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3
1
作者 李建军 翟仁友 +2 位作者 戴定可 于平 魏宝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结果45例患者均成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41例咯血完全控制,4例复发,复发率8.9%,5例患者术后出现胸痛...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结果45例患者均成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41例咯血完全控制,4例复发,复发率8.9%,5例患者术后出现胸痛和低热不适,无需特别处理,可自行缓解,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和截瘫等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咯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20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国安 吴宏成 +2 位作者 吴仕波 何一兵 葛挺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12年1月205例大咯血患者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对病变动脉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用弹簧钢圈、聚乙烯醇微球、丝线线段、明胶海绵进行栓塞...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12年1月205例大咯血患者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对病变动脉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用弹簧钢圈、聚乙烯醇微球、丝线线段、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止血,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左右支气管动脉栓塞35例,左支气管动脉栓塞20例,右支气管动脉栓塞126例,左右支气管动脉共干栓塞22例,右膈下动脉供血栓塞2例。治愈169例,显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4.1%,治愈率为82.4%。23例患者术后出现胸痛和低热,未予特别处理,自行缓解。未出现脊髓损伤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是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法,可作为其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 大咯血 支气管扩张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后血清VEGF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戚跃勇 廖翠薇 +4 位作者 刘卫金 邹利光 胡云 孙清荣 戴书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8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对38例HCC患者分别于第1次TACE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及术后2月测量其血清VEG...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对38例HCC患者分别于第1次TACE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及术后2月测量其血清VEGF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天血清VEGF呈一过性增高,术后1周后VEGF的表达降至低谷,于术后2周开始缓慢上升,术后2月血清VEGF值较术后1月更为明显升高。血清VEGF的高表达与TACE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血清VEGF测值越高,其TACE疗效越差。结论VEGF检测有利于TACE的疗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22
4
作者 姚国杰 马廉亭 +4 位作者 余泽 秦尚振 徐国政 龚杰 杨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常见并发症,确立有效的处理方法。 方法 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71个。 结果 发生并发症4例次,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所有病人均获临床治愈。 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常见并发症,确立有效的处理方法。 方法 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71个。 结果 发生并发症4例次,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所有病人均获临床治愈。 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电解可脱弹簧圈 并发症
下载PDF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被引量:4
5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3 位作者 王文献 孙清荣 梁开运 杨桦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血管造影诊断和术前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栓塞组)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双重栓塞的治疗资料,并选择11例未行术前栓塞的单纯手术切除者为对照组(未栓塞组)。结果16例鼻咽部血管纤... 目的探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血管造影诊断和术前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栓塞组)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双重栓塞的治疗资料,并选择11例未行术前栓塞的单纯手术切除者为对照组(未栓塞组)。结果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病人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并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所有病例均主要由同侧的颌内动脉供血,对侧颌内动脉参与供血者5例,咽升动脉3 例,同侧颈内动脉2例。经超选择性插管后,所有病人均用聚乙烯醇泡沫微粒(PVA颗粒)和明胶海绵行颌内动脉双重栓塞,栓塞后即刻造影见肿瘤染色基本消失者10例,大部分消失者6例。该16例病人(栓塞组)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平均(452±268)ml较对照组(未栓塞组)平均(1058±347)ml明显减少(P<0.05)。所有病例栓塞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切除术后未见复发。结论血管造影有利于术前明确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诊断和显示瘤体的血供,术前血管内栓塞有利于减少术中的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纤维瘤 鼻咽肿瘤 血管造影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2 位作者 孙清荣 谭颖徽 周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75-477,共3页
目的研究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分次完全填充栓塞的治疗资料。结果24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患者经分次完全填充栓塞治疗后治愈者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 目的研究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分次完全填充栓塞的治疗资料。结果24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患者经分次完全填充栓塞治疗后治愈者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10例行手术切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栓塞治疗是颌面部蔓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颌面部损伤 血管造影术 放射学 介入性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期70-72,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的调控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不能手术肝癌患者最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本文从如下方面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关系 :①血管生成与血管内皮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的调控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不能手术肝癌患者最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本文从如下方面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关系 :①血管生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 ;③肝癌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④抗血管生成策略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急诊介入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 被引量:3
8
作者 孔铭新 郝刚 +3 位作者 胡宗华 姜涛 李伟 赵廷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目的:评价在急诊下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例经B超、CT确诊的肾错构瘤患者,左肾1例,右肾1例,双肾1例,突然出现腰腹痛、神志淡漠,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症状,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栓塞剂用无水酒... 目的:评价在急诊下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例经B超、CT确诊的肾错构瘤患者,左肾1例,右肾1例,双肾1例,突然出现腰腹痛、神志淡漠,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症状,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栓塞剂用无水酒精和弹簧圈。结果:3例患者造影发现:肿瘤区血管紊乱并有动脉瘤形成,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血供减少,肿瘤内载有动脉瘤血供闭塞。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患者血压上升,临床症状改善。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并能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肾组织,应作为急诊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错构瘤 动脉栓塞 治疗性 弹簧圈 破裂出血
下载PDF
胃癌病人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肿瘤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碎康 蒲青凡 +3 位作者 严律南 潘继豹 曹高健 吴文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  40例胃癌患者分为灌注化疗组 (GAI)和栓塞化疗组 (GAE )。两组于介入治疗前、治疗后 1,3d测定周围静脉及术中胃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血栓调节蛋白 (TM )浓... 目的 探讨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  40例胃癌患者分为灌注化疗组 (GAI)和栓塞化疗组 (GAE )。两组于介入治疗前、治疗后 1,3d测定周围静脉及术中胃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血栓调节蛋白 (TM )浓度。治疗后 7~ 10d行胃癌根治术。观察胃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GAI组比较 ,GAE组各时点周围静脉和胃静脉血TNF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5 ) ,胃静脉血TM浓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与胃静脉血TNF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r =-0 .77,P <0 .0 5 )。组织学检查发现GAE组胃癌细胞及胃脂肪淋巴组织中癌细胞变性坏死明显 ,肿瘤血管炎症、内膜增厚、毛细血管血栓形成。结论 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 ,可能是通过TNF介导的肿瘤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内凝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病人 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 肿瘤血管 影响
下载PDF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亢的并发症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华 彭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3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栓塞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宁 宫嫚 +6 位作者 孙永强 周双男 杜宁 张帆 周超 宋雪艾 罗生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以明确中药治疗PBC的优势所在并观察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代偿期PBC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者共72人,根据...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以明确中药治疗PBC的优势所在并观察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代偿期PBC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者共72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中药复方联合UDCA)35人,对照组(UDCA)37人,观察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疗效、中医症状好转率及改善情况、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中药组的治疗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口干、身目黄染、胸胁胀满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三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中药复方联合UDCA治疗PBC在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方面优于单用UDCA,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疗效评价 中药 熊去氧胆酸
下载PDF
原发孤立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后血清VEGF表达与碘油沉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2 位作者 刘卫金 郝萍 张青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孤立性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碘油沉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对38例HCC患者分别于第一次TACE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及术后2... 目的:探讨原发孤立性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碘油沉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对38例HCC患者分别于第一次TACE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及术后2月测量其血清VEGF表达水平,同期测量瘤体内碘油沉积的体积百分比,然后进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天血清VEGF呈一过性增高,术后1周VEGF的表达降至低谷,于术后2周开始缓慢上升,术后2月血清VEGF值较术后1月明显升高。血清VEGF的高表达与TACE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血清VEGF值越高,其TACE疗效越差。血清VEGF值与碘油沉积率在术后1天、术后1月和术后2月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VEGF与碘油沉积率在评价TACE疗效中有较好的相关性,联合测量血清VEGF表达与碘油沉积率可较好地评价TACE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栓塞
下载PDF
^(18)FDG-PET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最佳客观疗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衿记 吴一龙 +7 位作者 黄玉娟 廖日强 黄逸生 周清 徐崇锐 汪斌超 王震 徐卫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4期4-5,共2页
目的前瞻性地探索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DG-PET)的早期代谢疗效与RECIST标准评价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最佳客观疗效的关系。方法初治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患者前瞻性入组,行含铂双药方案全身化疗... 目的前瞻性地探索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DG-PET)的早期代谢疗效与RECIST标准评价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最佳客观疗效的关系。方法初治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患者前瞻性入组,行含铂双药方案全身化疗。按RECIST标准和SUV值标准(2周期化疗后SUV值下降>30%)互为盲法分别评价肿瘤客观疗效。用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和κ系数检验比较2周期后18FDG-PET代谢缓解与RECIST标准的最佳客观疗效是否具有一致性(SPSS13.0)。结果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9例,晚期46例。18FDG-PET代谢缓解与按RECIST标准评价的最佳客观疗效具有明显的一致性(P<0.001)。18FDG-PET预测NSCLC化疗最佳客观疗效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5%、67%、78%、66%和96%。结论18FDG-PET可以预测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化疗的最佳客观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体层摄影 发射型计算机 药物治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戚跃勇 孙清荣 +3 位作者 梁开运 邹利光 周政 刘俊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介入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 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经血管造影检查 ,表现为隐匿...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介入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 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经血管造影检查 ,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 6例 ,余 2 0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 ,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纯脊髓前动脉者 10例 ,单纯脊髓后动脉者 4例 ,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者 6例。 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 ,达到临床治愈者 3例 ,显效 4例 ,有效 3例 ,无效 2例 ,显效率为 5 8.3%。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动脉 静脉 畸形血管 介入诊断 治疗 血管造影 介入性栓塞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柯丹 刁庆春 +1 位作者 李发琪 阎国富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进瘢痕的形成,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 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进瘢痕的形成,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则抑制瘢痕的形成。基因技术与细胞因子结合干预瘢痕的形成,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细胞因子类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影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玉鹏 李昭宇 赵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模式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26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介入组(85例):经股动脉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chemo-embolization TACE)... 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模式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26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介入组(85例):经股动脉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chemo-embolization TACE);介入+手术组(31例):经股动脉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再行手术切除治疗;介入+放疗组(23例):经TACE后行肿块局部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药物保守组(122例):给予口服化疗药物或中草药及保肝支持治疗。利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的计算;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评价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效果。结果全组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0个月。其中,介入组和介入+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0和32.0个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0%、50.1%、30.5%和85.2%、68.6%、45.8%;介入+放疗组与药物保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0和7.0个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6.4%、6.7%、0%和25.4%、3.3%、0%,四组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生存分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肝功能、检出方式、门脉癌栓、治疗方式、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Child-pugh肝功能、检出方式、门脉癌栓、治疗方式、UICC分期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在介入基础上联合手术治疗应为中晚期肝癌的最有效治疗模式,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OX回归模型 预后因素 生存率 介入化疗栓塞
下载PDF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根生 刘伟 +2 位作者 姚红响 曾群 陈洪波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3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索子宫肌瘤新的治疗方法,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应用介入导管技术,对28例子宫肌瘤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选用直径350μ~500μ聚乙烯醇颗粒(PVA)100~200mg。结果随访3~18个月瘤体缩小36.8%~82.6%。... 目的探索子宫肌瘤新的治疗方法,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应用介入导管技术,对28例子宫肌瘤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选用直径350μ~500μ聚乙烯醇颗粒(PVA)100~200mg。结果随访3~18个月瘤体缩小36.8%~82.6%。所有出血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3例黏膜膜下肌瘤术后自然脱落。对13例多发性肌瘤同样有效。本组有效率92.8%(26/28)。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患者乐于接受,可成为子宫肌瘤这一常见疾病的支柱疗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治疗性栓塞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川崎病30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克平 周南 王垒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5-596,共2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给30例川崎病患儿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U/Kg,1次/d,5-7d。以冠状动脉损伤,凝血象参数和血小板计数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冠状动脉损伤减轻,无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较治疗... 目的:评价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给30例川崎病患儿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U/Kg,1次/d,5-7d。以冠状动脉损伤,凝血象参数和血小板计数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冠状动脉损伤减轻,无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凝血象参数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川崎病,预防血栓形成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药物疗法 肝素 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钙化合物/治疗应用 儿童
下载PDF
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视力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立杰 董如娇 《陕西中医》 2015年第7期873-874,共2页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中药联合西药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视力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本组98例患者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通络中药汤剂治疗。结果:观...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中药联合西药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视力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本组98例患者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通络中药汤剂治疗。结果:观察者总有效率(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P〈0.05);治疗后,治疗组指数-1.0、1.0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EDV和PS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通络中药联合西药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活血通络方
下载PDF
苯扎贝特对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凝血烷B_2及环腺苷酸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松梅 马丽萍 +1 位作者 徐立卓 冯坚红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苯氧芳酸类降脂药苯扎贝特(bezafibrate)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在体内、外观察28例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凝血口恶烷B2(TXB2)及环腺苷酸(cAMP)在苯扎... 目的:研究苯氧芳酸类降脂药苯扎贝特(bezafibrate)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在体内、外观察28例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凝血口恶烷B2(TXB2)及环腺苷酸(cAMP)在苯扎贝特作用前后的含量变化,并与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口服苯扎贝特8周,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水平下降,PAgT、血小板TXB2及cAMP含量无改变;不同浓度的苯扎贝特(6.9μmol·L-1,69μmol·L-1)在体外对上述血小板功能指标无影响。结论:苯扎贝特在体内、外未发现有抗血小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高胆固醇血症 血小板聚集 环腺苷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