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etry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m “Bring in the Wine”
1
作者 刘圆圆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4期45-46,共2页
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Li Bai's Classical Chinese Poem“Bring in the Wine”,explor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m t... 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Li Bai's Classical Chinese Poem“Bring in the Wine”,explor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m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and finally draws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reativ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It points out that the alien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s external communication has ignored the reader's cultural acceptance ability and position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regions dominated by the foreign countries.It is believed that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Chinese culture need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nslators to dissimilation,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sinologists,domestication,and alienation,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aders and to promote the Chinese culture to go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cultural transmission Li Bai “Bring in the wine creative translation FOREIGNIZATION DOMESTICATION
下载PDF
从政治化阐释到普世性解读:《酒国》英译中的海外中国文学形象研究
2
作者 贺莎莎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9-75,共7页
海外中国文学形象的塑造包括译者对作品的文学性再现,传播者与接受者对译本的多样化阐释,反映了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学的心理认知。为了更系统地揭示当代海外中国文学形象的建构特征与困境,文章基于《酒国》的英译本,从译者对小说语言的陌... 海外中国文学形象的塑造包括译者对作品的文学性再现,传播者与接受者对译本的多样化阐释,反映了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学的心理认知。为了更系统地揭示当代海外中国文学形象的建构特征与困境,文章基于《酒国》的英译本,从译者对小说语言的陌生化再现以及对作者人文思想的再现分析译本的文学性,接着在Factiva数据库中检索英美杂志对译本的评介文章,通过高频实词分析译本传播过程中的宣传重点及其建构起的小说文学形象,最后爬梳Goodreads网站的读者评价,分析读者对小说的认知,发现《酒国》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形象夹杂着政治化阐释和文学性赞扬。笔者认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不仅要注重语言形式,更要引导阐释中国作家的人文思想,进而走出海外政治化阐释的误区,强化作品的普世性价值解读,促进形成积极正面的海外中国文学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文学形象 《酒国》英译 传播 接受 文学性
下载PDF
论葛浩文英译小说《酒国》的“陌生化”手法——以小说中“酒”的隐喻翻译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金艳 张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8期82-86,共5页
莫言小说《酒国》是一部关于酒的小说,大量运用了富于想象和感官刺激的隐喻,给读者以"陌生化"的艺术体验。葛浩文在翻译该作品时,充分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技巧,顺应了隐喻的认知思维方式,对小说中的隐喻性表达做了认真巧... 莫言小说《酒国》是一部关于酒的小说,大量运用了富于想象和感官刺激的隐喻,给读者以"陌生化"的艺术体验。葛浩文在翻译该作品时,充分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技巧,顺应了隐喻的认知思维方式,对小说中的隐喻性表达做了认真巧妙的处理,进而再现了原作"陌生化"艺术手法。文章以葛译《酒国》中"酒"的隐喻翻译为切入点,结合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理论,探讨葛浩文英译小说中隐喻翻译的理念和方法,以期能为小说英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更好地欣赏葛译小说的翻译过程和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酒国》 陌生化 隐喻 隐喻翻译
下载PDF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看葛浩文英译《酒国》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庆明 吴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译文背后不同民族和语言文化间的不平等权力斗争,翻译中所使用的杂合策略是不同语言文化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彰显弱势文化和促进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葛浩文英译《酒国》作为杂合译本的典型,使用了多样化的翻译...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译文背后不同民族和语言文化间的不平等权力斗争,翻译中所使用的杂合策略是不同语言文化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彰显弱势文化和促进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葛浩文英译《酒国》作为杂合译本的典型,使用了多样化的翻译手法。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审视杂合翻译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揭示其对消解西方文化霸权、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学走出国门和文化强国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翻译理论 杂合 《酒国》 启示
下载PDF
汉学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对比研究——以葛浩文译《酒国》和蓝诗玲译《鲁迅小说全集》为例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领顺 丁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4,共14页
汉语"乡土语言"作为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载体,其英译问题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而汉学家英译是译学界普遍看好的、理想的译者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条成功的实践路径,其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功不可没。就中国乡土文学作品中汉语&... 汉语"乡土语言"作为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载体,其英译问题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而汉学家英译是译学界普遍看好的、理想的译者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条成功的实践路径,其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功不可没。就中国乡土文学作品中汉语"乡土语言"的英译而言,汉学家葛浩文和汉学家蓝诗玲的英译实践,是汉学家中比较突出的两位,对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及其动因的研究,将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译者模式等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通过对葛浩文英译莫言《酒国》和蓝诗玲英译鲁迅《鲁迅小说全集》中的乡土语言事实的分析,深刻剖析了不同的译者行为背后的动因。对于译者而言,实现译者学者化,才能传递文化的最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蓝诗玲 乡土语言 《酒国》 《鲁迅小说全集》 译者学者化
下载PDF
陶渊明饮酒诗英译比读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6,共6页
陶诗中,诗人和诗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主人公自我一体双声对话使陶诗形象更加扑朔迷离。酒与陶渊明诗歌境界的复杂性息息相关,朱光潜说陶渊明的为人和诗都“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的声响”。译者要想把握好陶诗诗意,必须首... 陶诗中,诗人和诗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主人公自我一体双声对话使陶诗形象更加扑朔迷离。酒与陶渊明诗歌境界的复杂性息息相关,朱光潜说陶渊明的为人和诗都“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的声响”。译者要想把握好陶诗诗意,必须首先解析酒在陶诗中的作用,不同译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构成陶渊明饮酒诗的复调现实,从而使英语读者从各个向度充分领略着典籍陶诗的诗酒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饮酒诗 复调英语翻译 对话性 对位性
下载PDF
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下的葛浩文英译本《酒国》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红敏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26-30,共5页
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指出影响翻译全过程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文本语言外,还有译者、译入语文化、译语读者以及译本接受度等文本外因素。莫言《酒国》中大量乡土语言的翻译受到了各种文本外因素的影响,因此葛浩文相应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指出影响翻译全过程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文本语言外,还有译者、译入语文化、译语读者以及译本接受度等文本外因素。莫言《酒国》中大量乡土语言的翻译受到了各种文本外因素的影响,因此葛浩文相应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如土味保留和土味不保留,这其中也有误译情况发生。研究表明,葛浩文的土味保留、土味不保留的翻译策略受到了"译语读者"和"译本接受度"两大文本外因素的影响;其误译大多属于中国历史人物和中国传统食物的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内特 文化翻译观 葛浩文 《酒国》
下载PDF
顺应论视角下立法文本汉英翻译策略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北大法宝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朝丽 刘治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7-79,共13页
立法文本为人们设定了社会行为标准,同时也规定了判定违法行为的依据。作为众多法律文本中的规范性文本,立法文本具有显著的社会规范功能。立法文本中的语言属于严密的法律语言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正式性、规范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立法文本为人们设定了社会行为标准,同时也规定了判定违法行为的依据。作为众多法律文本中的规范性文本,立法文本具有显著的社会规范功能。立法文本中的语言属于严密的法律语言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正式性、规范性、逻辑性和严谨性。在众多法律文本的翻译中,立法文本的翻译具有普遍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以顺应论及顺应论翻译观为理论指导,选取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并具有较高学术参考价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北大法宝英译本为语料,通过例证分析与翻译批评的方法,在顺应论翻译观的理论指导下,探讨立法文本汉英翻译"形式顺应意义""局部顺应整体""选择顺应意图"三大顺应性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适用,以期为法律文本尤其是立法文本的翻译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顺应论翻译观 顺应性翻译策略 立法文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法律英语
下载PDF
从功能对等视角看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莫言作品《酒国》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锦芬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18-120,共3页
文化负载词的存在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差异性的集中体现之一,是翻译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待和解决的难点。对于译者而言,实际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十分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效果。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保... 文化负载词的存在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差异性的集中体现之一,是翻译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待和解决的难点。对于译者而言,实际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十分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效果。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文化内涵的有效传达,让译文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源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功能对等 《酒国》 汉译英
下载PDF
再造视野融合:从接受美学看莫言《酒国》中的景物描写翻译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颖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莫言的《酒国》是一部以反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其中的景物描写无论在人物刻画还是背景烘托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接受美学翻译观出发,以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酒国》英文本为语料,分析译者在对自然景物描写... 莫言的《酒国》是一部以反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其中的景物描写无论在人物刻画还是背景烘托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接受美学翻译观出发,以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酒国》英文本为语料,分析译者在对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生活场景描写三方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阐述译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有效的翻译手段实现译文读者期待视野和实践视野的"视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国》英译文 景物描写 视野融合 接受美学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文学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
11
作者 吴秀群 《蚌埠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2-106,共5页
从隐喻认知观的角度,以葛浩文英译《酒国》为例,探讨了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译者更倾向于直接将源文本的始源域移植到目标文本中,以满足译入语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期待。
关键词 文学隐喻 隐喻翻译 《酒国》
下载PDF
对《中国药典》(英文版)I部中几个有关中药材名称英译问题的商榷
12
作者 闫舒瑶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20期108-110,共3页
从一名一译、译文格式、入药部位翻译及技术性失误等方面对《中国药典》(英文版)I部中出现的几个有关中药材名称英译的问题提出拙见,以期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 《中国药典》 一名一译 译文格式 入药部位翻译 技术性失误
下载PDF
对《中国药典》根类中草药入药部位英译问题的商榷
13
作者 闫舒瑶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5期116-116,118,共2页
从《中国药典》对"块茎"、"根茎"、"块根"、"根及根茎"和"根茎及根"的英译的不统一方面探讨了根类中草药入药部位的英译问题。
关键词 《中国药典》I部 根类中草药 入药部位 英译
下载PDF
对《中国药典》根类中草药入药部位英译问题的商榷
14
作者 闫舒瑶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4期102-103,118,共2页
从《中国药典》对"块茎"、"根茎"、"块根"、"根及根茎"和"根茎及根"的英译的不统一方面探讨了根类中草药入药部位的英译问题。
关键词 《中国药典》Ⅰ部 根类中草药 入药部位 英译
下载PDF
《酒国》俄译本中的语用改译策略及语用等值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英 杨丽萍 刘玉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等值性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既是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翻译作品的评价标准。翻译等值可以理解为语形等值、语义等值和语用等值,其中,语用等值居于核心地位,是实现等值的最基本条件。在翻译,尤其是有着巨大文化空... 等值性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既是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翻译作品的评价标准。翻译等值可以理解为语形等值、语义等值和语用等值,其中,语用等值居于核心地位,是实现等值的最基本条件。在翻译,尤其是有着巨大文化空间的文学翻译过程中,语用改译策略的合理运用是实现语用等值效果的最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国》俄译本 语用等值 语用改译 翻译策略 艺术效果
下载PDF
黄酒品名英译标准化探析
16
作者 汪宝荣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6年第1期21-23,32,共4页
本文考察了我国黄酒品名英译现状,分析了造成译名混乱现状的主因,最后提出实现译名统一和规范化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黄酒 品名 英译 译名 标准化
下载PDF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酒国》隐喻翻译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菊霞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2-94,共3页
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隐喻翻译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对于译者来说,在隐喻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想在多大程度上与原文中的隐喻保持一致。译者还需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言环境,根据原文中隐喻的含义在译文中重塑隐喻意象,确... 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隐喻翻译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对于译者来说,在隐喻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想在多大程度上与原文中的隐喻保持一致。译者还需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言环境,根据原文中隐喻的含义在译文中重塑隐喻意象,确保此译文与原文隐喻形成最佳关联效果。《酒国》包罗万象,含有大量隐喻,对其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为隐喻翻译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酒国》 关联翻译理论 最佳关联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论《酒国》葛译本中的修辞翻译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彦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3-98,共6页
葛浩文先生对于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文学翻译作品体现了译者对莫言小说精髓的把握和译者独特的审美取向。以莫言小说《酒国》的葛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小说原文及葛译本中修辞格的表达,探讨了葛浩文先生在传... 葛浩文先生对于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文学翻译作品体现了译者对莫言小说精髓的把握和译者独特的审美取向。以莫言小说《酒国》的葛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小说原文及葛译本中修辞格的表达,探讨了葛浩文先生在传达原文意图和效果上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方法及技巧。研究发现,体现原文风格的修辞完全可以经由译者的创造性发挥进入另外一种语言并尽量保持原作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修辞格 《酒国》英译本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西方视野下的莫言 被引量:6
19
作者 M.托马斯.英吉 胡淑成 张箭飞 《长江学术》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莫言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原则,力图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寻找落脚点。葛浩文的译介增强了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红高粱家族》的叙述具有史诗般的时间跨度,但却没遵循了时间的顺序,以呈现真实世界的连续性与复杂性,与进而颠覆... 莫言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原则,力图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寻找落脚点。葛浩文的译介增强了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红高粱家族》的叙述具有史诗般的时间跨度,但却没遵循了时间的顺序,以呈现真实世界的连续性与复杂性,与进而颠覆了历史即真实这一概念,削弱读者对叙述者的完全信任,让读者参与到将历史变为传说的过程中来。《天堂蒜薹之歌》既展现了莫言对意识形态和改革运动的深刻见解,同时对人性的贪婪与堕落进行了刻画,却不乏希望。《酒国》喜剧风格明显,大量运用了自我指涉与戏仿的反讽手法,是对鲁迅"救救孩子"寓言的复杂化。莫言通过对文学创作手法的不断创新,提升了中国与世界文学的审美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红高粱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 酒国 寓言 叙述
下载PDF
《酒国》文化因素翻译策略初探
20
作者 郭艳秋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4-37,共4页
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以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为依托,以葛浩文对莫言《酒国》的译本为个案,分析《莫言》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译者将原作引入译入语文化语境,... 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以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为依托,以葛浩文对莫言《酒国》的译本为个案,分析《莫言》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译者将原作引入译入语文化语境,很多情况下是对原作进行的"创造性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国》 创造性叛逆 文化因素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