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疮痂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产孢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新新 黄雍 +4 位作者 陈景益 邹宏达 罗忠霞 王章英 黄立飞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12-119,共8页
探究甘薯疮痂病菌(Elsinoe batatas)的生物学特性,筛选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快速、大量地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为甘薯抗疮痂病育种提供依据。以疮痂病病原菌菌株CRI-CJ2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在不同培养基、pH和光照处理... 探究甘薯疮痂病菌(Elsinoe batatas)的生物学特性,筛选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快速、大量地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为甘薯抗疮痂病育种提供依据。以疮痂病病原菌菌株CRI-CJ2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在不同培养基、p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菌落生长直径,利用凹玻片悬滴法测定在不同温度、p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比较Fries液体培养法、摇菌法和菌丝涂布法等3种方法的诱导产孢效果。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H 6~7,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连续光照使菌落呈鲜红色;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5,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采用菌丝涂布法可使疮痂病菌在培养第12天分生孢子产孢量达7.09×10^(7)个/mL,分生孢子萌发率为24%,产孢量和孢子活力均高于摇菌法,采用Fries液体培养法未观察到分生孢子及产孢结构。可见,选用适宜的培养基、pH能促进菌丝体生长,菌丝涂布法具有产孢快、产孢量大的优点,是一种适合甘薯疮痂病菌分生孢子诱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疮痂病 elsinoe BATATAS 生物学特性 产孢 菌丝涂布法
下载PDF
广东甘薯疮痂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于琳 佘小漫 +4 位作者 蓝国兵 汤亚飞 李正刚 邓铭光 何自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9-585,共7页
【目的】明确广东甘薯疮痂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特征,为甘薯疮痂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省茂名和湛江等甘薯产区采集甘薯疮痂病植株,采用分生孢子悬液梯度稀释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目的】明确广东甘薯疮痂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特征,为甘薯疮痂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省茂名和湛江等甘薯产区采集甘薯疮痂病植株,采用分生孢子悬液梯度稀释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致病力测定,结合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28S核糖体RNA(LSU)、RNA聚合酶II第二大亚基(rpb2)和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部分序列的多核苷酸序列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获得26株单分生孢子分离物,随机选取3株代表性菌株SPEb-1、SPEb-2和SPEb-3进行观察和测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3株代表性菌株的产孢细胞透明,内生芽殖;分生孢子单细胞,透明,短棒形,两侧顶端钝圆,大小为6.1~9.0μm×2.2~3.0μm;分生孢子梗短棒状;致病性人工接种表明,3株代表性菌株均可侵染甘薯引起典型的疮痂病症状。3株代表菌株的ITS、LSU、rpb2和TEF1序列与痂囊腔菌属(Elsino?)的E.ampelina、E.bidentis、E.arachidis、E.mimosae、E.ricini和E.sesseae等多个种的对应序列一致性为95%~99%。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3株代表性菌株与蓖麻痂囊腔菌(E.ricini)单独聚成一支。【结论】广东甘薯疮痂病的病原菌为甘薯痂囊腔菌(E.batat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疮痂病 鉴定 elsinoe batatas 系统发育分析 广东省
下载PDF
花生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肖迪 薛彩云 +3 位作者 周如军 傅俊范 李元杰 刘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由疮痂病菌(Elsino? arachidis)引起的花生疮痂病,近年来在辽宁省大面积发生,严重制约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花生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在PSA上菌落褶皱、隆起,生长缓慢,在最适培养基PSA上培养... 由疮痂病菌(Elsino? arachidis)引起的花生疮痂病,近年来在辽宁省大面积发生,严重制约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花生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在PSA上菌落褶皱、隆起,生长缓慢,在最适培养基PSA上培养30d菌落直径仅为28.1mm,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半乳糖和酵母浸粉,最适温度25℃,pH4~6时菌丝长势良好,黑暗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4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1%葡萄糖,最适氮源为1%丙氨酸和1%甘氨酸,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显著,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疮痂病 elsinoe arachidis 生物学特性 分生孢子萌发
下载PDF
花生疮痂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元杰 刘璐 +3 位作者 周如军 赵杰锋 付祎玮 傅俊范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建立和优化了花生疮痂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为研究花生疮痂病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和细调性单因素试验对模板DNA用量、最适引物、引物浓度、Mg^(2+)浓度、Taq酶浓度、d NTPs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影响ISSR反... 建立和优化了花生疮痂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为研究花生疮痂病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和细调性单因素试验对模板DNA用量、最适引物、引物浓度、Mg^(2+)浓度、Taq酶浓度、d NTPs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影响ISSR反应结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最优体系中各成分浓度分别为Mg^(2+) 2. 0 mmol/L,dNTPs 0. 2 mmol/L,Taq酶1. 5 U,引物0. 88μmol/L,模板DNA 30~40 ng/25μL;筛选出8条适用于花生疮痂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疮痂病 Elsino■ arachidis ISSR-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