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ollateral Channels from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after Bilateral Bidirectional Cavopulmonary Anastomosis
1
作者 Biao Si Bin Qiao +3 位作者 Tongjian Wang Yansong Ning Meng Zhu Na Li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8年第4期237-247,共11页
Objectives: To analyze and predict collateral channels in bilateral bidirectional cavopulmonary anastomosisfocused on that from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Methods: 41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all underwent bilateral bid... Objectives: To analyze and predict collateral channels in bilateral bidirectional cavopulmonary anastomosisfocused on that from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Methods: 41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all underwent bilateral bidirectional cavopulmonary anastomosis were enrolled the study. The number, shape, size, origin and entry, and course of collateral vessels from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were referred for evaluation based on 41 cardiac angiographi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the formation of collateral vessels were identified by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number of the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with collateral vessels was larger than right one, 22 versus 8 (X2 = 10.303, P = 0.001). The medium-distal parts of left systemic vena were prone to development of collateral channel. The logic fun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probability of left systemic venous collateral channel could be expressed as the linear expression of left systemic venous pressure x: 0.418x ?7.111 (X2 = 23.095, P Setting 17.0 mmHg of left systemic venous pressure as prediction cut-point to discr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left collateral vessels,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reached 85.7%. Conclusions: The left systemic venous pressure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associated with left systemic venous collateral channel after bilateral bidirectional cavopulmonary shunt. It might be practically feasible to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collateral vessels according to systemic venous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TERAL BIDIRECTIONAL Cavopulmonary anastomosis Glenn Procedure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COLLATERAL vessel
下载PDF
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健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128-131,共4页
目的:研究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手指末节离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背侧静脉血管吻合方式实... 目的:研究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手指末节离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背侧静脉血管吻合方式实施断指再植治疗,观察组采用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方式实施断指再植治疗。比较两组断指成活情况、断指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断指血运。结果:两组断指成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均大于对照组,断指微循环检测值、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和背侧静脉血管吻合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但相比较而言,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断指的血运情况,促进断指功能的恢复,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 背侧静脉血管吻合 末节断指 断指再植
下载PDF
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对细小血管内瘘成熟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彭卫平 杨文早 +2 位作者 欧阳奋竞 朱建强 罗红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细小血管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4月连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3例前臂细小血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 目的探讨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细小血管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4月连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3例前臂细小血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2),观察组采用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的手术方法建立内瘘,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内瘘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使用内瘘时头静脉直径、桡动脉流速、内瘘血流量、首次使用内瘘时间,以及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率、术后1个月及1年的通畅率。结果观察组的头静脉直径大于对照组,桡动脉流速、内瘘流量高于对照组,首次使用内瘘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内瘘手术成功率、成熟率、术后1个月及1年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前臂细小血管内瘘手术成功率、成熟率和通畅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改良动静脉吻合 细小血管 头静脉直径 内瘘血流量 内瘘成熟
下载PDF
Use of Muscle Feeding Arteries as Recipient Vessels for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in Lower Extremities 被引量:1
4
作者 Jia TIAN Zhen-bing CHEN Jin LI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0年第4期739-744,共6页
Summary:Microsurgical free tissue transfer is still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lower extremity reconstruction.Finding a suitable recipient artery for anastomosis is critical in the microsurgical procedure,especially... Summary:Microsurgical free tissue transfer is still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lower extremity reconstruction.Finding a suitable recipient artery for anastomosis is critical in the microsurgical procedure,especially in an extensive wound,or in a complex trauma combined with vascular injury.From April 2014 to March 2018,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atients with traumatic/posttraumatic,oncologic,and electrical wounds in the lower extremity.Those treated with muscle feeding artery as recipient vessels were included.The latissimus dorsi(LD)muscle free flap,anterior lateral thigh(ALT)perforator free flap,and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free flap were raised.The muscle feeding arteries to vastus lateral muscle and to medial head of gastrocnemius muscle,concomitant veins,and great saphenous vein were used as recipient vessels.Injuri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caused by tumour in 2 cases,car accident in 3 cases,crushing in 3 cases,burns in one case,and electrical injury in one case.The wound size varied from 14 cm x 6 cm to 30 cm x 20 cm.LD,ALT,and DIEP free flaps were used in 6,3,and 4 patients,respectively.The muscle feeding arteries to medial head of gastrocnemius muscle,to sartorius muscle,and to vastus lateral muscle were used as recipient arteries in 4,5,and one patient,respectively.Concomitant and great saphenous veins were used as recipient veins in 10 and 4 patients,respectively.Using the muscle feeding artery is feasible to avoid injury to the main artery and facilitate dissection and anastomoses,particularly when the wound is located proximal to the mid-third of the lower l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le feeding artery recipient vessel end-to-end anastomosis end-to-side anastomosis
下载PDF
Candy cane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5
作者 Ricardo Rio-Tinto Jorge Canena Jacques Devièr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23年第7期510-517,共8页
BACKGROUND Candy cane syndrome(CCS)is a condition that occurs following gastrectomy or gastric bypass.CCS remains underrecognized,yet its prevalence is likely to rise due to the obesity epidemic and increased use of b... BACKGROUND Candy cane syndrome(CCS)is a condition that occurs following gastrectomy or gastric bypass.CCS remains underrecognized,yet its prevalence is likely to rise due to the obesity epidemic and increased use of bariatric surgery.No previous literature review on this subject has been published.AIM To collate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CCS.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with PubMed and Google Scholar for studies from May 2007,until March 2023.The bibliographies of the retrieved articles were manually searched for additional relevant articles.RESULTS Twenty-one articles were identified(135 patients).Abdominal pain,nausea/vomiting,and reflux were the most reported symptoms.Upper gastrointestinal(GI)series and endoscopy were performed for diagnosis.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blind limb was performed in 13 studies with resolution of symptoms in 73%-100%.In surgical series,9 complications were reported with no mortality.One study reported the surgical construction of a jejunal pouch with clinical success.Six studies described endoscopic approaches with 100%clinical success and no complications.In one case report,endoscopic dilation did not improve the patient’s symptoms.CONCLUSION CCS remains underrecognized due to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is condition.The growth of the obesity epidemic worldwide and the increase in bariatric surgery are likely to increase its prevalence.CCS can be prevented if an elongated blind loop is avoided or if a jejunal pouch is constructed after total gastrectomy.Diagnosis should be based on symptoms,endoscopy,and upper GI series.Blind loop resection is curative but complex and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Endoscopic management u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divert flow is effective and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dy cane syndrome Blind pouch syndrome Post-gastrectomy syndromes Side-to-side enteral anastomosis end-to-side enteral anastomosis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妙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树新 丁杰男 +2 位作者 贠今天 李群智 韩保平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5,共6页
描述了一套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妙手(M icroHand)”.该系统采用主从遥操作方式,主从手为同构异型模式:主手是具有三维力感觉功能的PHANToM Desktop,从手是针对显微外科手术特点而设计的高精度关节型机器人.从手末端安装有六... 描述了一套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妙手(M icroHand)”.该系统采用主从遥操作方式,主从手为同构异型模式:主手是具有三维力感觉功能的PHANToM Desktop,从手是针对显微外科手术特点而设计的高精度关节型机器人.从手末端安装有六维力传感器M in i40,将检测到手术环境的力信息反馈给主手,从而使手术医生通过PHANToM感受手术环境的三维力信息.本系统成功地对兔子颈部和腿部1毫米动脉进行了血管吻合手术操作,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手术机器人 血管吻合 主从操作 异构 力感觉
下载PDF
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育凤 归来 +4 位作者 张智勇 牛峰 黄绿萍 张继 李慧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成年小型猪4只,雌雄各2只,体重23.0±2.0kg。设计自身对照的以两侧腹壁上动脉主干血管或其穿支为蒂的腹部横行皮瓣,一组为逆行解剖血管蒂至腹壁上动脉主干的穿支皮瓣;一组... 目的研究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成年小型猪4只,雌雄各2只,体重23.0±2.0kg。设计自身对照的以两侧腹壁上动脉主干血管或其穿支为蒂的腹部横行皮瓣,一组为逆行解剖血管蒂至腹壁上动脉主干的穿支皮瓣;一组为腹壁上血管腹直肌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于术后2h,1、2和3周分别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皮瓣皮肤的血流灌注量,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腹壁上动脉的血流速度。术后1周计算皮瓣成活面积。3周时处死动物行氧化铅凝胶动脉灌注皮瓣造影。结果术后2h、1周时主干蒂穿支皮瓣较穿支蒂穿支皮瓣水肿严重;两组皮瓣的皮肤血流灌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周两组皮瓣皮肤的血液灌注量、皮瓣的坏死面积(主干蒂穿支皮瓣组19.73%±3.21%;穿支蒂穿支皮瓣组19.81%±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h、1周时主干蒂穿支皮瓣组的腹壁上动脉平均流速减慢,与另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周时两组接近。3周时皮瓣造影显示主干蒂穿支皮瓣组的腹壁上血管有新生血管。结论1主干为血管蒂的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表现在术后1周皮瓣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但不影响皮瓣的成活面积;2血管主干至其他组织的或受区血管的分支结扎不能对皮瓣起到超灌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血流动力学 穿支血管吻合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应用鸡腿血管进行显微吻合术训练 被引量:7
8
作者 莫大鹏 凌锋 +3 位作者 李萌 张智萍 MATULA C KNOSP E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用鸡腿血管作为血管显微吻合训练的独特方法.方法采用带肋鸡腿30只.解剖出鸡腿股动脉,连接红色颜料的输液器,对鸡股动脉进行灌注,然后分离出髋关节段的股动脉.在显微镜下寻找分支动脉和伴行静脉,沿着背侧和腹侧分离出长4~5 cm... 目的探讨用鸡腿血管作为血管显微吻合训练的独特方法.方法采用带肋鸡腿30只.解剖出鸡腿股动脉,连接红色颜料的输液器,对鸡股动脉进行灌注,然后分离出髋关节段的股动脉.在显微镜下寻找分支动脉和伴行静脉,沿着背侧和腹侧分离出长4~5 cm的分支动脉,测量直径约1 mm.分离出直径约1 mm血管90支,这些血管在显微镜下可进行动脉间端-端吻合30次,动脉间端-侧吻合30次,动脉与静脉间端-侧吻合30次.结果30次动脉间端-端吻合,经Milk法证实,吻合口通畅为28次,欠通畅2次;30次动脉间端-侧吻合,经证实吻合口通畅26次,欠通畅4次;动脉与静脉间端-侧吻合30次,证实通畅24次,欠通畅6次.结论鸡腿血管的管径和结构类似于人类大脑皮质血管,可以作为血管显微吻合训练的模型,模拟、演练真实的术中血管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血管 显微吻合术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血管吻合的技巧及关键点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春洁 韩波 朱桂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1-278,共8页
血管吻合的质量是决定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是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中存在血管选择、受区血管相关术中表现和血管吻合技术等方面的诸多特点及技巧。同时,术后对皮瓣危象、并发症进行判断和处理时也... 血管吻合的质量是决定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是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中存在血管选择、受区血管相关术中表现和血管吻合技术等方面的诸多特点及技巧。同时,术后对皮瓣危象、并发症进行判断和处理时也有较多的关键点。笔者的团队在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在口腔颌面颈部的血管吻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针对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动静脉吻合的技巧、血管选择、血管危象的判断及处理等问题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血管吻合 血管危象 显微外科 修复重建外科 口腔颌面缺损
下载PDF
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病理变化及其早期吻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文进 李慧增 +3 位作者 孙远 杨军 柳凤轩 闫晓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组织学改变与早期血管吻合的关系。方法 将犬随机分成A(即时 )组、B(72h)组 ,采用KTY 0 4型雷管置于犬面颊部引爆炸伤 ,造成软组织洞穿性缺损。分别切取两组颌面部爆炸伤区距创缘不同距离处的血管标本... 目的 探讨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组织学改变与早期血管吻合的关系。方法 将犬随机分成A(即时 )组、B(72h)组 ,采用KTY 0 4型雷管置于犬面颊部引爆炸伤 ,造成软组织洞穿性缺损。分别切取两组颌面部爆炸伤区距创缘不同距离处的血管标本行光镜观察 ,并且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 ,术后 1周至 3月取各血管吻合口处组织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A组距创缘 3cm处的血管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 ,动脉内弹力膜大部分消失 ;5例血管吻合皮瓣移植均失败。B组距创缘 3cm处血管内膜较完整 ,内皮细胞基本恢复正常 ,内弹力膜部分恢复 ;15例血管吻合皮瓣移植成功 12例。结论 颌面部爆炸伤后 3d ,伤区外 3cm血管基本恢复正常 ,此时行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植有其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爆炸伤 血管 病理学 吻合 皮瓣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在整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开化 韩岩 +3 位作者 郭树忠 艾玉峰 马显杰 夏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0-944,共5页
目的回顾总结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临床应用的经历、发展过程与经验体会,以利今后进一步发展。方法对1987年7月~2007年3月收治的3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应用14种组织瓣修复全身各处外伤或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及器官再造。... 目的回顾总结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临床应用的经历、发展过程与经验体会,以利今后进一步发展。方法对1987年7月~2007年3月收治的3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应用14种组织瓣修复全身各处外伤或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及器官再造。结果术后20例患者于48h内出现血管危象,另6例部分皮瓣尖端坏死,经处理后复合组织瓣总成活率为94.8%。主要经验:①从学习与训练显微外科基本技术开始,首先重视成活率,争取小血管吻合技术过关,以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要经常练,经常做,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熟练状态;②要重视功能与外形的恢复;③重视微创技术,减少供区代价的前提下达到结构、功能与外形的完美恢复。结论游离复合组织瓣的应用对整形外科学科技术发展有重要意义,有较广泛的适应证,可以挽救危重患者,减少伤残率,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修复效果。总结出的皮瓣供区的选择,受区条件不佳的对策,肌皮瓣与肌瓣的优缺点及应用选择,应用时机与感染创面处理与应用经验等,对提高临床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血管 复合组织瓣 整形 修复
下载PDF
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显微外科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润生 王春生 杨兆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雄性昆明(KM)小鼠60只,随机分供、受体2组,采用大鼠Ono术式进行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小鼠供体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吻合,实验30... 目的探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雄性昆明(KM)小鼠60只,随机分供、受体2组,采用大鼠Ono术式进行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小鼠供体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吻合,实验30例。结果实验成功率86.7%(26/30)。取供心时间(9.4±1.2)min,供心修取时间(14.8±1.2)min,受体手术时间(60.4±2.4)min,其中吻合时间(29.8±2.5)min。结论掌握小鼠心脏移植的显微外科技巧和正确的处理手术并发症,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心脏移植 血管吻合术
下载PDF
放射区血管变化与血管吻合通畅率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绪凯 卢利 +5 位作者 王玉新 兰行简 王兆元 于晓光 张春生 刘瑞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6期439-442,共4页
将6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A、B、C三组,对股区部位分别照射1000CGY、2000CGY并设对照组。在放射1个月、6个月后,三组动物分别施行血管吻合实验,在放射后1个月,各组通畅率比较:P值AC组>0.05,BC组<0.01。在放射后6个月,各组通畅... 将6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A、B、C三组,对股区部位分别照射1000CGY、2000CGY并设对照组。在放射1个月、6个月后,三组动物分别施行血管吻合实验,在放射后1个月,各组通畅率比较:P值AC组>0.05,BC组<0.01。在放射后6个月,各组通畅率比较:P值AC组<0.05,BC组<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射 血管吻合 血管通畅率
下载PDF
小血管端侧吻合新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2 位作者 郭翱 胡玉祥 丁法明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79-879,共1页
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小血管吻合的通畅率,端端吻合技术是常用的小血管吻合技术,但是,端侧吻合与其相比,由于吻合后发生血管痉挛较低,组织供血量大。2006年以来,我们采用Sen等介绍的菱形端侧小血管吻合技... 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小血管吻合的通畅率,端端吻合技术是常用的小血管吻合技术,但是,端侧吻合与其相比,由于吻合后发生血管痉挛较低,组织供血量大。2006年以来,我们采用Sen等介绍的菱形端侧小血管吻合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 吻合术 外科
下载PDF
应用离体鸡翅尖血管进行显微吻合训练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都芳涛 张劼 +3 位作者 尚博 张闻生 刘士明 周恩昌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期55-55,103,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用离体鸡翅尖血管进行显微吻合训练的新方法。方法鸡翅尖50只,解剖出中央动脉,测量直径约0.5~0.6mm,在显微镜下进行端-端吻合50次。结果吻合口通畅47次,欠通畅3次。结论离体鸡翅尖可以作为血管显微吻合训练的模型,操作真实感强... 目的探讨用离体鸡翅尖血管进行显微吻合训练的新方法。方法鸡翅尖50只,解剖出中央动脉,测量直径约0.5~0.6mm,在显微镜下进行端-端吻合50次。结果吻合口通畅47次,欠通畅3次。结论离体鸡翅尖可以作为血管显微吻合训练的模型,操作真实感强,材料来源方便,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吻合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医用粘合胶制动对兔血管吻合后内膜和中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垚垚 梁向党 +1 位作者 孙赓 蔡鸿飞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医用粘合胶制动对兔血管吻合后吻合口部位内、中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2.5~3.0 kg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切断左侧颈总动脉后再吻合,将吻合口悬空,滴医用粘合胶于吻合口处及吻合口前后各1 cm,完全覆盖而不压... 目的观察医用粘合胶制动对兔血管吻合后吻合口部位内、中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2.5~3.0 kg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切断左侧颈总动脉后再吻合,将吻合口悬空,滴医用粘合胶于吻合口处及吻合口前后各1 cm,完全覆盖而不压迫吻合口,待粘合胶凝固后,观察血管通畅及搏动状况后,逐层缝合。对照组20只,同法切断兔颈总动脉后吻合血管断端,未涂抹医用粘合胶。术后4周进行血管造影,取出血管,观察吻合口内膜、中膜增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均见内膜及中膜的增生,内膜可见大量细胞及丰富基质。实验组内膜、中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血管吻合口涂抹医用粘合胶可以减轻兔血管吻合口内膜及中膜增生,从而预防血管吻合口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外科 血管 血管内膜 组织粘合剂
下载PDF
川芎嗪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姚珍松 梁德 +1 位作者 黄可儿 杨志东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在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防治血管危象的作用 ,为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抗凝治疗用药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5 9例游离皮瓣移例植术后病人 ,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 ,川芎嗪治疗组用川芎嗪注射液静滴作为术后... 目的 :探讨川芎嗪在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防治血管危象的作用 ,为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抗凝治疗用药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5 9例游离皮瓣移例植术后病人 ,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 ,川芎嗪治疗组用川芎嗪注射液静滴作为术后抗凝用药 ,肝素治疗组用肝素静脉滴注作抗凝用药。从血管危象发生的有无、再植皮瓣血运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几方面来综合判断 2组的治疗效果 ,并作凝血四项检查了解 2组病人用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病人在临床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川芎嗪对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上较肝素小 (P<0 .0 5 )。结论 :川芎嗪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疗效 ,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游离皮瓣移植 血管危象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附95例报告)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留顺 马秀现 +2 位作者 赵永福 叶学祥 许培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布 -加综合征 (BCS)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94年 11月~ 1999年 6月收治的 95例重症BC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手术治疗 75例 ,其中行肠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吻合 5 1例 ,脾静脉与右颈内静脉人工血... 目的  探讨重症布 -加综合征 (BCS)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94年 11月~ 1999年 6月收治的 95例重症BC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手术治疗 75例 ,其中行肠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吻合 5 1例 ,脾静脉与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 2 3例 ,肠系膜上静脉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 1例 ;介入治疗 10例 ,均行经皮肝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或 (和 )内支架放置 ;介入加常规手术 10例 ,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及内支架放置后行肠腔人工血管C型架桥术。除手术死亡 5例外 ,90例随访 6个月~ 5年 ,效果优者 6 5例 ( 72 .2 % ) ,良者 2 5例 ( 2 7.8% )。 结论  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应依据病变类型行相应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吻合术 腔静脉 肠系膜静脉 脾静脉 布-加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自体游离空肠重建喉咽及颈段食管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穹 王嘉陵 +2 位作者 刘良发 晋援朝 申卫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空肠移植重建喉咽及颈段食管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8月~2006年8月共进行的9例喉咽和(或)颈段食管肿瘤切除、自体游离空肠移植食管和(或)喉咽重建术病例。总结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方法、围手术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空肠移植重建喉咽及颈段食管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8月~2006年8月共进行的9例喉咽和(或)颈段食管肿瘤切除、自体游离空肠移植食管和(或)喉咽重建术病例。总结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方法、围手术处理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9例患者移植游离空肠全部存活,无咽瘘、颈部感染或吻合口狭窄等颈部并发症。2例成功保留喉功能。9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37个月,最短22个月。1例患者术后22个月时发现舌根部肿瘤复发,经放射治疗后好转,术后25个月失访。1例患者术后17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7例存活,无吞咽困难,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熟练的小血管吻合技术是游离空肠移植重建喉咽和颈段食管,治疗晚期喉咽癌、颈段食管癌成功的保证;再次证明,游离空肠移植重建喉咽和颈段食管不仅为肿瘤完全切除并一期重建提供技术保障,还能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 移植 下咽肿瘤 食管肿瘤 血管 吻合术 外科
下载PDF
血管吻合器的临床应用(附1239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恒文 胡文辉 +2 位作者 廖维宏 伍亚民 李芳 《创伤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吻合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239例血管吻合器的应用病冽,其诊断分别为:血管外伤、枪伤、断肢、人造血管内瘘、血管病等。随访是长时间为17年,最短3个月。结果1239例病人应用血管吻合器吻合的血管全部成功。结论用血... 目的观察血管吻合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239例血管吻合器的应用病冽,其诊断分别为:血管外伤、枪伤、断肢、人造血管内瘘、血管病等。随访是长时间为17年,最短3个月。结果1239例病人应用血管吻合器吻合的血管全部成功。结论用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通畅率高,吻合速度快,可缩短损伤肢体或脏器的缺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吻合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