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生长发育对自身视觉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谭畅 单瑶 +3 位作者 周孝森 姚秋怡 蔡晓明 边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异速生长普遍存在于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是昆虫适应外界环境的重要策略。视觉线索是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寄主选择和飞行运动的关键信息,随着叶蝉龄期的增长,叶蝉的体型和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同时复眼的形态也发生显著变化。... 异速生长普遍存在于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是昆虫适应外界环境的重要策略。视觉线索是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寄主选择和飞行运动的关键信息,随着叶蝉龄期的增长,叶蝉的体型和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同时复眼的形态也发生显著变化。通过组织学和行为学技术,测定叶蝉不同龄期复眼形态结构和视觉能力的变化特征,明确了叶蝉的视觉能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强,从1龄至5龄,若虫的光学灵敏度从0.04μm^(2)·sr提升至0.11μm^(2)·sr,视觉敏锐度从0.086 cpd(Cycles per degree,周/度)提升至0.112 cpd,均符合异速生长规律,但增速慢于若虫体型的增长速度。若虫羽化后复眼中部区域的光学灵敏度下降且雌雄虫存在显著差异,虽然成虫的视觉敏锐度有所提升,但依旧属于低分辨率视觉,有效视距非常有限。本研究证实了叶蝉为了优先体型及其运动相关器官的发育,视觉能力增长速度选择放缓且主要注重复眼视野的增加,以便于叶蝉感知大范围的视觉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异速生长 生长发育 复眼 光学灵敏度 视敏度
下载PDF
棉叶蝉(Empoasca biguttula Shiraki)迁飞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永年 陆荣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80-788,共9页
通过冬季田间调查和笼罩饲养、雌成虫卵巢解剖、发育积温和过冷却点等项测定 ,证实棉叶蝉 Empoasca biguttula是迁飞性昆虫。据起飞行为和起飞日节律观察及飞翔力测定 ,及起飞与环境条件和虫体本身状况的关系、各地棉叶蝉始见日及突增... 通过冬季田间调查和笼罩饲养、雌成虫卵巢解剖、发育积温和过冷却点等项测定 ,证实棉叶蝉 Empoasca biguttula是迁飞性昆虫。据起飞行为和起飞日节律观察及飞翔力测定 ,及起飞与环境条件和虫体本身状况的关系、各地棉叶蝉始见日及突增日与天气关系的分析 ,得出 :1棉叶蝉在湖南不能安全过冬 ,并基本上查明了在华南的主要越冬寄主。 2起飞发生于一定季节 ,有一定日节律 ,具特定的起飞行为 ,在成虫幼嫩期起飞 ,雌成虫在羽化后第 2天为起飞高峰日。“迁飞型”翅较长 ,“居留型”翅较短。光照强度、风速、温度及降雨等 ,对起飞有很大影响。3成虫有明显的异地同期突增现象 ,并与一定的天气条件相吻合。从此虫远距离迁移的天气图分析表明 ,其迁入天气有 2个类型 :a.迁入 型 :迁入地区处在冷锋 (静止锋 )和切变线南部 ,也处在槽前西南气流中 ;b.迁入 型 :迁入地区正处在脊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叶蟑 迁飞 天气图 棉虫 越冬
下载PDF
Control Effects of Four Kinds of Insecticides against Empoasca vitis Gothe
3
作者 Huifu RAO Hailin HONG +5 位作者 Kunming DING Yangping RAO Hua JIANG Youping WANG Mingyan LIU Yingxin MAO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2年第3期28-29,34,共3页
Field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24% Chlorfenapyr SC and 15% Indoxacarb EC had quick availability and long duration against Empoasca vitis Goth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450 mL/hm2 24% Chlorfenapyr SC and 330 mL/hm2 15% ... Field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24% Chlorfenapyr SC and 15% Indoxacarb EC had quick availability and long duration against Empoasca vitis Goth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450 mL/hm2 24% Chlorfenapyr SC and 330 mL/hm2 15% Indoxacar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450 g/hm2 10% Imidacloprid WP ,which were ideal pesticides against E. vitis and could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larg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ECTICIDE empoasca vitis Gothe EFFICACY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Empoasca vitis Gthe in Tea Garden
4
作者 Li Xiangyang Shi Qingcai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5年第6期26-29,共4页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 Empoasca vitis Gothe, one of major tea insect pests in China's Mainland, grows concealed with small size, rapid reproduction and overlapped generations, which has become the most serious i...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 Empoasca vitis Gothe, one of major tea insect pests in China's Mainland, grows concealed with small size, rapid reproduction and overlapped generations, which has become the most serious insect pest in tea garden.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damage modes and occur- 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E. vitis, and preliminarily summarized the main control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from pollution-free and green control perspec- tive, controlling population quantity of E. vitis safely and effectively and reducing the yield loss of tea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in tea garden. The paper provided a reference in gree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f insect pests in tea gar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oasca vitis Gothe Prevention methods Comprehensive control
下载PDF
Applied Technology of Botanical Pesticides against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5
作者 Xun CHEN Jingfeng ZHANG +8 位作者 Chao HUANG Rongrong TAN Danjuan HUANG Hongjuan WANG Gaixiang LEI Youping WANG Jiong WU Xian ZHANG Yingxin MAO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2年第6期17-18,23,共3页
[Objectives]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botanical pesticides against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Methods] 5% Eucalyptol SL, 0.5% matrine SL and 50% thiacloprid WDG were used to control ... [Objectives]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botanical pesticides against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Methods] 5% Eucalyptol SL, 0.5% matrine SL and 50% thiacloprid WDG were used to control E. pirisuga , and the decline rate of insect population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Eucalyptol had good control effect on E. pirisuga , with slow effect but long duration. It was harmless to natural enemies in tea gardens, with high safety and no chemical injury. [Conclusions] The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otanical pesticides in tea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CONTROL Botanical pesticide Chemical injury TECHNOLOGY
下载PDF
叶面肥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雒焕蓉 冉隆贵 秦道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89-1694,共6页
筛选可减轻小贯小绿叶蝉为害的叶面肥,旨在为茶树主要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提供依据。采用扫网法在小贯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调查田间喷施3种不同体积分数叶面肥前、后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的数量。结果表明,喷施叶绿素20.0%、10.0%、4.1%后... 筛选可减轻小贯小绿叶蝉为害的叶面肥,旨在为茶树主要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提供依据。采用扫网法在小贯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调查田间喷施3种不同体积分数叶面肥前、后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的数量。结果表明,喷施叶绿素20.0%、10.0%、4.1%后第3天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第7天时极显著低于对照。喷施茶丰素8.3%、4.2%后第7天成虫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喷施天达2116 10.0%、4.1%及茶丰素33.3%后7d内成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叶绿素20.0%、10.0%、4.1%后7d内小贯小绿叶蝉若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从第3天开始极显著低于茶丰素33.3%;喷施天达2116 10.0%、4.1%及茶丰素8.3%、4.2%后7d内若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叶绿素20.0%、10.0%、4.1%对小贯小绿叶蝉种群数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清水处理。综合考虑成本及经济效益,建议在陕西茶区使用叶面肥时优先选用4.1%叶绿素,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达到减轻小贯小绿叶蝉危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面肥 小贯小绿叶蝉 种群数量
下载PDF
小贯小绿叶蝉刺吸对青心大冇美人茶香气和滋味代谢物的影响
7
作者 李明金 朱艳宇 +2 位作者 何春梅 闫佳伟 金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为了探究小贯小绿叶蝉刺吸对青心大冇茶树品种制作的美人茶代谢产物的影响,采用感官审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 为了探究小贯小绿叶蝉刺吸对青心大冇茶树品种制作的美人茶代谢产物的影响,采用感官审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无叶蝉刺吸鲜叶和叶蝉刺吸鲜叶加工而成的美人茶的感官品质和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叶蝉刺吸的美人茶品质较好。与无刺吸美人茶相比,有刺吸美人茶中黄酮和黄酮醇及其糖苷、酚酸、茶黄素、糖苷衍生物和单宁含量增加,氨基酸、糖类和脂质含量下降。基于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确定了香叶醇、芳樟醇、β-月桂烯、水杨酸甲酯和D-柠檬烯这5种特征挥发物。该研究从植物代谢组学角度揭示了有无叶蝉刺吸的美人茶代谢产物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茶 小贯小绿叶蝉 刺吸 香气 滋味 代谢物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粘样蛋白EfMLP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功能分析
8
作者 何雪怡 雷雨欢 +7 位作者 宋仕月 夏露霞 王世宇 马成文 魏可欣 王梦馨 潘铖 韩宝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目的】探明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粘样蛋白EfMLP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茶小绿叶蝉转录组数据,PCR克隆获得4条EfML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检测EfMLP基因在茶小绿叶蝉... 【目的】探明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粘样蛋白EfMLP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茶小绿叶蝉转录组数据,PCR克隆获得4条EfML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检测EfMLP基因在茶小绿叶蝉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若虫和初羽化雌雄成虫)及初羽化成虫不同组织(体壁、脂肪体、唾液腺、肠道、卵巢和精巢)中的表达量;通过饲喂法利用RNAi沉默茶小绿叶蝉5龄若虫EfMLP2和EfMLP4,生物测定分析EfMLP基因沉默后茶小绿叶蝉的存活率。【结果】获得4条茶小绿叶蝉EfMLP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EfMLP1(GenBank登录号:OR504428),EfMLP2(GenBank登录号:OR504429),EfMLP3(GenBank登录号:OR504430)和EfMLP4(GenBank登录号:OR504431),这4条EfMLP基因编码蛋白均具有O-联糖基化位点形成粘蛋白结构域(mucin domain, MD)且该结构域包含高度重复的串联重复序列,其中EfMLP3和EfMLP4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保守的2型几丁质结合域(chitin binding domain, CBD)。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EfMLP被分到两个不同的分支上,属于两种不同的MLP类型,该结果与昆虫的分类地位无相关性,猜测可能与其功能分化相关。EfMLP1和EfMLP2在茶小绿叶蝉初羽化雌雄成虫和初羽化成虫唾液腺中均特异性高表达,而EfMLP3和EfMLP4的表达在卵、若虫和成虫等不同发育阶段和初羽化成虫脂肪体等多个组织中均可被检测到。与饲喂dsGFP对照组比较,饲喂dsEfMLP2和dsEfMLP4可分别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体内EfMLP2和EfMLP4的表达量,并可显著降低茶小绿叶蝉的存活率。【结论】EfMLP在茶小绿叶蝉取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作为开发基于RNAi的叶蝉防治技术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粘样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RNA干扰
下载PDF
基于PCA-LDA-SVM算法的茶小绿叶蝉识别
9
作者 吴鹏 刘金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00,共6页
为提高茶小绿叶蝉病虫害的识别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PCA-LDA-SVM的茶小绿叶蝉病虫害识别方法。首先,对采集的茶叶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缩放后的图像;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预处理后的图像提取全局特征,降低特征数据的维度,从而... 为提高茶小绿叶蝉病虫害的识别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PCA-LDA-SVM的茶小绿叶蝉病虫害识别方法。首先,对采集的茶叶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缩放后的图像;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预处理后的图像提取全局特征,降低特征数据的维度,从而减少后续的计算时间;再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寻找特征数据的最优投影空间,使类内散布距离最小,类间散布距离最大,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和精确度;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试验结果表明,PCA-LDA-SVM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6%,精确度达100%,召回率达92%,整体识别性能优于SVM,BP,KNN,PCA-SVM模型,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病虫害识别 主成分分析(PCA) 线性判别分析(LDA) 支持向量机(SVM)
下载PDF
茶园小绿叶蝉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雨果 李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54-59,共6页
茶园小绿叶蝉是一类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在世界各产茶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为害国内外茶区的主要小绿叶蝉种类以及我国在茶园小绿叶蝉防治方面实施的一些有效举措,方便茶园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控害方法,实现茶... 茶园小绿叶蝉是一类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在世界各产茶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为害国内外茶区的主要小绿叶蝉种类以及我国在茶园小绿叶蝉防治方面实施的一些有效举措,方便茶园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控害方法,实现茶园的无公害防治。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基础,概述了茶园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近年来我国在茶园控害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茶园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确定、外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种群发生动态以及农业、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等不同防控技术,并对今后重点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茶园小绿叶蝉防控技术的理性认识,可为茶叶产业提供科学的防治手段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小绿叶蝉 生物学特性 防控技术 展望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毒力及防效比较
11
作者 赵建伟 田厚军 +2 位作者 邱良妙 刘其全 姚凤銮 《武夷科学》 202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为明确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筛选出生产上较为科学、合理的药剂推荐剂量或组合剂量,本研究采用浸梢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毒力,并对5种杀虫剂的田间防效开展了评价.结果表明,4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8%虫螨腈... 为明确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筛选出生产上较为科学、合理的药剂推荐剂量或组合剂量,本研究采用浸梢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毒力,并对5种杀虫剂的田间防效开展了评价.结果表明,4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8%虫螨腈微乳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00亿孢子·g^(-1)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2.5%联苯菊酯乳油对茶小绿叶蝉的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18.305 mg·L^(-1)、3.840 mg·L^(-1)、53.060 mg·L^(-1)、3.607×10^(7)孢子·L^(-1)、21.006 mg·L^(-1).除4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外,供试药剂的平均防效在药后第7 d达到最高.高剂量氟啶虫酰胺速效性和持效性俱佳,联苯菊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也比较好,虫螨腈、高剂量球孢白僵菌和呋虫胺持效性较好,但球孢白僵菌和低剂量的呋虫胺速效性较差.在生产上,推荐持效性和速效性优势明显的上述5种杀虫剂轮换或搭配使用防治茶小绿叶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药剂 高效 防效
下载PDF
蜘蛛的种类和捕食策略对假眼小绿叶蝉捕食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包文杰 刘胜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害虫的生物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措施。为探究茶园生态系统中蜘蛛群落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不同种类和捕食策略的蜘蛛对茶园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的捕食效率,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 害虫的生物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措施。为探究茶园生态系统中蜘蛛群落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不同种类和捕食策略的蜘蛛对茶园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的捕食效率,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2013年调查了云南普洱大尖山茶场4月、6月、8月和11月蜘蛛群落的动态变化。此外,在茶园内选取了8种常见蜘蛛,并根据捕食策略将其分为结网等待型蜘蛛和游猎型蜘蛛,在室内模拟茶园生境建立微生态系统,测定每种蜘蛛个体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日捕食量。结果显示,该茶场中蜘蛛的物种数和多度在6月和11月呈现明显的上升,结网等待型蜘蛛占据优势地位;不同种类的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量存在显著差异,游猎型蜘蛛的日捕食量显著高于结网等待型蜘蛛。综上所述,茶园中蜘蛛群落变化与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相关,且蜘蛛的种类和捕食策略会显著影响其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效率。因此,深入了解捕食性天敌的特性有助于更好地预测茶园生态系统中害虫生物防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策略 生物防治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 游猎型蜘蛛 结网等待型蜘蛛
下载PDF
小贯小绿叶蝉水状唾液蛋白的鉴定及其参与茶树“叶蝉烧”症状形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佳伟 陈宗懋 +4 位作者 李兆群 罗宗秀 边磊 蔡晓明 金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4,共15页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唾液蛋白在茶树“叶蝉烧”(Hopperburn)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尚属空白。利用双层膜夹营养液法和自制唾液收集装置采集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水状唾液;采用SDT裂解法和FASP(Filter-aided sample preparati...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唾液蛋白在茶树“叶蝉烧”(Hopperburn)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尚属空白。利用双层膜夹营养液法和自制唾液收集装置采集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水状唾液;采用SDT裂解法和FASP(Filter-aided sample preparation)酶解法提取唾液蛋白质;并通过LC-MS/MS质谱对小贯小绿叶蝉水状唾液蛋白质的种类和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小贯小绿叶蝉水状唾液中共鉴定到107个肽段、92个蛋白质,按不同功能可分为7类,包括酶类、转运蛋白、离子结合蛋白、调节蛋白、骨架蛋白、其他或非酶蛋白和未表征蛋白。此外,以收集纯化的成虫唾液蛋白质处理机械损伤茶树叶片,并与纯机械损伤叶片、纯唾液处理叶片、血清蛋白处理叶片和虫害叶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叶蝉唾液蛋白处理后的叶片与小贯小绿叶蝉危害叶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处理48 h均会出现叶蝉烧症状;而其他处理叶片均未出现此类症状。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小贯小绿叶蝉的唾液组成及其与茶树之间的互作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水状唾液 蛋白质 茶树 叶蝉烧
下载PDF
化学农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防效及其原因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佳婷 郭宇航 +5 位作者 边磊 罗宗秀 李兆群 修春丽 付楠霞 蔡晓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4-552,共9页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重要害虫,目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农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化学农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防效;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成虫防效不佳的原因。结果显示,田间...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重要害虫,目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农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化学农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防效;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成虫防效不佳的原因。结果显示,田间对若虫防效很好的化学农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室内研究显示,以田间施药浓度甚至更低的浓度喷施整株茶梢时,成虫死亡率均为100%。当茶梢中部着药时,成虫死亡率最高,为63.33%~71.67%;但茶梢顶部着药时,成虫死亡率仅为20.00%~28.33%。当茶梢顶部着药时,通过增加茶梢周围的遮光范围或降低茶梢顶部的光照强度,可增加成虫的死亡率。这些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成虫活动范围主要在茶梢中部应是化学农药不能在田间对其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且成虫这一习性与光强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一发现为田间茶小绿叶蝉成虫的防治提供了借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化学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成虫 化学农药 防治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类型诱捕器在海南白沙茶园的诱捕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露露 于广威 +3 位作者 李超 韩涛 陈亮 刘明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34-138,143,共6页
在海南白沙五里路有机茶园和芳香村茶园对茶园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茶小绿叶蝉3种不同类型的害虫进行监测防控,观察2种不同类型茶园不同类型诱捕器对3种类型茶树害虫的诱捕效果。同时探究不同类型诱捕器对茶园不同害虫诱捕效果的影响。... 在海南白沙五里路有机茶园和芳香村茶园对茶园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茶小绿叶蝉3种不同类型的害虫进行监测防控,观察2种不同类型茶园不同类型诱捕器对3种类型茶树害虫的诱捕效果。同时探究不同类型诱捕器对茶园不同害虫诱捕效果的影响。在2021年6—12月,在五里路有机茶园斜纹夜蛾共计发生4代,甜菜夜蛾共计发生3代,茶小绿叶蝉共计发生4代。在芳香村茶园斜纹夜蛾共计发生5代,甜菜夜蛾共计发生4代,茶小绿叶蝉共计发生3代。诱捕斜纹夜蛾时,船形诱捕器(P=0.001)>三角形诱捕器(P=0.002)>桶形诱捕器(P=0.002)的诱捕效果;对甜菜夜蛾诱捕时3种诱捕器均未出现显著差异,说明诱捕器类型对茶园甜菜夜蛾无影响。诱捕茶小绿叶蝉时,船形诱捕器(P=0.001)>三角形诱捕器(P=0.001)>桶形诱捕器(P=0.000)的诱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捕器 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茶小绿叶蝉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及形态特征的喜树丛枝植原体主要媒介昆虫种类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孟兰 蔡银枫 +7 位作者 吴道慧 苏帆 万琼莲 王柱华 陈相聪 吴艳芬 乔开 蔡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2-270,共9页
植原体病害是喜树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传播喜树植原体病害的主要媒介昆虫是喜树上的一种小绿叶蝉,为进一步分析媒介昆虫传播植原体机制以及植原体在昆虫体内的侵染循环过程,为植原体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媒介昆虫的种类及分类地... 植原体病害是喜树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传播喜树植原体病害的主要媒介昆虫是喜树上的一种小绿叶蝉,为进一步分析媒介昆虫传播植原体机制以及植原体在昆虫体内的侵染循环过程,为植原体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媒介昆虫的种类及分类地位必须先行明确。通过网捕法采集云南文山喜树上的小绿叶蝉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根据各龄期外部形态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合PCR扩增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测序和比对,利用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出平均遗传距离并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再根据前人制作的属及亚属分类检索表明确其分类地位。共检视并解剖小绿叶蝉雄虫标本100余头,提取20余头DNA进行测序,得到16条709 bp大小的COⅠ基因序列片段,结合NCBI上相关的叶蝉COⅠ序列,建立基因进化树。综合分析其外部形态、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以及COⅠ序列比对,明确了喜树丛枝植原体主要媒介昆虫是拟帕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paraparvipenis Zhanget Liu-CA,分类地位为小绿叶蝉属Empoasca Walsh,1862,松村叶蝉亚属Empoasca(Matsumurasca)Anufri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植原体媒介昆虫 分子鉴定 形态鉴定 拟帕小绿叶蝉
下载PDF
基于Fuzzy分析的茶园游猎蛛取食小贯小绿叶蝉的种间竞争作用
17
作者 陈诗燕 程鸿浩 +3 位作者 吴筱萌 徐悦 邹运鼎 毕守东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8-1017,共10页
【目的】探究茶园游猎蛛取食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种间竞争作用,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茶园游猎蛛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法、Fuzzy分级法和竞争系数法对安徽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茶树Camelliasinensi... 【目的】探究茶园游猎蛛取食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种间竞争作用,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茶园游猎蛛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法、Fuzzy分级法和竞争系数法对安徽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茶树Camelliasinensis‘农抗早’‘Nongkangzao’和‘平阳特早’‘Pingyangtezao’茶园小贯小绿叶蝉与游猎蛛的种群动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游猎蛛之间的竞争关系,并得出竞争力最强的游猎蛛,再将灰色关联度与竞争系数相结合引申出竞争强度指数的概念以验证所得结果准确性。【结果】由灰色关联度结果可知:与小贯小绿叶蝉数量相关性最大的游猎蛛,‘农抗早’茶园为斑管巢蛛Clubiona reichlini(0.8967)和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0.8902),‘平阳特早’茶园也为斑管巢蛛(0.8603)和粽管巢蛛(0.8571);根据竞争系数和竞争强度指数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在取食茶园小贯小绿叶蝉时,无论竞争对手为何种游猎蛛,粽管巢蛛都与其他蜘蛛差异显著,其次为斑管巢蛛,且游猎蛛里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与两者差异极显著。【结论】取食茶园小贯小绿叶蝉时,粽管巢蛛和斑管巢蛛竞争力最强,斜纹猫蛛竞争力最弱。通过合理保护和利用粽管巢蛛和斑管巢蛛这类竞争力强的蜘蛛可达到有效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游猎蛛 种间竞争 Fuzzy分析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捕食小贯小绿叶蝉的茶园游猎蛛的种间竞争作用研究
18
作者 陈诗燕 程鸿浩 +3 位作者 吴筱萌 徐悦 邹运鼎 毕守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5-203,210,共10页
为了探究捕食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游猎蛛的种间竞争作用,调查2021年‘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农抗早’‘安吉白茶’和‘黄山大叶种’6个茶园盛发期小贯小绿叶蝉与其天敌游猎蛛的种群动态,运用通径分析法、灰色关联... 为了探究捕食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游猎蛛的种间竞争作用,调查2021年‘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农抗早’‘安吉白茶’和‘黄山大叶种’6个茶园盛发期小贯小绿叶蝉与其天敌游猎蛛的种群动态,运用通径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和竞争系数法分析不同游猎蛛之间竞争作用并得出竞争力最强的游猎蛛,再将灰色关联度与竞争系数相结合引申出竞争强度指数的概念以验证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取食高峰日小贯小绿叶蝉时,黑色蝇虎Plexippus paykulli和斑管巢蛛Clubiona deletrix竞争力最强,条纹蝇虎Plexippus setipes竞争力最弱。研究结果为合理保护和利用游猎蛛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小贯小绿叶蝉 游猎蛛 种间竞争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茶小绿叶蝉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19
作者 刘迪 黄尚乔 +4 位作者 周亚男 蒋琴杰 陈恩海 唐鑫 鲍遵宇 《茶叶》 2023年第4期218-222,共5页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对茶小绿叶蝉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茶小绿叶蝉”主题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知识...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对茶小绿叶蝉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茶小绿叶蝉”主题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该研究领域发文情况呈上涨趋势;发文作者建立了较稳固的核心作者群,作者间交流较密切;机构之间连线密度较低,主要发文机构的发文占比偏低。通过对茶小绿叶蝉相关文献数据的深入剖析,更加直观地揭示了国内茶小绿叶蝉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热点变化,进一步提高跟踪茶小绿叶蝉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效率,更加有效获得相关的信息,也为日后的茶小绿叶蝉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博落回水浸液对灰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玉杰 耿其明 +1 位作者 刘松 王凡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4期76-78,82,共4页
灰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均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茶园中常见的害虫。为了实现这两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本研究选用博落回水浸液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博落回水浸液浓度的增加,田间防治效果提高。其中:当博落回水浸液浓度为250 g/L... 灰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均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茶园中常见的害虫。为了实现这两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本研究选用博落回水浸液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博落回水浸液浓度的增加,田间防治效果提高。其中:当博落回水浸液浓度为250 g/L时,药后7 d对灰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分别为78.42%和90.30%;当博落回水浸液浓度为200 g/L时,药后7 d对灰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分别为79.27%和90.17%,与浓度为250 g/L时防效差异不显著。因此,为实现降本增效,可以选用浓度为200 g/L的博落回水浸液田间防治灰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 茶小绿叶蝉 博落回 水浸液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