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5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araffin Crystallization in Emulsified Waxy Crude Oil by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1
作者 Ruiqiong Wang Tiantian Du +1 位作者 Jinchen Cao Guoqiang Wang 《Frontier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I 2024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oilfield extraction technology,since oil-water emulsions in waxy crude oil are prone to be deposited on the pipe wall,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crude oil extraction.In this paper,the mesosco...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oilfield extraction technology,since oil-water emulsions in waxy crude oil are prone to be deposited on the pipe wall,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crude oil extraction.In this paper,the mesoscopic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mechanism of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deposition adsorbed on thewall.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absence of water molecules,the paraffin molecules near the substrate are deposited on themetallic surface with a horizontalmorphology,while the paraffin molecules close to the fluid side are arranged in a vertical column morphology.In the emulsified system,more water molecules will be absorbed on the metallic substrate than paraffin molecules,which obstructed the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paraffin molecules and solid surface.Therefore,the addition of watermolecules hinder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wax near the substrate.Perversely,on the fluid side,water molecules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paraffin crystallization.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of paraffin wax in oil-water emulsions in the pipeline from the microscopic scale,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recovery of wax-containing crude oil and enhancing the transport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ulsified waxy crude oil paraffin crystal DEPOSITION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下载PDF
GTL基础油与抗氧添加剂的感受性研究
2
作者 安良成 于晓文 +4 位作者 李艳 蔡锷 梁雪美 张春化 燕艺楠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579-583,共5页
以费托合成的GTL润滑油基础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旋转氧弹法和烘箱氧化实验法测定了GTL基础油与其他API II-V类基础油混合后的氧化安定性,考察了不同质量比的抗氧剂单剂与复剂在GTL基础油中的感受性。结果表明:属于API III+的GTL基础油... 以费托合成的GTL润滑油基础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旋转氧弹法和烘箱氧化实验法测定了GTL基础油与其他API II-V类基础油混合后的氧化安定性,考察了不同质量比的抗氧剂单剂与复剂在GTL基础油中的感受性。结果表明:属于API III+的GTL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高于矿物油,稍差于PAO和酯类油;GTL基础油与II类基础油150BS混合时氧化诱导期有大幅度的提升;抗氧剂在GTL基础油中的感受性依次为酚类抗氧剂BHT与胺类抗氧剂叔丁基羟基二苯胺L57复配最好,L57次之,BHT最差;抗氧剂与T203复配后在GTL基础油中感受性较好,其中以L57与T203复配后感受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l基础油 旋转氧弹法 烘箱氧化法 抗氧剂 感受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水驱普通稠油油藏的乳化驱油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宝泉 吴光焕 +2 位作者 赵红雨 吴伟 孙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为了研究乳化降黏驱油剂对不同渗透率的水驱普通稠油油藏的驱油效率和孔隙尺度增效机理,选取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J1)、α-烯基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J2)、十二烷基羟磺基甜菜碱(J3)、J3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复配表面活性剂(J4)作为驱... 为了研究乳化降黏驱油剂对不同渗透率的水驱普通稠油油藏的驱油效率和孔隙尺度增效机理,选取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J1)、α-烯基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J2)、十二烷基羟磺基甜菜碱(J3)、J3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复配表面活性剂(J4)作为驱油剂,开展了4种驱油剂一维驱油和微观驱油模拟实验,明确了乳化降黏驱油剂在孔隙尺度的致效机理。结果表明,降低界面张力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大于提高乳化降黏率。在油藏条件下,乳化降黏驱油剂需要依靠乳化降黏和降低界面张力的协同增效作用,才能大幅提高驱油效率。乳化降黏驱油剂的乳化能力越强、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驱油效率增幅越大。当化学剂乳化降黏率达到95%时,油水界面张力从10^(-1)mN/m每降低1个数量级,化学剂在高渗透和低渗透岩心中的驱油效率依次提高约10.0%和7.8%。乳化降黏驱油剂注入初期通过降低界面张力,使得高渗透岩心和低渗透岩心中的驱替压力分别为水驱注入压力的1/2和1/3,从而提高注入能力。注入后期大块的原油被乳化形成大量不同尺寸的油滴,增强原油流动性,提高驱油效率。乳化形成的界面相对稳定的稠油油滴,能暂堵岩石的喉道和大块稠油与岩石颗粒形成的通道。油滴的暂堵叠加效应,使高渗透和低渗透岩心的驱替压差分别为水驱压差的5.2倍和32.3倍,大幅提高了注入压力,从而扩大平面波及面积。降黏驱油剂驱油实现了提高驱油效率的同时扩大波及范围。研究结果为水驱稠油开发用驱油剂的研发提供参考,为大幅提高水驱普通稠油采收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驱油剂 水驱 乳化 降黏 界面张力 致效机理
下载PDF
稠油乳化黏度测量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涛 伦增珉 +1 位作者 葛巧玉 许关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稠油化学驱过程中降黏剂浓度对稠油乳化影响明显,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降黏剂的稠油乳状液黏度-时间曲线,以黏度、降黏率为指标分析了黏度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降黏剂的浓度远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稳定O/W乳状液,黏度低、... 稠油化学驱过程中降黏剂浓度对稠油乳化影响明显,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降黏剂的稠油乳状液黏度-时间曲线,以黏度、降黏率为指标分析了黏度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降黏剂的浓度远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稳定O/W乳状液,黏度低、降黏率大于95%。当降黏剂的浓度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O/W乳状液,而后随着表面活性剂向油相的迁移,油滴聚并、分层。当降黏剂的浓度与临界乳化浓度相当时,乳状液油O/W转化为W/O,黏度大幅度提高。当降黏剂的浓度小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只能形成W/O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 黏度 降黏率 乳状液类型
下载PDF
乳化沥青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贵才 王磊 +3 位作者 胡俊杰 王翔 蒋平 裴海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乳化沥青具有注入性能好、封堵强度高等优点,作为一种选择性堵剂在油田提高采收率领域比其他化学剂体系更具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国内乳化沥青堵水体系的开发历程及现场选择性堵水的应用效果。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概述了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具有注入性能好、封堵强度高等优点,作为一种选择性堵剂在油田提高采收率领域比其他化学剂体系更具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国内乳化沥青堵水体系的开发历程及现场选择性堵水的应用效果。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概述了乳化沥青堵水的作用机理,一种是作为乳液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乳液颗粒被变形捕获产生贾敏效应和乳液液滴的机械滞留使水的流动阻力增大;另一种是其分散相也就是乳液破乳后沥青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沥青黏附在岩壁上起到的堵水作用。同时,总结了乳化沥青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水相中的电解质浓度和pH值以及分散相中的沥青质,并且论述了各因素影响乳化沥青稳定性的作用机理。最后,详细叙述了乳化沥青应用于油田调剖堵水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乳化沥青不仅具有优异的封堵效果,还具有独特的封堵选择性。此外,乳化沥青还能与CO_(2)吞吐、泡沫调驱组成复合增产技术进行现场应用,并且指出了乳化沥青应用于调剖堵水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选择性堵剂 调剖堵水 提高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6
作者 李越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钻井液乳化剂是油井钻探中的重要化学品之一,其性能评价对于钻井工程的成功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乳化剂能确保钻井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在选择乳化剂时,应充分考虑其理化性能和体系综合性能,以确保钻井工程的成功进行。本研究以... 钻井液乳化剂是油井钻探中的重要化学品之一,其性能评价对于钻井工程的成功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乳化剂能确保钻井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在选择乳化剂时,应充分考虑其理化性能和体系综合性能,以确保钻井工程的成功进行。本研究以植物油酸、二乙烯三胺、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制备了6种乳化剂产品,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能评价和体系综合性能评价。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PF-MOEMUL1、PF-MOCOAT1、PF-MOEMUL2、PF-MOCOAT2满足所有指标要求,在理化性能评价和体系综合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上有良好的性能,为钻井工程提供可靠的保证。而乳化剂PF-MOEMUL3、PF-MOCOAT3在倾点和塑性黏度方面未能达到指标要求。可能导致乳液不稳定、流变性能不佳等问题,从而影响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钻井液乳化剂的性能评价,对乳化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油基钻井液 塑性黏度 倾点 破乳电压
下载PDF
环氧棉籽油制备工艺优化及其下游产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夏热帕提·吐孙 阿地力·吾布力 熊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6,共5页
旨在为环氧棉籽油的制备及其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分别采用无机强酸催化法和有机酸自催化法对棉籽油进行环氧化,考察了不同酸对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及乳化剂对环氧化工艺的影响。以环氧棉籽油为原料,采用开环一锅法制... 旨在为环氧棉籽油的制备及其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分别采用无机强酸催化法和有机酸自催化法对棉籽油进行环氧化,考察了不同酸对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及乳化剂对环氧化工艺的影响。以环氧棉籽油为原料,采用开环一锅法制备羟基化棉籽油,并将其与己二酸发生酯化反应合成棉籽油聚酯,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结果表明:无机酸中浓硫酸对棉籽油环氧化的催化效果最佳,其次是磷酸,有机酸中甲酸效果最优;乳化剂增加了油-水体系的均匀混合,可适当提高产品的环氧值,但需增加破乳工段;棉籽油聚酯中存在酯基,但仍有未酯化的羟基。综上,量化生产环氧棉籽油可优先考虑甲酸为催化剂,通过环氧棉籽油制备羟基化棉籽油,再与多元酸反应可制备棉籽油聚酯,但存在未酯化的羟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环氧化 催化剂 乳化剂 棉籽油聚酯
下载PDF
GTL润滑油基础油工艺技术进展、优势及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徐金龙 粟斌 +1 位作者 陈德友 赵巍 《润滑油》 CAS 2004年第2期6-10,共5页
GTL润滑油基础油的一般工艺技术由3个部分组成:合成气生产技术,合成液体烃生产技术,合成油加工技术。重点介绍壳牌、沙索、ExxonMobil、Syntroleum几大公司的GTL技术,并对GTL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及其前景、影响作了概述,指出GTL润滑油基... GTL润滑油基础油的一般工艺技术由3个部分组成:合成气生产技术,合成液体烃生产技术,合成油加工技术。重点介绍壳牌、沙索、ExxonMobil、Syntroleum几大公司的GTL技术,并对GTL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及其前景、影响作了概述,指出GTL润滑油基础油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l工艺 润滑油 基础油 进展 影响
下载PDF
超声处理制备大豆油体复合乳液及运载β-胡萝卜素研究
9
作者 王震霄 廖一 +4 位作者 于佳晔 齐宝坤 王帅 IRINA Sergeeva 李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45-53,共9页
本研究以大豆油体为原料,将其作为乳化剂,通过超声技术制备大豆油体复合乳液,优化超声处理条件,并将油体复合乳液用于运载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乳液的理化性质研究,揭示超声处理增强油体复合乳液稳定性的机理并考察油体复合乳液对... 本研究以大豆油体为原料,将其作为乳化剂,通过超声技术制备大豆油体复合乳液,优化超声处理条件,并将油体复合乳液用于运载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乳液的理化性质研究,揭示超声处理增强油体复合乳液稳定性的机理并考察油体复合乳液对β-胡萝卜素的运载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超声处理成功制备大豆油体复合乳液,乳液氧化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在功率为450 W(10 min)时最好,此时乳液平均粒径为1537 nm,液滴形状呈圆形且分布均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超声引起的空化效应增加了湍流和剪切力等物理作用,使油体蛋白的多肽链部分打开,蛋白中的氢键网络发生重新排列,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结构相对含量减少,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增多。电泳结果表明蛋白质亚基组成没有显著变化,但随着超声强度的增加,增强了外源蛋白在液滴界面的吸附。贮藏结果显示经过功率为450 W的超声处理可以抑制乳液中氧化产物的产生,提高乳液的氧化稳定性。通过超声处理可成功制备大豆油体-β-胡萝卜素乳液,其中在450 W条件下β-胡萝卜素的包封率最高(94.9%),且经过11 d室温贮藏后保留率为81.8%。本研究为大豆油体作为乳化剂运载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体 超声 运载体 Β-胡萝卜素 天然乳化剂
下载PDF
电化学体系下精准曝气对乳化油废水破乳机制研究
10
作者 姚萌 王冰 +3 位作者 潘海丰 冉治霖 董晓清 陈停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4,90,共7页
电化学体系下曝气对乳化油废水破乳除油具有显著效果,为响应国家“碳中和”政策号召,提出“精准曝气”概念,基于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工艺,设计了针对曝气条件优化的试验,并进行能耗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曝气强度缩减至1.5 L/min,曝气时间由9... 电化学体系下曝气对乳化油废水破乳除油具有显著效果,为响应国家“碳中和”政策号召,提出“精准曝气”概念,基于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工艺,设计了针对曝气条件优化的试验,并进行能耗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曝气强度缩减至1.5 L/min,曝气时间由90 min减少到60 min时,乳化油废水的COD和含油量分别为101 mg/L、4.98 mg/L,满足回注水标准,且达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乳化油滴聚集过程,探究破乳机制。在电场和气场作用下,加速削弱了油滴水油界面机械强度,促进了乳化油滴破乳、聚结、上浮去除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乳化油废水 精准曝气 破乳除油
下载PDF
油水乳化胶凝作用对蜡沉积影响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千里 王传硕 +4 位作者 柳杨 吕晓方 杜晖 周诗岽 宫敬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通过对乳液黏温曲线变化规律进行挖掘,对凝油团形成过程定量表征,推导得出凝油团形成的数学关系表达式,将胶凝过程细化为凝油团形成和黏附两个阶段。通过蜡沉积的温度条件,发现随着沉积管壁的温度降低,凝油团形成系数逐渐增大,胶凝作用... 通过对乳液黏温曲线变化规律进行挖掘,对凝油团形成过程定量表征,推导得出凝油团形成的数学关系表达式,将胶凝过程细化为凝油团形成和黏附两个阶段。通过蜡沉积的温度条件,发现随着沉积管壁的温度降低,凝油团形成系数逐渐增大,胶凝作用逐渐显著,即在沉积初期蜡沉积的厚度迅速增加,这与蜡沉积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化 蜡沉积 胶凝作用 凝油团
下载PDF
某作业区乳化油的破乳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侯晨啸 古亮 +3 位作者 石观涛 郝明松 苏茜 李小东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7期93-96,共4页
某作业区在生产运行中产生了大量乳化油,多次加药处理的效果不佳,导致乳化油存量积压,严重影响了生产运行和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乳化油的成分和影响因素,发现胶质、沥青质和固体颗粒是导致乳化油的稳定性强的主要原因。为此进行了药剂... 某作业区在生产运行中产生了大量乳化油,多次加药处理的效果不佳,导致乳化油存量积压,严重影响了生产运行和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乳化油的成分和影响因素,发现胶质、沥青质和固体颗粒是导致乳化油的稳定性强的主要原因。为此进行了药剂筛选、反应条件优化以及药剂复配等实验,结果表明,SW-30和乳化油处理剂对该区乳化油的处理效果较好。用SW-30破乳剂进行处理,脱水量最高达到40.5%。将SW-30与杀菌剂复配使用,可进一步提高破乳效果,脱水量从40.5%增加到47%。现场处理乳化油110m^(3),获得了30.47t净化油,有效解决了乳化油的处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油 破乳剂 脱水 应用
下载PDF
天然气制合成油(GTL)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伯章 朱建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99-404,418,共7页
在天然气加快开发利用的今天,天然气制合成油(GTL)技术已成为天然气高质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汇总介绍了近年来国外GTL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也介绍了GTL技术在国内的开发进展,可为GTL技术的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天然气 合成油 费托合成 技术进展
下载PDF
3种微藻中提取蛋白质的乳化特性
14
作者 赵燕 余慧琳 +3 位作者 邱阳 李泓浩 夏胜瑶 朱加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52,共13页
从钝顶螺旋藻(SPP)、小球藻(CPP)和拟微绿球藻(NOP)中分离到3种微藻蛋白,研究pH值(1,3,5,7,9)对其乳化能力和界面性质的影响,比较并评价用SPP、CPP、NOP稳定的DHA藻油乳液的稳定性、流变学特性和形貌结构。结果表明,SPP、CPP、NOP在等电... 从钝顶螺旋藻(SPP)、小球藻(CPP)和拟微绿球藻(NOP)中分离到3种微藻蛋白,研究pH值(1,3,5,7,9)对其乳化能力和界面性质的影响,比较并评价用SPP、CPP、NOP稳定的DHA藻油乳液的稳定性、流变学特性和形貌结构。结果表明,SPP、CPP、NOP在等电点(pH=3)附近表现出最小的溶解度、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最大的表面疏水性,NOP和SPP比CPP具有更高的溶解度和乳化稳定性,NOP和CPP具有更好的乳化活性,尤其是NOP。以pH值为7的微藻蛋白溶液为连续相,以油相比例为10%的DHA藻油为分散相,经超声乳化制备成纳米乳液,由显微图像和SEM图像可观察到明显的水包油结构,通过XRD和FTIR证实DHA藻油在3种微藻蛋白中实现成功包埋,DSC和TGA结果证明其热稳定性良好。其中NOP稳定的乳液平均粒径最小,分散最均匀,并且体系的流变特性、表观黏度和贮藏稳定性明显优于CPP和SPP,具备作为优质植物蛋白乳化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蛋白 DHA藻油 乳化性质
下载PDF
MnO_(2)/Ti电催化膜的制备及其处理乳化油废水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宝林 谢陈鑫 +3 位作者 钱光磊 周立山 张程蕾 朱令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4,共8页
通过简单可控的电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高性能MnO_(2)包覆Ti基电催化膜(MnO_(2)/Ti)。系统地表征了所制备的MnO_(2)/Ti膜形貌、元素含量、价态分布和电化学阻抗以及循环伏安交流测试,并考察了流速和电流密度对MnO_(2)/Ti膜水处理性能的影... 通过简单可控的电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高性能MnO_(2)包覆Ti基电催化膜(MnO_(2)/Ti)。系统地表征了所制备的MnO_(2)/Ti膜形貌、元素含量、价态分布和电化学阻抗以及循环伏安交流测试,并考察了流速和电流密度对MnO_(2)/Ti膜水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O_(2)均匀分布在Ti膜表面,电沉积MnO_(2)可以显著提高Ti膜电化学活性,增强Ti膜电催化氧化性能,从而提升Ti膜自清洁能力。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流速为1.5 mL/min的工作条件下,乳化油的去除率高达91%。此外,MnO_(2)/Ti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能。氧化机理表明,MnO_(2)/Ti膜在电催化处理过程中具有直接和间接氧化活性,MnO_(2)涂层可提高Ti膜的直接氧化能力和·OH、O_(2)^(·-)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膜 膜电极 电催化膜 乳化油
下载PDF
GTL润滑油基础油的新发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金龙 粟斌 +1 位作者 陈德友 赵巍 《石油商技》 2003年第6期14-16,共3页
介绍了GTL工艺的发展以及由GTL工艺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可能的应用前景及影响情况。由于GTL润滑油基础油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且国内对GTL工艺的技术开发已形成大量试验室成果,建议尽快完成工业性试验,使中国在润滑油基础油市场竞争中立于... 介绍了GTL工艺的发展以及由GTL工艺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可能的应用前景及影响情况。由于GTL润滑油基础油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且国内对GTL工艺的技术开发已形成大量试验室成果,建议尽快完成工业性试验,使中国在润滑油基础油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l 基础油 润滑油 趋势
下载PDF
含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新型油相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陈丽 解战峰 +3 位作者 雷智军 王海燕 姚如意 张凡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增强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和爆炸性能,在传统基于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4)的复合油相材料中加入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18-2-18,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油相材料,并以此制备了乳化炸药,测试了复合油相材料主要... 为了增强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和爆炸性能,在传统基于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4)的复合油相材料中加入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18-2-18,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油相材料,并以此制备了乳化炸药,测试了复合油相材料主要性能参数,考察了18-2-18含量对乳化炸药的乳胶基质粘度、内相粒径及爆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8-2-18的新型复合油相材料的酸值、水分、粘度、滴熔点等指标均达到工业生产标准;与传统复合油相材料相比,新型复合油相材料中的18-2-18含量为0.7%时,其乳化剂含量从38.0%降低至23.7%,降低了复合油相材料的生产成本;乳胶基质内相粒径由4.00μm减小到1.22μm,提高了乳胶炸药的稳定性;乳化炸药爆速达到5042 m·s^(-1),且20次高低温循环后仍然能够稳定爆轰,爆速为4512 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油相材料 双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 乳化炸药 爆炸性能
下载PDF
由气体生产液体产品的GTL技术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祖庇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共5页
回顾了由气体原料生产液体产品(即GTL)技术的发展现状,从能源安全、充分利用资源和环保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GTL技术的紧迫性,并强调这种紧迫性是推动GTL技术发展的动力。指出各国或地区可根据各自在能源安全、天然气资源利用、化工原料... 回顾了由气体原料生产液体产品(即GTL)技术的发展现状,从能源安全、充分利用资源和环保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GTL技术的紧迫性,并强调这种紧迫性是推动GTL技术发展的动力。指出各国或地区可根据各自在能源安全、天然气资源利用、化工原料及生活必需品生产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利用GTL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gtl技术 原料生产 发展 生活必需品 地区 化工原料 液体产品 天然气资源 气体
下载PDF
乳化复合植物油粉对AA+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王星杰 刘晓龙 +3 位作者 谭子超 邵坤 王述柏 任金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试验旨在探究乳化复合植物油粉对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1~21日龄、22~42日龄肉鸡豆油组饲粮分别添加0.49%、2.45%豆油,植物... 试验旨在探究乳化复合植物油粉对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1~21日龄、22~42日龄肉鸡豆油组饲粮分别添加0.49%、2.45%豆油,植物油粉组饲粮分别使用1.00%、4.30%乳化复合植物油粉替代豆油组饲粮中的豆油,两组饲粮各营养成分含量一致。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豆油组相比,植物油粉组肉鸡42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油脂类型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肉鸡屠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公鸡屠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腹脂率和皮脂厚显著低于母鸡(P<0.05),植物油粉组屠体重和胸肌率显著高于豆油组(P<0.05),腹脂率显著低于豆油组(P<0.05);植物油粉组公、母鸡肌肉肉色(亮度L*、红度a*、黄度b*)、剪切力、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与豆油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油脂类型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肉鸡肌肉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母鸡ATP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植物油粉组ATP含量显著高于豆油组(P<0.05),公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植物油粉组公、母鸡肌肉肌苷酸含量、其前体物和分解产物含量、肌内脂肪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豆油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乳化复合植物油粉替代豆油可显著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屠体重,减少腹脂沉积,对肉品质和风味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复合植物油粉 肉鸡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肌肉风味物质
下载PDF
陵水区块超深水高性能恒流变油基钻井液技术
20
作者 刘智勤 徐加放 +2 位作者 彭巍 徐超 于晓东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0,共7页
超深水钻井不仅面临低温、井壁不稳定、地层安全作业压力窗口窄以及井眼清洁困难等问题,还对钻井液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乳化剂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研制出一种同时具备乳化和流型调控作用的新型乳化剂KMUL,并以此为主要处理剂... 超深水钻井不仅面临低温、井壁不稳定、地层安全作业压力窗口窄以及井眼清洁困难等问题,还对钻井液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乳化剂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研制出一种同时具备乳化和流型调控作用的新型乳化剂KMUL,并以此为主要处理剂,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南海西部陵水区块超深水工况的高性能恒流变油基钻井液,并对钻井液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恒流变特性,在温度为2~150℃、压力为0~56 MPa范围内的流变性能较为稳定;钻井液的抗污染能力较强,当岩屑和海水的加量为15%时,钻井液的综合性能比较稳定;钻井液的储层保护效果较好,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能达到92%以上;钻井液的生物毒性较低,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性能。LS-C超深水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不同井深的现场钻井液流变性能和破乳电压均比较稳定,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始终维持在低位,施工过程顺利,井筒直径规整,未出现井下复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高性能恒流变油基钻井液满足陵水区块超深水钻井施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井 乳化剂 油基钻井液 恒流变 ECD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