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理宗朝科举制度之演变
1
作者 诸葛忆兵 《北方论丛》 2022年第4期154-160,共7页
理宗朝依然持续南宋后期权臣掌控朝政态势,太阿倒持,贿赂公行,诸多制度形同虚设,科举制度亦如此。首先,理宗朝,科举制度败坏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最为常见的弊端就是挟书、冒名、断章、继烛、嗜利留滞等老问题,所谓“奸诈百端,真伪... 理宗朝依然持续南宋后期权臣掌控朝政态势,太阿倒持,贿赂公行,诸多制度形同虚设,科举制度亦如此。首先,理宗朝,科举制度败坏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最为常见的弊端就是挟书、冒名、断章、继烛、嗜利留滞等老问题,所谓“奸诈百端,真伪莫辨”,防不胜防。其次,理宗朝科举配套建设愈益完善,尤其是资助考生赴试的贡庄之类慈善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再次,理宗朝连绵不断的战争,不断改变着南宋版图,科举制度必须随之调整。如增设新收复地区的考生名额,照顾沦陷区流亡考生的特殊措施等。理宗朝文献史料流失严重,对其科举制度之演变,只能做出粗略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科举制度
下载PDF
宋理宗刊印《太上感应篇》的缘由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冀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第一部劝善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至为深远,而它的最初流行与统治者的支持密不可分。宋理宗是第一位推广《太上感应篇》的帝王,他曾赐禁钱百万刊印是书。除了出于维护政权稳定的政治诉求,宋理宗刊印《太上感应...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第一部劝善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至为深远,而它的最初流行与统治者的支持密不可分。宋理宗是第一位推广《太上感应篇》的帝王,他曾赐禁钱百万刊印是书。除了出于维护政权稳定的政治诉求,宋理宗刊印《太上感应篇》的行为是由一系列具体事件所引发的,理宗"龙潜"之岁的受教、丙戌夜火以及皇太后去世,这三件事促成宋理宗刊印《太上感应篇》,而郑清之、胡莹微、陈洵益三人在其中皆起到了不同的推动作用。随着李注《太上感应篇》的锓梓工迄,众人纷纷出资再版是书,而《太上感应篇》也升至可与儒家经典相印照的新的高度。自此以后,《太上感应篇》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为流行的道教经典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上感应篇》 郑清之 胡莹微
下载PDF
赵禥提请张栻从祀孔庙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陶然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1-66,共6页
赵禥于景定二年提请张栻从祀孔庙,宋理宗允准。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赵禥提出这一请求,除受到自身教育背景和当时社会氛围的双重影响外,更有迎合理宗并拉拢理学人士从而达到巩固自己太子之位的政治目的... 赵禥于景定二年提请张栻从祀孔庙,宋理宗允准。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赵禥提出这一请求,除受到自身教育背景和当时社会氛围的双重影响外,更有迎合理宗并拉拢理学人士从而达到巩固自己太子之位的政治目的。宋理宗基于对理学的推崇和在蒙古军南下背景下安抚人心的需求,同意了赵禥的请求,使张栻得以从祀孔庙。这一事件反映出的理学人士—当权者—皇位继承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南宋晚期理学地位提高和张栻得以从祀孔庙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禥 张栻
下载PDF
子充必大——一个承平时代的士大夫传记的政治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90,共9页
研究南宋中期的历史,无论中央政治,还是地域社会,乃至思想、文学,位至宰相的周必大,都是一位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而《宋史·周必大传》则是研究周必大的最为基本的文献之一。然而已有一定研究积累的周必大研究,对《宋史》本传的研... 研究南宋中期的历史,无论中央政治,还是地域社会,乃至思想、文学,位至宰相的周必大,都是一位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而《宋史·周必大传》则是研究周必大的最为基本的文献之一。然而已有一定研究积累的周必大研究,对《宋史》本传的研究则尚付阙如。其实,包括《宋史·周必大传》在内的正史列传,通过史臣的甄别取舍,在某种程度上说,内容要比出自私家的碑传更为可信和丰富。在重视发掘新史料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基本文献的解读。透过解读《宋史·周必大传》,一个承平时代的士大夫的不平凡作为得以清晰浮现。其所关涉的各种事相,也为解码南宋中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周必大 宋史 宋孝 士大夫政治
下载PDF
青鸾几时杳 钿车何时别——再议吴文英苏妾离去之时间
5
作者 田育奇 《台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36-38,共3页
苏妾的离去,无疑是文英生活和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文英几首写作时间确定的作品看,苏妾离开文英是在淳祐二年(1242年),而非淳祐四年(1244年)。
关键词 吴文英 梦窗 苏妾 淳祐二年
下载PDF
吾道一以贯之:马麟《道统五祖像》研究
6
作者 宫力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3,168,共16页
《道统五祖像》是南宋画家马麟创作的一套上古道统人物全身组像中的五幅。本文以此件作品的乏考缘由、著录与递藏为切入点,探讨组像的特殊性,继而通过其与宋理宗《道统十三赞》碑文之间的关联,断定赞文创作于绍定三年,组像则是淳祐改元... 《道统五祖像》是南宋画家马麟创作的一套上古道统人物全身组像中的五幅。本文以此件作品的乏考缘由、著录与递藏为切入点,探讨组像的特殊性,继而通过其与宋理宗《道统十三赞》碑文之间的关联,断定赞文创作于绍定三年,组像则是淳祐改元下赐国子监时所作。画中道统人物的选择遵循了朱熹所设谱系,反映了理宗对自身继位正统性的重申。此外,作者对画作的图文内容进行了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道统五祖像 《道统十三赞》
原文传递
制赞作图:再探南宋马麟《道统圣贤图》的制作脉络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韵如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8,167,168,共24页
宋理宗在淳祐元年(1241)正月“幸太学、谒孔子”,将所作《道统十三赞》赐国子监以宣示诸生,至今刻石仍存。南宋画家马麟所作《伏羲》因有宋理宗《道统十三赞》序与赞文,向被视为相关创作,与《尧》《禹》《汤》《武王》等共五轴均现存台... 宋理宗在淳祐元年(1241)正月“幸太学、谒孔子”,将所作《道统十三赞》赐国子监以宣示诸生,至今刻石仍存。南宋画家马麟所作《伏羲》因有宋理宗《道统十三赞》序与赞文,向被视为相关创作,与《尧》《禹》《汤》《武王》等共五轴均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又合称为《道统圣贤图》。马麟《道统圣贤图》虽是宋理宗《道统十三赞》的延伸物,但二者是否属于同一使用脉络?何以刻成碑石的《道统十三赞》并无马麟配图,而马麟《道统圣贤图》于清宫旧藏则系南薰殿图像之一?石守谦曾从劝戒图绘传统分析此套画作,已能说明马麟《道统圣贤图》并非帝王神御画像。不过,马麟各轴计有宋理宗道统赞文,这类圣贤图绘究竟有何意义与作用?本文就此企图重新解析此套图作的制作脉络。文中将透过视觉分析,并举出其与《孔子与七十二弟子》石刻之相似造型,阐述《道统圣贤图》所显示出的“士人化”趋向。再由宋理宗营造缉熙殿之脉络,思考其与经筵讲殿空间的可能关联,指出《道统圣贤图》堪称为此后考察儒教艺术的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十三赞》 马麟道统图 孔子与七十二弟子石刻 缉熙殿
原文传递
论真宗朝科举制度之演变
8
作者 诸葛忆兵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宋代科举制度之最为重大的变革,就是彻底贯彻科场公平公正原则。这些重大变革,肇始于太宗朝,完成于真宗朝。首先,真宗朝省试年份依然变化不定,承继了太宗朝无规律的做法,大致向三年一科考制度过渡。真宗朝每次科举取士数虽然起伏不定,... 宋代科举制度之最为重大的变革,就是彻底贯彻科场公平公正原则。这些重大变革,肇始于太宗朝,完成于真宗朝。首先,真宗朝省试年份依然变化不定,承继了太宗朝无规律的做法,大致向三年一科考制度过渡。真宗朝每次科举取士数虽然起伏不定,大致保持与太宗朝相当的水准。保障科场公平公正的重大举措,都是在真宗朝定型,一共有三项:弥封,誊录,编排。此外,还推出多项防止科举作弊的措施,与上述重大举措相辅相成。同时,宋人科举制度之变革,真宗朝到了阶段性总结的时候了,朝廷前后颁布了《考试进士程式》《礼部贡院条制》等规章制度。真宗朝大体上清除了科场盛行的舞弊作风,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意义至此才真正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变革 公平公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