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皇家陵寝中的陵寝门建筑溯源与演化脉络研究
1
作者 李世喆 肖东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73-77,共5页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有相同布局位置和功能属性的建筑,试对其建筑原型进行溯源,并理清其发展演化脉络,为陵墓建筑、特别是皇家陵寝的研究提供借鉴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陵 明清皇家陵寝 陵寝门 溯源 演化
下载PDF
青河县三道海子石堆墓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阚耀平 杨兆萍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74,共6页
本文在实地考察与分析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青河县三道海子石堆墓做了详细考证,认为三道海子石堆墓是一座蒙古族的皇陵,是蒙古帝国第三代大汗──贵由汗的陵墓。
关键词 三道海子 石堆墓 护陵河 贵由汗 青海县
下载PDF
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体验精品旅游走廊开发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尚英 李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306-10307,10473,共3页
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为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区位条件优越,是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考古遗迹。笔者运用旅游学相关知识,从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体验精品旅游走廊的开发原则... 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为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区位条件优越,是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考古遗迹。笔者运用旅游学相关知识,从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体验精品旅游走廊的开发原则、必要性、可行性、构建策略与思路着手,系统阐释了该体验性旅游产品的模式要素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旅游资源进行了推广介绍。力求在推介的基础上,为实现该地区的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陵原帝陵 旅游走廊 文化遗产
下载PDF
秦中帝陵旅游区生态园林绿化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娟 陈辉 +1 位作者 寇世强 韩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44-48,共5页
综述了秦陵、乾陵、茂陵旅游区的环境条件,提出了陵区植物景观建设的宏观规划。
关键词 秦中帝陵旅游区 生态园林 植物景观 绿化
下载PDF
秦始皇陵所见帝国文明宇宙观 被引量:7
5
作者 段清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5,共6页
秦始皇陵地宫结构独一无二,"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将秦帝国时代天圆地方理念下的阴阳、五行、水德宇宙观完整地模拟在地下,是对秦帝国体制和皇帝执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论证,体现了秦帝国时期及秦始皇本人的宇宙观。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地宫 阴阳五行 宇宙观
下载PDF
长安新出隋开皇十五年《元纶墓志》释读 被引量:6
6
作者 魏秋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103,共4页
长安新出隋代开皇十五年《元纶墓志》是尚未披露的新资料,据此可以研讨北魏以迄于隋代的拓跋元氏家族的世系关系以补正史籍,以及昭成帝一系定著在长安的子孙与周隋统治者的政治关系和其社会地位,也为隋代职官、地理与书法诸方面提供了... 长安新出隋代开皇十五年《元纶墓志》是尚未披露的新资料,据此可以研讨北魏以迄于隋代的拓跋元氏家族的世系关系以补正史籍,以及昭成帝一系定著在长安的子孙与周隋统治者的政治关系和其社会地位,也为隋代职官、地理与书法诸方面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史料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长安 元纶墓志 昭成帝 世系
下载PDF
唐代帝陵陪葬墓盛衰原因新探 被引量:1
7
作者 英卫峰 霍雅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唐代帝王陵墓陪葬制度盛衰的原因,通过比对、剖析不同学者观点,并采用文献解析与梳理的方法,认为唐代帝陵陪葬墓数量自昭陵达到鼎盛后遽然衰落的原因是陪葬制度的自身设计导致其迅速衰亡。
关键词 唐代 帝陵 陪葬墓 盛衰原因
下载PDF
论先商文化渊源及其殷先公迁徙之历史地理考察(上)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昌远 陈隆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4-20,共7页
商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中国远古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探讨先商文化的渊源及其殷先公的迁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先商文化,近年来考古学界争论很大,大致有四种意见:(一)认为先商... 商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中国远古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探讨先商文化的渊源及其殷先公的迁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先商文化,近年来考古学界争论很大,大致有四种意见:(一)认为先商文化是指商汤灭夏以前的考古学文化,提出三种类型(漳河型、辉卫型、南关外型)。(二)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是先商文化。(三)豫北、冀南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为先商文化。(四)用下七垣文化来命名漳河型、辉卫型遗存,避免直呼先商文化。以上诸说,我们同意先商文化是指汤灭夏以前的漳河型、辉卫型,全称下七垣文化,不同意将南关外型、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或者冀南、豫北的二里头文化视为先商文化。如何认识先商文化的渊源,首先应从漳河型、辉卫型的陶器着手进行分析,然后区别来源、基础与影响三者之间的不同关系。不同意将文化 来源 "说成是多元的或说成是影响。漳河型是先商文化的原生形态,是因商族从晋中南迁徙而来,到豫北、冀南后,在豫北、冀南后岗二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商文化。辉卫型是先商文化的次生形态。先商文化的来源,只能有一个源头,应是从山西晋中南来,封地在商(漳),即漳河流域。商族从晋中南地区迁徙到豫北、冀南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河型 辉卫型 下七垣文化 帝丘 相土 砥石 殷先公迁徒 东下冯类型 商族 文化渊源 先商文化 历史地理考察
下载PDF
论汉昭帝平陵从葬驴的发现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子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汉昭帝平陵2号从葬坑发现驴骨,不排除驴作为帝后宠物的可能。这是最早的数量集中的驴进入中原社会生活的实体证据。大约战国时期,驴被中原人看作"奇畜",文献记录与考古发现可见片段迹象。关于"驴"的知识,汉初已在... 汉昭帝平陵2号从葬坑发现驴骨,不排除驴作为帝后宠物的可能。这是最早的数量集中的驴进入中原社会生活的实体证据。大约战国时期,驴被中原人看作"奇畜",文献记录与考古发现可见片段迹象。关于"驴"的知识,汉初已在社会初步普及,然而"驴"的大量引入,应当是在汉武帝时代。汉简资料也可以提供西域人进献"驴"的相关信息。正是在此之后,驴逐步为中原人利用、养殖、繁育,成为北方应用十分普遍的畜种。《后汉书》屡见"乘驴车""驾驴车""驴车转运"的记载。《三国志》"诸葛子瑜之驴"的故事,则说明驴已经进入江南地方。平陵驴骨骼的发现,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动物考古的实证。驴作为交通动力自西北引入,也是交通史研究者应当关注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昭帝 平陵 文化交流 动物考古 交通史
下载PDF
汉简所记敬老制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奉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44-46,共3页
武威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规定给70岁以上的老人授王杖,使其享受种种优惠,并严惩抗令不遵者;而且颁赐王杖不分穷、富、男、女,这充分体现了汉代的养老、敬老制度,也给今人以深刻的启发。
关键词 制度研究 优惠 享受 武威 养老 规定 老人 敬老 诏书
下载PDF
明代帝陵神道比较研究——以明皇陵与明孝陵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晴 郑艺鸿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5期152-156,共5页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明孝陵均属明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明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明孝陵均属明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明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皇陵 明孝陵 神道 石刻
下载PDF
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体验精品旅游走廊开发探讨(英文)
12
作者 杨尚英 李玲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5期69-72,共4页
Cultural heritage of emperor's tomb of Wulingyuan Mausoleum lies in Xianyang which is located at north-central of Guanzhong Plain and which is the central area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With ... Cultural heritage of emperor's tomb of Wulingyuan Mausoleum lies in Xianyang which is located at north-central of Guanzhong Plain and which is the central area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With speci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excellent location condition,it is the important tourism resource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in Shaanxi Province.By using relevant knowledge on tourism,in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principle,necessity,feasibility,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thought of top-quality tourism corridor with cultural heritage of emperor's tomb of Wulingyuan Mausoleum as theme experience,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the mode elements and value of experiential tourism products,and publicized the tourism resources to a certain extent.On the basis of publicity,the author striv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cology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eror’s tomb of Wulingyuan MAUSOLEUM Tourism CORRIDOR Cultural HERITAGE
下载PDF
汲冢争讼与流失简真伪之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书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6-143,F0003,共9页
《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汲冢竹书出土以来,长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然迄今为止,汲冢书出土的年代、汲冢墓主及位置等若干关键性问题,仍存在着诸多无法破解的谜团。在材料并不具备、信息并不完整、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总体上先... 《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汲冢竹书出土以来,长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然迄今为止,汲冢书出土的年代、汲冢墓主及位置等若干关键性问题,仍存在着诸多无法破解的谜团。在材料并不具备、信息并不完整、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总体上先入为主地判定汲冢为战国晚期墓葬,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包括《穆天子传》《竹书纪年》在内的汲冢书的写定年代,则未免显得过于绝对和武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来历不明、出土背景不清的各种流失简陆续整理出版。这些流失简的整理出版为中国古典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同时引发了关于上博简、浙大简、清华简、北大简等流失简真伪的质疑、辨伪及若干答辩和反击。从学术史视角观察,以上论辩基本上是在学术层面展开的,但论辩的性质却颇为复杂,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汲冢 墓主 位置 《穆天子传》 流失简
下载PDF
《曹操墓研究》上篇 曹操墓认定的礼制性误判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北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42,共12页
本文着重从汉魏丧葬礼仪制度的视角,研判所谓"曹操墓"的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按照汉魏君主的丧葬礼制,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是谥号加身份,绝不会再加上国号;2.君主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来源于孔子创... 本文着重从汉魏丧葬礼仪制度的视角,研判所谓"曹操墓"的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按照汉魏君主的丧葬礼制,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是谥号加身份,绝不会再加上国号;2.君主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来源于孔子创立的正统儒家理念,并由孔子亲手在儒家经典《春秋》中树立起权威性样式,目的是凸显天子高于诸侯国君的独一无二至尊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功用;3.曹操生前已充分享有天子特权,并在安排自己陵园中公然以天子自居,所以曹操封号"魏王"的"王",完全不能理解为普通诸侯王公的"王",而是周朝天子称谓"周王"的"王",是与皇帝并称"帝王"的"王",也就是天子;4.在其权位继承人曹丕和丧事主要经办大臣司马孚等的一致支持下,曹操丧葬必定会以天子等级办理。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格式,应当是"武王",而绝非加国号"魏"字的"魏武王";5".魏武王"称谓的出现,非但不是认定墓主为曹操的关键性物证,反倒成为证明墓主绝不可能是曹操的关键性物证;6.仅仅因为随葬品有"魏武王"的称谓,就将墓主认定为曹操,是在不了解当时丧葬礼制和政治现实的情况下,做出的根本性误判;7.陵园中两座墓葬的相对位置,也是以上误判的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墓墓主 丧葬礼制 魏武王 魏武帝 曹操
下载PDF
历代帝王陵墓(上)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前云 韩秀君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6-141,共6页
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数量众多且历史悠久,而且布局严谨、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和建筑... 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数量众多且历史悠久,而且布局严谨、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 陵墓 祭祀 风格
下载PDF
西安杨官寨遗址是应确定黄陵祭祀为“国家公祭”的考古学主证——论黄陵墓主即西安“黄帝都邑”杨官寨遗址族群盛期的首领
16
作者 胡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6-34,共9页
在古今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从无人认真地把"黄帝都邑"与西安正式联系起来;也从无人认真地把西安之"黄帝都邑"作为陕北黄帝陵历史真实性的考古——历史学证据。随着西安杨官寨遗址(以下简称"杨址")出土且... 在古今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从无人认真地把"黄帝都邑"与西安正式联系起来;也从无人认真地把西安之"黄帝都邑"作为陕北黄帝陵历史真实性的考古——历史学证据。随着西安杨官寨遗址(以下简称"杨址")出土且被确认为"黄帝都邑",以及其盛期首领即"第一届黄帝"为陕北黄帝陵的墓主,这种情况彻底改变。这不仅是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的质变突破,而且实际也是中国文明"探源"研究的质变突破。本文将在此前相关拙论的基础上,聚焦黄陵墓主为西安"黄帝都邑"杨官寨遗址族群盛期首领即"第一届黄帝",从而证明杨官寨遗址是应把"黄陵祭祀"确定为"国家公祭"的考古学主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墓主 “黄帝都邑” 西安杨官寨遗址
下载PDF
黄帝陵古侧柏树干心腐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星旦 康永祥 +2 位作者 甘明旭 李小军 刘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7,共8页
运用TRU树木雷达对黄帝陵古侧柏的树干心腐情况进行研究,以陵区后山81株和轩辕庙19株古侧柏为研究对象,检测中形成3种内部截面腐烂状况,即空洞、腐烂、疏松。以树干心腐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百分比为指标划分树干腐烂等级,并对树干心腐... 运用TRU树木雷达对黄帝陵古侧柏的树干心腐情况进行研究,以陵区后山81株和轩辕庙19株古侧柏为研究对象,检测中形成3种内部截面腐烂状况,即空洞、腐烂、疏松。以树干心腐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百分比为指标划分树干腐烂等级,并对树干心腐程度与胸径、树干高度、冠幅宽度、冠幅面积、偏冠率(RCI)、冠高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良性部分、疏松区域、腐烂区域和空洞区域所占百分比都与胸径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2分别为0.853 0、0.668 8、0.629 1、0.814 7,其中,良性部分所占百分比与胸径呈负相关关系,疏松区域、腐烂区域和空洞区域所占百分比都与胸径呈正相关关系;2)古侧柏树干心腐最早发生在树干基部,而后逐渐向上蔓延;3)古侧柏树干心腐与冠幅宽度、冠幅面积、偏冠率、冠高比都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2分别为0.744 8、0.736、0.826 8、0.608 5,树干心腐与冠幅宽度、冠幅面积、冠高比都呈负相关关系,与偏冠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应用TRU可以实现对树干心腐的有效检测,准确性较高,可作为古树树干心腐检测的可靠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雷达 黄帝陵 侧柏 树干心腐
下载PDF
秦始皇陵对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创设性贡献及影响
18
作者 杜忠潮 孙媛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秦始皇陵是继承战国诸侯王陵墓及秦先公陵墓制度,并吸收秦国都城布局建造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标志着先秦时期的"集中公墓制"向"独立陵园制"、陵园围沟到双重垣墙、"不封不树"到高大墓... 秦始皇陵是继承战国诸侯王陵墓及秦先公陵墓制度,并吸收秦国都城布局建造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标志着先秦时期的"集中公墓制"向"独立陵园制"、陵园围沟到双重垣墙、"不封不树"到高大墓冢、墓上建筑到陵寝、人殉到人俑殉葬的转变,其地宫形制由"中"字形到超"亚"字形,规模结构更为恢弘复杂。在古代帝陵制度演化中,秦始皇陵首创陵邑制度,改"陵"为"山",创新陪葬制度,规范陵寝制度。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帝王陵园营建的布局结构、礼制建筑和陪葬制度,以及陵园仿照都城和"帝陵独尊"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帝陵制度 陵邑制度 帝陵独尊
下载PDF
应用探地雷达对黄帝陵古柏树干和粗根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甘明旭 孙涛 +2 位作者 康永祥 刘星旦 李小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187,194,共7页
运用探地雷达技术对黄帝陵轩辕庙内19棵古柏的树干空洞和粗根分布规律进行了检测。轩辕庙19棵古柏均有不同程度的空洞情况,其中1、4、12、16、17号相对空洞程度较高,有向重度空洞方向发展的趋势;3、5、8、18号属轻度空洞。粗根在垂直方... 运用探地雷达技术对黄帝陵轩辕庙内19棵古柏的树干空洞和粗根分布规律进行了检测。轩辕庙19棵古柏均有不同程度的空洞情况,其中1、4、12、16、17号相对空洞程度较高,有向重度空洞方向发展的趋势;3、5、8、18号属轻度空洞。粗根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0~60cm土层,水平方向上粗根主要分布在4m范围内。经过对比粗根分布规律发现,古柏生长健康状况与粗根分布的健康状况相关:在水平方向上健康和亚健康古柏分布范围〉不健康古柏,并且在垂直层次中粗根密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人为踩踏区域与未踩踏区域相比,粗根密度低于未踩踏区域;经过根系复壮的古柏较未经过根系复壮的古柏粗根密度更大,并且水平分布范围相对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黄帝陵 古树名木 树干空洞 粗根
下载PDF
咬“文”嚼“字”:唐代宫廷的器物分类法
20
作者 贺忠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7-70,共4页
以唐桥陵墓室内刻有编号的14块青条石的研究为依据,参照唐代诗人王建《宫词》中对于唐宫器物分类法的记载,可揭示出湮没已久的唐代宫廷《千字文》分类法。这是一种《千字文》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它在实际使用中几经演变。发... 以唐桥陵墓室内刻有编号的14块青条石的研究为依据,参照唐代诗人王建《宫词》中对于唐宫器物分类法的记载,可揭示出湮没已久的唐代宫廷《千字文》分类法。这是一种《千字文》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它在实际使用中几经演变。发现这种分类法有助于判定唐代宫廷制造与民间制造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建《宫词》 唐桥陵青条石 《千字文》分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