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桓灵时期的党锢事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先兴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东汉桓灵时期的党锢事件,是宦官与士人在国家行政中的矛盾所引起的,既反对宦官的弄权,又翦灭士人的结党;两相对峙,却使得桓灵时期的选举制崩解,其原因则源自宦官的私天下与士人的公天下之治国理念的分歧,而其本质则是桓灵时期社会人口... 东汉桓灵时期的党锢事件,是宦官与士人在国家行政中的矛盾所引起的,既反对宦官的弄权,又翦灭士人的结党;两相对峙,却使得桓灵时期的选举制崩解,其原因则源自宦官的私天下与士人的公天下之治国理念的分歧,而其本质则是桓灵时期社会人口的膨胀与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之间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矛盾折射。这一矛盾作为古代历史的"长时段",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形成了古代中国王朝频繁更替的本质原因之所在。范晔对于党锢事件的认识,影响并拘囿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即关注士人阶层及其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灵时期 党锢事件 “时段理论” 国家治理
下载PDF
汉灵帝时代能否产生《古诗十九首》——以蔡邕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国华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4-50,共7页
蔡邕是汉灵帝时代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对鸿都门学的批判,表明当时的创作环境仍处于经学笼罩时期,不可能产生个人体验为中心的文人诗。作为当时文学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蔡邕自身的诗歌创作并未达到《古诗十九首》的成就。同时,假设... 蔡邕是汉灵帝时代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对鸿都门学的批判,表明当时的创作环境仍处于经学笼罩时期,不可能产生个人体验为中心的文人诗。作为当时文学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蔡邕自身的诗歌创作并未达到《古诗十九首》的成就。同时,假设《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汉灵帝时代,诗歌作者不可能遗失姓名,从而得出结论,直至汉灵帝时代都不可能产生《古诗十九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灵帝 古诗十九首 蔡邕
下载PDF
《岭南群雅》编者刘彬华生平考略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凯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10,共4页
《岭南群雅》的编者刘彬华是广东著名诗人,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卒于道光九年(1829)。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举,嘉庆六年(1801)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旋即绝意仕进,先后讲席越华、端溪两书院凡二十余年。喜吟咏,常参... 《岭南群雅》的编者刘彬华是广东著名诗人,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卒于道光九年(1829)。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举,嘉庆六年(1801)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旋即绝意仕进,先后讲席越华、端溪两书院凡二十余年。喜吟咏,常参与诗坛雅集,可惜其别集《玉壶山房诗文钞》早已亡佚。他还常以乡绅代表的身份热心操办各种善事,曾主持道光《广东通志》总纂及嘉庆《阳春县志》、道光《阳山县志》和《永安县志》等县志的补修纂辑工作,并主编了两部清中叶广东诗歌总集的代表之作《岭南群雅》、《岭南四家诗钞》,推动了广东诗歌的创作及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刘彬华 越华书院 端溪书院 道光《广东通志》 《岭南群雅》 《岭南四家诗钞》
下载PDF
《少年天子》综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四平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凌力的《少年天子》通过对顺治朝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描写,重点塑造了福临、庄太后、乌云珠等人物形象,全方位地描写了清初上层社会尤其是皇帝与大臣,以及宫廷内部后妃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清初各个社会阶层成员的生活、精神与命运,批... 凌力的《少年天子》通过对顺治朝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描写,重点塑造了福临、庄太后、乌云珠等人物形象,全方位地描写了清初上层社会尤其是皇帝与大臣,以及宫廷内部后妃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清初各个社会阶层成员的生活、精神与命运,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戕害,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艰难;小说结构宏大而又严谨,线索清晰且主次分明,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心理描写惟妙惟肖而又合情合理,注重对诗词曲的运用,语言自然、典雅、蕴藉、精美而又抒情;同时,小说也存在着乌云珠这一形象"概念化"倾向明显、前半部分头绪太多等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力 《少年天子》 福临 乌云珠
下载PDF
论东汉桓灵时期的政治
5
作者 郑先兴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12,共12页
东汉桓灵时期政治的特点在于皇帝依靠外戚、宦官打压士人,其政治业绩乏善可陈,唯可说的是文化建设方面。桓帝主要是回乡祭祖与拜祭老子,灵帝则是以文化为抓手,试图进行选举制的改革,如鸿都门学的设立,培植自己政治骨干,但其过度重用宦... 东汉桓灵时期政治的特点在于皇帝依靠外戚、宦官打压士人,其政治业绩乏善可陈,唯可说的是文化建设方面。桓帝主要是回乡祭祖与拜祭老子,灵帝则是以文化为抓手,试图进行选举制的改革,如鸿都门学的设立,培植自己政治骨干,但其过度重用宦官、生活奢华给其政治举措带来更大的混乱。桓灵时期的政治理念却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这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儒家经典与历史经验。桓灵时期的政治风气则是范晔所说的“正直废放,邪枉炽结”,具体表现在“权力寻租、上行下效”“奢靡腐化、挥霍无度”“攀附告密、诬陷忠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灵时期 政治业绩 政治理念 政治风气
下载PDF
汉灵帝末期地方州牧制度的重建与效果
6
作者 王煜焜 《唐都学刊》 2023年第5期24-31,共8页
在西汉武帝时,刺史职能仅限于监察。然随中央权力之扩张,刺史始在地方寻求更多利益。光武帝后,刺史获得军权和举荐官之权,且无需赴京师考评,监察权侵蚀行政权,表明中央权力的涣散。州牧废置反复,汉代州牧乃上古时期“想象”的地方最高长... 在西汉武帝时,刺史职能仅限于监察。然随中央权力之扩张,刺史始在地方寻求更多利益。光武帝后,刺史获得军权和举荐官之权,且无需赴京师考评,监察权侵蚀行政权,表明中央权力的涣散。州牧废置反复,汉代州牧乃上古时期“想象”的地方最高长官,在多种危机集中爆发之际,灵帝通过州牧制度的重塑,希望强化中央政权在地方的正当性与神圣性。然而,这只是一种应急措施,尽管灵帝并未计划将州牧制度变为常规,但由于急逝,州牧的再建产生相反的效果。州牧的建制并未解决问题,反而促成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说明应该制定更为稳定、可持续的政策来缓解地方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而非依赖临时措施来解决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灵帝末期 地方州牧制度 重建与效果 地方割据
下载PDF
汉唐宫廷“列肆贩卖”戏考略
7
作者 高莹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宫中立市、列肆贩卖之戏,为汉魏以来宫廷戏的一个独特品类。东汉灵帝开启先河,南齐东昏侯、唐中宗等串戏为乐,历代传演,升级新变后更具亵戏色彩。作为标本,"列肆贩卖"戏由剧目而至剧类,可补古代戏剧形态认识之缺失。
关键词 汉灵帝 列肆贩卖 宫廷戏 亵戏
下载PDF
汉灵帝私敛考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成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0-362,共3页
汉灵帝从熹平四年到中平六年先后采取了辜榷官府财物、开榜卖官鬻爵、公开敕输捐税、别征东园礼钱等四项措施,大肆聚敛私财。他在汲取民脂民膏,积聚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王朝掘好了坟墓。
关键词 汉灵帝 私敛
下载PDF
论《少年天子》的人物塑造艺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庄涵 程丽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少年天子》作为新时期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其作者凌力在该作品中抓住时代的主要矛盾冲突,把人物放在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中,建构出可信的人物关系结构。该作品人物个体的形象具有典型化、生活化、... 《少年天子》作为新时期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其作者凌力在该作品中抓住时代的主要矛盾冲突,把人物放在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中,建构出可信的人物关系结构。该作品人物个体的形象具有典型化、生活化、心理化的突出特点。作者既写民间,又写宫廷,以两线交错的叙事手段展现了时代的完整面貌,真正让人物和历史融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天子》 凌力 人物塑造
下载PDF
小议《玉台新咏》的编撰朝代及编者
10
作者 鞠飞 《科教文汇》 2016年第35期153-154,共2页
本文借助历史文献记载,着重考察梁代诸帝的性格品好及相关情况,认为《玉台新咏》一书在梁代不具备成书的条件;进而结合徐陵的自身因素和陈后主的好色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得出该书系徐陵编于陈代。
关键词 《玉台新咏》 诸帝性情 陈代 徐陵
下载PDF
“酃”——雷电与神龙崇拜的文字记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立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119,F0003,共5页
酃是汉代耒水入湘处(今衡阳市城东)的地名,之前曾名宠和庞。自赵宋以来,是今湘东炎陵县名。其偏旁“”同雷、电(电)、震、霆为同一个词族,是古人对雷电自然现象的文字记录。反映了先民对雷电由自然崇拜到龙之神灵崇拜的认识过程,也是我... 酃是汉代耒水入湘处(今衡阳市城东)的地名,之前曾名宠和庞。自赵宋以来,是今湘东炎陵县名。其偏旁“”同雷、电(电)、震、霆为同一个词族,是古人对雷电自然现象的文字记录。反映了先民对雷电由自然崇拜到龙之神灵崇拜的认识过程,也是我国龙崇拜源于雷电崇拜的一个典型例证。而“酃”则以地名的形式保存了这一历史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神龙崇拜 文字记录
下载PDF
王芬谋废汉灵帝发微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健赟 《湘南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2-55,共4页
东汉王朝在灵帝统治时期摇摇欲坠,"党锢之祸""黄巾之乱"接踵而至,士大夫集团、宦官集团与皇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王芬在灵帝统治后期发动了一次未能成功的叛乱,以这次叛乱为媒介,梳理以王芬为首的谋废立集团的出... 东汉王朝在灵帝统治时期摇摇欲坠,"党锢之祸""黄巾之乱"接踵而至,士大夫集团、宦官集团与皇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王芬在灵帝统治后期发动了一次未能成功的叛乱,以这次叛乱为媒介,梳理以王芬为首的谋废立集团的出身及政治倾向,结合此事发生的地理、政治背景,能够归纳出王芬之谋具有"从宫廷政变发展到武装叛乱"和"从反宦官发展到反皇权"两大特征,而这两大特征也在其后的军阀割据中不断出现,最终成为导致东汉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灵帝 王芬 党锢之祸 废立
下载PDF
灵帝卖官考论
13
作者 李晓苏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0-74,共5页
卖官做为一种特殊的选官形式,自秦汉至明清无朝无之,而灵帝卖官因其空前性又时常被世人提及。灵帝朝的现状、灵帝少年遭遇及其生母的影响导致灵帝朝规模空前的卖官现象的产生,如此规模的卖官给灵帝朝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 东汉 汉灵帝 卖官 俸禄
下载PDF
风度得如九龄否
14
作者 李俊生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0-22,共3页
岭南名相张九龄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他天资聪颖,文才出众;为官清正,敢于直谏;独具慧眼,明辨忠奸。张九龄的命运和大唐国运息息相关,张九龄罢相标志着唐玄宗开始走向昏庸,大唐国运开始走向衰败。
关键词 唐朝 张九龄 唐玄宗
下载PDF
鸿都门学探究
15
作者 张军威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鸿都门学创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二月,办学地点在洛阳南宫的鸿都门。鸿都门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是许多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力量主要来自于皇帝、宦官和士大夫。还有当时的社会环境,其中汉灵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 鸿都门学 汉灵帝 宦官 蔡邕
下载PDF
蔡邕徙朔方考辨
16
作者 吴从祥 郭迎迎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流放朔方是蔡邕一生中的一件大事,程璜等人的飞章诬陷不过是借口,上书自陈时惹怒龙颜才是其获罪的真正原因。因卢植求情,蔡邕方免于死,举家被流放朔方。蔡邕于光和二年五月左右流放朔方,光和三年正月遇赦归来,前后共九个月。其时朔方郡... 流放朔方是蔡邕一生中的一件大事,程璜等人的飞章诬陷不过是借口,上书自陈时惹怒龙颜才是其获罪的真正原因。因卢植求情,蔡邕方免于死,举家被流放朔方。蔡邕于光和二年五月左右流放朔方,光和三年正月遇赦归来,前后共九个月。其时朔方郡早已名存实亡,故蔡邕并未至朔方郡,而是居于五原郡安阳县。遇赦归来后,灵帝余怨未息,故蔡邕未获任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邕 灵帝 朔方 《后汉书》
下载PDF
帝后礼佛图:大唐石刻线画与敦煌纸墨画稿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承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近年新见《大唐皇帝皇后供养图》线刻画与敦煌莫高窟《帝后供养礼佛图》粉本草图,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在敦煌壁画中多次出现的帝王形象,揭示了皇权统治者的形象对宗教艺术表现的深刻影响,指出经幢石刻线图与墨线纸本草图,虽然均没有... 利用近年新见《大唐皇帝皇后供养图》线刻画与敦煌莫高窟《帝后供养礼佛图》粉本草图,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在敦煌壁画中多次出现的帝王形象,揭示了皇权统治者的形象对宗教艺术表现的深刻影响,指出经幢石刻线图与墨线纸本草图,虽然均没有真正转换生成大型石窟壁画新图像,但是不仅可见中古时期佛教艺术创作中的帝王政治庇护因素,也可见唐代皇帝、皇后形象作为“夫妻家庭与政治艺术”的图像流传,在宗教文化诸领域中不仅成为教化民间信徒的理想粉本,也成为国泰民安与积攒功德的祈求心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帝后供养线刻图 敦煌 帝后礼佛粉本图
下载PDF
17世纪朝鲜崇儒尚武的理想帝王观念——小说《金华灵会》众帝王形象文化解析
18
作者 杨雅琪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2-56,共5页
《金华灵会》创作于17世纪的朝鲜,通篇以中国古代历史为发展脉络,传奇式演义中国古代帝王功过。17世纪的朝鲜处于倭夷来犯、明清政权更迭的历史境况,由于事大主义、慕华心态以及不同的宗藩制度,使朝鲜产生"亲明排清"的社会心... 《金华灵会》创作于17世纪的朝鲜,通篇以中国古代历史为发展脉络,传奇式演义中国古代帝王功过。17世纪的朝鲜处于倭夷来犯、明清政权更迭的历史境况,由于事大主义、慕华心态以及不同的宗藩制度,使朝鲜产生"亲明排清"的社会心理,也正因如此,《金华灵会》中体现出的理想帝王形象存在着"崇儒尚武"倾向。"崇儒"成为理想帝王的评判标准,"尚武"寄予着朝鲜对明朝攘夷退清的期待。对《金华灵会》进行形象分析不仅可深入解析其文学价值,更能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灵会》 理想帝王 崇儒尚武 亲明排清
下载PDF
汉武帝“始立乐府”的真正含义及其礼乐问题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福利 《乐府学》 2006年第1期108-139,326,共34页
关于汉武帝“立乐府”的含义为何,已是学术界争议很久的问题了,或云史书此说不确,或云有官名与官署的差异,或云并非实指、乃后人追记所致,或曰为泛称使然,或云是“再建或扩充”的意思。通过对文本文献、考古资料等细致梳理,综合考察,文... 关于汉武帝“立乐府”的含义为何,已是学术界争议很久的问题了,或云史书此说不确,或云有官名与官署的差异,或云并非实指、乃后人追记所致,或曰为泛称使然,或云是“再建或扩充”的意思。通过对文本文献、考古资料等细致梳理,综合考察,文章认为,乐府的基本含义乃乐器之府,又兼管俗乐乐章、审音及器物保管等事项。“立”在此有加封、予以名分的意思,武帝“立乐府”的内涵在于使乐府的根本职能及政治、社会地位发生了本质变化,除乐器、宫廷娱乐乐章等事项外,被立后的乐府还兼掌大部分的雅乐,拥有了原由太常职掌的“协律”的身份,官级由原来的乐府令六百石,而变为协律都尉,挂二千石印绶。而所以立乐府,是和武帝时期由原来的礼制建设向所谓礼乐建设转变的要求相关联的,其最直接的原因是李夫人的得宠、李延年因此得以显贵,李夫人生有皇子及其临终时对武帝的嘱托等等。文章对学术界存有争议的武帝“立乐府”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立”有加封予以名分之意。武帝“立乐府”使得乐府的根本职能及政治社会地位发生了本质变化。立乐府与武帝时期礼制建设向礼乐建设的转变要求及李夫的得宠等皆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乐府 李延年 乐府令 协律都尉
原文传递
明太祖传世法书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顺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10,共12页
本文从书法特点、书写背景、历史文献价值等方面对国内所藏《总兵帖》、《安丰令卷》、《高邮令卷》、《行书手谕》、《大军帖》、《致驸马李桢手敕卷》、《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后》等七件明太祖朱元璋传世法书进行了综合研究。七件... 本文从书法特点、书写背景、历史文献价值等方面对国内所藏《总兵帖》、《安丰令卷》、《高邮令卷》、《行书手谕》、《大军帖》、《致驸马李桢手敕卷》、《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后》等七件明太祖朱元璋传世法书进行了综合研究。七件法书体现出较为一致的书法风格,内容或见于历代著录,或为明清内府收藏,确定为明太祖真迹。它们不但具有重要文物价值,也是研究明建国前及明初历史的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太祖 传世法书 诏令杂考 花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