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子发育过程的形态解剖学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贺晓 闫洁 +1 位作者 李青丰 吕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4,共6页
应用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对老芒麦种子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 ,其种子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具有禾本科植物的典型特征 :胚胎发育为禾本型 ,胚乳为核型胚乳 ,其最外一层细胞发育为糊粉层 ,籽实皮由内珠被及子房内表皮发育而成 ... 应用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对老芒麦种子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 ,其种子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具有禾本科植物的典型特征 :胚胎发育为禾本型 ,胚乳为核型胚乳 ,其最外一层细胞发育为糊粉层 ,籽实皮由内珠被及子房内表皮发育而成 ;但有其特性 :合子未显示出极性 ,中贮藏有丰富的淀粉粒 ,第 1次分裂为横分裂 ,偶有斜向分裂 ,之后顶细胞纵分裂 ,基细胞横分裂 ;宿存助细胞可保留到椭圆形原胚时期 ,与丝状器都有PAS正反应 ,显示了宿存助细胞及丝状器与营养物质的转运有关 ;少数种子有胚发育迟缓的现象 ;不同种子发育的早期原胚之间存在淀粉粒含量的差异 ;约有 1%的成熟种子中缺胚或胚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种子 发育 解剖学研究
下载PDF
Effects of Row Spacing on Component, Biomass and Energy of Elymus sibiricus L.
2
作者 Jinping Liu Minghong Yo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3年第10期617-624,共8页
In the study, E. sibiricus L. cv. chuancao No. 2 was allocated to plots i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five row gradients (30, 45, 60, 75 and 90 cm). At the flowering stage, the root, stem, leaf and inflorescence... In the study, E. sibiricus L. cv. chuancao No. 2 was allocated to plots i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five row gradients (30, 45, 60, 75 and 90 cm). At the flowering stage, the root, stem, leaf and inflorescence of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quantitative traits of components, biomass structur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of energy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For different row spacings, there a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otal tillers and ratio of fertile tillers per square meter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eustipes length, eustipes number and natural height of each tiller; bu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leaf length, leaf width and leaf number of each till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found between the depth and distribution range of root, inflorescence stalk, and ear number of fertile tillers, and the biomass of leaf, stem, root and inflorescence. The influenced order is stem 〉 leave 〉 root 〉 inflorescenc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is found among the energy values of single leaf, stem, root and inflorescence; but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is found among the energy accumulation of the leaf, stem, root and inflorescence with the effect degree being stem 〉 leaf 〉 inflorescence 〉 ro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also found among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each component with the order of leaf〉 stem 〉 inflorescence 〉 r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structure COMPONENT elymus sibiricus l. ENERGY row space.
下载PDF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引种试验总结
3
作者 伍典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3年第2期29-36,共8页
川西北牧区解放后,牧业生产发展很快,有些地区牲畜头数增加两倍、三倍其至更多,使草场载畜量过重,饲草供不应求,成为牧业生产的限制因子。以若尔盖县两个国营牧场为例:向东牧场草场总面积13.43万亩,可利用面积8万亩,有大小牲畜11301头(... 川西北牧区解放后,牧业生产发展很快,有些地区牲畜头数增加两倍、三倍其至更多,使草场载畜量过重,饲草供不应求,成为牧业生产的限制因子。以若尔盖县两个国营牧场为例:向东牧场草场总面积13.43万亩,可利用面积8万亩,有大小牲畜11301头(只),折合羊单位20197只,每个羊单位有草场面积4亩;打更沟牧场草场总面积10万亩,可利用面积7万亩。有牲畜9059头(只),折合羊单位16892只,每个羊单位也只有草场面积4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川西北地区 上繁草 第一年 无芒雀麦 生长发育 西伯利亚披碱草 上层草 elymus Sibiricus l 国营牧场 引种试验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与披碱草、圆柱披碱草2个种间杂种F_1及其亲本的AFLP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于卓 马艳红 +3 位作者 李小雷 周亚星 李晓宇 李造哲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31-435,441,共6页
以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与披碱草(E.dahuricus Turcz.)、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Franch.)Honda)2个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为试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杂种F1及其亲本的遗传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杂种... 以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与披碱草(E.dahuricus Turcz.)、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Franch.)Honda)2个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为试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杂种F1及其亲本的遗传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杂种鉴定及后代选育提供分子依据。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3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1247个AFLP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42个,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83.56%;各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GD)变动在0.4276~0.7486之间,以GD值0.65为基准,5个材料聚为2类,第1类为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和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1,第2类为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披碱草 披碱草 圆柱披碱草 种间杂种F1 AFlP分析
下载PDF
不同老芒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
5
作者 徐婉宁 王露巍 +5 位作者 熊洁 张树振 杨金钰 李维思 胡晓静 张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68-3876,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本研究以‘同德’老芒麦(E-1)作为对照材料,以5个新疆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E-2,E-3,E-4,E-5,E-6)作为参试材料,对各材料的农艺性状、饲草营养品质以及饲...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本研究以‘同德’老芒麦(E-1)作为对照材料,以5个新疆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E-2,E-3,E-4,E-5,E-6)作为参试材料,对各材料的农艺性状、饲草营养品质以及饲草产量进行分析比较,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老芒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饲草营养品质以及饲草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E-3在农艺性状和饲草产量方面表现较为突出,E-6在营养品质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经综合分析表明,E-3更适宜作为高产型老芒麦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品种筛选
下载PDF
低温和干旱胁迫对4种披碱草属种子萌发的影响
6
作者 苏志刚 龙建廷 +3 位作者 高国荣 韩有健 魏强 苗彦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8-94,共7页
为了筛选出可以适应低温和干旱条件种植的优质牧草,试验选取4种披碱草属(Elymus L.)种子(巴青垂穗披碱草、垂穗披碱草、披碱草、老芒麦),采用培养皿滤纸培养法,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6000,PEG-6000)溶液(10%、20%、30%)进行... 为了筛选出可以适应低温和干旱条件种植的优质牧草,试验选取4种披碱草属(Elymus L.)种子(巴青垂穗披碱草、垂穗披碱草、披碱草、老芒麦),采用培养皿滤纸培养法,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6000,PEG-6000)溶液(10%、20%、30%)进行干旱胁迫,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5,10,15℃)胁迫,两个因素交互胁迫,共计16个处理,以20℃、纯化水为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50粒种子。试验结束后统计4种披碱草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4种披碱草属种子萌发期对低温和干旱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4种披碱草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呈下降趋势;低温(5℃)胁迫条件下4种披碱草属种子不能萌发。当温度为10,15,20℃,PEG-6000浓度为10%和20%时,4种披碱草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当PEG-6000溶液浓度为30%时,只有20℃条件下的牧草种子有少量萌发,15℃和10℃条件下的牧草种子均无萌发迹象。经隶属函数分析得出4种披碱草属种子萌发期抗寒、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巴青垂穗披碱草>垂穗披碱草>披碱草>老芒麦。说明巴青垂穗披碱草适宜在低温和干旱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低温胁迫 披碱草属 种子萌发 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老芒麦抗逆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贡萍 阿力日坡 +3 位作者 张雅洁 李英主 李明峰 王嘉智 《草学》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改良、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老芒麦抗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盐碱性等抗逆性评价研究较多,评价指标也比较丰富,从形态学指标到...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改良、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老芒麦抗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盐碱性等抗逆性评价研究较多,评价指标也比较丰富,从形态学指标到生理生化指标逐渐深入,在老芒麦抗逆性评价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综述我国老芒麦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抗逆性评价指标研究进展,旨在为老芒麦抗性研究、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以及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抗逆性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关键生长期氮磷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及萌发力的影响
8
作者 俞慧云 韩天虎 +8 位作者 俞联平 孟祥君 陈兴荣 曾德智 王延 张贞明 任越 李智燕 李新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配肥组合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及发芽力的影响,设计Ⅰ、Ⅱ、Ⅲ、Ⅳ、Ⅴ组不同的氮磷肥追施组合,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分别追施Urea(尿素)+Urea=75 kg/hm^(2)+75 kg/hm^(2)、Urea+SSP...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配肥组合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及发芽力的影响,设计Ⅰ、Ⅱ、Ⅲ、Ⅳ、Ⅴ组不同的氮磷肥追施组合,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分别追施Urea(尿素)+Urea=75 kg/hm^(2)+75 kg/hm^(2)、Urea+SSP(过磷酸钙)=75 kg/hm^(2)+150 kg/hm^(2)、SSP+SSP=150 kg/hm^(2)+150 kg/hm^(2)、SSP+Urea=150 kg/hm^(2)+75 kg/hm^(2)和DAP(磷酸二铵)+DAP=150 kg/hm^(2)+150 kg/hm^(2),Ⅵ组为对照,不追肥,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种子发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采用DAP+DAP(V组)、SSP+Urea(Ⅳ组)和Urea+SSP(Ⅱ组)施肥组合通过增加穗数/株、分蘖数、生殖枝数、小穗数/穗、种子数/穗和小花数/穗等种子产量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芒麦的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测种子产量,也改善了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Ⅴ组、Ⅳ组和Ⅱ组实测种子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569.21、420.07和363.05 kg/hm^(2),种子发芽势提高了27.13%、29.78%和27.13%,发芽指数提高了28.26%、19.37%和23.51%,活力指数提高了47.85%、44.19%和49.51%。老芒麦种子产量与穗数/株、生殖枝数、分蘖数、小穗数/穗、小花数/穗和种子数/穗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和种子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穗数/株、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是影响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适时追施氮磷二元肥或交互施用氮、磷肥,可显著增加种子产量主要组成因子,提高种子产量,并改善种子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施肥组合 本土老芒麦 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 种子产量 产量组分 种子发芽力
下载PDF
老芒麦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及授粉方式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德英 穆怀彬 +3 位作者 解继红 赵来喜 乌吉玛 崔艳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469-4472,共4页
用TTC法测定了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采用套袋方法,进行自花、异花授粉及开放授粉方式下单穗结实率统计,探讨老芒麦的授粉方式。结果表明,盛花期后相应天数的花粉活力是早熟... 用TTC法测定了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采用套袋方法,进行自花、异花授粉及开放授粉方式下单穗结实率统计,探讨老芒麦的授粉方式。结果表明,盛花期后相应天数的花粉活力是早熟老芒麦>中熟老芒麦>晚熟老芒麦;花粉活力从最高到无,早熟老芒麦可持续6 d,中熟老芒麦和晚熟老芒麦可持续5 d。3种熟性的老芒麦在盛花期开始后的前2 d柱头可授性强;早熟老芒麦和中熟老芒麦的柱头从盛花期第一天开始直至第10天均有可授性,晚熟老芒麦的柱头从盛花期第一天开始至第八天均有可授性,因此老芒麦的最佳授粉期在盛花期第一至二天。老芒麦为自花授粉植物,具有一定的天然杂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 )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授粉方式
下载PDF
青藏高原老芒麦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鄢家俊 白史且 +3 位作者 常丹 游明鸿 张昌兵 李达旭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6-33,共8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心,野生老芒麦分布广泛,为了解在高寒高海拔这一特殊生态条件下,老芒麦的遗传背景,笔者首次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来自青藏高原的52份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材料的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获得下述... 青藏高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心,野生老芒麦分布广泛,为了解在高寒高海拔这一特殊生态条件下,老芒麦的遗传背景,笔者首次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来自青藏高原的52份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材料的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获得下述结果:(1)1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36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04条,多态性位点率(PPB)为86.44%,每对引物扩增出7~20条带纹,平均为13.1条,多态性信息(PIC)含量为0.267~0.471,平均为0.35,SSR标记效率(MI)为3.98;(2)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22~0.895,平均GS值为0.766,52份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3286,Shannon指数(Ho)为0.4851;(3)聚类分析将52份老芒麦材料分成5大类,具有相同地理来源或相似生境的材料趋向于聚为一类。以上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应加快对该地区野生老芒麦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青藏高原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披碱草与老芒麦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41
11
作者 祁娟 徐柱 +2 位作者 王海清 马玉宝 李临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2,共7页
盆栽模拟土壤干旱条件,对采自我国不同生境的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10份野生种质材料苗期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干旱胁迫下苗期抗旱特征及其抗旱能力,为披碱草属种质材料抗旱... 盆栽模拟土壤干旱条件,对采自我国不同生境的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10份野生种质材料苗期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干旱胁迫下苗期抗旱特征及其抗旱能力,为披碱草属种质材料抗旱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日数增加,植株高度、叶面积、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都明显下降,而电导率、脯氨酸、SOD和POD都明显上升。经抗旱隶属度分析,10份材料抗旱性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相对抗旱,包括SXD1、XJD2、NMD3、NMD4、GSD5、GSS1和JLS2共7份材料;第二类为中等抗旱,包括NMD6和SXS3共两份材料;第三类NMS4为相对易感。经相关分析筛选出对抗旱性影响显著的指标为:相对含水量、叶面积、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老芒麦 苗期抗旱性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不同披碱草属植物的形态分化和分类功能的构建 被引量:16
12
作者 严学兵 王堃 +2 位作者 王成章 郭玉霞 周禾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4-281,共8页
形态学是分类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形态指标复杂多变且不易操作,因此有价值的形态指标尤为重要。披碱草属(Elymus)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形态特征差异较大,且其分类一直存在较多争议,集中体现了禾本科分类学上的难题。为了筛选具有较大分... 形态学是分类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形态指标复杂多变且不易操作,因此有价值的形态指标尤为重要。披碱草属(Elymus)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形态特征差异较大,且其分类一直存在较多争议,集中体现了禾本科分类学上的难题。为了筛选具有较大分类价值的形态特征,本研究对我国9种披碱草40个种群材料的28个形态指标进行数量化测定,依据分类功能良好的指标应符合种内变异小而种间变异大的要求,通过UPGMA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进行系统关系分析,并采用软件NTSYS-PC进行相关性和显著性分析,从4种组合的分类情况筛选分类功能指标,推荐14种有价值的指标用于披碱草属植物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形态特征 分类 变异 聚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12个垂穗披碱草居群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建波 白史且 +2 位作者 张新全 马啸 鄢家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6-955,共10页
以川西北高原12个居群的垂穗披碱草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各居群材料的染色体,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2个群体中有3个居群的材料具随体;12个居群的核型公式有5种,其中居群203024、205090和Y2097为2n=6x=34m(2SAT)... 以川西北高原12个居群的垂穗披碱草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各居群材料的染色体,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2个群体中有3个居群的材料具随体;12个居群的核型公式有5种,其中居群203024、205090和Y2097为2n=6x=34m(2SAT)+8sm,居群202068、205106、Y2091、Y2095、Y2120为2n=6x=38m+4sm,居群205116、205218为2n=6x=36m+6sm,居群205097为2n=6x=32m+10sm,居群205096为2n=6x=30m+12sm;核型可分为两类,其中居群205097、Y2095、Y20973属1B型,其它9个居群均为1A型。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原不同居群野生垂穗披碱草在核型上发生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肥披碱草及其杂种F_1 RAPD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小雷 于卓 +2 位作者 贺鹏程 马艳红 李造哲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利用RAPD技术对加拿大披碱草(Elyrnus canadensis L.)和肥披碱草(Elymus excelsus Turcz.)及其杂种F1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从153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215个RAPD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2.1%,平均每条引... 利用RAPD技术对加拿大披碱草(Elyrnus canadensis L.)和肥披碱草(Elymus excelsus Turcz.)及其杂种F1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从153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215个RAPD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2.1%,平均每条引物的多态性位点为4.3~4.8个,DNA片段长度在100~2000bp之间。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大(0.7122),杂种F1与父本肥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近(0.2329),而与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相对较远(0.6643),杂种F,更偏向其父本。该结果可为加拿大披碱草一肥披碱草杂种后代的育性恢复和选育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披碱草 肥披碱草 种间杂种 基因组DNA RAPD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牧区老芒麦和虉草青贮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平 鄢家俊 +6 位作者 白史且 陈智华 游明鸿 苏国鹏 刀志学 张利亚 李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8-372,377,共6页
为探讨川西北高寒牧区主推草种青贮效果,以收种后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ns L.)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为原料,对其叶围微生物进行计数,使用纤维素酶、蔗糖、尿素和乙酸作为添加剂,灌装青贮60d后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老芒... 为探讨川西北高寒牧区主推草种青贮效果,以收种后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ns L.)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为原料,对其叶围微生物进行计数,使用纤维素酶、蔗糖、尿素和乙酸作为添加剂,灌装青贮60d后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老芒麦和虉草附着的乳酸菌数量远低于霉菌、酵母菌和丁酸菌;蔗糖和尿素处理下,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氨态氮与总氮比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能够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和虉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乙酸处理下,pH值、氨态氮与总氮比值显著低于对照,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能够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和虉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纤维素酶对改善虉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老芒麦 虉草 青贮 发酵品质
下载PDF
添加剂及含水量对老芒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平 白史且 +4 位作者 鄢家俊 游明鸿 张昌兵 张玉 张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6-1181,共6页
以抽穗期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ns L.‘Chuancao No.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探讨老芒麦青贮原料在含水量分别为64.12%和57.48%时添加青宝Ⅱ号(FS)、乳酸菌制剂Ⅰ(LABⅠ)、乳酸菌制剂Ⅱ(LABⅡ)、丙... 以抽穗期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ns L.‘Chuancao No.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探讨老芒麦青贮原料在含水量分别为64.12%和57.48%时添加青宝Ⅱ号(FS)、乳酸菌制剂Ⅰ(LABⅠ)、乳酸菌制剂Ⅱ(LABⅡ)、丙酸(PAT)、甲酸钠(SF)共5种添加剂后的青贮效果。结果表明:各添加剂处理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当含水量为64.12%时,除SF处理外,各添加剂处理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LABⅠ和LABⅡ处理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LABⅠ处理的氨态氮/总氮比值最低;当含水量为57.48%时,SF处理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LABⅠ处理的乙酸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各含水量下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LABⅡ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降低含水量能够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品质,不同添加剂的青贮效果不同,LABⅠ添加剂处理的青贮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草2号老芒麦 青贮 添加剂 凋萎
下载PDF
影响披碱草属植物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的地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严学兵 郭玉霞 +1 位作者 周禾 王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7-24,共8页
用微卫星标记法对产自中国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地区9种披碱草属(Elymus L.)植物的40个居群进行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居群问遗传相似系数为0.020~0.957,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因素关系密切。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ctns Grise... 用微卫星标记法对产自中国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地区9种披碱草属(Elymus L.)植物的40个居群进行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居群问遗传相似系数为0.020~0.957,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因素关系密切。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ctns Griseb.)为例,采用二维和三维Mantel检验,对遗传距离和地理因素间的关系(纬度、经度和海拔)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位置(纬度和经度)是影响垂穗披碱草居群微卫星遗传差异的最重要因素(R=0.478;P<0.05),其次是海拔(R=0.258;P>0.05)。单一地理位置因素(纬度或经度)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但从单一地理位置因素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可信度区间来看,纬度对遗传分化的影响程度大于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微卫星标记 遗传分化 地理位置
下载PDF
施氮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朋 李聪 +3 位作者 陈本建 王涌鑫 苗丽宏 张银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以老芒麦为实验材料,通过春季和秋季不同的施肥处理,探讨了施氮对其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影响显著.春秋分次施氮350kg/hm2的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1059kg/hm2,与春季一次性施氮150kg/hm2(... 以老芒麦为实验材料,通过春季和秋季不同的施肥处理,探讨了施氮对其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影响显著.春秋分次施氮350kg/hm2的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1059kg/hm2,与春季一次性施氮150kg/hm2(种子产量967kg/hm2)、秋季一次性施氮150kg/hm2(种子产量1008kg/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通过发芽试验得出:春秋分次施氮250kg/hm2种子发芽率、种苗长达最大值;春秋分次施氮350kg/hm2种子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施氮 种子产量 发芽
下载PDF
老芒麦落粒性与种子发育及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游明鸿 刘金平 +2 位作者 白史且 张新全 鄢家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6-1260,共5页
试验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落粒性与种子发育期及产量性状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后20~22 d为落粒起始时间;落粒有种柄脱落与小穗柄脱落两种途径,但种柄脱落占主导地位;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4~6d... 试验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落粒性与种子发育期及产量性状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后20~22 d为落粒起始时间;落粒有种柄脱落与小穗柄脱落两种途径,但种柄脱落占主导地位;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4~6d、4~6 d、6~8 d、6~8 d,落粒率分别为4.73%、20.78%、75.67%、87.73%;种子发育中、后期倒伏植株的落粒率低且千粒重大;落粒起始时间与植株高度和小花柄直径呈显著负相关;乳熟前期(26 d)落粒受种群密度与枝条直径影响大,种子芒长是此阶段落粒的主要因素(R=0.9971);蜡熟期(32~36 d)植株越高、枝条越细、小穗数/枝越少、小花数/枝越多则落粒越大,而花序柄长度与直径越大则落粒性显著降低;到成熟期落粒性与种群密度与枝条直径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落粒性 种子产量 产量性状 川西北高原
下载PDF
PEG对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晨妮 周青平 +1 位作者 颜红波 刘文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了解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的抗旱性,选取10份来自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材料在0%、5%、10%、15%和20%的PEG胁迫下,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幼苗长度进行综合测定评价。10份材料抗旱性可分为3类:相对抗旱老芒麦,分... 为了解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的抗旱性,选取10份来自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材料在0%、5%、10%、15%和20%的PEG胁迫下,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幼苗长度进行综合测定评价。10份材料抗旱性可分为3类:相对抗旱老芒麦,分别来自新疆伊犁昭苏阿合牙子(E01);中等抗旱材料,新疆(E03)、新疆乌鲁木齐(E04)、山西台怀镇清水沟(E08)、青海同德(E09)和青海刚察(E10);北京百花山(E02)、甘肃碌曲玛艾(E05)、青海刚察(E06)和北京雾灵山(E07)的抗旱相对易感。老芒麦作为优良的牧草,研究其在PEG胁迫下时的萌发特性的变化,对其优良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性 老芒麦牧草种子 发芽特性 PE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