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何高飞 姜金汐 +3 位作者 褚俊杰 李建波 陆晓筱 章德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的82例甲... 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的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大直径为(6.6±5.4)mm,平均手术时间(156.5±32.7)min,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12±6.4)枚,术后住院时间为(3.3±1.2)d。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6例,均在术后1月恢复正常,术后出血1例。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切口感染发生。随访过程中无肿瘤局部残留或复发。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安全可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颈前区功能保护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经锁骨下入路 甲状腺全切术
下载PDF
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
2
作者 孙晓飞 刘斌 +3 位作者 刘诗敏 郑文雯 查志鸿 胡国勤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60-66,共7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A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 目的观察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A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对照组采用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前后Lund-Mackay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术后5个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Lund-Mackay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较术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ACP的临床疗效好,能全面地清理病灶,且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较低,较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中鼻道 上颌窦自然开口 泪前隐窝入路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 临床效果 复发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林亮 陈彦平 +1 位作者 赵冲 李长宽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30-334,38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行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采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67例L_(5)-S_(1)节段C... 目的对比分析经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行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采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67例L_(5)-S_(1)节段CLDH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组:采用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34例,纳入PEID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33例,纳入PETD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指标,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钙化类型、术后随访时间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TD组相比,PEI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X线透视次数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3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EID组的优良率为91.2%,PETD组为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PETD组术后有1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有残留的突出髓核组织未取净;PEID组有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出现硬膜撕裂但未出现脑脊液漏。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和PETD治疗CLDH均可取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前者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少;后者可在局部麻醉下开展,避免了全麻所致的麻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经椎间孔入路 经椎板间入路 L_(5)-S_(1)节段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4
作者 陈子豪 董健文 +5 位作者 刘仲宇 陈瑞强 齐佳坤 Fawad Ullah 张涛涛 戎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9-347,共9页
目的:比较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共46例单节段镜下融合病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10.5岁,术后随访时间3~4... 目的:比较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共46例单节段镜下融合病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10.5岁,术后随访时间3~47个月。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8例为经椎间孔入路,28例为经关节突入路,均采用工作内径7.1mm的大通道脊柱内镜。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使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临床疗效。术后3d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CT评价减压与内固定情况。术后随访超6个月且复查腰椎CT者,按照Bridwell标准判断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术前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术前ODI评分、VAS评分及JOA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椎间孔入路组72.2%的患者术前存在单侧根性症状,而经关节突入路组则有64.3%术前为双侧根性症状,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0)。经椎间孔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327.7±89.9min,住院时间平均14.8±6.0d;经关节突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385.9±96.7min,住院时间平均19.5±7.8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8)。经关节突入路组75%的患者接受了单侧入路双侧减压。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ODI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评分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且复查CT者共21例,其中20例(95.2%)达到骨性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均安全、有效,经椎间孔入路的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术 内镜 经椎间孔入路 经关节突入路
下载PDF
筛泡径路黏膜间隙追踪法在鼻内镜额窦开放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毛庆杰 孙小燕 +5 位作者 朱志冬 蔡靖 钱小建 张春峰 范红梅 丁莲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应用黏膜延续性的特点,探讨黏膜间隙追踪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32例行黏膜间隙追踪法额窦开放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记录术中情况以及随访观察恢复情况。结果黏膜间隙追踪法额窦开放手术时间短,... 目的应用黏膜延续性的特点,探讨黏膜间隙追踪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32例行黏膜间隙追踪法额窦开放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记录术中情况以及随访观察恢复情况。结果黏膜间隙追踪法额窦开放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临床症状逐步消失,病变未复发。结论黏膜间隙追踪法可以将复杂关系的额隐窝手术简单化,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鼻粘膜(Nasal Mucosa) 黏膜间隙追踪法(mucosa gap tracing) 筛泡径路(ethmoid bulla approach) 额隐窝(frontalrecess)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Sublamina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6
作者 阮立奇 陈惠国 +3 位作者 王玲 张伟 潘浩 胡劲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4/5间隙6例,L5/S1间隙1例,平均病程(8.6±2.5)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UBE下Sublamina入路进行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8.6±1.3)分,术后2 d(2.1±1.1)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10.1±2.4)分,术后2 d(17.3±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Sublamina入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 Sublamina入路 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狭窄
下载PDF
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7
作者 季笑语 邵毅 +2 位作者 余恬湉 盛蕾 吕斌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7-173,共7页
目的:探讨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行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及传统开放入路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目的:探讨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行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及传统开放入路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37例,其中腔镜组37例,开放组100例。腔镜组年龄小于开放组[(44.24±8.44)岁vs.(49.08±10.82)岁],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106.89±21.90)min vs.(79.88±21.76)min],术后引流量多于开放组[(107.62±31.16)mL vs.(82.04±31.68)mL],术后美容满意度高于开放组[3(2,3)分vs. 2(1,3)分],颈部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开放组[7(18.9%) vs. 4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肿瘤直径、桥本甲状腺炎、T分期、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暂时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血肿、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淋巴漏、切口感染、气管损伤、食管损伤。结论: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及术后颈部舒适度优于传统开放甲状腺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锁骨下入路 免充气
下载PDF
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性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宋鹏飞 白宾 +3 位作者 赵永强 王雷 秦双 薛会朝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6期936-941,共6页
目的探讨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性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收治的106例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研... 目的探讨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性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收治的106例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以手术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7%(χ^(2)=4.282,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长方面,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2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VSS评分以及术后24、48 h 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的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3,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FT3、FT4、TSH水平波动较为明显,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T3、FT4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T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FT3、FT4水平高于对照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伤口裂开、声音嘶哑、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24.50%)高于研究组(9.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P=0.038)。结论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手术,且该手术对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整体疗效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腋完全腔镜 胸锁乳突肌间入路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激素水平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对比
9
作者 林斌珍 曹立颖 +4 位作者 尹小锋 陈开明 钟南 官奕云 吴清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侧后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将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设为B组,采取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评价两组疼痛程度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高于B组的10.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两种手术方案各有优劣,前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出血量更少,后者手术时间更短、腰椎功能恢复更快,两者并发症风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路椎间孔镜 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 临床手术
下载PDF
Delta大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疗效分析
10
作者 窦荣声 张羽 +4 位作者 于明东 闫浩 朱昱山 魏汝硕 王炳武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8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Delta大通道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采用Delta大通道脊柱内镜治疗的13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55~69岁,平均(6... 目的探讨Delta大通道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采用Delta大通道脊柱内镜治疗的13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55~69岁,平均(62.62±4.01)岁。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在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术前术后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感觉评分(ASIA sense score,ASS)和双下肢运动评分(ASIA motor score,AMS)变化情况。以mJOA评分计算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改善率(recover rate,RR)及优良率,对RR与性别、年龄、术前mJOA评分、影像学分型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08.46±16.12)min,平均出血量(23.46±7.47)mL,平均住院时间(6.08±0.86)d。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平均(16.77±9.33)个月,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mJOA、ASS、AM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平均RR为(55.69±19.73)%,优良率为69.23%。RR与术前病程呈负相关(P<0.001),与术前mJOA评分呈正相关(P=0.029),与性别、年龄、影像学分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elta大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安全可靠,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出血量少等优势,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胸椎黄韧带骨化 并发症
下载PDF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式及柯陆入路术式治疗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机体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刘景林 黄员福 薛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式及柯陆入路术式治疗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ing Papilloma, IP)患者机体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3年8月三明市第二医院确诊为上颌窦IP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式及柯陆入路术式治疗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ing Papilloma, IP)患者机体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3年8月三明市第二医院确诊为上颌窦IP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鼻内镜下柯陆入路术式处理,观察组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基础指标、不同手术阶段的机体应激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观察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47)。两组术后半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式、柯陆入路术式用于上颌窦IP患者的治疗远期疗效相当,但前者还具有近期处理效果较好,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 泪前隐窝入路 柯陆入路
下载PDF
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种腰椎融合方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12
作者 万健 王宁 +2 位作者 贝朝涌 陈远明 王洪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4-1919,共6页
背景:国内外近年来广泛使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行椎间融合,但其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仍较少,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背景:国内外近年来广泛使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行椎间融合,但其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仍较少,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是否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腰椎融合术式有待进一步论证。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腰椎椎间融合(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与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更高效的腰椎融合术式。方法:纳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行UBE-LIF的患者35例,行MIS-TLIF的患者286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混杂因素,选取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4个协变量进行1∶1(卡钳值为0.01)匹配,匹配后两组各29例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中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丢失量、住院时间;采用目测类比和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两组疗效的优良率,采用Lenke腰椎骨性融合动态X射线片评估两组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在手术时间上MIS-TLIF组短于UBE-LIF组(P<0.05),MIS-TLIF组术中血红蛋白丢失量高于UBE-LIF组、住院时间长于UBE-LIF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腰痛目测类比评分、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相较于术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除了术后1个月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在以上各时间节点随访两组腰痛、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③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定结果显示,UBE-LIF组优良率为93%(27/29);MIS-TLIF组优良率为90%(26/2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Lenke腰椎骨性融合动态X射线片评估系统进行评定后,UBE-LIF组A级21例,B级5例,C级3例,融合率为90%;MIS-TLIF组A级20例,B级5例,C级4例,融合率为8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UBE-LIF与MIS-TLIF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相近,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此外,UBE-LIF术后早期腰痛相对较轻,学习曲线相对平缓,虽然UBE-LIF组的手术时间较MIS-TLIF长,仍不失为一张安全、高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双通道内镜 微创 经椎间孔入路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腋窝腔镜下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乳头状癌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朱卿 张彪 刘佳宁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腋窝入路腔镜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7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经腋窝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TVA),80例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CT)。比...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腋窝入路腔镜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7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经腋窝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TVA),80例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CT)。比较ETVA组与CT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相关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美容满意度。结果:ETVA组手术时间长于CT组[(136.21±33.86)min vs.(97.44±31.86)min,P<0.001],术中出血量[15(15, 20)mL vs. 15(15,15)mL,P=0.034]、术后引流量[145.50(111.50,176.25)mL vs. 52.00(34.00,68.00)mL,P<0.001]多于CT组,住院时间长于CT组[5(4,5)d vs. 4(4,5)d,P=0.001],住院期间的总费用高于CT组[25 952.22(24 902.50,26 968.14)元vs. 19 848.12(18 732.71,20 658.36)元,P<0.001],术后美容满意度高于CT组(96.67%vs. 78.75%,P<0.001)。结论: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相近的手术疗效,但腔镜手术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容效果,正逐渐成为有美容需求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经腋窝入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14
作者 蒋烈浩 刘清 +5 位作者 凌枭凯 王佳峰 徐加杰 谭卓 葛明华 郑传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目的通过总结归纳外科医师在前期学习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思路,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参考,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化,缩短学习曲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在浙江省... 目的通过总结归纳外科医师在前期学习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思路,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参考,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化,缩短学习曲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技术患者共计210人,其中由初学组医师建腔150人,由熟练组医师建腔60人。评价了两组之间锁骨上皮神经损伤、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等9项常见建腔过程中的错误发生情况,并比较了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学组医师建腔过程中在锁骨上皮神经损伤(19.33%vs.3.33%)、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16.00%vs.0)、颈前带状肌游离过度(24.00%vs.3.33%)、胸大肌及锁骨上筋膜损伤(16.00%vs.5.00%)、颈外静脉及属支损伤(8.00%vs.0)、胸锁关节过度游离(7.33%vs.0)、胸锁乳突肌肌间隙进入错误(8.67%vs.0)等问题的发生率上显著高于熟练组医师(P<0.05)。初学组与熟练组在颈内静脉及属支损伤(4.00%vs.0)、颈前带状肌进入层次错误(2.00%vs.0)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学组医师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损伤周围组织的发生率要远高于熟练组医师。扎实的解剖基础以及熟练的腔镜下操作技术是顺利构建空间体系的基础。通过总结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交流学习经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学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 腋窝入路 空间构建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两种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
15
作者 石志伟 吴建明 +1 位作者 牛亚辉 巩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7-813,共7页
目的 分析经皮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5/骶1椎(L_(5)/S_(1))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对比。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亳州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L_(5)/S_(1) LD... 目的 分析经皮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5/骶1椎(L_(5)/S_(1))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对比。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亳州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L_(5)/S_(1) LDH患者62例,其中采用经椎间孔入路32例(TELD组),采用椎板间入路30例(IELD组)。观察指标包括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2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01)、两组患者术后2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01),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手术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LD组有高髂嵴患者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手术治疗L_(5)/S_(1)LDH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经椎间孔入路局部麻醉,住院费用少,伴有高髂嵴患者选择合适穿刺路径均可以顺利完成手术。经椎板间入路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较短,但是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损伤风险较高,对于新手来说需要小心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年随访
16
作者 陈风 李东亚 +2 位作者 潘彬 袁海波 吴继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44-3348,共5页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进步,脊柱内镜下腰椎减压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不同内窥镜手术入路的适应证不同,具体手术方案的决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临床手术医师的选择。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进步,脊柱内镜下腰椎减压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不同内窥镜手术入路的适应证不同,具体手术方案的决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临床手术医师的选择。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根据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的不同入路分为经椎间孔入路组(对照组,n=48)和经椎板间入路组(试验组,n=42),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出血量,评估不同随访阶段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手术耗时及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目测类比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及3,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③末次随访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对照组为94%,试验组为95%;④对照组有1例患者术后仍感腰腿痛,行开放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状;而试验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病例;⑤提示经皮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但经椎板间入路手术耗时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环锯成形术 经皮椎间孔内镜 经皮椎间孔入路 经皮椎板间入路
下载PDF
内镜辅助在经颈和颈-腮腺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中的应用
17
作者 石小玲 吴春萍 +3 位作者 徐成志 程磊 吴海涛 陶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13-417,共5页
目的 探讨内镜在传统经颈和颈-腮腺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中的潜在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接受经颈和经颈-腮腺径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应用内镜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内镜... 目的 探讨内镜在传统经颈和颈-腮腺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中的潜在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接受经颈和经颈-腮腺径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应用内镜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内镜辅助治疗组。传统手术组共纳入37例,28例采用颈侧径路,9例采用颈-腮腺径路。内镜辅助治疗组共纳入50例,40例采用颈侧径路,10例采用颈-腮腺径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后病理均以良性多见,其中传统手术组35例(94.6%)为良性,内镜辅助治疗组45例(90.0%)为良性。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全切率和复发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内镜治疗组中有14例(28%)肿瘤近颅底,而传统手术组仅2例(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传统手术径路中应用内镜,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肿瘤破裂、神经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尤其是对于高位咽旁间隙肿瘤,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具有较好的美容和神经功能保留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颈侧径路 颈-腮腺径路 内镜辅助手术 多形性腺瘤
下载PDF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传统腔镜与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疗效的Meta分析
18
作者 徐嘉 徐玉林 +2 位作者 何奕卉 王玉龙 康宁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无充气经腋窝入路传统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T)与相同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RT)的疗效。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检索万方、CNKI、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两种术式的相关文献,结合纳入与排除标准...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无充气经腋窝入路传统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T)与相同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RT)的疗效。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检索万方、CNKI、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两种术式的相关文献,结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ET与RT的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所获得的研究进行比较。纳入比较的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引流量。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1 752例患者。RT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ET组(WMD=-0.55,95%CI=-0.89~-0.20,P=0.002,I2=54%),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ET组(OR=0.25,95%CI=0.14~0.43,P<0.00001,I2=41%)。RT组无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ET组发生1例。两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两组手术时间(WMD=-20.81,95%CI=-41.89~0.27,P=0.05,I2=95%)、住院时间(WMD=-0.06,95%CI=-0.22~0.11,P=0.50,I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的优势在于清扫中央组淋巴结,在喉返神经损伤、住院时间方面两种术式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机器人手术 经腋窝入路 免充气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甲状腺切除82例诊治体会
19
作者 赵楠 黄捷 +2 位作者 傅永清 吴可人 张卧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评估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间浙江省中医院甲状腺外科组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或经穿刺明确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并行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探索... 目的评估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间浙江省中医院甲状腺外科组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或经穿刺明确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并行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探索该术式的临床掌握度,选择由同一医师最初完成的47例手术相关资料,按手术时间对病例排序后,以手术时间为参数分析并绘制学习曲线,比较学习曲线两个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8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27.5±3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5±6.3)mL;住院时间4~14 d,平均7 d;平均术后引流量(238±87)mL。学习曲线以第17例为界划分为学习阶段和掌握阶段,掌握阶段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学习阶段(P<0.05),术中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有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同时,避免了颈部疤痕,保护该解剖区域的感觉运动功能。经过17例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的学习后,术者的操作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腋窝入路 无充气 学习曲线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沿革、现状与展望
20
作者 张定喜 王墨飞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9期1150-1152,F0003,共4页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逐年飙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向显著,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有效方法,传统开放手术(OT)颈部瘢痕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和生活质量。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患者对美容需求的增加,腔镜甲状腺手术发展迅速,并衍生出...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逐年飙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向显著,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有效方法,传统开放手术(OT)颈部瘢痕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和生活质量。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患者对美容需求的增加,腔镜甲状腺手术发展迅速,并衍生出多种入路和方式。各种入路均有其优缺点和适应症,文章就腔镜甲状腺手术各种主流入路的演变,优缺点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手术入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