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at are the underlying causes and dynamics of land use conflicts in metropolitan junction areas?A case study of the central Chengdu–Chongqing region in China
1
作者 TIAN Junfeng WANG Binyan +1 位作者 QIU Cheng WANG Shijun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4年第3期81-98,共18页
Land use conflicts(LUCs),as a spatial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s,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or China’s metropolitan junction areas(MJAs),the existe... Land use conflicts(LUCs),as a spatial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s,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or China’s metropolitan junction areas(MJAs),the existence of“administrative district economies”has made the issue of LUCs more prominent.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the central Chengdu–Chongqing region,we conducted an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regional LUCs.Furthermore,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LUCs in MJAs,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s of administrative bounda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10 to 2020,LUCs in the central Chengdu–Chongqing region continued to worsen,and the spatial process conflict and spatial structure conflict indice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30.0%.The intensification of LUCs in the central Chengdu–Chongqing region from 2010 to 2020 was mainly the result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conflicts in evaluation units with low conflict levels.LUCs in China’s metropolitan areas generally presented a circular gradient distribution,weakening from the core to the periphery,but there were some strong isolated conflict zones in the outer regions.LUCs in China’s MJAs were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s among multiple factors,e.g.,natural environment,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processes,and administrative boundary effects.Administrative boundary affected the flow of socio-economic elements,changing the supply-and-demand competition of stakeholders for land resources,consequently exerting an indirect influence on LUCs.This study advances the theory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LUCs,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governance of these conflicts in transboundary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onflicts urban agglomerations Administrative boundary Land resourc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central Chengdu-Chongqing region
下载PDF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2
作者 王小广 周擎擎 +1 位作者 梁雅楠 张成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7,共10页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要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这既关乎我国大城市群的高水平发展,也关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保障。在国家战略腹...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要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这既关乎我国大城市群的高水平发展,也关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保障。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中期发展目标上,既要做大做强国家级大城市群的腹地,更要推动大中部地区①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目前,我国大城市群战略腹地建设存在强强合作不足、未形成有序腹地经济梯度、产业分工不够深入等问题;大中部地区战略腹地建设存在中心城市发展较弱、区内国家次级城市群的腹地发展滞后以及县域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偏低导致的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未来,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以优化城市格局全面提升国家战略腹地的城镇化质量;二是倾力打造和完善国家“二主一辅”产业链,“十五五”期间要着力在大中部地区打造第三条产业链(国家战略辅链);三是在生态保障、城乡融合与全面乡村振兴、扩大消费、强大中部交通物流枢纽功能等重要方面要形成中部特色优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腹地 城市群 大中部地区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城市群集聚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力资源体系研究
3
作者 刘钢 郭新媛 +1 位作者 潘一帆 李武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和作用.在城市群集聚发展趋势下,为着力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力资源体系进行研究是当务之急.以岳阳市为例,对岳阳人力... 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和作用.在城市群集聚发展趋势下,为着力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力资源体系进行研究是当务之急.以岳阳市为例,对岳阳人力资源体系进行了横纵向对比分析,并从具化人力资源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人才资源集聚、孕化人与自然和谐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具体策略,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力资源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体系 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群集聚发展
下载PDF
河北省域都市圈发展格局与空间范围研究
4
作者 崔俊辉 龙丽民 赵彤瑶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8-66,共9页
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统计数据,对河北168个县市区GDP、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进行分析确定都市圈核心城市;通过河北区域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和对比国内典型都市圈中心城市通勤距离确定河北都市圈半径;利用断裂点、经济距离、引... 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统计数据,对河北168个县市区GDP、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进行分析确定都市圈核心城市;通过河北区域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和对比国内典型都市圈中心城市通勤距离确定河北都市圈半径;利用断裂点、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模型计算确定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4个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4个都市圈空间范围分别包含22个、9个、22个和23个县市区。河北省域都市圈处于缓慢起步状态或培育阶段。河北省域内具备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圈4个都市圈的发展基础和空间,各都市圈半径不超过50km,预期发展空间为1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河北省 城市群 都市圈 区域中心城市
下载PDF
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9个城市群的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鹏 李洪涛 +1 位作者 邢小玉 胡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9,共14页
在2019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目前各地区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所展开的城市首位度提升、强化中心城市作用的区域经济... 在2019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目前各地区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所展开的城市首位度提升、强化中心城市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导向,究竟是会导致城中心城市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劣化区域的协调发展,还是会形成更强的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其辐射扩散范围,缩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研究针对性分析我国现阶段重要的空间形态——城市群,其中心城市首位度变化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及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层面,研究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城市最优规模倒U型模型对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构建形成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分别从中心城市在集聚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抑制作用、中心城市在扩散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作用、中心城市不同首位度水平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心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内部作用机理展开分析。在实证层面,研究以中国十九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7年中国十九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展开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内生性检验对模型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处理。为进一步探寻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非线性作用,研究进一步通过对政府战略规划引导及区域制度政策的交互效应模型、中心城市首位度分布识别以分析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政府战略规划、区域制度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首位度对经济增长起到倒U型的作用。第二,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呈现出正U型的作用。第三,国家中心城市政策的出现会进一步促使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虽然行政分割并未影响到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增长,但会导致城市群内部不同省域间城市的发展差距扩大。第四,我国沿海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成熟的城市群应当积极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中西部地区尚在培育、不成熟的城市群应当着力副中心城市、中小城市的建设发展,推动地区形成梯度化的城市群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首位度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市群 国家中心城市政策 行政分割
下载PDF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学习效应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洪涛 王丽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41,共9页
国家一系列政策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布局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生态学Logistic曲线模型,建立包含集聚—扩散效应动态变化的城市间共同富... 国家一系列政策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布局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生态学Logistic曲线模型,建立包含集聚—扩散效应动态变化的城市间共同富裕模型,从而将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内生性与外部性问题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析在城市间交流竞争、资源禀赋约束等条件下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内生性检验、反事实估计、空间计量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学习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共同富裕,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以城市间经济联系、学习能力为主要路径形成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城市群 科技创新 学习效应 区域共同富裕
下载PDF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效率测度及区域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娟娟 李蓉 《开发研究》 2023年第4期41-51,共11页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被广泛应用。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的差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存在较大差距。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发展效率指标体系测度2015—2021年的数...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被广泛应用。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的差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存在较大差距。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发展效率指标体系测度2015—2021年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效率并进行区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规模、数字技术或两者同时制约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但是四大区域板块的空间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效率较高,从区域维度看,东部地区在技术研发环节具有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在生产经营环节具有比较优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空间正相关性依然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领域有作用,因此受制于空间约束,产业链存在环节不匹配的问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内循环尚不成熟。从投入产出分析看,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以城市群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发展等措施能够提升产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城市群中心化 内循环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科技创新驱动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纬 井涛 +1 位作者 袁志红 李兴胜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7期1-3,6,共4页
太原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省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坚持科技创新在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太原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协同发展,引领带动全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太原科技创新现状... 太原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省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坚持科技创新在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太原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协同发展,引领带动全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太原科技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太原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以期对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中心城市 山西中部城市群 创新路径
下载PDF
基于扩散模型的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传输规律研究
9
作者 秦思达 王贺 赵鹏雷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第5期69-72,共4页
研究采用扩散模型法,基于气象模型WRF耦合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对2019年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污染特征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目标情景设计,获取辽宁中部城市群7个城市间大气污染物传输特征并建立传输矩阵。研究发现:辽宁中部城市群... 研究采用扩散模型法,基于气象模型WRF耦合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对2019年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污染特征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目标情景设计,获取辽宁中部城市群7个城市间大气污染物传输特征并建立传输矩阵。研究发现: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PM_(2.5)浓度本地源贡献率最高的是本溪(72.2%),其次为沈阳(63.2%),其他城市本地源贡献率在48.9%~62.1%之间。本溪为对外输送型城市,其排放的PM_(2.5)主要影响辽阳(7.8%)和抚顺(7.1%);铁岭与抚顺之间为单向输送,铁岭向抚顺输送的PM_(2.5)占到抚顺贡献率的9.0%,反之仅为2.3%;鞍山与辽阳PM_(2.5)为双向输送,二者之间的影响分别为7.1%与8.3%。受海洋气候影响,营口本地源贡献率为48.9%,且对其他城市的影响仅在0.2%~2.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 PM_(2.5) 辽宁中部城市群 区域传输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结构多中心化、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我国五大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汪世豪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1-51,共11页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多中心空间结构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04—2019年我国五大城市群为样本,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测度城市群内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实证研究多中心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协调发展的...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多中心空间结构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04—2019年我国五大城市群为样本,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测度城市群内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实证研究多中心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均能显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同城市群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发现,多中心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有空间溢出效应。建议各城市群提高多中心空间结构水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空间外溢效应,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多中心化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视域下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
11
作者 张艳梅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3-49,共7页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是构建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是构建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的核心抓手,是贯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实践,对引领全省现代化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瞄准多维度发展目标和多跨度区域定位,切实加强协同合作,把地理位置临近的“一群”城市真正变成有机联系的“城市群”。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使山西中部城市群在同步推进“两个转型”上取得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山西中部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城市群制度整合研究——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红 张平宇 刘文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49,共5页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制度研究中,对新区域主义中关于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总结,重点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制度构建的几点启示,即保持开放的制度空间范围、形成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网络型的管治体系、重视非正规制度的建设、构建相互依赖的产业集群;加强公共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整合 制度 辽宁中部城市群
下载PDF
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顾晓波 欧向军 +1 位作者 朱杰 邹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近年来,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中心度日益提高,与周边城市联系进一步增强,"八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同时,存在着... 近年来,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中心度日益提高,与周边城市联系进一步增强,"八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同时,存在着中心城市实力不够强大、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显著和产业升级与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为此,可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外向经济新跨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等方面促进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中心度 对策 徐州市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区域系统内涵与机理研究——从城市、城市体系、城市群到城市—区域系统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志伟 王发曾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6,共5页
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论题,并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区域化、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城市—区域系统理论用单元模型来诠释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方式,用系统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 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论题,并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区域化、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城市—区域系统理论用单元模型来诠释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方式,用系统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并以加权voronio图来确定城市—区域系统单元的边界,从而把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个"一体化地域",由此提出了一个研究地域整合的新视角。在城市—区域系统视域下,中心城市是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核心;城市体系是系统的"骨架"并体现其组织结构;城市群是承担特殊功能的城市—区域系统,须提升其内聚力和外联度,从而达到城市与区域高效互动、综合发展之目的。论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提出了基于核心组织、内聚组织、外联组织和区域支撑四方面的整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系统 城市 城市体系 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区域创新视角下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玉明 李凯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区域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基于区域创新的视角分析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设的区域创新环境的现实基础以及问题,提出实施对策,既有利于辽宁中部城市群快速发展,也丰富了创新型区域和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
关键词 区域创新 辽宁中部城市群 区域发展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第2期)”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增洋 张士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33,共5页
2018年3月10日,由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安徽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第二期)"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与中部崛起"为主题,就城市群... 2018年3月10日,由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安徽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第二期)"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与中部崛起"为主题,就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城市发展动能转变和中国城镇化道路转变,城市群结构、绩效评估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论坛对促进城市群理论研究,加速中部地区崛起,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中部崛起 发展动能转换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部地区各城市群的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翊 王明浩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14,37,共6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空间支配形式。我国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必须依靠各城市群的发展。中部地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应在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空间支配形式。我国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必须依靠各城市群的发展。中部地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应在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区域整合和城市化战略,以经济的腾飞带动中部地区的整体起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城市群 发展
下载PDF
基于资源配置的城市群应急体系设计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纪海 王之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03-107,共5页
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构建统一协调、联手协作的应急管理体系。以优化配置应急资源为目标,认为京津冀应急协作存在单一城市应急资源不足,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跨区域应急法律法规不健全,城市群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平台四个主要... 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构建统一协调、联手协作的应急管理体系。以优化配置应急资源为目标,认为京津冀应急协作存在单一城市应急资源不足,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跨区域应急法律法规不健全,城市群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平台四个主要问题。提出京、津、冀城市群应急管理存在应急资源、法律法规、应急组织三个方面的现实需求。以这些需求为基础,构建出京、津、冀城市群应急体系框架,从预案体系、应急管理组织、资源保障机制和应急管理法制四个方面对京津冀城市群应急体系进行设计,给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资源配置 应急体系 区域协作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中原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杨艳萍 《技术经济》 2007年第6期15-19,共5页
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和综述,并从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文章选取九个样本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 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和综述,并从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文章选取九个样本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城市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主成分分析 评价
下载PDF
基于MWVD的中心城市扩展与城市群整合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荣增 穆岚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4,共7页
本文拟运用MWVD(Multiplicatively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方法,从中心城市郑州影响区范围的历史扩展演化入手,以河南周边省会城市的发展竞争为背景,探讨中原城市群整合的方案和思路。通过定量计算与空间可视化模拟显示,得出结论:对... 本文拟运用MWVD(Multiplicatively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方法,从中心城市郑州影响区范围的历史扩展演化入手,以河南周边省会城市的发展竞争为背景,探讨中原城市群整合的方案和思路。通过定量计算与空间可视化模拟显示,得出结论:对于河南而言,仅实现郑汴一体化对于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还是不够的,必须尽早实现郑汴洛一体化,甚至中原城市群一体化,才有利于凸显组合型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VD 中心城市辐射范围 城市群 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