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卢衡 陈良万 +2 位作者 曹华 黄忠耀 陈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应用'烟囱'技术处理主动脉弓病变的25例患者的方法、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例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 目的:探讨'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应用'烟囱'技术处理主动脉弓病变的25例患者的方法、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例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技术中应用了'烟囱'技术,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38~78(65±5.8)岁。针对左颈总动脉的'烟囱'技术5例,针对左锁骨下动脉的'烟囱'技术20例。25例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3例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少量I型内漏,未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内漏消失;2例患者出现左上肢乏力,其中1例伴头晕,随访过程中逐渐恢复,无肢体缺血坏死。所有'烟囱'支架均通畅,无主动脉覆膜支架移位、内漏等并发症。结论:'烟囱'技术为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提供了完全腔内微创治疗的方法,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主动脉弓 腔内修复术 “烟囱”技术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98例报告 被引量:12
2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9 位作者 齐立行 俞恒锡 李学锋 佟铸 崔世军 吴英锋 武欣 郭建明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8期675-677,686,共4页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1年7月~2011年6月98例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96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9例,慢性9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1年7月~2011年6月98例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96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9例,慢性9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83例,外科手术修复1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死亡4例。采用直型带膜支架修复80例,分支带膜支架修复3例。杂交手术7例,先行右腋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5例,行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2例。保守治疗的10例中,4例经1周治疗痊愈。9例慢性主动脉夹层发现夹层不断扩大,采取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83例腔内修复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2.4%(2/83),死亡原因:1例术后1周因心包填塞(尸检结果),1例为不明原因于术后第2天死亡,考虑为其他位置再次破裂所致;余81例术后恢复良好,无脑卒中发生。腔内手术发生Ⅰ型内漏14例(16.9%);81例出院时夹层内血栓形成69例,12例夹层中仍可见部分血流。保守治疗的10例,6例显示夹层内血栓形成,其余变化不大。84例随访2~121个月,平均36.5月,随访率91.3%(84/92),其中TEVAR随访75例,保守治疗随访8例,外科手术随访1例:1例腔内修复术后3个月胸降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2例Ⅰ型内漏存在,夹层不断扩大,再次放置带膜支架后消失,其余病例情况良好。结论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要积极,TEVAR为首选,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应注意随访,必要时采用TEVAR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 带膜支架
下载PDF
腔内修复术与药物治疗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史亚娜 杜占奎 +1 位作者 王雅 王效增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对比评价腔内修复术(EVAR)与药物治疗(MT)对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的近、远期疗效。方法观察2006年3月~2014年3月住院的85例PAU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VAR组(47例)和MT组(38例),EVAR组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行EVAR治疗... 目的对比评价腔内修复术(EVAR)与药物治疗(MT)对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的近、远期疗效。方法观察2006年3月~2014年3月住院的85例PAU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VAR组(47例)和MT组(38例),EVAR组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行EVAR治疗,MT组单纯行药物强化治疗,随访观察2组间近期、远期的肢体缺血、截瘫、肾功能衰竭、脑卒中、新发主动脉夹层、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EVAR组患者4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内漏、支架移位、主动脉破裂死亡及脑卒中等发生。首次入院至30 d随访,2组随访率均为100%,2组无截瘫、脑卒中及死亡事件发生。EVAR组肢体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略低于MT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0 vs. 10%,2% vs. 5%)。MT组新发主动脉夹层发生率显著高于EVAR组(16% vs. 0%,P〈0.01)。2组远期随访时间、随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2)个月 vs.(32±23)个月,87% vs. 82%〕。远期随访2组间均无截瘫发生,MT组肢体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略高于EVAR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16% vs. 2%;13% vs. 5%)。EVAR组总的病死率及主动脉破裂病死率均略低于MT组,但2组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5% vs. 13%;2% vs. 6%)。结论与MT相比,EVAR治疗PUA , 可降低近、远期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腔内修复术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忠 杨耀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89-891,共3页
腹主动脉瘤(AAA)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瘤,因为病变进展会导致动脉瘤破裂,其病死率高,因此主张积极进行干预治疗。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近些年迅速发展的腔内修复术。经过近年国内外的相关临床实验及荟萃分析发现这两种治疗... 腹主动脉瘤(AAA)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瘤,因为病变进展会导致动脉瘤破裂,其病死率高,因此主张积极进行干预治疗。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近些年迅速发展的腔内修复术。经过近年国内外的相关临床实验及荟萃分析发现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尽管腔内治疗的技术在提高,治疗范围在扩大,并发症在减少,但是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及作者经验均显示开放手术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9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新超 柳德斌 +2 位作者 王炜 王玮璠 徐学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0期3869-3872,共4页
目的:依据临床经验,熟练运用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及杂交手术方法治疗各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91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36例(其中21例降主动脉瘤、9例腹主... 目的:依据临床经验,熟练运用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及杂交手术方法治疗各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91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36例(其中21例降主动脉瘤、9例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瘤行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6例行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55例(其中单纯Sun,s手术12例伴Bentall术6例,Bentall术伴部分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36例,1例行II型的主干与分支动脉人工血管转流+介入腔内隔绝降主动脉及左半弓杂交术),分别以不同的手术方法给予治疗。结果:顺利治愈出院85例,死亡6例,4例因全弓置换术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肠坏死、肾功能不全、少尿等并发症而死亡,2例死于Bentall术后严重多功能脏器急性衰竭,1例杂交手术术后出现高血压伴神经系统并发症,l例伴肺部感染及低心排综合征,给予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有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经过透析治愈。腔内修复术后有神经系统的并发症2例,下肢的功能障碍2例,少量内漏4例,以上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76例,时间3~12个月,除2例于术后第9个月死亡、1例因脑梗塞、脑血管意外等与手术无关的疾病而死亡,2例因吻合口动脉瘤或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死亡外,余患者生活状态良好,心功能在I~II级。结论:根据主动脉瘤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定位诊断,合理选择和运用治疗方法使手术操作变得更为迅速、安全和方便,同时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瘤 杂交手术
原文传递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宏鹏 郭伟 +5 位作者 刘小平 张国华 梁法启 尹太 贾鑫 杨代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月,对15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真性动脉瘤12例(80%),假性动脉瘤3例(20%);髂总动脉瘤9例(60%),髂内动脉... 目的探讨利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月,对15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真性动脉瘤12例(80%),假性动脉瘤3例(20%);髂总动脉瘤9例(60%),髂内动脉瘤3例(20%),髂外动脉瘤3例(20%)。瘤径3.5-9.0 cm,平均(5.97±1.49)cm。髂内动脉瘤采用直接栓塞技术;髂总以及髂外动脉瘤采用支架型血管腔内修复技术或结合外科手术方法及栓塞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瘤腔内血液动力学改变、髂内动脉以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术后仅1例保留双侧髂内动脉,其余仅保留单侧。术后2例发生内漏(13%)。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以及由于覆盖单侧髂内动脉而引起的肠道缺血、性功能改变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一侧臀肌酸痛症状。手术时间0.5-4.0 h,平均(1.9±1.1)h;出血量30-300 ml,平均(126.7±70.1) ml;恢复活动时间0.5-4 d,平均(2.1±1.1)d;住院时间3-12 d,平均(5.5±4.7)d。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髂内动脉的处理以及内漏防治仍是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支架 血管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一站式”杂交手术方法治疗胸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辜小芳 许秀丽 林秋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8期933-935,共3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及管理。方法对10例胸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患者,在导管室行杂交手术,术中护士与医生的默契配合,严密生命体征监护,充分的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保... 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及管理。方法对10例胸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患者,在导管室行杂交手术,术中护士与医生的默契配合,严密生命体征监护,充分的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介入护理,患者均成功顺利完成杂交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的护理管理,介入专科护士技能的培训,对杂交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患者护理是安全有效的,术中介入护士与医生的默契、熟练配合,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对保证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腔内修复 杂交手术 介入护理管理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应用血管封堵器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唐骁 郭大乔 +9 位作者 陈斌 史振宇 徐欣 蒋俊豪 杨珏 董智慧 王利新 林长泼 王玉琦 符伟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5-917,共3页
目的评价采用ProGlide封堵器实施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总结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完成的116例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主动脉腔内修复手... 目的评价采用ProGlide封堵器实施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总结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完成的116例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即刻技术成功率99.1%(115/116)。共封堵150处股动脉入路,其中封堵20F-25F血管鞘99例次,18F以下血管鞘51例次,封堵失败导致穿刺点出血7例,3例行手术探查止血,4例局部压迫并加压包扎止血;入路动脉闭塞6例,其中斑块翻起形成夹层5例,穿刺点动脉狭窄1例,均行手术探查并重新缝合。血管封堵器1次成功率85.3%(128/150),2次成功率91.3%(137/150)。术后蓝趾综合征11例,发生率7.3%(11/150)。围手术期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3±1.7)d。结论经皮穿刺实施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时,使用Perclose ProGlide封堵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经皮穿刺封堵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体会
9
作者 杨国凯 杨镛 +5 位作者 何晓明 万嘉 杨光 马震寰 李国剑 陆平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659-660,共2页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出血平均245mL,住院时间平均8.6d,术后禁食时间平均1.5d。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以及肾功能、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PT和APTT术后延长,...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出血平均245mL,住院时间平均8.6d,术后禁食时间平均1.5d。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以及肾功能、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PT和APTT术后延长,1周内恢复正常。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例、腹胀2例,经保守治疗好转;内漏1例,3个月后自然消失。结论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安全、微创及对人体内环境干扰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