthometric, normal and dynamic corrections are calculated for each route. Orthometric, dynamic, and normal height differences are acquired by adding the corrections to the height differences obtained from geometric leveling. The magnitudes of the corrections between the two routes are compared. In addition, by subtracting orthometric, dynamic, and normal heights from geometric leveling, deviations of these heights from geometric leveling are cou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POTENTIAL dynamic orthometric NORMAL ellipsoidal height GRAVITY POTENTIAL GEOID
下载PDF
基于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的GNSS高程转化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保成 徐健 徐坚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3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了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得到的大地高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中,需要将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基于5种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结合改进的“移去-拟合-恢复”法开展了GNSS高程转换方法研究,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在实验测区内,利用SGG-U... 为了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得到的大地高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中,需要将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基于5种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结合改进的“移去-拟合-恢复”法开展了GNSS高程转换方法研究,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在实验测区内,利用SGG-UGM-2地球重力场模型直接计算得出的高程异常值与真实高程异常的符合程度更高,中误差为±0.009 3 m.当采用“移去-拟合-恢复法”后,利用XGM2019e_2159地球重力场模型的高程异常拟合效果更优,中误差、极差、偏度值与峰度值最小,分别为±4.786 6 mm、18.875 7 mm、-0.648 8、0.887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高 正常高 重力场模型 拟合 中误差
下载PDF
顾及地球曲率及椭球高的GNSS-R几何计算方法
5
作者 宋敏峰 何秀凤 +3 位作者 王笑蕾 肖儒雅 贾东振 李伟强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4-894,共11页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测量(GNSS-R)技术中,观测几何计算不仅涉及GNSS反射信号的在轨实时处理,而且与观测值的地理位置计算直接相关,对其进行精确计算十分重要。当前GNSS-R技术逐步向陆地场景拓展,已有几何计算方法难以满足多场景(海洋...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测量(GNSS-R)技术中,观测几何计算不仅涉及GNSS反射信号的在轨实时处理,而且与观测值的地理位置计算直接相关,对其进行精确计算十分重要。当前GNSS-R技术逐步向陆地场景拓展,已有几何计算方法难以满足多场景(海洋、陆地、冰川等)应用的需求。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地球曲率和椭球高的几何计算方法。该方法同时也集成了一种镜面点初始估计模型,在不同轨道高度(300~900 km)和观测几何条件下,初始估计误差精度可降低至5 km以内。本文方法可基于WGS-84椭球面和顾及反射面椭球高精确计算镜面反射点,精度可控在1 mm以内,计算效率相比已有方法有显著提升,可对未来考虑地形高度的高效计算需求提供借鉴。本文方法通过变换迭代方程可进行反射信号的几何路径计算,实现从反射信号延迟观测到镜面反射点和椭球高的一体解算。与已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考虑了地球曲率及反射点随椭球高度变化的空间偏移误差,可避免测高应用中测量值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 几何计算 初始镜面反射点 地球曲率 椭球高
下载PDF
中小型液化气船独立C型液货舱内部压力计算与分析
6
作者 董国忠 尹群 +2 位作者 娄本强 吴晨飞 沈中祥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5-50,共6页
液化天然气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船体的运动引起货物重心加速度而产生压力,常采用二维加速度椭圆法或三维加速度椭球法计算。本文基于《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IGC)相关规则,在对液货舱内部压力解析分析基础上,编制相... 液化天然气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船体的运动引起货物重心加速度而产生压力,常采用二维加速度椭圆法或三维加速度椭球法计算。本文基于《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IGC)相关规则,在对液货舱内部压力解析分析基础上,编制相关三维加速度计算应用程序,开展三维加速度椭球法、二维加速度椭圆法、DNV船级社法对典型液舱内部压力计算精度对比研究。对某22000m^(3)液化气船C型液货舱内部压力计算分析,获得其内部压力分布规律,并开展横稳心高GM值对C型液货舱内部压力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船 C型舱 三维加速度椭球法 液货舱内部压力 横稳心高
下载PDF
局部无缝垂直参考基准面的建立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建虎 张红梅 John E Hughes Clarke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8-450,共3页
为在局域建立一个无缝垂直参考基准面,提出了两步转换的思想和方法,即从大地高到正高然后到海图高。利用该方法,构造了Saint John河高程转换模型,并在该河段建立了无缝垂直参考基准面,且得到了实际验证。
关键词 大地高 正常高 海图基准 海图基准高程
下载PDF
地面上两点间方位角和距离计算的实用公式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瑞 纪兵 边少锋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26,共5页
在涉及距离计算的很多工程应用时,经常需要计算地面上位置已知的两点间的方位角和距离,解算这一问题时一般是将地球近似成旋转椭球来进行,而实际情况是计算点并不在参考椭球上,而是距参考椭球有大地高H,因此使用理论距离公式计算误差太... 在涉及距离计算的很多工程应用时,经常需要计算地面上位置已知的两点间的方位角和距离,解算这一问题时一般是将地球近似成旋转椭球来进行,而实际情况是计算点并不在参考椭球上,而是距参考椭球有大地高H,因此使用理论距离公式计算误差太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利用相似椭球法构造新的参考椭球,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进行了推导,得到了简单、实用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公式。最后,进行了数据验证,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主题问题 相似椭球 大地高 大地线 MATHEMATICA
下载PDF
星载SAR距离-多普勒定位算法中地球模型的修正 被引量:12
9
作者 傅文学 郭小方 田庆久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距离-多普勒定位算法(R-D算法)模型基于严格的成像几何构建,不需在视场中设置任何位置确知的特征点。但对具有一定高程的目标,以往的研究将目标高程直接加在平均赤道半径上对地球模...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距离-多普勒定位算法(R-D算法)模型基于严格的成像几何构建,不需在视场中设置任何位置确知的特征点。但对具有一定高程的目标,以往的研究将目标高程直接加在平均赤道半径上对地球模型进行修正。由于地球体的椭球特征,这种修正并不能完全消除高程对定位误差的影响,会产生随纬度和目标高程变化的定位误差。本文介绍R-D定位算法的原理,推导将目标大地高归算至地球赤道半径的公式,给出地球模型合理的修正公式。最后根据实例和仿真分析,表明在低纬度的定位研究中,以往的修正方式仍然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而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则会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应使用更为合理的地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距离-多普勒定位算法 地球椭球体 大地高
下载PDF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GPS高程转换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良才 危志明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2,共4页
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智能技术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作为模型,以遗传算法作为权值进化算法进行GPS高程转换,提出了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算法实现过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用于GPS高程转换具有较好的精度。
关键词 GPS大地高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GPS高程转换
下载PDF
我国GPS大地高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泽民 张学廉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7年第1期28-33,共6页
分析了利用GPS测定大地高的误差来源和提高其精度的措施。简介我国高精度GPS中A、B级网和各类区域网的布测和数据处理要点。根据误差传播理论和我国各级GPS网实测误差,首次论证得出在我国任何地区GPS大地高的绝对精度均... 分析了利用GPS测定大地高的误差来源和提高其精度的措施。简介我国高精度GPS中A、B级网和各类区域网的布测和数据处理要点。根据误差传播理论和我国各级GPS网实测误差,首次论证得出在我国任何地区GPS大地高的绝对精度均可达到±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大地高 绝对精度 A级网 区域网
下载PDF
转换GPS高程的遗传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良才 危志明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遗传算法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搜索算法,其主要特点是群体搜索策略和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换,搜索不依赖于梯度信息。把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智能技术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作为模型,以遗传算法作为权值进化算法... 遗传算法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搜索算法,其主要特点是群体搜索策略和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换,搜索不依赖于梯度信息。把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智能技术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作为模型,以遗传算法作为权值进化算法进行GPS高程转换,提出了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算法实现过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用于GPS高程转换具有较好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大地高 高程异常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遗传神经网络
下载PDF
坐标相似变换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廷武 段红志 朱照荣 《北京测绘》 2008年第4期18-19,27,共3页
常用的坐标转换模型,讨论了大地高的不确定性对应用Bursa模型进行坐标转换的影响。结合工程应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平面坐标转换模型对北京地方坐标与西安80坐标进行转换,转换精度满足实际需求。
关键词 坐标转换 大地高误差 转换精度
下载PDF
IGS跟踪站的大地高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克红 程鹏飞 文汉江 《测绘工程》 CSCD 2015年第5期19-23,28,共6页
应用国内几个IGS跟踪站在U方向的观测数据,分析研究跟踪站大地高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时间序列进行奇异谱分析和傅立叶变换分析,表明大地高时间序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周期特性明显,时间序列的时频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关键词 大地高时间序列 奇异谱分析 傅立叶变换
下载PDF
大地高误差对坐标系转换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明孝 陈建斌 +1 位作者 赵秀杰 曹学诚 《测绘工程》 CSCD 2013年第3期8-11,共4页
卫星大地测量直接获取地面点的三维坐标,解决了传统作业中平面和高程分开建网的问题。但获得的三维坐标基于全球大地坐标框架(WGS84或IRTF),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需要通过椭球变换实现坐标系转换。由于基于本地坐标框架(局... 卫星大地测量直接获取地面点的三维坐标,解决了传统作业中平面和高程分开建网的问题。但获得的三维坐标基于全球大地坐标框架(WGS84或IRTF),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需要通过椭球变换实现坐标系转换。由于基于本地坐标框架(局部椭球)的大地高较难得到,椭球变换参数只能近似求得。分析大地高误差对坐标系转换精度的影响,并用实例证实此影响在局部范围内是可以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球变换 大地高误差 重合点 空间直角坐标变换
下载PDF
试论选择地方参考椭球体长半径的合理公式 被引量:9
16
作者 余代俊 《测绘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37,4,共2页
在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时需要匹配一个与该坐标系投影面吻合的地方参考椭球体,在保证地方椭球体的中心、轴向和扁率与国家参考椭球体相同的前提下,采用何种计算公式来确定长半轴的改正量,以使新椭球体面与地方坐标系投影面吻合得最好,本... 在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时需要匹配一个与该坐标系投影面吻合的地方参考椭球体,在保证地方椭球体的中心、轴向和扁率与国家参考椭球体相同的前提下,采用何种计算公式来确定长半轴的改正量,以使新椭球体面与地方坐标系投影面吻合得最好,本文对现今个别规范和教科书中采用的计算公式作了分析,指出了公式错误,同时导出了新的计算公式,并得出了现用公式对实际测量工作无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椭球体 大地高 长半径改正量 吻合程度
下载PDF
坐标转换中大地高对平面坐标和高程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锐 《测绘工程》 CSCD 2005年第4期58-60,共3页
验证大地高的不确定性对高程的影响和对平面坐标的影响,为具体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改变选定的重合点上的大地高,求得两套转换参数,并比较这两套转换参数求得的高斯平面坐标。通过不同数据验证,得出结论。
关键词 GPS 坐标转换 大地高 北京54坐标
下载PDF
GPS高程拟合的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及结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先革 杨金玲 曹先密 《地理空间信息》 2010年第4期48-51,共4页
分析了GPS高程异常求解的三种常用方法,对转换GPS高程的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及模型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试验研究,结合GPS测量和水准测量资料,对拟合精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 GPS 大地高 正常高 高程异常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以高斯平面坐标和大地高为参数的GPS网平差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培义 王爱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645-647,652,共4页
推出大地坐标对高斯平面坐标的偏导数的近似计算公式 ,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以 GPS基线向量为相关观测量 ,以 x,y和 H为平差参数的 ( 2 +1 )维平差模型 ,对设计矩阵中的元素 (各个偏导数 )进行了数值检验 ,并且用实例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推出大地坐标对高斯平面坐标的偏导数的近似计算公式 ,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以 GPS基线向量为相关观测量 ,以 x,y和 H为平差参数的 ( 2 +1 )维平差模型 ,对设计矩阵中的元素 (各个偏导数 )进行了数值检验 ,并且用实例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表明 ,采用数值方法可计算复杂函数的偏导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基线向量 高斯平面坐标 大地高 全球定位系统 GPS网平差
下载PDF
顾及高程时计算两点间大地距离的实用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卫泽 李厚朴 《舰船电子工程》 2011年第8期52-55,80,共5页
对考虑高程影响时大地距离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构造了一个过地球表面两已知点的新椭球,确定出了新椭球的有关参数,得到了两已知点在新椭球上的坐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计算大地距离的非迭代法和大椭圆法。算例分析表明,当对大地距离的... 对考虑高程影响时大地距离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构造了一个过地球表面两已知点的新椭球,确定出了新椭球的有关参数,得到了两已知点在新椭球上的坐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计算大地距离的非迭代法和大椭圆法。算例分析表明,当对大地距离的计算精度要求较高时,必须考虑高程的影响,该文方法可以满足高精度大地距离计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椭球 大地高程 大地距离 非迭代法 大椭圆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