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Elongator复合物Elp4亚基基因可部分补偿酵母ELP4缺失菌株的生长缺陷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芬 韩秋菊 +2 位作者 罗巅辉 陆军 黄百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68-674,共7页
为研究人Elongator复合物Elp4亚基的功能 ,将人ELP4基因转入酵母ELP4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 (elp4△菌株 )中 ,并对转化菌株进行功能互补实验和SSA3和PHO5基因表达分析 ,结果表明人的ELP4基因不能恢复突变菌株对高盐的敏感性 ,但可以在一... 为研究人Elongator复合物Elp4亚基的功能 ,将人ELP4基因转入酵母ELP4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 (elp4△菌株 )中 ,并对转化菌株进行功能互补实验和SSA3和PHO5基因表达分析 ,结果表明人的ELP4基因不能恢复突变菌株对高盐的敏感性 ,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突变菌株对高温、咖啡因 (Caffeine)和 6 氮尿嘧啶 (6 AU)的敏感性 ,部分恢复低磷条件下PHO5基因表达延迟的缺陷 ,并可在热激条件下提高SSA3基因的表达 ,因此人的ELP4基因可以部分补偿酵母ELP4基因缺失所引起的生长缺陷 ,提示人的Elp4亚基可能与酵母的该亚基功能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P4基因 elongator复合物 酵母ELP4缺失突变株 功能互补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人Elongator复合物Elp3亚基基因可显著补偿酵母elp3缺失菌株的生长缺陷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芬 韩秋菊 +1 位作者 陆军 黄百渠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9-376,共8页
从HeLa细胞中分离的人的Elongator复合物在组成及与RNAPⅡ的作用方式上与酵母的E- longator复合物十分相似,但对其功能研究极少。为了研究人的Elongator复合物催化亚基Elp3的功能,将人elp3等基因转入酵母elp3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elp3Δ... 从HeLa细胞中分离的人的Elongator复合物在组成及与RNAPⅡ的作用方式上与酵母的E- longator复合物十分相似,但对其功能研究极少。为了研究人的Elongator复合物催化亚基Elp3的功能,将人elp3等基因转入酵母elp3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elp3Δ菌株),并对转化菌株进行功能互补实验和ssa3和pho5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人elp3基因可显著恢复突变菌株对高温和Caffeine的敏感性,在低磷条件下显著补偿了突变株pho5基因表达延迟的缺陷,并可在热激条件下提高ssa3基因的表达。含酵母elp3非HAT区和人elp3 HAT区的融合yhelp3对上述缺陷有着更强的补偿能力。而HAT区催化结构域缺失的yhelp3HAT没有任何补偿能力,表明人Elp3亚基可能与酵母的该亚基功能相似,人Elp3的HAT活性也为其行使功能所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p3基因 HAT活性 elongator复合物 功能互补 基因缺失 催化亚基 补偿能力 生长缺陷 缺失菌株 复合物
下载PDF
Elongator复合物:一种新的参与转录延伸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3
作者 李芬 陆军 黄百渠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由6个亚基组成的Elongator复合物是RNA聚合酶II(RNApolymeraseII,RNAPII)全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与高度磷酸化的RNAPII相结合,其Elp3亚基具有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acetyltransferase,HAT)活性,在以染色质为模板的转录延伸中... 由6个亚基组成的Elongator复合物是RNA聚合酶II(RNApolymeraseII,RNAPII)全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与高度磷酸化的RNAPII相结合,其Elp3亚基具有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acetyltransferase,HAT)活性,在以染色质为模板的转录延伸中发挥重要作用。Elongator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参与转录延伸的HAT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ongator复合物 ELP3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转录延伸
下载PDF
Elongator复合物在低浓度氨基酸条件下对TORC1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何格 滕昕辰 《生命科学仪器》 2017年第2期39-46,共8页
目的:研究Elongator复合物在低浓度氨基酸条件下对TORC1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生长实验来观察Elongator突变体在低浓度氨基酸和低浓度亮氨酸条件下的生长程度;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核糖体蛋白S6的磷酸化水平来检测TORC1的活性;将GFP-ATG8... 目的:研究Elongator复合物在低浓度氨基酸条件下对TORC1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生长实验来观察Elongator突变体在低浓度氨基酸和低浓度亮氨酸条件下的生长程度;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核糖体蛋白S6的磷酸化水平来检测TORC1的活性;将GFP-ATG8质粒转入到Elongator突变体及野生型酵母菌株WT里,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游离的GFP蛋白的水平来检测体内自噬。结果:生长实验显示Elongator突变体在低浓度氨基酸条件下显示过度生长的特性,并且这种过度生长可被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所抑制;免疫印迹检测TORC1活性的实验以及检测体内自噬实验显示Elongator突变体在低浓度氨基酸条件下TORC1活性上升,而自噬进程被抑制;进一步实验证明Elongator突变体可特异性忽略低浓度亮氨酸而激活TORC1,抑制自噬,从而持续生长。结论:Elongator复合物在氨基酸信号下可抑制TORC1的活性,同时促进体内自噬进程。推测Elongator复合物可通过抑制TORC1信号通路确保细胞内蛋白翻译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ongator复合物 TORC1活性 氨基酸信号
下载PDF
高直链玉米淀粉棕榈酸芦丁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
5
作者 杨小玲 王欢 孟小华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18-421,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棕榈酸和芦丁为客体制备淀粉复合物,利用XRD、IR及DSC对淀粉棕榈酸及淀粉棕榈酸芦丁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淀粉棕榈酸及淀粉棕榈酸芦丁复合物均为V型结晶结构,且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和棕榈酸用量的增加...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棕榈酸和芦丁为客体制备淀粉复合物,利用XRD、IR及DSC对淀粉棕榈酸及淀粉棕榈酸芦丁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淀粉棕榈酸及淀粉棕榈酸芦丁复合物均为V型结晶结构,且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和棕榈酸用量的增加淀粉棕榈酸复合物结晶度及V型复合物比例增大,芦丁的添加影响棕榈酸在淀粉中的存在形态,三者相互作用导致淀粉的结晶性降低,抑制淀粉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直链玉米淀粉 复合物 XRD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板芪复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晶 苗颖 +5 位作者 蔡永超 李琰 闫微 常伟辰 张红英 杨明凡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文章旨在研究板芪复合物和益生菌发酵板芪复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60头28日龄刚刚断奶的三元仔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试验组仔猪在饲料中分别按照0.5%的比例添加益生菌发酵板芪复合物和未发酵的板芪复合物,连... 文章旨在研究板芪复合物和益生菌发酵板芪复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60头28日龄刚刚断奶的三元仔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试验组仔猪在饲料中分别按照0.5%的比例添加益生菌发酵板芪复合物和未发酵的板芪复合物,连续使用28?d,并分别在仔猪的35、42、49、56日龄采血,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等生化指标,计算仔猪腹泻率、日增重、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采用平板计数法分别对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进行计数。结果表明:添加0.5%的发酵和不发酵的板芪复合物均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液中的血红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等(P <0.05);并能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P <0.05);同时能增加断奶仔猪日增重(P <0.05);发酵板芪复合物组仔猪的直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未发酵组和对照组(P <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未发酵组和对照组(P <0.05)。试验表明,板芪复合物对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其腹泻率和死亡率均具有很好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芪复合物 益生菌发酵 断奶仔猪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总免疫复合物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分析
7
作者 周二叶 曾克勤 +2 位作者 武剑 任田 何觅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06-5611,共6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大量免疫复合物是否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仍不明确。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1)临床试验: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大量免疫复合物是否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仍不明确。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1)临床试验: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与50例初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血清总免疫复合物水平。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2)细胞实验:分离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4组处理:类风湿关节炎组加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悬液,正常对照组加入健康体检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悬液,阳性对照组加入含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α-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加入α-MEM培养基。处理7 d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1)临床试验: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血沉(r=0.330,P=0.019)、血清碱性磷酸酶(r=0.545,P=0.00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0.377,P=0.007)和Ⅰ型胶原C端肽(r=0.738,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腰椎骨密度(r=-0.595,P=0.001)呈负相关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6,95%CI(1.022,1.154),P=0.008]、抗环瓜氨酸肽抗体[OR=1.002,95%CI(0.999,1.005),P=0.035]、Ⅰ型胶原C端肽[OR=0.141,95%CI(0.015,8.900),P=0.008]和血清总免疫复合物[OR=2.895,95%CI(1.228,6.827),P=0.001]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量异常(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2)细胞实验: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组可见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组破骨细胞形成更多(P<0.01);(3)结果表明,血清总免疫复合物可作为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潜在血清学指标,清除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或者干预免疫复合物与其受体的结合可能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复合物 骨转换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骨免疫学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结构表征研究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的组装方式
8
作者 赵文红 何颖 +1 位作者 宫兆海 关二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为明确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amylose-lycopene complexes,ALCs)的精细结构,揭示其主客体组装方式,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其多尺度结构。研究发现:ALC... 为明确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amylose-lycopene complexes,ALCs)的精细结构,揭示其主客体组装方式,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其多尺度结构。研究发现:ALCs中淀粉对番茄红素的复合指数为(17.10±0.01)%,说明番茄红素可进入淀粉螺旋空腔形成复合物;ALCs为球形V-型亚微晶的II型复合结构,其T0为(106.72±0.63)℃,结晶度达(65.32±0.22)%;红外光谱中未见960 cm-1处特征吸收,表明主客体间存在复合作用;ALCs的结构组成排序为:双螺旋>无定形态>V-型单螺旋;其中,双螺旋和V-型单螺旋结构占比分别达(55.95±3.25)%和(17.84±0.96)%。结果表明:直链淀粉通过包合和缠绕番茄红素,组装形成热稳定的复合结构。研究阐明了ALCs的组装方式,揭示了其改善番茄红素稳定性的机制,为拓展番茄红素作为功能性色素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 结构表征 晶体结构 包合 组装方式
下载PDF
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亚微乳的制备与质量标准及初步活性研究
9
作者 叶小玲 聂华 +5 位作者 古炳明 刘小敏 吴慧敏 杨晓如 谭家伟 许俊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56,共8页
目的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同时探究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亚微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并经红外光谱(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鉴定所得固体复合物;采用两步高压乳匀... 目的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同时探究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亚微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并经红外光谱(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鉴定所得固体复合物;采用两步高压乳匀法制备复合物亚微乳,应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考察该制剂对HCT-116细胞的作用效果。结果复合物中紫杉醇3312.76 cm^(-1)和3513.92 cm^(-1)的红外光谱吸收峰消失,且DSC分析显示在154.56℃处出现一个明显的新的吸收峰,表明紫杉醇可能与天然冰片偶联,形成新的复合物。复合亚微乳最佳处方为10%脂肪酸甘油酯,原料药0.44%[紫杉醇-天然冰片(1∶3)],3%混合乳化剂[蛋黄卵磷脂-泊洛沙姆188(1∶2)],2.0%甘油,0.3%油酸;最佳工艺为80℃乳化,60 MPa高压均质10次,再于100℃水浴灭菌45 min。细胞MTT实验中其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0.75μg·mL^(-1),细胞克隆实验结果中,空白对照组、紫杉醇原料药及紫杉醇-天然冰片亚微乳的划痕愈合面积分别为(36.44±3.35)%、(13.59±9.28)%、(8.30±4.09)%(P<0.05);平板克隆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紫杉醇原料药组,亚微乳组细胞克隆率分别为(37.92±0.729)%、(9.16±1.335)%、(3.36±1.065)%(P<0.05)。结论紫杉醇-天然冰片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及工艺合理,质量稳定。细胞实验表明,该亚微乳注射剂能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 亚微乳 HCT-116细胞
下载PDF
光照条件变化对蓝隐藻色素蛋白复合物表达含量的影响
10
作者 王静 张昆 +2 位作者 王宇涵 李琴 陈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前期研究发现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藻蓝蛋白PC645存在未报道过的β亚基,但其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及表达情况不明。实验比较了6组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的蓝隐藻对数生长期细胞的色素组成变化及PC645亚基的表达差异。发现光照增加对叶... 前期研究发现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藻蓝蛋白PC645存在未报道过的β亚基,但其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及表达情况不明。实验比较了6组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的蓝隐藻对数生长期细胞的色素组成变化及PC645亚基的表达差异。发现光照增加对叶绿素a/c-蛋白复合物影响不明显,但有利于PC645的积累;且影响PC645中两种β亚基的相对表达量,而对α亚基含量影响很小。1级12 h和24 h时β_(2)亚基相对含量最高,较低或过高强度的光照都不利于β_(2)的表达。说明PC645在蓝隐藻光适应机制中可能担负调节作用,β_(2)亚基的存在不仅影响隐藻藻胆蛋白的聚合形式,也与藻细胞的光能传递功能可调性相关。实验结果将为分析新亚基的功能,阐明隐藻特异的光合系统结构与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光照条件 Chl a/c-蛋白复合物 PC645 亚基
下载PDF
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的结构及发酵特性
11
作者 王鑫 李丹 +4 位作者 王华 李秀萍 杨丽红 张晔 王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72-78,共7页
将提取的银杏淀粉用普鲁兰酶进行脱支,得到银杏脱支淀粉。而后将银杏脱支淀粉与月桂酸(lauric acid,LA)复合得到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ginkgo starch-lauric acid complex,GSL)。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子对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将提取的银杏淀粉用普鲁兰酶进行脱支,得到银杏脱支淀粉。而后将银杏脱支淀粉与月桂酸(lauric acid,LA)复合得到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ginkgo starch-lauric acid complex,GSL)。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子对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GSL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GSL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为不规则块状结构,且表面呈致密的层状结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月桂酸可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进入右旋单螺旋淀粉的螺旋腔;短程有序性和长程有序性均有所增强,结晶度提高,内部结构更加致密。体外消化结果表明GSL的消化率降低约20%,抗酶解能力的提高可能是由于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升高,快速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的发酵处理,发现GSL的pH值明显降低,且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显著增加。综上,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的低消化和益生元特性,使其有望成为淀粉基新型营养食品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 结构表征 体外消化 肠道菌群 抗性淀粉
下载PDF
大豆提取物-α-倒捻子素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12
作者 张余 王鹏 +3 位作者 王雪峰 郭若曦 张蕾 王艳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1期67-73,164,共8页
为提高难溶化合物α-倒捻子素溶解性,采用摇瓶-冷冻干燥法制备大豆提取物-α-倒捻子素复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即大豆提取物质量浓度200 mg/mL、60℃、16 h、220 r/min下制得的复合物中α-... 为提高难溶化合物α-倒捻子素溶解性,采用摇瓶-冷冻干燥法制备大豆提取物-α-倒捻子素复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即大豆提取物质量浓度200 mg/mL、60℃、16 h、220 r/min下制得的复合物中α-倒捻子素溶解度为379.014μg/mL;复合物平均粒径为(1.21±0.015) nm,分布均一,且大豆提取物与α-倒捻子素之间可能通过氢键缔合;大豆提取物与α-倒捻子素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大豆提取物-α-倒捻子素复合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强于同质量浓度的α-倒捻子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提取物 α-倒捻子素 复合物 溶解度 抗氧化
下载PDF
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13
作者 林勇 孟立锋 +2 位作者 覃柳菊 李鹏 许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β_(2)-GP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复合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β_(2)-GP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复合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A组(30例)、对照B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A组给予甲泼尼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B组给予甲泼尼龙+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行甲泼尼龙+低分子肝素+双嘧达莫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β_(2)-GPⅠ/ox-LDL复合物;观察组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A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长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IB、BUN、Cys C、Scr、24 h尿蛋白定量、ET-1、vWF、β_(2)-GPⅠ/ox-LDL复合物水平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嘧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低分子肝素 肾病综合征 β2糖蛋白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离散层级萤火虫算法检测蛋白质复合物
14
作者 张其文 郭欣欣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77-1982,共6页
蛋白质复合物的检测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生命的活动过程。针对群智能算法检测蛋白质复合物时假阳/阴性率高、准确率低、种群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离散层级萤火虫算法检测蛋白质复合物(reinforcement learning-based... 蛋白质复合物的检测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生命的活动过程。针对群智能算法检测蛋白质复合物时假阳/阴性率高、准确率低、种群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离散层级萤火虫算法检测蛋白质复合物(reinforcement learning-based discrete level firefly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protein complexes,RLDLFA-DPC)。引入强化学习思想提出一种自适应层级划分策略,动态调整层级结构,能有效解决迭代后期种群多样性下降的问题。在层级学习策略中个体向两个优秀层级学习,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为了提高蛋白质复合物检测的精度,结合个体环境信息提出自适应搜索半径的局部搜索策略。最后,在酵母蛋白质的4个数据集上,与8种经典的蛋白质复合物检测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复合物 萤火虫算法 强化学习 层级学习策略 局部搜索策略
下载PDF
人参白术多糖复合物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
15
作者 任杰 任佳欣 +4 位作者 马伟东 赵剑 成怡然 赵文娟 杜莎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2-86,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人参多糖与白术多糖复合使用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00只体重接近的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T1~T5组为免疫抑制模型组,分别添加人参多糖[0.033 g/(只·d),T1组]、白术多糖[0.033 g/(只·d),T2组]、黄芪多糖[0.012 ... 试验旨在研究人参多糖与白术多糖复合使用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00只体重接近的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T1~T5组为免疫抑制模型组,分别添加人参多糖[0.033 g/(只·d),T1组]、白术多糖[0.033 g/(只·d),T2组]、黄芪多糖[0.012 g/(只·d),T3组]、人参白术多糖复合物[0.016+0.01 g/(只·d),T4组]及生理盐水(0.7 mL/(只·d),T5组),试验结束前24 h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 BW。T6~T10组为正常饲喂组,添加物、添加剂量分别与T1~T5组一致,饲喂3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以及血液中CD4+/CD8+值。结果显示:在免疫抑制模型中,与T5组相比,T4组可极显著提高小鼠平均日增重、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正常饲喂情况下,与T10组相比,T9组中显著提高小鼠平均日增重(P<0.05),极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0.01)。在免疫抑制模型中,与T5组相比,T4组可极显著提高IL-2、TNF-α含量和CD4+/CD8+值(P<0.01),显著提高IgG含量;正常饲喂情况下,与T10组相比,T9组显著提高IL-2、TNF-α、IgM含量和CD4+/CD8+值(P<0.05)。综上表明人参白术多糖复合使用在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和颉颃免疫抑制剂方面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白术多糖复合物 免疫抑制 免疫器官指数 免疫血清指标 CD4+/CD8+
下载PDF
基于p-n异质结CuO/TiO_(2)复合物高效的载流子分离能力构建超灵敏AFP光电化学分析
16
作者 郑德论 张锐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将TiO_(2)纳米粒子与Cu(pta)MOFs复合,通过高温煅烧策略制得CuO/TiO_(2)复合物.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复合物对可见光更强的吸收利用效率,CuO/TiO_(2)修饰的ITO电极展现出显著的光电化学(PEC)响应信号,其光电流值(59.4μA)分别是单组分T... 将TiO_(2)纳米粒子与Cu(pta)MOFs复合,通过高温煅烧策略制得CuO/TiO_(2)复合物.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复合物对可见光更强的吸收利用效率,CuO/TiO_(2)修饰的ITO电极展现出显著的光电化学(PEC)响应信号,其光电流值(59.4μA)分别是单组分TiO_(2)和CuO粒子的15.5和7.4倍.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结果证实CuO/TiO_(2)/ITO电极比CuO和TiO_(2)材料具有更大的LSV响应强度.这可归因于获得的薄片层状CuO粒子及其兼有的多孔隙特征促进了光的多重散射/反射效应,同时CuO/TiO_(2)复合材料具有的典型p-n异质结构(能级带隙匹配)大幅促进了光生电荷载流子(e^(-)/h^(+))的分离与转移.选用戊二醛(GA)作为交联手臂分子,通过温和的醛胺反应将壳聚糖(CS)和anti-AFP抗体组装于CuO/TiO_(2)/ITO电极表面,再用牛血清蛋白(BSA)封闭活性位点,构建出PEC传感平台(BSA/anti-AFP/GA-CS/CuO/TiO_(2)/ITO),实现了对不同浓度甲胎蛋白(AFP)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达到2.63×10^(-4) ng/mL).制备的传感电极同时展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层CuO粒子 CuO/TiO_(2)复合物 p-n异质结 光电化学传感器 AFP检测
下载PDF
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白娟 杨蓉 贺外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1946-195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的体检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的体检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脓毒症组(60例)、脓毒性休克组(57例)。观察组根据治疗90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TAT、sFlt-1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基于TAT、sFlt-1的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AT[(12.59±5.35)ng/mL]、sFlt-1[(28.58±4.05)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5±0.88)ng/mL、(16.50±3.6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86、17.065,P<0.001)。脓毒性休克组血清TAT[(15.09±4.99)ng/mL]、sFlt-1[(30.45±3.30)ng/mL]水平高于普通脓毒症组[分别为(10.22±4.57)ng/mL、(26.81±3.9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3、5.429,P<0.001)。死亡组脓毒性休克占比、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TAT、sFlt-1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增加、APACHEⅡ评分增加和血乳酸、TAT、sFlt-1升高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大于病情程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乳酸、TAT、sFlt-1单独预测的AUC(Z=6.525、4.414、4.835、3.787、3.956、3.507,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TAT、sFlt-1水平升高与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且基于TAT、sFlt-1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 预后
下载PDF
硼基金属复合物的点火和燃烧特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锐霄 庞维强 蔚红建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8,I0003,共13页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硼基金属复合物点火和燃烧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二元硼基金属复合物、三元硼基金属复合物和纳米硼基金属复合物的点火和燃烧研究现状,并对比了其优缺点,其中对二元硼基金属复合物的研究较为丰富,对三元硼基...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硼基金属复合物点火和燃烧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二元硼基金属复合物、三元硼基金属复合物和纳米硼基金属复合物的点火和燃烧研究现状,并对比了其优缺点,其中对二元硼基金属复合物的研究较为丰富,对三元硼基金属复合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制备方向,关于点火和燃烧特性研究较少,对纳米基金属复合物的点火燃烧机理尚不清楚。指出了硼基金属复合物未来的研究方向:(1)对于制备工艺较简单的二元硼基金属复合物,下一步应具体研究其工艺对产物性能的影响;(2)利用分子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其燃烧机理进一步分析;(3)关于纳米硼基金属复合物可考虑建立一种稳定悬浮液进一步探究其点火和燃烧机制。附参考文献7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硼基金属复合物 点火燃烧特性 二元硼基金属复合物 三元硼基金属复合物 纳米硼基金属复合物
下载PDF
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级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谢欢 胡梓晴 +4 位作者 刘晓艳 董浩 白卫东 曾晓房 魏先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Pickering乳液是指使用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大多数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天然有机胶体颗粒的乳化性较差,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改性。目前,蛋白质基颗粒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级Pickering乳液,而多糖基颗粒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于单一多糖... Pickering乳液是指使用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大多数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天然有机胶体颗粒的乳化性较差,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改性。目前,蛋白质基颗粒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级Pickering乳液,而多糖基颗粒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于单一多糖和多糖-多糖/蛋白颗粒,通过非共价或共价相互作用构建的多酚-多糖复合物颗粒不仅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而且还能提高Pickering乳液的氧化稳定性,赋予其可调控的流变特性、广谱抗菌特性等。但是,有关于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级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鲜见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在介绍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及多酚-多糖复合物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级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以期为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多糖复合物 形成机制 Pickering乳液 稳定机理 应用
下载PDF
体外法研究酵母复合物对泌乳早期奶牛日粮降解特性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0
作者 张炯奇 徐晓锋 +3 位作者 林涛 屠焰 刁其玉 毕研亮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68,共7页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复合物对泌乳早期奶牛日粮降解特性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每个发酵时间点(6、12、24、30、48 h)3个重复。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1、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酵...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复合物对泌乳早期奶牛日粮降解特性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每个发酵时间点(6、12、24、30、48 h)3个重复。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1、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酵母复合物,发酵12 h后试验2组再添加1%酵母复合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发酵液中12~48 h各时间点的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CP)和12 h干物质(DM)降解率以及12~30 h各时间点的氨态氮(NH3-N)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6、48 h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发酵液中24 h乙酸、丙酸、戊酸、己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以及30、48 h DM降解率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1%酵母复合物可有效提高泌乳早期奶牛日粮中DM、NDF、ADF和CP降解率及发酵液中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发酵12 h后再添加1%酵母复合物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早期奶牛 酵母复合物 体外发酵 降解率 发酵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