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汉黄帝崇拜发微与黄帝形象的神人融通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桂民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两汉时期,黄帝的文治武功构成黄帝崇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认识的差异性,在炎黄之战和炎黄关系等问题上出现了诸多歧异认识,而且由于神学思潮回流和百家言黄帝传统的延展,黄帝崇拜进一步发展。由于阴阳五行的思维方式升华为世界观的高度,... 两汉时期,黄帝的文治武功构成黄帝崇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认识的差异性,在炎黄之战和炎黄关系等问题上出现了诸多歧异认识,而且由于神学思潮回流和百家言黄帝传统的延展,黄帝崇拜进一步发展。由于阴阳五行的思维方式升华为世界观的高度,黄帝由传说中的古帝演化为天神,而成为祭天大礼中的祭祀对象。秦汉时期祭祀黄帝的制度化,使黄帝作为天帝之一受祭成为定制,尽管黄帝一度作为古帝和初祖享祀,但缺乏连续性和制度化。黄帝的人、神纠葛和融通,建基于世俗观念的神灵世界存在和生命另种形式延伸的普遍信仰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黄帝崇拜 天神 人帝 制度化祭祀
下载PDF
日本近代化挫折的制度性因素分析——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2
作者 王新生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3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新制度主义中的历史制度主义重视历史发展的脉络,同时强调制度的连续性。不同于利用日本独特概念及语言分析日本特殊性的文化论、近代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试图结合各国特殊性与普遍性来分析和论述日本历史发展过程。按照新制度主义,尽管... 新制度主义中的历史制度主义重视历史发展的脉络,同时强调制度的连续性。不同于利用日本独特概念及语言分析日本特殊性的文化论、近代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试图结合各国特殊性与普遍性来分析和论述日本历史发展过程。按照新制度主义,尽管日本明治时期伊藤博文提出的“机务六条”带有浓厚的立宪君主制色彩,但为使普通民众具有国家与国民的意识,明治政府费尽心思将天皇塑造为近代国家象征,甚至将其作为“现人神”;在明治时期,最重要的非制度决策主体是“元老”,由此形成了十分重要的非制度性决策过程的“元老会议”;进入昭和时代以后,首相权限较弱、内阁难以控制军部等致命制度性缺陷逐步暴露,遂成为日本后来失败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制度主义 日本 元老 天皇 军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