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pplication of Wang Rongpei'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Ancient Poetry
1
作者 张亚楠 马玉梅 《海外英语》 2014年第4X期141-142,146,共3页
Professor Wang Rongpei has put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faithful in meaning and vivid in description"and put it into use. Through a series of analysis and contrast of different versions, this essa... Professor Wang Rongpei has put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faithful in meaning and vivid in description"and put it into use. Through a series of analysis and contrast of different versions, this essay would 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Professor Wang Rongpei's translation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ESSOR WANG Rongpei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ran
下载PD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lassical poetry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auty in three aspects"
2
作者 ZENG Hang-l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0年第2期52-58,共7页
关键词 古典诗歌 翻译方法 英语 汉语
下载PDF
Research on English Canadian Poetry in China,1982-2022: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3
作者 YUAN Jing-j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4期258-266,共9页
The study of English Canadian poetry in Chinese academia began with translation in the 1950s.However,due to the country’s unique social,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rcumstances,the research stalled for approximately two... The study of English Canadian poetry in Chinese academia began with translation in the 1950s.However,due to the country’s unique social,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rcumstances,the research stalled for approximately two decades before picking up again in the 1980s.Since the 1980s,it has transitioned from a process of pure transla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criticism,meanwhile,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contents demonstrate a tendency of richness and diversification.The major findings suggest that,despite current emphasis on regional and national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ese academia,English Canadian poetry is still not received much attention.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review the research trends and focus of English Canadian poetry in China from 1982 to 2022 and to point out its achievements and lim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adian literature english Canadian poetry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chinese translation chinese academia
下载PDF
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性——赏读Transplanting the Seed:Poetry and Transl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缘梅 《莆田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9-63,共5页
在SusanBassnett的TransplantingtheSeed一文中提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客观存在;通过对一些古诗的英译文本进行研读,着重分析可译的客观性,并介绍了对不可译的处理方法,如风格、音韵和... 在SusanBassnett的TransplantingtheSeed一文中提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客观存在;通过对一些古诗的英译文本进行研读,着重分析可译的客观性,并介绍了对不可译的处理方法,如风格、音韵和文化的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译性 中国古诗英译 SUSAN Bassnctt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的修辞认知探究
5
作者 邱文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无论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修辞认知都渗透于其过程中。修辞认知影响着译者对修辞性话语翻译策略的选择,体现于译诗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层面。本文从修辞认知发散思维,阐述汉语古诗英译的审美性与语境性修辞认知特征及其修辞认知维度,即艺... 无论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修辞认知都渗透于其过程中。修辞认知影响着译者对修辞性话语翻译策略的选择,体现于译诗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层面。本文从修辞认知发散思维,阐述汉语古诗英译的审美性与语境性修辞认知特征及其修辞认知维度,即艺术化修辞认知与陌生化修辞认知,说明汉语古诗英译修辞认知研究能有效指导译者翻译诗歌诗性话语的认知过程,使原诗在诗意审美上获得新生,从而实现原诗与译诗在诗学效果上的最佳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修辞认知 特征 维度 翻译
下载PDF
《离骚》英译的符号美学分析
6
作者 陈奇敏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换,在音韵美感、多义语符、象喻修辞和叙述方式层面均衡考量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体现了中西诗学审美的和谐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美学 古诗英译 《离骚》 霍克思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策略:定义型诠释
7
作者 刘性峰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体系的基本表征单位,而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传统科技知识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概念、语符和科学范式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此类术语英译具有...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体系的基本表征单位,而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传统科技知识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概念、语符和科学范式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此类术语英译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通约性,需要译者采取诠释性翻译策略。文章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的定义型诠释策略,涉及内涵型定义、外延型定义、同义型定义、图示型定义、混合型定义。这些定义型诠释策略可以呈现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本质属性与核心内涵,同时又满足译文读者的认知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对外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 英译策略 概念 定义型诠释
下载PDF
古汉诗英译本的翻译反合观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跃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7-43,共7页
基于思维或事物的相反相克又相合相谐的辩证互补性关系,反合论用于解决思维与事物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问题。以反合论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法与译本三方面存在的反合现象,并解读古汉诗翻译... 基于思维或事物的相反相克又相合相谐的辩证互补性关系,反合论用于解决思维与事物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问题。以反合论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法与译本三方面存在的反合现象,并解读古汉诗翻译中译者的忠实性与反叛性、译法的正译法与反译法以及译本的文本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反合关系,尝试性提出翻译反合观,以解决翻译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问题。该论题不仅揭示诗歌译本的语言反合辩证发展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拓展汉诗英译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诗英译本 忠实性与反叛性 正译法与反译法 文本性与创造性 翻译反合观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史研究纲要
9
作者 文军 姬洋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22,共6页
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持续深入,书写汉语古诗英译史显得颇为必要:鉴古以知今,以预测未来,对汉语古诗英译史的梳理,有助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总结数百年英译的成功要素,有助于探究如何在汉语古诗英译领域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文... 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持续深入,书写汉语古诗英译史显得颇为必要:鉴古以知今,以预测未来,对汉语古诗英译史的梳理,有助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总结数百年英译的成功要素,有助于探究如何在汉语古诗英译领域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文章对汉语古诗英译史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其研究思路。历时看,汉语古诗英译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发轫期(19世纪以前)、发展期(19世纪)、兴盛期(20世纪上半叶)和繁荣期(20世纪下半叶迄今),这四个时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发轫期的零星译介、发展期的选材多样化与翻译多彩化、兴盛期英译文本完整度和全面度在质和量上的飞跃、繁荣期译本“求全”和国内外译者队伍的壮大。此外,对汉语古诗英译的主体与环境、文本择选和译介策略等研究要点也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史 对象 范畴
下载PDF
西方世界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嬗递
10
作者 李松 舒萌之 《长江学术》 2023年第4期35-50,共16页
自1824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结集并出版了十余种中国古代爱情诗选本,这些经典化的作品在异国语境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形成了中西文化、美学和思想观念的碰撞。笔者对现存的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进行竭泽而渔的搜集和整理,通过翻译、统... 自1824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结集并出版了十余种中国古代爱情诗选本,这些经典化的作品在异国语境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形成了中西文化、美学和思想观念的碰撞。笔者对现存的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进行竭泽而渔的搜集和整理,通过翻译、统计和分析发现,《诗经》是爱情诗翻译的首选,唐诗成为爱情诗翻译的热门,词是雅俗共赏的译本文体。据此可以了解数十年来古代爱情诗编选在西方世界的嬗递轨迹,从独特角度捕捉诗歌海外传播的客观规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策略提供建设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爱情诗 翻译选本 中国古代诗歌翻译 《诗经》翻译 唐诗翻译
下载PDF
新月派诗人的译诗与节奏实验
11
作者 王泽龙 李小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5-52,共8页
在汉译英诗的影响下,新月派诗人开始了新格律诗的节奏探索。以“顿”代“步”、以“停延”代“抑扬”是新月派诗人沟通中英诗歌节奏的重要方法。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是新月诗人中汉译英诗的杰出代表,他们均在译诗实践中探寻新格律诗的... 在汉译英诗的影响下,新月派诗人开始了新格律诗的节奏探索。以“顿”代“步”、以“停延”代“抑扬”是新月派诗人沟通中英诗歌节奏的重要方法。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是新月诗人中汉译英诗的杰出代表,他们均在译诗实践中探寻新格律诗的创作道路,其译诗活动与新格律诗创作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节奏互动特征。受英诗节奏启发,闻一多提出“音尺理论”,以“尺”(顿)代“步”,寻求中英诗歌节奏的共通性;徐志摩主张“音节的匀整与流动”,于规律性的停延节奏中寻自由,追求诗意的流畅表达;朱湘落实“以顿代步”译诗原则,突破“音节对应”的局限,三者共同推动新格律诗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英诗 节奏 闻一多 徐志摩 朱湘
下载PDF
叶维廉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观
12
作者 李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8-108,122,共12页
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来自不同时代和地域、秉持不同文化理念的中外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思想和路径。华裔学者叶维廉提出和建构了以“模子”为核心概念的比较诗学理论,并将之践行和贯彻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 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来自不同时代和地域、秉持不同文化理念的中外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思想和路径。华裔学者叶维廉提出和建构了以“模子”为核心概念的比较诗学理论,并将之践行和贯彻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观,彰显了华裔学者的文化自觉和翻译诉求,突出了中国文学和诗学的属性和特质,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提供了富有个性的研究角度和实践路径。本文以叶维廉的两部古典诗歌英译作品为研究基础,从解读方式、表达理念和接受效果3个方面思考和评述叶维廉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观,分析其比较诗学观在翻译中的体现,阐述其诗学观与翻译观的汇通途径。本研究希望能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中国文学形象在海外的建构和接受研究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 英译观 比较诗学 模子
下载PDF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英译述评
13
作者 杨彬 颜海峰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3-44,111,共13页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成果丰硕,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对外译介价值。文章综述了中外译者英译辛弃疾词的历史,讨论了不同译者翻译辛词的策略,指出辛词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古典...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成果丰硕,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对外译介价值。文章综述了中外译者英译辛弃疾词的历史,讨论了不同译者翻译辛词的策略,指出辛词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古典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辛弃疾 英译 中国古典文学
下载PDF
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的袁枚评传与袁诗英译研究
14
作者 葛文峰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8-54,共7页
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利所著《袁枚:一位十八世纪的诗人》是英语世界第一部袁枚评传。韦利早年与晚年对袁枚态度的转变源自他对袁枚隐士生活观与诗歌审美的认同。该评传折射出韦利深厚的汉学功力和跨文化视野。韦利的自由体汉诗... 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利所著《袁枚:一位十八世纪的诗人》是英语世界第一部袁枚评传。韦利早年与晚年对袁枚态度的转变源自他对袁枚隐士生活观与诗歌审美的认同。该评传折射出韦利深厚的汉学功力和跨文化视野。韦利的自由体汉诗英译再现了袁诗的节奏、意象与情感。六十余年来,该评传获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流布在全球六大洲的48个国家,并获得了域外汉学界与普通读者的高度认可。《袁枚:一位十八世纪的诗人》为海外汉学界书写中国文人传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韦利 《袁枚:一位十八世纪的诗人》 袁诗英译 传播 影响
下载PDF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从《文心雕龙》英译谈起
15
作者 胡作友 张兰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说明要想与西方文论进行平等对话,必须要拥有话语权,中国需要有一套自己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然而体系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化的适应性转换;二是对... 《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说明要想与西方文论进行平等对话,必须要拥有话语权,中国需要有一套自己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然而体系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化的适应性转换;二是对西方文论进行本土化改造;三是秉持文化自信的理念,积极推动中国文论走出去;四是立足中国现实,扎根本土实践,让中国文论为中国文学实践服务,以文学实践为根本,防止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脱节。中国当代文论必须进行话语重建,走从文本到实践再到理论生成的正确路线。中国需要充分发挥文论建设的主体性,既要古为今用,又要洋为中用,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推陈出新,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英译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古代文论 西方文论 文学实践
下载PDF
音乐传播学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英译研究
16
作者 李勋 杨柠菲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2-67,共6页
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探求中国艺术歌曲的英译特点,是鞭策中国艺术歌曲及古典诗词歌曲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研究《越人歌》的英译版本,发现其英译原则和中国古诗词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应当注重意思、读音、意蕴三个方面。同时,注重全... 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探求中国艺术歌曲的英译特点,是鞭策中国艺术歌曲及古典诗词歌曲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研究《越人歌》的英译版本,发现其英译原则和中国古诗词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应当注重意思、读音、意蕴三个方面。同时,注重全方位媒介的国际传播也是促进其海外流传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传播学 中国艺术歌曲 古典诗词歌曲 《越人歌》 英译
下载PDF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古代寓言英译探析
17
作者 孙懿超 《科教导刊》 2023年第27期66-68,共3页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求,也是扩大中国影响力的外在需求。外语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中国...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求,也是扩大中国影响力的外在需求。外语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中国古代寓言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古代寓言的英译进行探析,透过分析其特点、面临的挑战、策略和方法,能更好地理解翻译寓言的重要性,以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寓言 英译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汉米尔杜甫诗英译之生态诗学建构
18
作者 王雪梅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6期82-93,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文文学小传统呈现出生态译诗的诗学特色。美国译者、汉学家山姆·汉米尔从生态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杜甫诗所蕴含的生态宇宙观。通过凸显自然意象、营造人景相融的意境、突出物的主体性、呈现...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文文学小传统呈现出生态译诗的诗学特色。美国译者、汉学家山姆·汉米尔从生态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杜甫诗所蕴含的生态宇宙观。通过凸显自然意象、营造人景相融的意境、突出物的主体性、呈现无为和顺其自然的生态思想,汉米尔建构了杜甫诗回归荒野和任运自然的生态诗学形象,呼应了美国当下生态文化对中国古老生态文明的诉求。由此,彰显了杜甫诗生态智慧的世界意义与当代意义,丰富了杜甫诗的世界文学价值,中西文化跨越时空达成了语际交流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米尔 杜甫诗 生态诗学 古典诗词英译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中“文学性”的再现——以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中语言变异的英译为例
19
作者 许宗瑞 陆国玟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5-40,共6页
“文学性”的再现是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乃至中国文学外译的一个重要命题。利奇在《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一书中总结的英语诗歌的八种语言变异情况,为考察以小说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 “文学性”的再现是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乃至中国文学外译的一个重要命题。利奇在《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一书中总结的英语诗歌的八种语言变异情况,为考察以小说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性及其在翻译中的再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余华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具备利奇提出的全部八种语言变异的情况,但是对小说英译本的检视显示,译者在面对原文语言变异的翻译处理整体而言重视不够,译文美中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外译 文学性 语言变异 《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 《在细雨中呼喊》
下载PDF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多译本的翻译策略体系比较研究
20
作者 高博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文章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理论框架,从译诗语言的易化策略、译诗形式的多样化策略、译诗词语的转换策略以及附翻译扩展策略四个维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五个代表性译本加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译者在译诗语言... 文章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理论框架,从译诗语言的易化策略、译诗形式的多样化策略、译诗词语的转换策略以及附翻译扩展策略四个维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五个代表性译本加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译者在译诗语言、词语、形式和附翻译应用层面上各具特色,每个译本的内部策略也都各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