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肠屏障功能、红细胞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n=55)和B组(n=55),治疗期间,A组失访2例,B组失访3例,最终A组和B组...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肠屏障功能、红细胞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n=55)和B组(n=55),治疗期间,A组失访2例,B组失访3例,最终A组和B组分别纳入53例和52例。2组均行腹腔镜手术,A组采取头侧入路,B组采取中间入路。统计2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预后及手术前后肠屏障功能(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RR)]。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3 d 2组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 2组RBC-ICR高于术前,TRR、RBC-C3bRR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随访,2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入路方案在右半结肠癌中效果相当,其中头侧入路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BDLPTs的75例患者,回顾性评估CT影像资料,根据肿瘤与各种结构的解剖关系将BDLPTs分为4类,探讨每种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型BDLPTs(14/75,18.7%)完全位于下颌支和茎突下颌间隙内侧,瘤体增大时突向咽旁间隙。Ⅱ型BDLPTs(19/75,25.3%)位于下颌后间隙,以下颌支、茎突下颌间隙、乳突和下颌后静脉为界。Ⅲ型BDLPTs(27/75,36.0%)呈膨胀型生长,横穿茎突下颌间隙,从下颌后静脉延伸至咽旁间隙。Ⅳ型BDLPTs(15/75,20%)位于耳垂下方、面神经和下颌后静脉深部。经下颌骨劈开入路主要用于Ⅰ型病例(10/14),Ⅲ型病例采用腮腺入路(14例)、下颌入路(11例)和腮腺-下颌联合入路(2例),Ⅱ型和IV型病例经腮腺入路同时行腮腺切除术。结论:BDLPTs分类可为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践指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肠屏障功能、红细胞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n=55)和B组(n=55),治疗期间,A组失访2例,B组失访3例,最终A组和B组分别纳入53例和52例。2组均行腹腔镜手术,A组采取头侧入路,B组采取中间入路。统计2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预后及手术前后肠屏障功能(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RR)]。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3 d 2组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 2组RBC-ICR高于术前,TRR、RBC-C3bRR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随访,2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入路方案在右半结肠癌中效果相当,其中头侧入路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