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末瘟疫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1
作者 李鹏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学主题的书写,从而刷新了建安时期的文学生态;汉末瘟疫所造成生命意识的强化、忧生之嗟的生成、死亡主题的勃兴,进一步影响了建安文学苍凉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瘟疫 生命意识 死亡主题 文学风格
下载PDF
为老既尊——汉代王杖制度的再讨论
2
作者 朱雨薇 《史志学刊》 2024年第4期4-15,共12页
鸠杖是将鸠鸟形状嵌套至手杖顶端的挂杖。鸠杖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象征神权与王权。自汉代开始,鸠杖依“王命”成为王杖,是高年身份的象征。汉代赐杖受年龄和身份的限制,汉初规定有爵且无刑罪记录的七十五岁以上编户民受杖;西汉中期规... 鸠杖是将鸠鸟形状嵌套至手杖顶端的挂杖。鸠杖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象征神权与王权。自汉代开始,鸠杖依“王命”成为王杖,是高年身份的象征。汉代赐杖受年龄和身份的限制,汉初规定有爵且无刑罪记录的七十五岁以上编户民受杖;西汉中期规定七十岁以上高年者赐杖,爵位对授杖的限制作用开始减弱;东汉中期以后,民爵对授杖不再有限制作用,凡七十岁以上高年皆可受杖。除此以外,汉朝廷出于安抚和表彰目的给不满年七十者授杖,同时,女性也具有受杖资格。受杖后的高年者享有众多特权,包含经济特权、政治特权、社会福利等生活各方面。王杖制度在保障高年权益的同时,也推动养老制度稳定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鸠杖 赐杖标准 持杖特权
下载PDF
西王母东王公·天帝出行汉画像石考释 被引量:3
3
作者 柳玉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南阳师范学院博物馆现藏一方西王母东王公·天帝出行的汉画像石。西王母东王公与天帝出行合刻一块画像石上的画像就目前而言该石为所仅见。该画像石东王公戴胜,在汉画中较为少见。画像石的时代据考证为东汉早期。画像石构图布局紧凑... 南阳师范学院博物馆现藏一方西王母东王公·天帝出行的汉画像石。西王母东王公与天帝出行合刻一块画像石上的画像就目前而言该石为所仅见。该画像石东王公戴胜,在汉画中较为少见。画像石的时代据考证为东汉早期。画像石构图布局紧凑,雕刻线条粗犷,并采用散点透视法,增强了视觉效果,是南阳汉画中少见的复合图案画像石,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汉画像石 西王母东王公 天帝出行
下载PDF
陕西旬邑县东汉壁画墓出土木材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冯德君 王望生 +2 位作者 尹申平 赵泾峰 赵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陕西旬邑县原底乡百子村东汉壁画墓出土的木材经鉴定为侧柏 ( Platycladusorien-talis) ,灰楸 ( Catalpa bungei) ,山胡椒 ( L indera sp.)和竹材 1种。
关键词 出土木材 东汉 侧柏 灰楸 山胡椒 竹材 壁画墓 构造特征 树种鉴定
下载PDF
长江三峡张家湾遗址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芸 朱诚 于世永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长江三峡巫山地区张家湾东周—汉代古遗址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孢粉。孢粉数据分析 ,为研究本区东周—汉代时期人类活动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有利的资料。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 ,可把该区地层由上到下划为三个孢粉组合带 :带 1(生土层 )海金沙... 长江三峡巫山地区张家湾东周—汉代古遗址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孢粉。孢粉数据分析 ,为研究本区东周—汉代时期人类活动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有利的资料。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 ,可把该区地层由上到下划为三个孢粉组合带 :带 1(生土层 )海金沙 (Lygodium)—卷柏— (Seleginella)—紫萁 (Osmunda)—松 (Pinus)孢粉带 ;带 2 (文化层 )菊科 (Compositae)—毛茛科的唐僧草(Thalictrum)孢粉带 ;带 3(文化层上部 )海金沙—紫萁—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榆 (Ulmus)—小芘 (Berberis)—栗 (Castanea)—慈菇 (Sagittaria)—泽泻 (Alisma) 孢粉带。这种孢粉组合的差异 ,反映各阶段人类活动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该区古人类活动初期处于暖湿的气候 ,东周—汉代时期转变为温凉略干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地景观 ,东周—汉代后气候逐渐由干变湿 ,植被由草原向森林转变 ,同时该区经历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洪水泛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环境 长江三峡 东周-汉代遗址 张家湾
下载PDF
汉末思想嬗变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一慧 张维波 +3 位作者 黄涛 韩彬 王广军 王瑞红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7,共2页
汉末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时期,有清通简要、得意忘言、务实求真等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仙之风对医学的影响。从思想嬗变的角度,对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行文风格、方法原则、学术思想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 汉末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时期,有清通简要、得意忘言、务实求真等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仙之风对医学的影响。从思想嬗变的角度,对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行文风格、方法原则、学术思想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其时代背景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思想嬗变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论古汉语词缀“头” 被引量:12
7
作者 魏兆惠 郑东珍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对于古汉语中的词缀“头”的出现时间,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量的语料显示,在东汉文献,尤其是汉译佛经中已经有了严格意义上的词缀“头”。
关键词 词缀 东汉
下载PDF
东汉后期士风之转变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牟发松 李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267-273,共7页
The upright and outspoken ethos of the well\|known elites under the disaster of Party Sanction was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East Han’s common practice. In fact, East Han ’s general mood of elites ha... The upright and outspoken ethos of the well\|known elites under the disaster of Party Sanction was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East Han’s common practice. In fact, East Han ’s general mood of elites had got several alternations. The occurrence of its change was based on deep soci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In later period of the dynasty, while the quantity of Confucian scholars increased sharply, the influence of eunuch class inflate as well so that the fight for political resources between these two paties became more fierce. The conflict enhanced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elites and changed their ethos to upright and outspoken fashion from an attitude to shirk principled struggle so as to protect one’s interest and safety . As the result of the conflict, the Party Sanction incident occurred. The horrible disaster of the Party Sanction made the elites ethos changed, the upright and outspoken fashion disappeared. Most of the elites chose the attitude to evade politic so as to protect their lives first, or in a tactful way to continue their strug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士风 党锢之祸
下载PDF
两汉上郡龟兹县治城位置新探 被引量:8
9
作者 艾冲 陈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共7页
两汉时期,上郡龟兹县具有重要的军政地位。但由于史书记载简略,其治城位于今天何处,学界观点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榆林市榆阳区古城滩古城、榆阳区镇川镇上盐湾附近、乌审旗嘎鲁图镇(原名达布察克镇)附近。依据《水经注》关于&... 两汉时期,上郡龟兹县具有重要的军政地位。但由于史书记载简略,其治城位于今天何处,学界观点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榆林市榆阳区古城滩古城、榆阳区镇川镇上盐湾附近、乌审旗嘎鲁图镇(原名达布察克镇)附近。依据《水经注》关于"帝原水"、"黑水"、"交兰水"、"诸次水"及《后汉书》"龟兹盐池"的相关记载,参照文物考古、野外考察的资料,判定乌审旗嘎鲁图镇北部敖柏淖尔古城即汉代龟兹县故城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龟兹县域 治城 敖柏淖尔古城
下载PDF
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西北边疆经略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黎丽 古力努尔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4,共7页
虽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研究丝绸之路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影响的作品并不丰富。如今在海上丝绸之路代替陆上丝绸之路将近千年、"一带一路"成为中国西部发展及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之时,研究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 虽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研究丝绸之路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影响的作品并不丰富。如今在海上丝绸之路代替陆上丝绸之路将近千年、"一带一路"成为中国西部发展及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之时,研究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的影响,不仅对我们今天实施即发展中国西部又向西开放的"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而且也对解决中国西北边疆存在的某些问题有所借鉴。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通过比较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前后的亚欧交通运行及对接实况、中国版图从中原向西推进的变化及中国由对中原的治理转向以绿洲穿越戈壁沙漠为特征的西北边疆治理后采取的治理策略等方面,对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丝绸之路能够在西汉贯通,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果,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向西开放发展的战略得以实现;中国西北边疆得以拓展和中国版图得以扩大;中国传统治理边疆策略逐渐形成。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西北版图基本随丝绸之路的贯通而奠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两汉 西北边疆
下载PDF
两汉时期长安与洛阳都城水旱灾害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殷淑燕 黄春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71,共6页
通过对两汉时期长安与洛阳都城水旱灾害发生频率的统计,发现从西汉初年(公元前202年)至东汉末年(公元220年)的400多年里,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不论是长安还是洛阳地区,作为都城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都远远高于其... 通过对两汉时期长安与洛阳都城水旱灾害发生频率的统计,发现从西汉初年(公元前202年)至东汉末年(公元220年)的400多年里,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不论是长安还是洛阳地区,作为都城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都远远高于其非都城时期;(2)对于长安或洛阳同一地区来说,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同步性,即同一个地区,水灾多的时期旱灾也多。根据分析,导致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都城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量增大,城市建设向着靠近河流低地及易涝、易淹没地区扩展,遇到河流涨水就会成灾。另外,由于都城建设及人口增加,在都城及其周围,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耗大幅度的增长,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也大大加重,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也是导致长安与洛阳地区在作为都城的时期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长安 洛阳 水旱灾害 都城建设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东汉、宋、明三代无“和亲”说质疑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兴成 薛平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168,共7页
关于东汉、宋、明三代有无"和亲"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几近一致持否定态度,然而在《后汉书》《宋史》《明史》等文献中却有大量的"和亲"记载。以往学者之所以要否认这几个朝代的"和亲"史实,主要因为这几... 关于东汉、宋、明三代有无"和亲"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几近一致持否定态度,然而在《后汉书》《宋史》《明史》等文献中却有大量的"和亲"记载。以往学者之所以要否认这几个朝代的"和亲"史实,主要因为这几个朝代的"和亲"不含婚姻内容,不具有政治联姻的性质,与"和亲"即政治联姻这种"和亲"理论不符。其实,"和亲"的内涵比政治联姻广泛得多,"和亲"可以通过政治联姻来实现,但"和亲"并不必然是政治联姻,政治联姻只是实现"和亲"的诸多途径之一。故我们可以说东汉、宋、明三代无政治联姻,却不能说无"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和亲 宋代和亲 明代和亲
下载PDF
东汉道德教化传统及其历史效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厚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3,共6页
经过长期战乱建立起来的东汉封建政权 ,为安定社会 ,巩固统治 ,把强化儒家伦理道德教化作为统治的首要任务 ,从中央到地方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严密的道德教化网络。东汉的道德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它促进了儒学的社会化进程 ,... 经过长期战乱建立起来的东汉封建政权 ,为安定社会 ,巩固统治 ,把强化儒家伦理道德教化作为统治的首要任务 ,从中央到地方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严密的道德教化网络。东汉的道德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它促进了儒学的社会化进程 ,提高了管理者的道德素质 ,也美化了社会风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儒家 伦理道德 教化
下载PDF
《女诫》——封建妇德著作之滥觞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志伟 张翠萍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3-95,共3页
《女诫》为封建妇德理论发源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贻害颇深。文章简述班昭生平,介绍《女诫》内容,略论《女诫》承先启后之地位与作用,并对班昭给予评价。
关键词 东汉 班昭 女诫
下载PDF
论东汉末年传统才性观的危机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昆生 张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5-111,共7页
才性问题作为汉末探寻理想人物素质标准的公众话题,历史渊源久远。它在汉武帝时期因董仲舒人性论对政治人物的设想而深化,并因汉末士大夫、太学生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社会冲突体现了传统才性观的危机而诱生对传统才性观与现实矛盾的理论... 才性问题作为汉末探寻理想人物素质标准的公众话题,历史渊源久远。它在汉武帝时期因董仲舒人性论对政治人物的设想而深化,并因汉末士大夫、太学生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社会冲突体现了传统才性观的危机而诱生对传统才性观与现实矛盾的理论思考,使政治问题上升为思想界中的哲学问题。才性问题在作为政治问题的表象背后,蕴含了思想文化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年 传统才性观 社会冲突 深层次意义
下载PDF
论两汉王朝西南边疆开发中的“各以地比”之治理方略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黎小龙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各以地比”之治理方略,形成于西汉武帝开发“西南夷”之地,丰富、完善于两汉时期开发西南边疆的进程之中。此套方略的基本内容是,北方中原王用在稳固掌控西南北部蜀地的基础上,与蜀人一同治理巴地,并依托北部的巴蜀人对西南中、... “各以地比”之治理方略,形成于西汉武帝开发“西南夷”之地,丰富、完善于两汉时期开发西南边疆的进程之中。此套方略的基本内容是,北方中原王用在稳固掌控西南北部蜀地的基础上,与蜀人一同治理巴地,并依托北部的巴蜀人对西南中、南部进行治理和开发。该方略切合酉南实际,卓有成效,对后世影响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王朝 西南边疆开发 "各以地比" 治理方略
下载PDF
夫余国与汉魏晋王朝的朝贡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尼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夫余国建立于西汉武帝时期,最盛时分布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到嫩江下游地区。最迟西汉末年夫余国已与西汉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夫余王谨守朝贡制度规则,得到汉朝授予藩属王的印绶和玉匣。汉魏晋时期夫余朝贡活动先后由汉朝的玄菟郡、辽东郡,魏... 夫余国建立于西汉武帝时期,最盛时分布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到嫩江下游地区。最迟西汉末年夫余国已与西汉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夫余王谨守朝贡制度规则,得到汉朝授予藩属王的印绶和玉匣。汉魏晋时期夫余朝贡活动先后由汉朝的玄菟郡、辽东郡,魏晋王朝的幽州、护东夷校尉府管辖,在夫余国强盛时期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亚朝贡体系。两晋时期,在东北朝贡成员之间发生战争时,世守忠孝的夫余国得到晋朝的扶持和保护,但当晋朝内乱,夫余国失去中央王朝的保护后,迅速衰落乃至亡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国 两汉 魏晋 朝贡
下载PDF
两汉疾疫及其应对机制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明娟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2,共5页
两汉时期疫情较为严重,从地域分布来看,北至草原地带,南至岭南,均有疾疫。从发病时间来看,以春、夏两季居多。分析正史中关于两汉疾疫的记载,复原两汉疾疫概况,揭示两汉时人对疾疫产生的制约因素的认识,主要包括月令气候制约、环境灾害... 两汉时期疫情较为严重,从地域分布来看,北至草原地带,南至岭南,均有疾疫。从发病时间来看,以春、夏两季居多。分析正史中关于两汉疾疫的记载,复原两汉疾疫概况,揭示两汉时人对疾疫产生的制约因素的认识,主要包括月令气候制约、环境灾害制约、天人感应鬼神怪物的制约等三个因素。同时,两汉时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疾疫应对机制,包括医药治疗和禳疫两种形式。研究两汉时期的疾疫应对机制对我们现在应对流行性传染病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疾疫 医药治疗 禳疫制度
下载PDF
法家取向如何进入汉末士人视野——以崔寔为个案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芬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东汉时以儒学经术出身的士人,在取向上与法家的"文法吏"角色是处于对立状态的,而且这种对立很容易会造成他们认知上的紧张。但是,在崔寔身上,我们却没有看到这种对立所导致的认知紧张。崔寔个人对现实政治的理性认知及他出任... 东汉时以儒学经术出身的士人,在取向上与法家的"文法吏"角色是处于对立状态的,而且这种对立很容易会造成他们认知上的紧张。但是,在崔寔身上,我们却没有看到这种对立所导致的认知紧张。崔寔个人对现实政治的理性认知及他出任郡守的切实的政治经验化解了这种一般意义上儒法的紧张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崔寔 文法吏 法家
下载PDF
东羌与西羌辨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琳国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7,共7页
关于汉代的东、西羌,学术界历来意见分歧。其实,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注释对东、西羌的界定是正确的,只是未加以证明。文献显示,东羌是东汉时分布在朔方、北地、上郡、五原、西河地区的羌人,他们早在先秦时期就移居于此;西羌则是分... 关于汉代的东、西羌,学术界历来意见分歧。其实,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注释对东、西羌的界定是正确的,只是未加以证明。文献显示,东羌是东汉时分布在朔方、北地、上郡、五原、西河地区的羌人,他们早在先秦时期就移居于此;西羌则是分布在陇西、汉阳西及金城地区的羌人。进入东羌聚居地的西羌融入了东羌,而内迁入关中者仍为西羌。东羌的历史,还有待于深入发掘,才能写出一部完整而丰满的羌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东羌 西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