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转移性产黏液内分泌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1
作者 杨文圣 沈艳玲 刘雪青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948-951,956,共5页
目的探讨产黏液内分泌汗腺癌(EMPSG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转移性EMPS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3岁,10年前患有左侧腋窝皮肤汗腺腺样囊性癌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 目的探讨产黏液内分泌汗腺癌(EMPSG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转移性EMPS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3岁,10年前患有左侧腋窝皮肤汗腺腺样囊性癌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示:正常的支气管黏膜下方见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呈实性、筛孔状结构,异型性不明显;瘤细胞内及细胞外见少量黏液;未见坏死。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K(P)、EMA、GATA3、AR、ER、PR、Mucin⁃2弥漫强阳性,INSM1中等阳性,Mammaglobin和GCDFP⁃15部分阳性,CK7、CK20、TTF⁃1、NapsinA、P63、Syn、CgA、S⁃100、CD117、Dog1和Pan⁃TRK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10%。结论EMPSGC是一种少见的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的低度恶性的汗腺肿瘤,可局部复发,极少数病例可发生远处转移。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病例研究来探讨其复发风险因素及远处转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产黏液内分泌汗腺癌 神经内分泌标记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皮脂腺样癌临床病理诊断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健 郭瑞峰 +3 位作者 梁化印 杜双存 田茹 董红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皮脂腺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乳腺皮脂腺样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癌组织由两型细胞构成:一型为未分化细胞,较基底细胞胞质丰富;另一型为较分化细胞,胞界清楚,胞体宽大,胞质丰... 目的探讨乳腺皮脂腺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乳腺皮脂腺样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癌组织由两型细胞构成:一型为未分化细胞,较基底细胞胞质丰富;另一型为较分化细胞,胞界清楚,胞体宽大,胞质丰富,有小空泡,两型细胞均可见1~3个小红核仁。癌细胞排列成不规则小叶,各小叶中两型细胞的数目和分布不一,部分似皮脂腺小叶结构。可见癌组织与残存小叶内导管上皮移行结构,部分区域伴鳞化。结论皮脂腺样癌为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可能源自小叶内导管上皮皮脂腺化生。确诊须符合下列标准:①肿物位于乳腺实质内;②具备皮脂腺分化特点及恶性特征;③可见癌组织与乳腺导管上皮移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诊断 样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特殊类型乳腺癌 免疫组化标记 上皮移行 未分化细胞 皮脂腺分化 癌组织 诊断要点 光镜观察 细胞构成 基底细胞 细胞排列 乳腺导管 内导管 小叶 可见 不规则 结构 胞质
下载PDF
肾上腺区巨大肿瘤合并瘤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磊 王国良 +3 位作者 马潞林 陆敏 刘承 侯小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4-688,共5页
目的:总结临床上少见的肾上腺区巨大肿瘤合并静脉瘤栓的诊断和手术经验。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共8例肾上腺区巨大肿瘤(>7cm)合并静脉瘤栓病例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包括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0.6岁(31~62岁),右侧6... 目的:总结临床上少见的肾上腺区巨大肿瘤合并静脉瘤栓的诊断和手术经验。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共8例肾上腺区巨大肿瘤(>7cm)合并静脉瘤栓病例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包括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0.6岁(31~62岁),右侧6例、左侧2例。首发症状包括腹部不适、高血压、Cushing面容、月经异常;特殊既往史包括肝硬化、肺癌。所有病例行影像学和内分泌学检查,术前影像学已明确合并下腔静脉瘤栓5例、左肾静脉瘤栓1例;术中发现合并肾上腺中央静脉瘤栓2例。4例右侧合并下腔静脉瘤栓且瘤栓上极较高病例实施开放肿瘤切除及瘤栓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手术(右侧2例、左侧1例),1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平均肿瘤大小8.9cm(7~11cm),平均手术时间319min(120~510min),平均出血量629mL(50~1200mL),术中输血2例,伤口感染1例。肿瘤类型: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皮质癌3例、肾上腺转移瘤2例、肾上腺区平滑肌肉瘤2例。术中发现嗜铬细胞瘤瘤栓中混合机化血栓;肾上腺皮质癌层次欠清,包膜极易破;肾上腺转移瘤血供丰富;肾上腺区平滑肌肉瘤均侵犯下腔静脉形成瘤栓,血供不丰富。平均随访时间8.4个月(1~15个月),1例肾上腺皮质癌术后4个月发生肝转移,于1年后死亡。结论:合并瘤栓的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种类多,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需全面评估和完善术前准备;其手术难度大,方式多样,开放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瘤栓 诊断 外科手术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肾上腺少见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4
作者 花蒨蒨 刘庆伟 +1 位作者 马腾 刘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848-852,864,共6页
目的探讨几种少见的起源于肾上腺的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少见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结果 23例中,节细胞神经瘤12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神经鞘... 目的探讨几种少见的起源于肾上腺的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少见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结果 23例中,节细胞神经瘤12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4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2例。其中,节细胞神经瘤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神经鞘瘤多见于中年人,神经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各类肿瘤均有一定的CT、MRI表现特征,并与其病理学表现具有相关性,部分肿瘤表现相似需加以鉴别。结论了解肾上腺少见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特异性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能力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增祥 刘银华 卢林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carcinoma,IPC)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carcinoma,IPC)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囊内乳头状癌大体呈结节状,切面呈囊性,囊内壁见乳头状突起,暗红色。镜下肿瘤大部分区域呈实性,部分区域呈乳头状,乳头中央为纤细的纤维脉管性轴心,癌细胞复层排列,呈短梭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像;灶区可见癌细胞在囊壁内微浸润。免疫组化显示囊内肿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ER、PR,局灶性或弱阳性表达C-erbB-2、34βE12、NSE、Syn和CD57,而不表达SMA、p63、CD10、S-100蛋白、CgA,Ki-67增殖指数约5%。结论:IPC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是乳腺十分少见的上皮性肿瘤,由于组织学形态多样,同时具有两种肿瘤的特征,常易引起病理误诊,多数IPC和神经内分泌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囊内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分化 临床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任丽楠 郭晓钟 邹德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G-VEGF)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G-VEGF在60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EG-VEGF在60例胰...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G-VEGF)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G-VEGF在60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EG-VEGF在60例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57/60),而在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1/1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VEGF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G-VEGF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胰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诊断涎腺肿瘤
7
作者 傅新文 喻纪娴 +4 位作者 宋洪 胡荪庚 张永福 徐健安 孙光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82-85,106,共5页
用细针吸取细胞诊断涎腺肿瘤154例,均经病理诊断对照。其中良性肿瘤占124例,恶性肿瘤30例,总符合率为94.2%;细胞学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占81.2%;定性正确而组织学类型不一致占13%;良、恶性质误诊占5.8%。重点叙述了较多见的涎腺肿瘤... 用细针吸取细胞诊断涎腺肿瘤154例,均经病理诊断对照。其中良性肿瘤占124例,恶性肿瘤30例,总符合率为94.2%;细胞学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占81.2%;定性正确而组织学类型不一致占13%;良、恶性质误诊占5.8%。重点叙述了较多见的涎腺肿瘤细胞学诊断特征,并分析了误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诊断学 活组织检查 涎腺肿瘤 细针吸取细胞法
下载PDF
具有筛状结构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9例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邱明珠 邓海龙 +5 位作者 欧阳小娟 汤晓晖 熊令根 卓小花 熊红梅 邱晓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筛状结构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cribriform type of salivary basal cell adenoma,cSBCA)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SBC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S-100、CD117、CK19、p63、SMA、β-cateni... 目的探讨具有筛状结构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cribriform type of salivary basal cell adenoma,cSBCA)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SBC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S-100、CD117、CK19、p63、SMA、β-catenin、LEF-1、E-cadherin及Cyclin D1的表达,应用FISH检测CTNNB1基因及MYB-NFIB融合基因。结果9例cSBCA均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筛状结构占10%~90%,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及包膜内,呈包膜内浸润性生长,大部分瘤巢的长轴与包膜呈平行关系,均未见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侵犯。筛状结构由基底样/肌上皮样细胞构成,腔内见阿尔辛蓝阳性黏液物。免疫表型:Ki-67增殖指数1%~3%,β-catenin及LEF-1核阳性。分子遗传学显示均无CTNNB1扩增或缺失突变及MYB-NFIB融合基因。随访12~98个月,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cSBCA易被误诊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可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基底细胞腺瘤 筛状结构 临床病理
下载PDF
Erdheim-Chester病累及内分泌腺体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怡 吴哲 +2 位作者 魏泽敏 孙昊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Erdheim-Chester病(ECD)累及内分泌腺体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ECD患者48例,其中内分泌腺体受累22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及病理特征。结果垂体受累17例(17/48,35.4%)... 目的探讨Erdheim-Chester病(ECD)累及内分泌腺体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ECD患者48例,其中内分泌腺体受累22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及病理特征。结果垂体受累17例(17/48,35.4%),肾上腺受累8例(8/48,16.7%),垂体和肾上腺同时受累3例(3/48,6.25%)。累及垂体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中枢性尿崩症(13/17,76.5%),影像表现为T1加权成像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增粗,垂体异常强化结节;累及肾上腺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肾上腺功能减低(3/8,37.5%),影像表现为CT图像上肾上腺弥漫增粗。ECD累及内分泌腺体患者中BRAF V600E突变阳性13例(13/22,59.1%)。结论垂体和肾上腺是ECD内分泌腺体受累最常见的部位,结合其临床特点、影像及病理特征可作出明确诊断,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DHEIM-CHESTER病 内分泌腺体 临床特征 影像 病理
下载PDF
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朋 陈勇忠 +2 位作者 周清碧 白靖平 锡林宝勒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975-3982,共8页
背景:纳米材料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抗肿瘤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以"nanoparticle,cancer,drug delivery system,nanot... 背景:纳米材料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抗肿瘤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以"nanoparticle,cancer,drug delivery system,nanotube,nanosphere"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01-01/2012-12-31发表的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相关临床试验注册项目及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检索结果以注册号、注册题目、项目状态、干预措施、试验的申办者、试验的疾病种类导出进行评价质量及文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关于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开始于1999年,共检索到注册项目489项,经查阅后,共有429项纳入了分析。美国注册的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临床试验项目最多,共112项,其次为加拿大24项。中国注册的临床试验有22项,其中大陆注册8项,香港地区注册4项,台湾地区注册10项。研究的注册数量2003年跌至谷底,只有5项注册项目,之后数量大幅度升高,在2008年注册项目数量达到顶峰,为56项。2008年后,注册的项目数量处于波动状态。②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项目样本量在1-2000之间,以50人以下的小样本研究为主。研究的肿瘤类型以乳腺癌为主,其次为内分泌腺瘤及淋巴瘤。③2000-01-01/2012-12-31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相关文章4497篇,其中,美国发文量占总数比重最大(66.42%),发表文章2987篇。高被引文章主要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科学院院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纳米 载体材料 肿瘤 靶向性给药 生物医用材料 载药效率 北美临床试验注册 Web of Science数据库 文献计量学分析
下载PDF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治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雷 黄林平 +5 位作者 杜家文 王岩 宋新 王文跃 王正康 潘瑞芹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治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5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抗体为NSE、Syn和CgA。结果镜下观察Ⅰ型25例,Ⅱ型10例,Ⅲ型10例。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χ2=4&#...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治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5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抗体为NSE、Syn和CgA。结果镜下观察Ⅰ型25例,Ⅱ型10例,Ⅲ型10例。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χ2=4·05,P<0·05)。NSE、Syn和CgA的表达率分别为82%、71%和64%,其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07、0·23、2·11,P>0·05)。Ⅰ型、Ⅱ型和Ⅲ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5%和52%。结论NSE、Syn和CgA的联合检测可协助诊断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其组织学分类符合临床治疗与预后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病理学 淋巴结 肿瘤转移 脱羧酶
原文传递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董杰昌 肖云翔 +3 位作者 蒋宁 郝金瑞 夏同礼 那彦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38岁。肿瘤位于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1例。体检时B超偶然发现6例,上腹部不适或间歇...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38岁。肿瘤位于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1例。体检时B超偶然发现6例,上腹部不适或间歇性腹痛6例,高血压表现1例。血液生化检查未见特殊异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肾上腺实性占位。肿瘤最大直径平均6.7 cm。结果行开放手术治疗12例,腹腔镜手术治疗1例。13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病理表现:肿瘤主要由成熟的神经轴突、神经束和纤维组织构成,其间散在成熟的节细胞、Schwann细胞。其中3例肿瘤部分区域细胞分化不成熟,有异形性。肿瘤伴囊性变2例,伴钙化1例。随访时间4~116个月,平均43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特点,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俞光岩 高岩 马大权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5-277,I025,共4页
目的 总结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其临床特点为 :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部位以小涎腺为常见 ,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2 1 4% ,远处转移率为 14 3... 目的 总结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其临床特点为 :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部位以小涎腺为常见 ,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2 1 4% ,远处转移率为 14 3% ,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组织病理表现类似于基底细胞腺瘤 ,但有较多核分裂象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结论 其生物学行为属中度恶性肿瘤 ,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 ,病变广泛者可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病理学 基底细胞腺癌
原文传递
小汗腺螺旋腺癌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黎雄 吴晓琰 +4 位作者 曹双林 蒋海娟 陈浩 沈聪聪 陈晓栋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79,共3页
患者女,70岁.40年前发现左颈部、躯干出现数个皮肤肿物,10余年前手术切除数个,术后复发并增多,2个月前肿物出现持续性钝痛,10 d前左颈部肿物出现破溃.组织病理学检查见真皮内肿瘤细胞团块,中央为良性小汗腺螺旋腺瘤的成分,周边为恶性肿... 患者女,70岁.40年前发现左颈部、躯干出现数个皮肤肿物,10余年前手术切除数个,术后复发并增多,2个月前肿物出现持续性钝痛,10 d前左颈部肿物出现破溃.组织病理学检查见真皮内肿瘤细胞团块,中央为良性小汗腺螺旋腺瘤的成分,周边为恶性肿瘤成分,恶性肿瘤成分中细胞轻度异形伴透明变性.免疫组化显示,癌胚抗原和上皮膜抗原呈阳性表达.诊断为小汗腺螺旋腺癌.手术切除后1个月复发,3个月复发的肿瘤增多增大,并出现破溃,术后6个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小汗腺螺旋腺癌
原文传递
涎腺膜性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俞光岩 JuergenUssmueller KarlDonath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8-90,I009,共4页
目的 探讨涎腺膜性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 1 2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肿瘤由大小及形态不一的上皮团块所组成 ,团块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由玻璃样变的基底膜样物质围绕。 4例伴头皮皮肤圆柱瘤 ,... 目的 探讨涎腺膜性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 1 2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肿瘤由大小及形态不一的上皮团块所组成 ,团块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由玻璃样变的基底膜样物质围绕。 4例伴头皮皮肤圆柱瘤 ,8例为多灶性肿瘤 ,1例恶变伴颈淋巴结转移。结论 诊断时应注意与实性型基底细胞腺瘤、基底细胞腺癌、实性型腺样囊性癌以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相鉴别。治疗应作全腮腺切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病理学 膜性基底细胞瘤 腺瘤
原文传递
非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ⅡB型多发性黏膜神经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16
作者 毛荣军 钟艳萍 +2 位作者 彭国光 房惠琼 李启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ⅡB型多发性黏膜神经瘤(multiple mucosal neuroma,M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非MEN—lIB型MMN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非MEN—ⅡB型MM... 目的探讨非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ⅡB型多发性黏膜神经瘤(multiple mucosal neuroma,M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非MEN—lIB型MMN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非MEN—ⅡB型MMN均为女性,分别为咽喉区2例、舌左缘1例。黏膜丘疹性病变行激光烧灼治疗或局部切除术,术后随访6~20个月均未见复发或伴发其他病变。病理检查见病变组织位于黏膜固有层内,无包膜,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由大小不等、不规则扭曲的神经束组成,无栅栏状排列,少量神经束具有模糊的神经束膜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肿瘤组织弥漫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S-100蛋白、髓磷脂碱性蛋白、CD56、神经纤维细丝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而CD34、CD117及上皮膜抗原未见表达。结论非MEN-ⅡB型MMN诊断前需排除伴发MEN—ⅡB的可能性;由于病变组织位于黏膜组织内呈丘疹样或息肉样外观,因此需从临床及组织学角度与多种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肿瘤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b型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3724例唾液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吕慧欣 王卓然 +3 位作者 高愉淇 于森 李保泉 张泽兵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了解唾液腺肿瘤的发病情况及构成比例,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1961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确诊的唾液腺肿瘤病例3 724例,病理类型参照第4版WHO头颈部肿瘤——唾液腺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标准,用Micr... 目的了解唾液腺肿瘤的发病情况及构成比例,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1961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确诊的唾液腺肿瘤病例3 724例,病理类型参照第4版WHO头颈部肿瘤——唾液腺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标准,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唾液腺肿瘤病例数据库,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8年为1个时间区间,在肿瘤类型、发病部位、患者性别、就诊年龄等方面对全部病例进行数量上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并进行肿瘤发生趋势的判断。结果各时间区间内良性肿瘤发生率均高于恶性,总体比例约为2.92∶1;良性肿瘤中发生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多形性腺瘤[73.78%(2 046/2 773)]、沃辛瘤[15.80%(438/2 773)]和基底细胞腺瘤[8.37%(232/2 773)],其中多形性腺瘤占全部良恶性肿瘤的54.94%(2 046/3 724);恶性肿瘤中前三位分别为黏液表皮样癌[31.44%(299/951)]、腺样囊性癌[26.92%(256/951)]和腺癌[11.88%(113/951)]。男女唾液腺肿瘤的发生比例为0.83∶1;肿瘤发生部位以腮腺为主[63.75%(2 374/3 724)],其次为腭腺[16.50%(615/3 724)]、下颌下腺[12.67%(472/3 724)];就诊年龄主要为51-60岁[23.74%(884/3 724)]及41-50岁[21.56%(803/3 724)]。结论56年间唾液腺肿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唾液腺肿瘤发生率高于男性;腮腺是最好发部位;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恶性唾液腺肿瘤;就诊年龄在各时间段上的分布较分散,51-60岁是相对集中的就诊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唾液腺
原文传递
34例皮肤混合瘤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孔令城 朱雄增 +1 位作者 刘尚廉 赵保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2-75,共4页
34例皮肤混合瘤中15例用11种抗体作免疫组化研究,以便建立肿瘤的分类及阐明组织起 源。结果如下:①皮肤混合瘤基本可分为大汗腺型和小汗腺型,大汗腺型比小汗腺型远为常见。② 肿志的上皮成分可分为管腺性、实巢性及间质性上皮... 34例皮肤混合瘤中15例用11种抗体作免疫组化研究,以便建立肿瘤的分类及阐明组织起 源。结果如下:①皮肤混合瘤基本可分为大汗腺型和小汗腺型,大汗腺型比小汗腺型远为常见。② 肿志的上皮成分可分为管腺性、实巢性及间质性上皮。管腺内层细胞有明显上皮特征,其角蛋白、癌 胚抗原(CEA)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阳性,而外层细胞对结蛋白(Desmin,Des)、肌动蛋白 (Actin)、CEA及EMA呈阴性,对波形蛋白(Vimentin,Vim)。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11例)、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8例)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6例)均呈阳性。间质细 胞与实巢上皮的免疫表达相似于管腺外层细胞,提示肿瘤的问质成分既可来自管腺的外层细胞,也 或来自多潜能干细胞,但不能证实为唯一肌上皮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胃底腺型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虞义建 郑晶琼 +6 位作者 徐娟 甘梅富 李辉 傅国祥 翁寿向 王教辰 胡晓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60-1562,共3页
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诊治的18例胃底腺型腺癌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征。18例胃底腺型腺癌患者中,12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0.5岁,胃镜检查在胃底、体部表现为隆起型... 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诊治的18例胃底腺型腺癌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征。18例胃底腺型腺癌患者中,12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0.5岁,胃镜检查在胃底、体部表现为隆起型或扁平型病灶,大小0.2~5.5 cm,黏膜表面光滑、发红或粗糙。病理检查示以主细胞为主,散在少量壁细胞,构成相互吻合的复杂腺体,浸润至黏膜下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表达黏蛋白6(MUC6)和胃蛋白酶原-1,部分表达synaptophysin(Syn)。胃底腺型腺癌是一种分化好的罕见胃腺癌类型,仅有少部分病例被报道且目前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或漏诊;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提高临床病理医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底腺型腺癌 病理学 内镜特征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涎腺分泌性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渝珊 吕新全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CS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SCSG,从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Vis...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CS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SCSG,从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及分子检测多方面研究分析。结果12例SCSG患者男女各6例,年龄12~67岁,中位年龄41.5岁,11例病变位于腮腺,肿瘤直径0.8~5.5 cm,临床上均以缓慢生长的无痛或压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5例接受了术后放化疗,1例出现局部复发。病理组织学上,肿瘤以微囊状、实性或管状结构为主,伴有独特腔内均质分泌物。免疫组织化学上,12例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乳腺球蛋白、GATA-3和S-100蛋白,10例表达pan-Trk,9例灶性表达SOX-10,Ki-67阳性指数5%~20%。分子检测上,有11例存在ETV6基因断裂/融合。结论SCSG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低度恶性涎腺肿瘤,具有典型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pan-Trk免疫组织化学可能与NTRK融合相关,ETV6-NTRK3基因重排不仅有诊断意义,同时Trk靶向治疗也有望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基因融合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