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具有筛状结构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cribriform type of salivary basal cell adenoma,cSBCA)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SBC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S-100、CD117、CK19、p63、SMA、β-cateni...目的探讨具有筛状结构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cribriform type of salivary basal cell adenoma,cSBCA)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SBC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S-100、CD117、CK19、p63、SMA、β-catenin、LEF-1、E-cadherin及Cyclin D1的表达,应用FISH检测CTNNB1基因及MYB-NFIB融合基因。结果9例cSBCA均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筛状结构占10%~90%,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及包膜内,呈包膜内浸润性生长,大部分瘤巢的长轴与包膜呈平行关系,均未见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侵犯。筛状结构由基底样/肌上皮样细胞构成,腔内见阿尔辛蓝阳性黏液物。免疫表型:Ki-67增殖指数1%~3%,β-catenin及LEF-1核阳性。分子遗传学显示均无CTNNB1扩增或缺失突变及MYB-NFIB融合基因。随访12~98个月,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cSBCA易被误诊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可资鉴别。展开更多
背景:纳米材料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抗肿瘤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以"nanoparticle,cancer,drug delivery system,nanot...背景:纳米材料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抗肿瘤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以"nanoparticle,cancer,drug delivery system,nanotube,nanosphere"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01-01/2012-12-31发表的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相关临床试验注册项目及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检索结果以注册号、注册题目、项目状态、干预措施、试验的申办者、试验的疾病种类导出进行评价质量及文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关于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开始于1999年,共检索到注册项目489项,经查阅后,共有429项纳入了分析。美国注册的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临床试验项目最多,共112项,其次为加拿大24项。中国注册的临床试验有22项,其中大陆注册8项,香港地区注册4项,台湾地区注册10项。研究的注册数量2003年跌至谷底,只有5项注册项目,之后数量大幅度升高,在2008年注册项目数量达到顶峰,为56项。2008年后,注册的项目数量处于波动状态。②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项目样本量在1-2000之间,以50人以下的小样本研究为主。研究的肿瘤类型以乳腺癌为主,其次为内分泌腺瘤及淋巴瘤。③2000-01-01/2012-12-31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相关文章4497篇,其中,美国发文量占总数比重最大(66.42%),发表文章2987篇。高被引文章主要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科学院院刊》)。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CS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SCSG,从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Vis...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CS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SCSG,从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及分子检测多方面研究分析。结果12例SCSG患者男女各6例,年龄12~67岁,中位年龄41.5岁,11例病变位于腮腺,肿瘤直径0.8~5.5 cm,临床上均以缓慢生长的无痛或压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5例接受了术后放化疗,1例出现局部复发。病理组织学上,肿瘤以微囊状、实性或管状结构为主,伴有独特腔内均质分泌物。免疫组织化学上,12例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乳腺球蛋白、GATA-3和S-100蛋白,10例表达pan-Trk,9例灶性表达SOX-10,Ki-67阳性指数5%~20%。分子检测上,有11例存在ETV6基因断裂/融合。结论SCSG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低度恶性涎腺肿瘤,具有典型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pan-Trk免疫组织化学可能与NTRK融合相关,ETV6-NTRK3基因重排不仅有诊断意义,同时Trk靶向治疗也有望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具有筛状结构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cribriform type of salivary basal cell adenoma,cSBCA)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SBC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S-100、CD117、CK19、p63、SMA、β-catenin、LEF-1、E-cadherin及Cyclin D1的表达,应用FISH检测CTNNB1基因及MYB-NFIB融合基因。结果9例cSBCA均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筛状结构占10%~90%,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及包膜内,呈包膜内浸润性生长,大部分瘤巢的长轴与包膜呈平行关系,均未见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侵犯。筛状结构由基底样/肌上皮样细胞构成,腔内见阿尔辛蓝阳性黏液物。免疫表型:Ki-67增殖指数1%~3%,β-catenin及LEF-1核阳性。分子遗传学显示均无CTNNB1扩增或缺失突变及MYB-NFIB融合基因。随访12~98个月,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cSBCA易被误诊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可资鉴别。
文摘背景:纳米材料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抗肿瘤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以"nanoparticle,cancer,drug delivery system,nanotube,nanosphere"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01-01/2012-12-31发表的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相关临床试验注册项目及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检索结果以注册号、注册题目、项目状态、干预措施、试验的申办者、试验的疾病种类导出进行评价质量及文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关于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开始于1999年,共检索到注册项目489项,经查阅后,共有429项纳入了分析。美国注册的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临床试验项目最多,共112项,其次为加拿大24项。中国注册的临床试验有22项,其中大陆注册8项,香港地区注册4项,台湾地区注册10项。研究的注册数量2003年跌至谷底,只有5项注册项目,之后数量大幅度升高,在2008年注册项目数量达到顶峰,为56项。2008年后,注册的项目数量处于波动状态。②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项目样本量在1-2000之间,以50人以下的小样本研究为主。研究的肿瘤类型以乳腺癌为主,其次为内分泌腺瘤及淋巴瘤。③2000-01-01/2012-12-31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相关文章4497篇,其中,美国发文量占总数比重最大(66.42%),发表文章2987篇。高被引文章主要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科学院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