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9
1
作者 徐丽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7,共5页
劳务派遣是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在我国发展迅速。虽然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此构建了框架性的规范,使劳务派遣进入了法治轨道,但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检验,我国现有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还有... 劳务派遣是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在我国发展迅速。虽然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此构建了框架性的规范,使劳务派遣进入了法治轨道,但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检验,我国现有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法 派遣单位 用工单位
下载PDF
后《民法典》时代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立法选择 被引量:6
2
作者 战东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6-159,共14页
我国《民法典》编纂未将雇佣合同有名化,这表明对于雇佣(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确立了“无名合同+劳动合同”的分别调整模式,此种分别调整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后《民法典》时代,应当跳过分别调整模式而直接进入劳动法统一调整模式,... 我国《民法典》编纂未将雇佣合同有名化,这表明对于雇佣(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确立了“无名合同+劳动合同”的分别调整模式,此种分别调整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后《民法典》时代,应当跳过分别调整模式而直接进入劳动法统一调整模式,这不仅是劳动交换规制价值理念革新的需要,也是加强对“类似劳动者型劳务提供人”权益保护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健全我国劳动法律规范体系的需要。劳动法统一调整模式可通过编纂劳动法典的方式予以实现:由劳动合同替代雇佣合同,以从属性为中心重新界定劳动合同的概念;专设“特殊劳动合同编”对家政工、平台工人等不同类型劳动者进行差异化处理;在“劳动合同编”设置与民法规范之间的“通道”条款,以修复劳动法规则自身的残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佣合同 劳动合同 民法典 劳动法典 类似劳动者型劳务提供人
下载PDF
劳务派遣单位法律地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宝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3-517,共5页
劳务派遣单位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劳务派遣单位是法定的用人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之间签订民事合同性质的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就... 劳务派遣单位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劳务派遣单位是法定的用人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之间签订民事合同性质的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就业服务机构,是寻找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和寻找工作的劳动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 劳务派遣单位 被派遣劳动者 用人单位 用工单位
下载PDF
论公司的出资形式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莹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公司法》也凸显其滞后性。本文对公司的出资形式作些反思,以期为《公司法》的修改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出资形式 无形资产 商誉 劳务
下载PDF
HR外包服务商在劳动关系中的功能研究
5
作者 鄂丽丽 时博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38,共5页
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和波动性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推动着企业在不断调整其人力资源获取和管理中的制度选择。HR外包服务商为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提升组织柔性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支持[1]。本研究分析了具有不同组织特征的HR外包服务商对客... 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和波动性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推动着企业在不断调整其人力资源获取和管理中的制度选择。HR外包服务商为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提升组织柔性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支持[1]。本研究分析了具有不同组织特征的HR外包服务商对客户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影响作用,同时比较了外包商与工会和企业的HR部门在劳动关系中的功能差异;其研究结论反映了HR外包商在企业劳动关系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从而为人才外包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外包服务商 劳动关系 工会 HR部门
下载PDF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立法现状、批判与匡正:从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观瞻 被引量:2
6
作者 储琪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6-87,共12页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设定是社会分工走向有机团结的必然结果。受工程式控制思维的影响,我国网络社会的分工从有机团结向机械团结倒退,导致义务立法逐渐脱离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有的分工定位,义务体系趋于混乱庞杂,出现主体类型区分不合...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设定是社会分工走向有机团结的必然结果。受工程式控制思维的影响,我国网络社会的分工从有机团结向机械团结倒退,导致义务立法逐渐脱离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有的分工定位,义务体系趋于混乱庞杂,出现主体类型区分不合理和义务设置无差别的问题。对此,必须回归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定位,首先从内外部限缩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范围,进而构建"两类五种"主体类型,最后依据危险源监督说实质地判断不同服务提供者的刑事保证人地位,确定各自的义务内容,实现该罪立法目的和确保司法的正确适用,以谋求上述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工论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 网络服务提供者 危险源监督说 保证人地位
下载PDF
论船舶配员服务行为的法律属性
7
作者 印绍周 《中国海事》 2013年第1期41-43,共3页
船舶配员服务作为一种航运实务中非常活跃的经济行为,其真实法律属性直接影响到各相关方权利责任的分配。文中从船舶配员服务行为法律属性入手,分析演化过程,力图在复杂的航运实际与法律法规的规定中找到平衡点。
关键词 船舶配员 法律属性 劳务派遣 职业中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