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the Different Parts from <i>Elsholtzia ciliata</i>by SHS-GC-MS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ming Wang Lili Gong Haiqiang Jiang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年第10期625-635,共11页
In this study, the comparison of Elsholtzia ciliata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the stem (with leaf) and flower was acquired. The volatile compounds of these two parts from Elsholtzia ciliata aerial parts were respectivel... In this study, the comparison of Elsholtzia ciliata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the stem (with leaf) and flower was acquired. The volatile compounds of these two parts from Elsholtzia ciliata aerial parts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by a rapid and convenient static headspace injection technique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each constituent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parts were determined by peak area normalization. 61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tem (with leaf) and flower, among which 39 components simultaneously exist. 47 and 53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in the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the different parts of Elsholtzia ciliata,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mong some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the two parts, but the main constituents were all Elsholtzia ketone, caryophyllene, 3-octanol and Dehydroelsholtzia ketone. The most abundant components in the stem (with leaf) included Elsholtzia ketone (84.20%), caryophyllene (4.3%) and 3-octanol (3.11%), while Elsholtzia ketone (88.03%), caryophyllene (3.33%) and 3-octanol (1.53%)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he flower. 8 single constitu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tem (with leaf) volatiles including 3-heptanone and linalool, while 14 constituents only including 2-methylbutanoic acid and Perillene have been found in the flower volatiles. Elsholtzia ketone was the main compound, and its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substances (>80% of the total oils in Elsholtzia ciliata). The study provided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e for the further utilization of Elsholtzia ciliata resources and may be helpful for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ing the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 Elsholtzia cili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sholtzia ciliata VOLATILE Constituents Static HEADSPACE Injection Techniqu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下载PDF
香薷水提液对急性热应激小鼠血常规、血清生化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周雨 徐光沛 +1 位作者 蒋平 陈存武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33-138,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香薷水提液对热应激小鼠血常规、血清生化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3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香薷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香薷水提液... 试验旨在探讨香薷水提液对热应激小鼠血常规、血清生化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3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香薷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香薷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5、1.0、2.0 mL/kg的香薷水提液,均按照2 mL/kg体重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最后一次给药结束后进行热应激试验,置于40℃恒温箱中热应激2 h后检测小鼠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相关指标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指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香薷水提液能显著降低急性热应激小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SP70及肝脏丙二醛(MDA)水平(P<0.05),显著提高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化物酶(GSH-Px)活性(P<0.05),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综上,香薷水提液可缓解急性热应激所致小鼠血液炎性细胞升高,改善热应激小鼠肝、肾损伤及抗氧化功能,降低血清HSP70的含量,提高机体的抗热应激能力,以高剂量2.0 mL/kg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水提液 急性热应激 血常规 血清生化 抗氧化
下载PDF
壳聚糖-香薷精油可食涂膜对樱桃的保鲜效果研究
3
作者 刘雨辰 曲梦锐 +1 位作者 曹恺洋 王东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40-146,共7页
目的减少樱桃在贮藏过程中腐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延长樱桃收获后的保质期。方法采用涂抹法将壳聚糖-香薷精油涂膜液应用于樱桃保鲜,通过测定不同精油浓度下樱桃品质的变化,如质量损失率、pH、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探究它对樱桃的保... 目的减少樱桃在贮藏过程中腐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延长樱桃收获后的保质期。方法采用涂抹法将壳聚糖-香薷精油涂膜液应用于樱桃保鲜,通过测定不同精油浓度下樱桃品质的变化,如质量损失率、pH、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探究它对樱桃的保鲜效果。结果添加了香薷精油的壳聚糖涂膜液,在樱桃保鲜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延长樱桃的货架期。其中,添加了质量分数为2%香薷精油的实验组的保鲜效果最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质量损失率降低了57.6%,樱桃的硬度保持良好,pH值提高了56.6%,樱桃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8.8%,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了28.7%。结论采用壳聚糖-香薷精油制备的涂膜液有助于减少樱桃产业在樱桃采后贮藏中的经济损失,同时为天然保鲜材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精油 壳聚糖 樱桃 保鲜
下载PDF
香薷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梅文泉 和承尧 +2 位作者 董宝生 汪禄祥 孙学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69,共2页
为开发利用香薷籽资源 ,对香薷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香薷籽含油率为 4 2 .38% ,香薷籽油脂肪酸组成中α -亚麻酸的含量为 5 8.0 6 % ,亚油酸为 2 0 .70 % ,油酸为 11.70 % ,棕榈酸为 6 .93% ,硬脂酸... 为开发利用香薷籽资源 ,对香薷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香薷籽含油率为 4 2 .38% ,香薷籽油脂肪酸组成中α -亚麻酸的含量为 5 8.0 6 % ,亚油酸为 2 0 .70 % ,油酸为 11.70 % ,棕榈酸为 6 .93% ,硬脂酸为 2 .6 0 %。香薷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 .4 6 % ,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植物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籽油 脂肪酸组成 物理化学性质 Α-亚麻酸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香薷、野草香挥发油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向平 娄桂群 +1 位作者 王仕艳 陈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80-1884,共5页
目的分析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野草香Elsholtzia cypriani(Pavol.)C.Y.Wu et S.Chow挥发油,并评价其生物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花、茎叶中的挥发油,GC-MS法进行分析,DPPH、ABTS法分别测定抗氧化活性,纸片... 目的分析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野草香Elsholtzia cypriani(Pavol.)C.Y.Wu et S.Chow挥发油,并评价其生物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花、茎叶中的挥发油,GC-MS法进行分析,DPPH、ABTS法分别测定抗氧化活性,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中共鉴定出59种成分,其中香薷以柠檬烯、芳樟醇、β-蛇床烯为主,野草香以环氧玫瑰呋喃、百里醌、β-石竹烯为主。香薷花、茎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相近,野草香茎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略强于花。野草香花挥发油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伤寒沙门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香薷、野草香挥发油主要成分差异明显,并均具有一定生物活性,有着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野草香 挥发油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香薷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8
6
作者 郑尚珍 沈序维 吕润海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从香[Eltholtzia ciliata(Thund.)Hyland]中分出14个化合物,用波谱和化学等方法确定为6-甲基三十三烷(Ⅰ),13-环己基二十六烷(Ⅱ),β-谷甾醇(Ⅲ),棕榈酸(Ⅳ_a),亚油酸(Ⅳ_b),亚麻酸(Ⅳ_c),熊果酸(Ⅴ),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Ⅵ),5-羟... 从香[Eltholtzia ciliata(Thund.)Hyland]中分出14个化合物,用波谱和化学等方法确定为6-甲基三十三烷(Ⅰ),13-环己基二十六烷(Ⅱ),β-谷甾醇(Ⅲ),棕榈酸(Ⅳ_a),亚油酸(Ⅳ_b),亚麻酸(Ⅳ_c),熊果酸(Ⅴ),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Ⅵ),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Ⅶ),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Ⅷ),5-羟基-7、4′-二甲氧基双氢黄酮醇(Ⅸ),β-谷甾醇-3-β-D-葡萄糖甙(Ⅹ),5-羟基-6-甲基-7-O-α-D-半乳吡喃糖双氢黄酮甙(Ⅺ),刺槐素-7-O-β-D-葡萄糖甙(Ⅻ)。其中化合物Ⅺ为新化合物,除(Ⅳ_b)和(Ⅳ_c)外,其余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云南丽江野生香薷籽微量元素成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梅文泉 和承尧 +1 位作者 汪禄祥 董宝生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56-57,共2页
应用电感耦合氩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ICP -AES) ,对采自云南丽江的野生香薷籽进行了微量元素成分分析 ,其结果为开发利用野生香薷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香薷 微量元素 成分分析 野生香薷籽 植物药
下载PDF
肠炎宁片的薄层色谱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虞金宝 余良忠 +4 位作者 李才堂 李晶 文萍 张志涛 陈玉圆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94-2895,共2页
目的建立肠炎宁片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及展开系统,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分别对地锦草、黄毛耳草、樟树根、香薷进行薄层色谱方法研究。结果地锦草以正己烷-醋酸乙酯(5∶1)、黄毛耳草以三氯甲烷-醋酸乙酯-甲酸(5∶3∶1)、樟树... 目的建立肠炎宁片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及展开系统,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分别对地锦草、黄毛耳草、樟树根、香薷进行薄层色谱方法研究。结果地锦草以正己烷-醋酸乙酯(5∶1)、黄毛耳草以三氯甲烷-醋酸乙酯-甲酸(5∶3∶1)、樟树根以三氯甲烷-醋酸乙酯-甲醇(5∶3∶0.5)为展开剂,香薷采用聚酰胺薄膜以丙酮-36%醋酸(2∶1)展开剂,均获理想分离效果,且阴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肠炎宁片的薄层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宁片 地锦草 黄毛耳草 香薷 薄层色谱法
下载PDF
香薷总黄酮萃取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吉君 王艳 肖华凤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40-143,共4页
为了优化香薷总黄酮萃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总黄酮萃取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乙醇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对香薷总黄酮萃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香薷总黄酮萃取的影响强度依次为萃取温... 为了优化香薷总黄酮萃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总黄酮萃取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乙醇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对香薷总黄酮萃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香薷总黄酮萃取的影响强度依次为萃取温度>乙醇浓度>萃取时间>料液比。香薷总黄酮优化的萃取参数组合是乙醇浓度55%、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90min、料液比1∶35,采用该参数组合香薷总黄酮萃取量达24.60mg/g DW,试验结果为香薷总黄酮提取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正交设计 总黄酮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香薷精油与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林林 张佳欣 +4 位作者 吴嘉树 李伟 范天娇 杨茜瑶 郑凤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43,共6页
利用水蒸气蒸馏提取香薷中的精油,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残渣中多酚,分别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精油和多酚提取液的组分。以V_(C)和BHT为对照,研究香薷精油与多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对于DPPH、超氧阴离子... 利用水蒸气蒸馏提取香薷中的精油,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残渣中多酚,分别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精油和多酚提取液的组分。以V_(C)和BHT为对照,研究香薷精油与多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对于DPPH、超氧阴离子和ABTS^(+)的清除率,多酚提取液>V_(C)>BHT,香薷精油的清除能力接近BHT;对于FRAP总还原能力,香薷精油>V_(C)>多酚提取液>BHT。对于多酚提取液,超氧阴离子与ABTS^(+)、FRAP总还原能力呈现显著相关关系(P<0.05),在香薷精油和多酚提取液中,DPPH与超氧阴离子、ABTS^(+)、FRAP总还原能力呈现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超氧阴离子与FRAP总还原能力呈现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精油 多酚 自由基 清除能力
下载PDF
秦岭德昌香薷不同提取方法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惠成 田王宣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06-910,共5页
采用分析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与传统水蒸汽蒸馏法(SD)分别提取德昌香薷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中分别鉴定出35个和50个化合物。结果显示白苏酮、香芹酚、α-石竹烯、石竹烯、柠檬... 采用分析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与传统水蒸汽蒸馏法(SD)分别提取德昌香薷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中分别鉴定出35个和50个化合物。结果显示白苏酮、香芹酚、α-石竹烯、石竹烯、柠檬醛、芳樟醇、对薄荷烯醇等是德昌香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对比两种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可知,超临界萃取法比传统水蒸气蒸馏法能得到更多的极性组分,因而其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水蒸汽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德昌香薷
下载PDF
香薷白粉病菌及其重寄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翠 梁晨 《菌物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97-99,共3页
对采自中国长春香薷白粉病菌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鉴定其为本间白粉菌(Erysiphe hommae Braun),同时发现了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并对重寄生菌的叶部寄生特征及培养特征进行了描述。室内检测结果表明,重... 对采自中国长春香薷白粉病菌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鉴定其为本间白粉菌(Erysiphe hommae Braun),同时发现了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并对重寄生菌的叶部寄生特征及培养特征进行了描述。室内检测结果表明,重寄生菌的重寄生强度较高,可抑制白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本间白粉菌 无性型 白粉寄生孢
下载PDF
香薷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旭东 胡浩斌 《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85-87,共3页
从香薷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经对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咖啡酸(1),阿魏酸正十八酯(2),β-胡萝卜苷(3),熊竹素(4)和儿茶素(5),其中化合物(2)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香薷 化学成分 阿魏酸正十八酯 儿茶素
下载PDF
半边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尚珍 吕润海 沈序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866-868,共3页
半边苏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民间主要用于驱风发汗,治疗瘫痪、痨伤吐血和疮毒等症。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我们从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得到的5种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和理化等方法综合分析鉴定:晶Ⅰ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晶Ⅱ5-... 半边苏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民间主要用于驱风发汗,治疗瘫痪、痨伤吐血和疮毒等症。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我们从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得到的5种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和理化等方法综合分析鉴定:晶Ⅰ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晶Ⅱ5-羟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苏 天然药物 黄酮类化合物 分析 鉴定
下载PDF
香薷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15
作者 黄亮 孙颖颢 +2 位作者 刘祥 徐娜 姜长阳 《山东科学》 CAS 2011年第4期11-14,共4页
以香薷的嫩茎段为材料,对生长点生长,生长芽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和移植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建立起香薷快速繁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3MS+KT 0.1 mg.L-1+IAA 0.1 mg.L-1是生长点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6-BA 0.6 mg.L-1+NAA 0.1 mg.L-... 以香薷的嫩茎段为材料,对生长点生长,生长芽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和移植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建立起香薷快速繁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3MS+KT 0.1 mg.L-1+IAA 0.1 mg.L-1是生长点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6-BA 0.6 mg.L-1+NAA 0.1 mg.L-1是生长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White+IBA 0.1 mg.L-1+IAA 0.3 mg.L-1培养基是生长分化芽生根培养、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和快速繁殖的理想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组织培养 无性系
下载PDF
香薷叶表皮腺毛及其分泌黄酮类物质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员梦梦 李保印 +1 位作者 刘会超 周秀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9-1134,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香薷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枝条上部、中部、下部叶片的腺毛种类、分布及数量;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香薷腺毛分泌黄酮类物质的过程,探讨香薷叶表皮腺毛的泌香机理,为生产中确...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香薷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枝条上部、中部、下部叶片的腺毛种类、分布及数量;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香薷腺毛分泌黄酮类物质的过程,探讨香薷叶表皮腺毛的泌香机理,为生产中确定提取香薷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取材时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香薷叶表皮有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成熟的头状腺毛包括基细胞、柄细胞和头部,头部较小,呈半圆球型,直径为(20±2)μm;发育近成熟的盾状腺毛头部较大,呈盾状,直径为(60±5)μm。(2)香薷叶片远轴面和近轴面均有腺毛的分布,远轴面分布较多,近轴面分布较少;盾状腺毛主要分布在叶的远轴面,头状腺毛在叶的两面均有分布;腺毛密度随节位的降低而减少,节位相同时,营养生长期叶片上的腺毛密度(283.9个/mm2)高于生殖生长期(194.4个/mm2)。(3)香薷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均能分泌黄酮类物质,且随着腺毛的发育成熟,黄酮类物质逐渐积累于腺毛的头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腺毛 黄酮类物质 扫描电镜 组织化学
下载PDF
河南信阳野生香薷盛花期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利香 李娟 陈利军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5年第4期6-8,共3页
为研究河南信阳野生香薷盛花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香薷盛花期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测定挥发油化学组分。结果共分离到27个组分,鉴定出其中17个组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7.793%,主要成分为愈创木... 为研究河南信阳野生香薷盛花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香薷盛花期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测定挥发油化学组分。结果共分离到27个组分,鉴定出其中17个组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7.793%,主要成分为愈创木酚(64.048%,峰面积相对百分比,下同)、去氢香薷酮(20.897%)、4-(1-异丙基)-苯甲醇(6.200%)。研究发现其可作为香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盛花期 挥发油 气质联用分析 愈创木酚 去氢香薷酮 4-(1-异丙基)-苯甲醇
下载PDF
不同部位北香薷挥发油的制备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孟楠 周鸿立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花、茎、叶不同部位北香薷挥发油的制备及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鉴定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纸片法考察抑菌活性.结果:GCMS分析鉴定出香薷花、茎、叶成分含量较高的分别为... 目的:研究花、茎、叶不同部位北香薷挥发油的制备及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鉴定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纸片法考察抑菌活性.结果:GCMS分析鉴定出香薷花、茎、叶成分含量较高的分别为BETA-去氢香薷酮、1,1’-[亚乙基双(氧基)]二丁烷、BETA-去氢香薷酮.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北香薷3个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和短小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结论:北香薷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抑菌活性也有差异,为北香薷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香薷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抑菌作用
下载PDF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Essential Oils from Elsholtzia ciliata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被引量:2
19
作者 TIAN Guang-hui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the leaves, flowers, and seeds of Elsholtzia ciliata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essential oils we...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the leaves, flowers, and seeds of Elsholtzia ciliata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essential oils were extracted by the hydro-distillation method and analyzed by GC-M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essential oil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on their retention indices and MS spectrum with published data. Moreover,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oils against the growth of six bacteria strains and one pathogenic yeast strain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an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ethods. Results A total of 58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while compounds 31, 35, and 36 were identified in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the leaves, flowers, and seeds, respectively. Fifteen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shared constituents in the leaves, flowers, and see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s showed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the six bacteria strains and the yeast strain. Conclusion The major constituents are different in the essential oils of the leaves, flowers, and seeds. The major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s are monoterpenoids and sesquiterpenoids. An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s obtained from the leaves show higher inhibitory activities especially against Bacillus subtillis CMCC63501 and 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crobial activity Bacillus subtillis elsholtzia ciliata essential oils MONOTERPENOIDS
原文传递
香薷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增殖的影响
20
作者 李杨 方守国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1期75-80,M0006,共7页
为研究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增殖的影响,采用3种处理方式(先加入香薷乙醇提取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入香薷乙醇提取物、香薷乙醇提取物与病毒混合感作后加入)检测香薷... 为研究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增殖的影响,采用3种处理方式(先加入香薷乙醇提取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入香薷乙醇提取物、香薷乙醇提取物与病毒混合感作后加入)检测香薷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效果以及对所感染H1299细胞内抗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处理方式均能对IBV在细胞内的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香薷乙醇提取物与病毒混合感作后对IBV的抑制效果最显著,且随着药物处理时间的增加,对IBV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同时,与对照组相比,使用香薷乙醇提取物处理感染IBV的细胞后,细胞内抗病毒基因SOCS3、OASL、STAT1的表达量均有提升。结果表明香薷乙醇提取物能通过调控干扰素途径,增强抗病毒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 乙醇提取物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