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in Literary E-C Translation
1
作者 陈亚琴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X期128-130,共3页
This paper,beginning with the two types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illu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The key point lies in the usage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in literary E-C translation and... This paper,beginning with the two types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illu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The key point lies in the usage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in literary E-C translation and examples are employed to explain the point.At last,this paper puts out the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using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in literary E-C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literary translation ENG
下载PDF
Creation of Beauty in Translation-A Contrastive Study of Aesthetic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 and Their Effects on Transl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耿玉芳 《海外英语》 2011年第9X期250-252,共3页
Literary writing is inseparable from aesthetic values and it is the same as with literary traslation.However,due to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 have different presuppositions... Literary writing is inseparable from aesthetic values and it is the same as with literary traslation.However,due to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 have different presupposi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beauty,which cause difficulty in conveying this beau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spectiv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values on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English one.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philosophical influence,moral standards and the form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English one,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s to make some adjustment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aesthetic valu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nvey the beauty of the original work to readers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ULTURE english CULTURE AESTHETIC values BEAU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中的《西游记》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3
作者 王文强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英语世界汉学家编纂的中国文学史集对推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经典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案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对该小说的评价,重点聚焦编著者对《西游记》主题、著作归属权等方面... 英语世界汉学家编纂的中国文学史集对推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经典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案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对该小说的评价,重点聚焦编著者对《西游记》主题、著作归属权等方面的探讨,以此考察《西游记》在史集中所呈现的面貌。研究发现,《西游记》在史集的历史演进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20世纪初,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对《西游记》做了初步探索,将其视作“迷信小说”;受胡适《<西游记>考证》一文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的编著者接受“吴承恩作者论”,小说也被定义为“幽默小说”;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受余国藩影响,中国文学史集的编纂者注重论述《西游记》中蕴含的佛教、道教元素。作为典籍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他者视角考察史集中的《西游记》,可以映射出《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该小说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镜像,对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英语世界 中国文学史集 翻译教学
下载PDF
从政治化阐释到普世性解读:《酒国》英译中的海外中国文学形象研究
4
作者 贺莎莎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9-75,共7页
海外中国文学形象的塑造包括译者对作品的文学性再现,传播者与接受者对译本的多样化阐释,反映了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学的心理认知。为了更系统地揭示当代海外中国文学形象的建构特征与困境,文章基于《酒国》的英译本,从译者对小说语言的陌... 海外中国文学形象的塑造包括译者对作品的文学性再现,传播者与接受者对译本的多样化阐释,反映了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学的心理认知。为了更系统地揭示当代海外中国文学形象的建构特征与困境,文章基于《酒国》的英译本,从译者对小说语言的陌生化再现以及对作者人文思想的再现分析译本的文学性,接着在Factiva数据库中检索英美杂志对译本的评介文章,通过高频实词分析译本传播过程中的宣传重点及其建构起的小说文学形象,最后爬梳Goodreads网站的读者评价,分析读者对小说的认知,发现《酒国》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形象夹杂着政治化阐释和文学性赞扬。笔者认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不仅要注重语言形式,更要引导阐释中国作家的人文思想,进而走出海外政治化阐释的误区,强化作品的普世性价值解读,促进形成积极正面的海外中国文学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文学形象 《酒国》英译 传播 接受 文学性
下载PDF
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肖家燕 庞继贤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93-200,共8页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素是人名隐喻赖以生成的环境因素,也是其存在的依据,和文化语境一样,制约着人名的文学解读与翻译。文化和文学语境交织存在,有时会发生冲突。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观点为霍译本的人名意译策略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并赋予文学作品的人名翻译评价以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境 人名隐喻 英译 《红楼梦》
下载PDF
翁显良先生翻译观初探 被引量:9
6
作者 包家仁 梁栋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必须达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显良 翻译观 古诗英译 文学翻译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英译历程的反思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万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以历时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古代文论英译的发展历程,并以此反思英语世界对于中国文论的接受史及其相关的历史问题。由于英译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中国文论才能在英语世界逐渐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与相对独立的地位。促成中国文论英译发展的重要原... 以历时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古代文论英译的发展历程,并以此反思英语世界对于中国文论的接受史及其相关的历史问题。由于英译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中国文论才能在英语世界逐渐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与相对独立的地位。促成中国文论英译发展的重要原因,开始是英美文学理论界自身发展与需求所激发的对于中国文论的兴趣,后来逐渐变成更加专业化的中国文论研究。中国文论的英译,近期更以各种选本的形式出现在英语世界,象征着其学术地位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英语世界 英译 汉学 西方文论
下载PDF
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兼评林语堂在《浮生六记》中的文化翻译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74,共4页
当今译坛上关于归化与异化孰优孰劣的讨论主要是就英译汉问题展开的。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汉语文学作品英译工作主要落在了我国翻译工作者肩上,因此应当将该讨论也扩展到汉译英领域。鉴于异化翻译有益于民族文化身份的保持,应在汉语文... 当今译坛上关于归化与异化孰优孰劣的讨论主要是就英译汉问题展开的。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汉语文学作品英译工作主要落在了我国翻译工作者肩上,因此应当将该讨论也扩展到汉译英领域。鉴于异化翻译有益于民族文化身份的保持,应在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中逐步增大其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作品 英译 异化 归化
下载PDF
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实证与反思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桂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9,共6页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基于集合意义的语篇而建立的,其实证尚不充分,对语篇大类的下一级语篇翻译的评估缺乏针对性。本文采用这一模式对表情文本《故都的秋》英译文进行质量评价,以丰富、补充这一模式的实证研究,同时...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基于集合意义的语篇而建立的,其实证尚不充分,对语篇大类的下一级语篇翻译的评估缺乏针对性。本文采用这一模式对表情文本《故都的秋》英译文进行质量评价,以丰富、补充这一模式的实证研究,同时进一步验证其评价尺度,并指出将该模式应用于散文翻译质量评估时需注意的问题。本文的探索对建立更具针对性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质量 评估 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 散文英译
下载PDF
翻译对意识形态的创构——以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作友 张丁慧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6,共7页
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研究成果迭出,但翻译对意识形态反作用的研究却鲜有人问津。事实上,翻译可以传播源语社会的意识形态、改造译者的意识形态及建构译入语社会的意识形态。宇文所安在翻译《文心雕龙》时,既传播中国古典文论,又向西方... 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研究成果迭出,但翻译对意识形态反作用的研究却鲜有人问津。事实上,翻译可以传播源语社会的意识形态、改造译者的意识形态及建构译入语社会的意识形态。宇文所安在翻译《文心雕龙》时,既传播中国古典文论,又向西方世界输入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中国文学与文化,改变目标读者对中国文论形象的认识,推动西方世界研究《文心雕龙》和中国文学理论的热潮,增进目标读者对中国文化神秘形象的了解,并在影响译入语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重构中国文论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文心雕龙》英译 塑造与建构 宇文所安 中国文论
下载PDF
《文心雕龙》英译述评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作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29-133,共5页
西方世界对《文心雕龙》的了解,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真正的翻译却不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从1951至2003年的52年间,出现了七种英译本,成为中国文论英译史上一道独特而灿烂的风景。《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在西方的... 西方世界对《文心雕龙》的了解,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真正的翻译却不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从1951至2003年的52年间,出现了七种英译本,成为中国文论英译史上一道独特而灿烂的风景。《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在西方的传播与接受,对于推动中外学界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文论 英译
下载PDF
解构主义视角解读庞德英译汉诗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金玉 李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5-97,共3页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在翻译中文诗歌时一反传统的翻译方法,大量使用误读、误译的翻译手法,用独特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从解构主义视角剖析庞德误译汉诗的合理性,可以客观、理性地理解和解释误读、误译这一文化现象。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英译汉诗 解构主义 庞德 误读 误译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英译的文学性探究——以《清平乐·会昌》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代正利 曾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诗词英译中,译文文学性的保留是诗之为诗的根本。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的两个英译本从音韵、词意、形式、修辞和意境等方面对比分析,探究译作表征原作文学性的手法及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旨在为毛泽东诗词英... 诗词英译中,译文文学性的保留是诗之为诗的根本。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的两个英译本从音韵、词意、形式、修辞和意境等方面对比分析,探究译作表征原作文学性的手法及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旨在为毛泽东诗词英译乃至经典文学外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文学性 《清平乐·会昌》 英译 外译
下载PDF
葛浩文小说翻译中文学性的变通保留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66-69,96,共5页
在汉译英中,译文如何保留原作的文学性一直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以变通的手法,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通过撷取葛浩文小说译作中的一些成功译例,并对其从语言文字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汉译英中,译文如何保留原作的文学性一直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以变通的手法,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通过撷取葛浩文小说译作中的一些成功译例,并对其从语言文字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其启示所在,旨在提高人们在汉译英文学翻译中的变通意识,收到更佳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翻译 文学性 变通 葛浩文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海外汉语文学典籍英译出版动态考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晓晖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103,共5页
20世纪汉语文学典籍英译的发展日益成熟,海外出版出现了5个鲜明的发展阶段:1910—1919年酝酿期、1920—1929年小高潮期、1930—1959年平稳发展期、1960—1979年高潮期和1980—1999年回归平稳发展期,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演变特征。... 20世纪汉语文学典籍英译的发展日益成熟,海外出版出现了5个鲜明的发展阶段:1910—1919年酝酿期、1920—1929年小高潮期、1930—1959年平稳发展期、1960—1979年高潮期和1980—1999年回归平稳发展期,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演变特征。进入21世纪,海外英语世界的文学典籍翻译出版状况虽至今未现高潮或迭嬗,但前景可观。研究20世纪以来的汉语文学典籍海外英译出版动态,对于了解汉语文学典籍的翻译走向,掌握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具体状况以及找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可行性战略等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典籍英译 海外出版 20世纪以来 发展阶段
下载PDF
侧重文论思想传播的中国古典文论文本英译评析——以《大中华文库·文心雕龙》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农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3-79,共7页
从文化输出和交流来看,中国古典文论外译的文论思想传播是一个基本的、甚至是绝对的批评侧重点。《大中华文库·文心雕龙》英译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风貌,大部分篇章在文论思想传达方面是较为成功的。基于对该译本术语和文论思... 从文化输出和交流来看,中国古典文论外译的文论思想传播是一个基本的、甚至是绝对的批评侧重点。《大中华文库·文心雕龙》英译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风貌,大部分篇章在文论思想传达方面是较为成功的。基于对该译本术语和文论思想英译表达准确程度的分析,它在文论思想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其美中不足之处,主要涉及文本内部文论思想和文本与中国文论思想的多处不连贯性。中国古典文论外译应主要面向西方知识界,全面准确透彻地译介原貌,以减少误解,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并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和活力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论 文化性 英译 批评 《大中华文库·文心雕龙》
下载PDF
英文版《中国文学》作品翻译选材要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文艺 《龙岩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8-62,共5页
英文版《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杂志社出版发行的专门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刊物。从分析该英文杂志从创刊初期至2001年各年代作品选译的情况看,作为政府主办的对外宣传的刊物,该英文杂志在翻译选材上服从主流意识形态,配合国家外交需要,同... 英文版《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杂志社出版发行的专门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刊物。从分析该英文杂志从创刊初期至2001年各年代作品选译的情况看,作为政府主办的对外宣传的刊物,该英文杂志在翻译选材上服从主流意识形态,配合国家外交需要,同时也体现我国文艺发展、变化的轨迹。杂志译介的作品虽然带有时代痕迹,但在一定程度上为增强我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版《中国文学》 文学作品 选择 译介
下载PDF
文学模糊及其英译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4-86,共3页
文章从文学模糊的类型,即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等方面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并以翻译实践为基础探讨汉英翻译中模糊语言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文学模糊 英汉差异 翻译方法
下载PDF
论刘宓庆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思永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将刘宓庆的翻译研究范式放在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中,对比分析发现,他的翻译研究范式经历了从语言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演变,这与中国新时期整体的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既有重合也有错位。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刘宓庆的翻译思... 将刘宓庆的翻译研究范式放在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中,对比分析发现,他的翻译研究范式经历了从语言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演变,这与中国新时期整体的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既有重合也有错位。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刘宓庆的翻译思想,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出现错位的原因:一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观所致;二是刘宓庆所依据的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在西方语言哲学中的桥梁地位;三是从整体上看,刘宓庆的研究还是"以语言为中心"的;四是刘宓庆对翻译学本质属性的认识与其研究实践之间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翻译研究 范式 演变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论文本英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大中华文库》四部译本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农 《未来与发展》 2014年第12期46-51,共6页
中国传统文论英译批评居文学和非文学翻译批评的中间地带。其关注要点,一是文化思想传译,二是文学艺术表现,以前者为主。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例证分析的方法,以《大中华文库》四部文论英译本为例,对文论英译进行了批评研究。研究表明,四... 中国传统文论英译批评居文学和非文学翻译批评的中间地带。其关注要点,一是文化思想传译,二是文学艺术表现,以前者为主。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例证分析的方法,以《大中华文库》四部文论英译本为例,对文论英译进行了批评研究。研究表明,四部译本在术语和理论概念传译、文学艺术特征再现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两部译本不宜作为《大中华文库》译本。对于在译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加强原文理论研究;慎重选择译者、译本;鼓励翻译批评等措施解决。当代中国传统文论英译应主要由本土学者和译者承担,向西方知识界全面准确地译介,以减少误读和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中国传统文论 《大中华文库》 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