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s for the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of vertebral artery stump syndrome 被引量:1
1
作者 Wenbin Zhang Chao Li +4 位作者 Mingchao Shi Jie Zhou Feixue Yue Kangjia Song Shouchun Wang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23年第2期81-89,共9页
Background:and purpose:To share our single-center vertebral artery stump syndrome(VASS)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assess the role of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anatomic development,proximal conditions,and dis... Background:and purpose:To share our single-center vertebral artery stump syndrome(VASS)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assess the role of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anatomic development,proximal conditions,and distal conditions(PAD).Materials and methods: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at the Stroke Center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December2021.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those with acute occlusion of the intracranial arteries and occlusion at the origin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confirmed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Fifteen patients with VAS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of surgical recanalization was 80%.The successful proximal recanalization rate was 70.6%,and the recanalization rates for P1,P2,P3,and P4 were 100%,71.4%,50%,and 66.67%,respectively.The mean operation times for the A1 and A2 types were124 and 120 min,respectively.The successful distal recanalization rate was 91.7%,and the recanalization rates for types D1,D2,D3,and D4 were 100%,83.3%,100%,and 100%,respectively.Five patients experienced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incidence rate:33.3%).Distal embolism occurred in three patients(incidence rate:20%).No dissection o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ccurred in any patient.Conclusion:EVT is a technically feasible treatment for VASS,and comprehensive PAD classification can,to a certain extent,help initially estimate the difficulty of surgery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l artery stump syndrome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Angiographic classification recanalizat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下载PDF
低剂量双源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价值及对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戈 李培华 +1 位作者 杨才能 尹伊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组织灌注缺损及指导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106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53)和常规剂量组(n=53),分别于发病4.5 h内行低剂量、常规... 目的探究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组织灌注缺损及指导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106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53)和常规剂量组(n=53),分别于发病4.5 h内行低剂量、常规剂量双源CTP检查。比较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脑组织灌注异常率及脑组织灌注缺损面积,分析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比较低剂量组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分析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CTP参数CBF、CBV、TTP、MTT、图像质量评分及脑组织灌注异常率、脑组织灌注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CTP参数CBF、CBV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TTP、MTT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低剂量组疗效不良患者治疗前CBF、CBV低于疗效良好患者,TTP、MTT高于疗效良好患者(P<0.05);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CBF、CBV、TTP、MTT预测AI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疗效为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7、0.820、0.702、0.817。结论低剂量双源CTP能满足评估AIS患者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临床要求,且能辅助临床预测血管内再通治疗疗效,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血管内再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 脑组织灌注缺损 血管内再通治疗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严艺 张珂萌 +4 位作者 钟晚思 严慎强 张冰 程建华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目的:探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影像学证实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并在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进... 目的:探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影像学证实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并在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血管内治疗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级或3级,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超过2分为无效再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471例,平均年龄为68(57,74)岁,男性占比为68.9%,其中298(63.27%)例发生了无效再通。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无效再通的保护性因素包括合并心房颤动(OR=0.456,95%CI:0.282~0.737,P<0.01)、桥接静脉溶栓(OR=0.640,95%CI:0.416~0.985,P<0.05)、mTICI分级3级(OR=0.554,95%CI:0.334~0.918,P<0.05)、动脉闭塞性病变分级3级(OR=0.521,95%CI:0.326~0.834,P<0.01)、术后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OR=0.509,95%CI:0.273~0.948,P<0.05);而危险性因素包括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高(OR=1.068,95%CI:1.049~1.087,P<0.01)、合并高血压病(OR=1.571,95%CI:1.017~2.427,P<0.05)、取栓次数多(OR=1.237,95%CI:1.029~1.488,P<0.05)、术后24 h发生出血转化(OR=8.497,95%CI:2.879~25.076,P<0.01)。此外,心源性栓塞(OR=0.321,95%CI:0.193~0.534,P<0.01)和其他类型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分类试验(TOAST)分型(OR=0.499,95%CI:0.260~0.961,P<0.05)与发生更低比例的无效再通相关。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比例高,血管内治疗前桥接静脉溶栓和术后早期应用他汀类药可能可以降低无效再通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动脉 血管内治疗 再通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的相关预测因素及结局分析
4
作者 夏欢 李经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44-549,共6页
目的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BE)的发生率、相关预测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因前循环ALVOS行血管内治疗(EVT)后成功再通的患者130例... 目的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BE)的发生率、相关预测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因前循环ALVOS行血管内治疗(EVT)后成功再通的患者130例,收集患者详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OVS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临床结局。结果共纳入130例患者(男性62.3%),其中26例(20.0%)发生MBE,多因素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180,95%CI 1.077~1.293,P<0.001)、取栓次数>3次(OR=3.759,95%CI 1.195~11.825,P=0.024)是前循环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生MBE是90 d不良功能预后(OR=5.296,95%CI 1.855~15.122,P=0.002)和90 d死亡率(OR=34.850,95%CI 8.330~145.80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IHSS评分预测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 0.719~0.908,P<0.05),敏感度75.0%,特异度73.1%;取栓次数>3次的曲线下面积为0.721(95%CI 0.605~0.838,P<0.05),敏感度65.4%,特异度78.8%。结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成功再通后发生MBE仍不少见,并与不良的临床结局相关,NIHSS评分和取栓次数>3次是预测MB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术 成功再通 恶性脑水肿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5
作者 李明月 袁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942-948,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0例。所有患者在24h内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应用改良Ran...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0例。所有患者在24h内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两组患者EVT术后90 d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比较两组间差异,将两组间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风险相关性,制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于指导及评价EVT后患者预后的转归。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血糖、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再通时间(PTR)、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转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OR=1.657,95%CI 1.101~2.495,P<0.05)、OTP(OR=1.008,95%CI 1.000~1.016,P<0.05)、PTR(OR=1.054,95%CI 1.010~1.099,P<0.05)、sICH(OR=142.469,95%CI 7.161~2834.522,P<0.05)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糖升高、OTP及PTR延长、术后sICH是影响AIS患者EV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再通 改良Rankin评分
下载PDF
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韦英秀 崔伟 蒙喜斯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54例非急性症状性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54例非急性症状性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成功组(n=48)和未成功组(n=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管内再通成功率、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影响因素。结果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成功率为88.89%,成功组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低于未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为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独立危险因素(OR=1.328、1.521、1.234,P均<0.05)。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非急性症状性ICAO,血管内再通成功率高,但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因素也会对患者预后状况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仍需进行长期随访,进一步观察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 症状性 颈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再通治疗 可行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侧支状态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无效再通的影响
7
作者 魏娜 刘欣 +4 位作者 聂曦明 严鸿伊 温淼 杨中华 刘丽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对3个月的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基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 emic stroke,AIS)再通后重症监护的登记研究(registration study f... 目的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对3个月的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基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 emic stroke,AIS)再通后重症监护的登记研究(registration study for critical car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recanalization,RESCUE-RE)数据库,根据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协会/介入放射学协会制定的基于DSA的侧支分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成功再通的AIS患者分为侧支不良(0~1级)和侧支良好(2~4级)两组。无效再通定义为血管内治疗术后成功再通(mTICI分级≥2b级),但患者术后90 d功能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比较侧支不良组和侧支良好组基线特点和预后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侧支状态对无效再通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8例EV T后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中侧支不良组323例(43.2%),374例(50.0%)发生无效再通。一般资料显示,侧支不良组合并心房颤动(27.6%vs.18.4%,P=0.003)、糖尿病病史(26.9%vs.16.0%,P<0.001)、90 d预后不良的比例更高(55.4%vs.45.9%,P=0.01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侧支不良(OR 1.75,95%CI 1.19~2.57,P=0.004)、高龄(OR 1.03,95%CI 1.02~1.05,P<0.001)、基线NIHSS评分(OR 1.09,95%CI 1.05~1.14,P<0.001)、低ASPECTS评分(OR 0.79,95%CI 0.68~0.92,P=0.003)与全身麻醉(OR 2.58,95%CI 1.71~3.89,P<0.001)是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侧支不良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应该考虑将侧支状态作为手术适应证的评价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状态 大血管闭塞 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无效再通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开通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闫梦侠(综述) 苏敬敬(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4-88,共5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AIS目前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人类获得性残疾的第一大原因[1]。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无效开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椎动脉颅内段急性闭塞临床影像特征及血管内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洋 王丽娜 +9 位作者 朱良付 马振凯 周腾飞 周志龙 赵新宇 邢莹 管民 吴立恒 裴小溪 李天晓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颅内段急性闭塞(AIVAO)患者的临床影像特征、血管内治疗(E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EVT的AIVAO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椎动脉颅内段急性闭塞(AIVAO)患者的临床影像特征、血管内治疗(E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EVT的AIVAO患者的临床、影像、EVT及随访资料,包括起病形式(进展型、急进型、缓解-加重型)、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评分、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后循环Albert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桥脑中脑指数、急性梗死部位、责任血管与对侧椎动脉优势情况比较、病因分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心源性栓塞、夹层)、术中采用的开通技术(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支架置入、球囊扩张)、首发开通技术、补救措施[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血管再通分级(以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评估,2b~3级为成功再灌注)、发病至血管首次再通时间、穿刺至血管首次再通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如术中栓子逃逸、术中夹层、术后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等,并根据术后90 d随访结果,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分析两组间患者临床、影像、EVT及随访资料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42例患者,其中90.5%(38/42)为男性;起病形式以进展型居多(57.1%,24/42);梗死部位集中在小脑半球(81.0%,34/42);95.2%(40/42)患者病因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4.8%(2/42)病因为夹层;73.8%(31/42)的AIVAO发生在优势椎动脉侧;首发开通技术以支架取栓居多(50.0%,21/42),85.7%(36/42)采用多模式开通技术;直接血管成形率为38.1%(16/42),补救血管成形率为59.5%(25/42);95.2%(40/42)实现了成功再灌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5/42),以术中栓子逃逸发生率(26.2%,11/42)最高,6例(14.3%)术后7 d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为45.2%(19/42),术后90 d病死率为21.4%(9/4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更高[中位数评分:23.0(15.0,30.0)分比16.0(11.0,23.0)分,P=0.032]、后交通动脉开放患者比例更低(8/23比14/19,P=0.012)。结论 AIVAO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病因占比较高,进展型卒中发生率高,责任血管多为优势椎动脉,多需行多模式再通技术,成功再灌注率高,栓子逃逸并发症发生率高,高基线NIHSS评分、低后交通动脉开放率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颅内段 基底动脉 卒中 血管内治疗 再通
下载PDF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6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格拉斯哥...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血管再通评分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1.17±2.16)分低于对照组的(16.86±2.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血管再通评分(1.87±0.15)分、GOS评分(4.19±0.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3±0.08)、(3.79±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血管内介入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血管再通
下载PDF
血管内再通术对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乌日力格 吴日乐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应用脑CT灌注成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S)来探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行血管内再通术... 目的应用脑CT灌注成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S)来探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行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的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行CTP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使用MMSE及MoCA量表分别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最后分别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的情况。结果20例患者于术前1周内、术后3个月分别行脑CTP检查,结果显示,局部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病变侧和对侧的rCBF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病变侧的灌注情况明显改善,与对侧rCBF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总分和MoCA评分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中定向力、注意力、计算力和语言功能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oCA评分中视空间/执行力、命名、抽象能力、定向力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术可以提高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脑灌注情况,同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再通术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巴丽君 丽静 吴琳琳 《右江医学》 2023年第10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arge vessel occlusive stroke,LVO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2019年11月—2022年4月122例接受血管内再通治疗的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arge vessel occlusive stroke,LVO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2019年11月—2022年4月122例接受血管内再通治疗的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组(n=58)和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n=6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VO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6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栓负荷量评分(CBS)≥6分、入院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7分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或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CBS评分<6分、入院时NIHSS评分≥16分、入院时ASPECTS评分≤7分、症状性颅内出血是LVOS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LVOS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85,95%CI为0.815~0.936(P<0.001),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以临床诊断结果(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为金标准,模型预测LVOS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54%、98.28%及96.88%,与实际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951。结论LVOS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预后不良与年龄、CB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ASPECT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等因素有关,构建预测模型对LVOS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再通治疗 预后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高鹏 马妍 +3 位作者 王亚冰 谌燕飞 朱凤水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再通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再通的15例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2例为椎动脉V4段闭塞,3例为颈内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再通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再通的15例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2例为椎动脉V4段闭塞,3例为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术前采用全脑DSA评估闭塞长度和位置,用高分辨率MRI评估闭塞性质和再通可行性;术中双侧股动脉置鞘13例,一侧用于再通置入支架,另一侧通过侧支循环代偿充盈闭塞动脉远端作为参考路径图,增加再通可行性。术后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系统评估再通后的顺向血流,定义≥2b级为血管成功再通。结果 15例患者首次症状发作到再通时间中位数为50(18~365)d。再通成功13例,2例椎动脉颅内段再通失败。13例再通成功患者中,12例再通后复查造影正向血流恢复至TICI 3级,1例TICI 2b级;7例症状好转,4例症状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出现卒中。11例患者随访中位数时间39(3~89)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中位数为1(0~2)分。结论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术前采用高分辨率MRI评估以及术中双侧置鞘技术,可能会增加开通率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 血管内再通 可行性和安全性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闭塞机械再通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齐立 焦力群 +3 位作者 李慎茂 缪中荣 朱凤水 凌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机械再通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32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观察再通率及疗效。结果3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中,用不同方法成功完成血管内机械再通后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全部患... 目的研究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机械再通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32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观察再通率及疗效。结果3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中,用不同方法成功完成血管内机械再通后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全部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和上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适当方法行机械再通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闭塞 血管内再通 支架成形
下载PDF
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旭成 陈荣华 +4 位作者 邵华明 曹洁 蒋天伟 宣井岗 彭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7-682,共6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初步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27例症状性慢性(动脉闭塞≥4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管内介入治...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初步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27例症状性慢性(动脉闭塞≥4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27例患者均在大脑中动脉闭塞4周后,末次梗死发生2周后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使用微导丝穿越、球囊扩张,结合一期或二期置入支架开通闭塞。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mTICI 2b^3级定义为血管有效再通)。术后24 h复查头部CT确认颅内有无出血及梗死,1周内进行影像学复查(MRI、扩散加权成像、MR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评估有无新发脑梗死及血管通畅情况。术后90 d门诊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恢复情况(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术后6~24个月门诊随访并行DSA或CT血管成像检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血管成功开通25例,其中5例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20例行球囊扩张结合一期或二期支架置入,术中出现动脉穿孔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术后1周内出现新发脑梗死2例,均未引起永久性神经功能恶化。所有病例完成术后90 d临床随访,预后良好22例(81.5%),无症状加重患者。20例患者术后6~24个月内影像随访,完全通畅18例,支架内再闭塞1例,支架内中度狭窄1例,仅1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新发基底节区脑梗死。结论经严格筛选的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开通治疗是可行、安全的,近期能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卒中再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血管闭塞 慢性 血管内再通术 可行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春阳 徐如祥 +5 位作者 张强 沈春森 罗永春 毛锦龙 马尚 杨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再开通手术。术后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再开通手术。术后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进行评估。结果再开通13例,余7例未再开通。再开通组术后7 d NIHSS评分及3个月后m RS评分均低于未再开通组(P<0.05),且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开通(OR=0.46,P=0.006)及术前NIHSS评分(OR=8.86,P=0.035)与术后3个月m RS评分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较安全,并且可以降低预后残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症状性 慢性 血管内治疗 再通
下载PDF
血管内再通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守财 杨倩 +3 位作者 吴雪松 倪进军 薛莲 周志明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055-2060,共6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CAS)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及近期不良事件,探讨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颈动脉 CAS 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再通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 目的:比较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CAS)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及近期不良事件,探讨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颈动脉 CAS 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再通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狭窄 CAS 术和闭塞再通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共有54例颈动脉狭窄和17例颈动脉闭塞患者,5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而纳入狭窄组;17例颈动脉闭塞患者,再通失败2例,成功再通并置入支架患者15例并纳入闭塞组。狭窄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30%,平均为13%~18%,技术成功率为100%。闭塞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30%,平均为17%~22%,但是再通技术成功率为88.2%。两组病例中狭窄部位、术后心动过缓、术后低血压及高灌注综合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支架长度、球囊预扩、保护装置的应用与否、支架长度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闭塞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支架长度、保护装置的应用与否、支架长度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狭窄组小中风2例,大中风0例;闭塞组小中风1例、大中风1例。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其中狭窄组为3.7%,闭塞组为13.3%。但颈动脉闭塞组与狭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总临床成功率为98.6%。2月至1.5年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是安全可行的,患者耐受性较好,但由于颈动脉闭塞病例数较少,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可能过高,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可能被低估,今后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闭塞 血管内再通术 支架植入术 缺血性卒中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岩 战永轩 +2 位作者 谢鹏 陈明辉 李永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颅内闭塞动脉中可提供较高的辅助作用,并可降低术中并发症。笔者回顾性报道1例应用OCT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治疗SNAIVAO的治疗过程及预后,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了SNAIVAO患者应用OCT辅助血管内开通术的诊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 血管内开通治疗 神经介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1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玉庆 董力庆 +2 位作者 许阳阳 李鸣华 赵理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在颈内动脉闭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例患者CTA明确颈内动脉闭塞,脑灌注成像见低灌注区与缺血相关症状符合,在IVUS导引下接受PTA治疗。采用微导丝及微导管同轴技术通过闭塞段,IVUS...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在颈内动脉闭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例患者CTA明确颈内动脉闭塞,脑灌注成像见低灌注区与缺血相关症状符合,在IVUS导引下接受PTA治疗。采用微导丝及微导管同轴技术通过闭塞段,IVUS确认位于真腔内,微导管造影确认闭塞远端血管通畅,调整后放置栓塞保护器;IVUS测评斑块及管腔情况,球囊预扩张后再次测评;血管内恢复正向血流后通过IVUS虚拟组织学序列分析斑块稳定性,斑块纤维帽稳定且管腔狭窄率<40%仅作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结果单纯球囊扩张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恢复正向血流。IVUS全程检测狭窄段斑块纤维帽稳定,管腔狭窄率<40%,脑灌注成像显示低灌注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IVUS技术在PTA治疗颈内动脉闭塞中起重要导引作用,可增加再通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超声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再通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在脑卒中血管再通术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广浩 邱建博 +1 位作者 郑少青 马跃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中侧支循环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05-01~2018-10-31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5例,均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内接受MRI及MRA检查。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中侧支循环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05-01~2018-10-31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5例,均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内接受MRI及MRA检查。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mRS 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3~6分为预后不良组。统计分析两组侧裂及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中侧裂侧支循环不丰富者52例,软脑膜侧支循环不丰富者45例。侧裂和软脑膜侧支循环不丰富的患者中,预后良好组的年龄、入院NIHSS评分、术前梗死体积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软脑膜的侧支循环是预测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因子。预后良好组的梗死体积小于预后不良组,然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梗死体积对预测脑卒中预后无显著意义。结论:软脑膜的侧支循环可预测脑卒中预后,而术后梗死体积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血管再通治疗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