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唐民歌英译文的音乐性研究
1
作者 呼媛媛 《语言教育》 2024年第4期12-23,33,共13页
先唐民歌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现在除了歌辞,曲调、乐器、舞蹈已不存在。其音乐性只能依附歌辞本身的内容、形式和韵律的音乐性而存在。先唐民歌口头文学的特征使其音乐性与古代诗歌的音乐性有所不同。英译时,应尽量保留先唐民歌独特的... 先唐民歌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现在除了歌辞,曲调、乐器、舞蹈已不存在。其音乐性只能依附歌辞本身的内容、形式和韵律的音乐性而存在。先唐民歌口头文学的特征使其音乐性与古代诗歌的音乐性有所不同。英译时,应尽量保留先唐民歌独特的音乐性。由于译者的审美情趣、学识积累、翻译动机和翻译目的等不同,先唐民歌英译文具有共性与个性的特征。本文主要通过探究书名英译选词的动机之源、文内注等副文本阐释再现先唐民歌演唱背景的方法,形式的建构再现先唐民歌程式结构和句式节奏的策略,以及挖掘译入语语言特色再现先唐民歌歌辞韵律的创译法,探寻先唐民歌英译文再现先唐民歌音乐性特征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唐民歌英译 音乐性 内容 形式 歌词
下载PDF
语法隐喻视角下的广西民歌英译--以《布洛陀史诗》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黄艺平 钟婕 《梧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2-57,共6页
《布洛陀史诗》是壮族人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集体口头创作的史诗,包括壮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等方面内容,是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该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语法隐喻视角对其译本进行解读,以期说明该理... 《布洛陀史诗》是壮族人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集体口头创作的史诗,包括壮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等方面内容,是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该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语法隐喻视角对其译本进行解读,以期说明该理论框架对民歌英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 《布洛陀史诗》 广西民歌 英译
下载PDF
浅论陕北民歌的英译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艳锋 吕闪 王丽 《榆林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0-113,116,共5页
陕北民歌中蕴涵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本土风情,译成英文后能够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地方民俗文化。文章主要从陕北民歌中所使用的方言土语、垫字、叠词和虚词这四方面来论述其翻译技巧。
关键词 陕北民歌 民俗文化 英译
下载PDF
文化产业化背景下陕北民歌英译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91-,共1页
陕北民歌通过国际之间的产业化传唱,从而使得陕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的限制,陕北民歌被大量翻译成外文进行传唱。本文通过阐述陕北民歌的文化产业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产业背景陕北民歌的艺术传播,进而... 陕北民歌通过国际之间的产业化传唱,从而使得陕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的限制,陕北民歌被大量翻译成外文进行传唱。本文通过阐述陕北民歌的文化产业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产业背景陕北民歌的艺术传播,进而对陕北民歌的英译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背景 陕北民歌 英译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英译陇蜀民歌的探讨
5
作者 鲁国芳 蒲向明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8-21,共4页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和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也为探讨英译陇蜀民歌提供了深厚而宽广的时代背景。运用翻译界比较成熟的"功能对等理论"研究陇蜀民歌的英译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文章结合陇蜀民歌...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和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也为探讨英译陇蜀民歌提供了深厚而宽广的时代背景。运用翻译界比较成熟的"功能对等理论"研究陇蜀民歌的英译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文章结合陇蜀民歌英译实践,提出在英译陇蜀民歌的歌名时要遵循三对等原则,在翻译歌词时要重视发挥三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功能对等理论 英译 陇蜀民歌
下载PDF
功能主义视域下英文民歌翻译探析
6
作者 芦文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1-84,共4页
歌曲作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是由音乐、歌词结合而成,在艺术交流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如何将英文民歌翻译成中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阐述英文民歌内涵特征及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分析英文民歌翻译现状,指出在功能主义视域下... 歌曲作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是由音乐、歌词结合而成,在艺术交流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如何将英文民歌翻译成中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阐述英文民歌内涵特征及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分析英文民歌翻译现状,指出在功能主义视域下,英文民歌翻译要注重节奏,译文字数,节拍、韵律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英文民歌 翻译 实践
下载PDF
文化语境视域下的中国民歌汉英翻译模式研究——以《中国新民歌选(汉英对照)》为例
7
作者 张伟 《萍乡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1-74,共4页
从语言和文化的演化发展看,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传播不同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民族风情,沟通不通思想情感的职责。本文以《中国新民歌选(汉英对照)》为例,指出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语境的功能,并... 从语言和文化的演化发展看,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传播不同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民族风情,沟通不通思想情感的职责。本文以《中国新民歌选(汉英对照)》为例,指出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语境的功能,并提出了注意意合与形合,异化、归化并用互补等翻译策略,更好地让读者体察中外文化的语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境 《中国新民歌选》 翻译
下载PDF
陕北民歌英译研究评述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玺 王占斌 《榆林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7-40,共4页
陕北民歌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地位与价值不言而喻。尽管国内学术界对陕北民歌的英译研究持有关注,且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脱不开传统翻译研究的总体思路。我国的陕北民歌英译研究主要具备三个特点,即随笔式的阐发、借鉴西... 陕北民歌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地位与价值不言而喻。尽管国内学术界对陕北民歌的英译研究持有关注,且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脱不开传统翻译研究的总体思路。我国的陕北民歌英译研究主要具备三个特点,即随笔式的阐发、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理论与实践并存模式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英译研究 评述
下载PDF
西北民歌“花儿”英译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姜学龙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3-16,共4页
西北民歌"花儿",文学价值极高,被称为"西北之魂"。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这块西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瑰宝彰显出了独特的魅力,对促进敦煌西域文明和华夏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花儿... 西北民歌"花儿",文学价值极高,被称为"西北之魂"。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这块西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瑰宝彰显出了独特的魅力,对促进敦煌西域文明和华夏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花儿的英译显得尤为必要。以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为指导思路,旨在借鉴诗歌翻译理论,探索出花儿的英译原则与策略,为西北花儿的传播做一点跨文化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歌 花儿 英译策略
下载PDF
民族志诗学视角下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民族文化呈现研究
10
作者 李小婷 刘君红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8-33,共6页
从民族志诗学视角,基于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遵循对民族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原则,分析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民族文化呈现。对《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这一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文本微观分析发现:“许译本”的民族... 从民族志诗学视角,基于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遵循对民族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原则,分析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民族文化呈现。对《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这一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文本微观分析发现:“许译本”的民族文化呈现主要体现在词牌名和民谣的翻译层面,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和包容性特征,传递鲜明的民族语言音响效果和表演特征,凸显语言和情感张力,对于地域知识和全球概念、民族文化和他族文化等概念对子之间的界限具有一定的消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诗学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 民族文化 词牌名翻译 民谣翻译
下载PDF
语言语境制约下的中国民歌汉英翻译用词策略——以《中国新民歌选(汉英对照)》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伟 张芬 +1 位作者 徐敏 冷海连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5-79,共5页
该文以《中国新民歌选(汉英对照)》为例,指出汉英翻译中的语言语境的功能,并强调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语言语境确定原文词义、把握和巧用语言的合理搭配、竭力消除语言歧义,以及注意语言及其词语组合时感情色彩的传达,充分发挥每个语... 该文以《中国新民歌选(汉英对照)》为例,指出汉英翻译中的语言语境的功能,并强调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语言语境确定原文词义、把握和巧用语言的合理搭配、竭力消除语言歧义,以及注意语言及其词语组合时感情色彩的传达,充分发挥每个语言单位的作用,综合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点,让读者更好地比对和领会它们的语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语境 中国新民歌选 汉英翻译 词义 策略
下载PDF
中国先唐民歌英译述评
12
作者 呼媛媛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14,共7页
厘清中国古代民歌的概念和发展阶段是中国先唐民歌英译研究的前提。中国先唐民歌英译始于20世纪,有选集著译本和民歌专译本两种形式。选集著译本的出版主要集中于20世纪,可分为纯英译型和研究型两类。民歌专译本的出版主要集中于21世纪... 厘清中国古代民歌的概念和发展阶段是中国先唐民歌英译研究的前提。中国先唐民歌英译始于20世纪,有选集著译本和民歌专译本两种形式。选集著译本的出版主要集中于20世纪,可分为纯英译型和研究型两类。民歌专译本的出版主要集中于21世纪,可分为2个发展阶段,1980—2000年为萌芽期,2001—2019年为发展期。先唐民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有其发展脉络和译介特征,对其的梳理和剖析将为民歌英译研究者提供借鉴,为中国俗文学走出去提供良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唐民歌 乐府民歌 民歌英译
下载PDF
语用顺应论视阈下莫言小说唱词的英译研究——以《生死疲劳》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婷婷 《考试与评价》 2020年第5期55-58,共4页
唱词作为一种璀璨的民间艺术文化,经常穿插于各种文学创作之中,在中国特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非常值得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拟以顺应论为理论依据,对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及其英译的唱词进行具体探究,研究发现译者葛... 唱词作为一种璀璨的民间艺术文化,经常穿插于各种文学创作之中,在中国特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非常值得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拟以顺应论为理论依据,对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及其英译的唱词进行具体探究,研究发现译者葛浩文在翻译唱词时,会在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层面做出一些顺应的处理,以达到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有效融合;在文内衔接、文化交际等语境层面成功转换,实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动态顺应贯穿始终,译者还考虑到受众所处时空维度、接受能力的不同而适当采用了省译的方法,从而确保译文能够为目标读者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唱词 《生死疲劳》 英译
下载PDF
大翻译视域中的民歌英译与传播探赜
14
作者 李广寒 冯璐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3-96,共4页
翻译是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面对国家形象与文学作品的“他塑”而非“自塑”的翻译困境,大翻译应运而生。大翻译的践行亟须灵活变通的翻译策略以及跨媒介的传播方式。这里以《中国古今民歌选译》为个案,说明在民歌英... 翻译是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面对国家形象与文学作品的“他塑”而非“自塑”的翻译困境,大翻译应运而生。大翻译的践行亟须灵活变通的翻译策略以及跨媒介的传播方式。这里以《中国古今民歌选译》为个案,说明在民歌英译与传播中如何贯彻和实践大翻译这一观念,塑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翻译 民歌 英译 跨媒介 传播
下载PDF
基于英国民谣诗歌传统风格的少数民族诗歌翻译——以《阿诗玛》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琰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彝族撒尼人的长篇叙事体文学名著《阿诗玛》是带有民族特色的叙事体长诗。目前,市面上只有由英籍翻译家戴乃迭(Gladys Tayler/Gladys Yang,1919-1999)主编完成的英译本Ashima。这一译本于1957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其后于1981年由其再版... 彝族撒尼人的长篇叙事体文学名著《阿诗玛》是带有民族特色的叙事体长诗。目前,市面上只有由英籍翻译家戴乃迭(Gladys Tayler/Gladys Yang,1919-1999)主编完成的英译本Ashima。这一译本于1957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其后于1981年由其再版。在翻译这部中国少数民族诗歌作品时,戴乃迭将英国民谣诗歌传统风格融入到其翻译的作品之中,对此,分析了戴乃迭英译版《阿诗玛》中所展现的英国民谣诗歌传统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民谣诗歌 戴乃迭 英译本 阿诗玛 少数民族诗歌
原文传递
彝族撒尼文化的英译研究——以撒尼诗歌《阿诗玛》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月婷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143,共4页
随着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英译的方式被传播到西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英译不仅需要译者能够通过目标语还原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还要充分考虑西方受众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彝族支系撒尼人... 随着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英译的方式被传播到西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英译不仅需要译者能够通过目标语还原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还要充分考虑西方受众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彝族支系撒尼人拥有独特的撒尼文化,表现在彝族撒尼人的语言、民俗、数字、婚嫁亲情等方方面面,这些撒尼文化在彝族文学经典叙事长诗《阿诗玛》中记载与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撒尼文化 英译 少数民族民歌 阿诗玛
原文传递
“三维转换”视角下京族民歌的英译探讨
17
作者 黄菲菲 《现代英语》 2022年第13期66-69,共4页
京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京族人的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然而京族民歌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京族民歌的外译研究也很少。文章旨在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三个维度”的适应转换对京族... 京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京族人的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然而京族民歌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京族民歌的外译研究也很少。文章旨在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三个维度”的适应转换对京族民歌的英译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英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理论 京族民歌 英译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民歌英译中的认知性对等分析
18
作者 赵冬芸 《现代英语》 2022年第5期80-83,共4页
广西壮族民歌体裁多样,语言丰富,其英译不仅要达到功能对等,更应尽可能实现认知对等,以向受众传达壮族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征,传播好壮族声音。文章从认知对等角度分析“以歌译歌”原则下开展的壮族民歌英译,指出在兼顾语... 广西壮族民歌体裁多样,语言丰富,其英译不仅要达到功能对等,更应尽可能实现认知对等,以向受众传达壮族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征,传播好壮族声音。文章从认知对等角度分析“以歌译歌”原则下开展的壮族民歌英译,指出在兼顾语言意义与韵律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英译方法,可以实现源语民歌与译入语的认知性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民歌 认知对等 英译技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