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角弹簧管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孟志强 何涛 +2 位作者 尹望吾 江和平 陈颖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3-46,共4页
根据六角弹簧管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采用SolidWorks,Hy-permesh和LS-DYNA仿真软件,建立吸能装置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当配重块质量为1.5t,时速为50km/h,汽车正面碰撞时吸能装置的效能.仿真结... 根据六角弹簧管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采用SolidWorks,Hy-permesh和LS-DYNA仿真软件,建立吸能装置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当配重块质量为1.5t,时速为50km/h,汽车正面碰撞时吸能装置的效能.仿真结果表明,六角弹簧管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汽车纵梁侵入量小(252.9mm)、碰撞能量的吸收比高(52.09%)、汽车X方向加速度峰值低(58.8g),验证了该吸能装置能有效地保护汽车和车内乘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撞性 车架 碰撞 弹簧管 吸能装置 有限元
下载PDF
轨道车辆新型组合结构吸能装置耐碰撞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艳文 肖守讷 +1 位作者 张志新 阳光武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为保证列车碰撞时车体次要部位或附加装置尽可能多地吸收撞击能量,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提出组合结构吸能装置的设计思想.根据耐撞性车体吸能装置设计原理,设计出不同截面形状管的组合结构吸能装置.利用ANSYS/LS-DYNA对其分别进行动... 为保证列车碰撞时车体次要部位或附加装置尽可能多地吸收撞击能量,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提出组合结构吸能装置的设计思想.根据耐撞性车体吸能装置设计原理,设计出不同截面形状管的组合结构吸能装置.利用ANSYS/LS-DYNA对其分别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其吸能特性,并取其最优方案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原始设计方案外箱板的截面形状和吸能管的端部结构加以改进,设计出两种新型的组合结构吸能装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截面形状对整个装置的吸能特性有较大影响,改变结构的截面形状可以有效调节碰撞界面力峰值和均值载荷,改进后的吸能装置耐撞性综合指标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耐碰撞性 组合结构 吸能装置 非线性有限元 仿真 ANSYS LS-DYNA
下载PDF
用筒系吸能结构改进横梁的缓撞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付锐 陈荫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9-363,共5页
基于圆管的吸能原理,采用铝质筒元作为吸能元件,研究筒元轴向与径向承载的不同变形模式,以及不同排列方式筒系结构对被撞横梁的缓冲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筒系吸能结构能明显降低与横梁碰撞的台车的减速度值,提高横... 基于圆管的吸能原理,采用铝质筒元作为吸能元件,研究筒元轴向与径向承载的不同变形模式,以及不同排列方式筒系结构对被撞横梁的缓冲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筒系吸能结构能明显降低与横梁碰撞的台车的减速度值,提高横梁的能量吸收能力,缓冲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改进 横梁 吸能结构 简系结构 缓撞性能 汽车 圆管
下载PDF
新型吸能装置的耐撞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单其雨 肖守讷 阳光武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4,25,共4页
基于圆管的自由翻转提出了新型的能量吸收装置,采用显式有限元技术对新型吸能装置在轴向压缩下的翻转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能量吸收特性进行研究。通过与传统圆管的对比分析,表明这种新型吸能装置总体吸能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的普通圆管。... 基于圆管的自由翻转提出了新型的能量吸收装置,采用显式有限元技术对新型吸能装置在轴向压缩下的翻转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能量吸收特性进行研究。通过与传统圆管的对比分析,表明这种新型吸能装置总体吸能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的普通圆管。这种新型吸能装置能克服传统圆管翻转的缺点,在不需要夹具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较长的有效压缩距离,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装置 耐撞性 显式有限元 列车安全防护
下载PDF
基于EN15227标准长编动车组耐撞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本怀 王科飞 +1 位作者 刘艳文 王璐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依据EN 15227-2008+A1-2010标准对16辆长编动车组碰撞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列车能量分配优化计分析确定动车组吸能系统各吸能界面的平台力、吸能行程及吸能次序,使碰撞能量全部由可更换吸能单元吸收,保证车辆结构无损伤,并依据能量分... 依据EN 15227-2008+A1-2010标准对16辆长编动车组碰撞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列车能量分配优化计分析确定动车组吸能系统各吸能界面的平台力、吸能行程及吸能次序,使碰撞能量全部由可更换吸能单元吸收,保证车辆结构无损伤,并依据能量分配优化参数设计吸能单元及车体结构,最终建立16编组三维碰撞仿真分析模型应用LS-DYNA软件进行列车碰撞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16编组碰撞吸能系统满足列车防爬、司机室生存空间、碰撞减速度等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编动车组 吸能单元 耐撞性 吸能系统 EN15227
下载PDF
侵入物高速撞击下铰链式动车组的安全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卫 张海 +3 位作者 岳译新 苏永章 张宸瑜 付耿哲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21年第4期41-46,51,共7页
为探究侵入物高速撞击下铰链式动车组的安全性,在实物三维扫描重构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活体三维有限元层叠模型,并在LS-DYNA中进行摆锤侧面碰撞分析验证;通过铰链式动车组与活体在110 km/h速度下的碰撞仿真计算,讨论动车组运行的安全... 为探究侵入物高速撞击下铰链式动车组的安全性,在实物三维扫描重构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活体三维有限元层叠模型,并在LS-DYNA中进行摆锤侧面碰撞分析验证;通过铰链式动车组与活体在110 km/h速度下的碰撞仿真计算,讨论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吸能装置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活体的有限元层叠模型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又能提高计算效率;在110 km/h的碰撞速度下,车体加速度为0.117 g,轮对抬升量为0.238 mm,车钩每5 m长度的压缩量最大约为1.89 mm。各项指标都低于EN 15227标准,动车组行车安全性没有受到影响,吸能装置也能可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活体侵入物 耐撞性 铰链式动车组 吸能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