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籍“赋”体名称英译中的术语关联和术语规范
1
作者 曾丽馨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文章以中国古籍赋体名称中术语“赋”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以术语关联为翻译指导,在系统梳理“赋”体名称英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翻译过程中中西术语的关联,探讨“赋”在中国古籍名称中的规范英译。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术语翻译的规范性... 文章以中国古籍赋体名称中术语“赋”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以术语关联为翻译指导,在系统梳理“赋”体名称英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翻译过程中中西术语的关联,探讨“赋”在中国古籍名称中的规范英译。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术语翻译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应音译“赋”为“fu”;对于赋体名称,则依据名称及文本内容,采用以“音译+直译”为主,换译、补译、类译、减译和概译为辅的翻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体名称 英译 术语关联 术语规范
下载PDF
赋的双重叙事进程英译研究
2
作者 阮诗芸 申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赋的修辞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叙事方法进行,目前对赋的翻译现象尚未有从叙事学角度进行的考察,遑论对赋及其英译中的双重叙事进程加以分析。本文揭示扬雄《羽猎赋》和潘岳《射雉赋》中存在的双重叙事进程,以早期苏格兰传教士湛约翰、... 赋的修辞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叙事方法进行,目前对赋的翻译现象尚未有从叙事学角度进行的考察,遑论对赋及其英译中的双重叙事进程加以分析。本文揭示扬雄《羽猎赋》和潘岳《射雉赋》中存在的双重叙事进程,以早期苏格兰传教士湛约翰、美国汉学家康达维和美国学者窦瑞格的译本为例,分析美颂和讽刺这两种进程在英译过程中的传递和改变,以及译者受到的双重进程之影响。三位译者都倾向于认同讽喻进程,而避免成为美颂进程的理想读者。本文挖掘出其深层原因:译者的不同诗学观、翻译目的以及特定时空会影响和限制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与相关叙事学视角可为赋及其他相关文类的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的英译 双重叙事进程 美颂和讽喻 不同诗学观 蒐狩赋
下载PDF
社会翻译学视域下杜甫诗歌典 故英译对比研究 ——以许渊冲与宇文所安为考察中心
3
作者 冯正斌 赵慧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1期251-262,共12页
诗歌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精粹,凝结着深沉丰厚的中华文化,其外译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选取许渊冲与宇文所安杜诗译本,以典故为视点,借助社会翻译学中的“惯习”概念,从译者、策略、副文本三个角度分析探讨二人译者... 诗歌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精粹,凝结着深沉丰厚的中华文化,其外译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选取许渊冲与宇文所安杜诗译本,以典故为视点,借助社会翻译学中的“惯习”概念,从译者、策略、副文本三个角度分析探讨二人译者行为规律。研究发现:许渊冲和宇文所安的前导惯习及职业惯习深刻影响了其译者惯习的形成与发展,许渊冲“求美”及宇文所安“忠实”的译者惯习致使二人在英译杜诗典故的过程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译者行为倾向:许渊冲追求美感,重在传递诗歌情感,贴近读者;宇文所安追求全面严谨,重在传递客观信息,贴近原作。本研究旨在从个案现象中提炼经验,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译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典故英译 社会翻译学 许渊冲 宇文所安
下载PDF
新见杜诗英译一首——胡适译“The Song of the Conscript”考察
4
作者 陈清芳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95-99,共5页
胡适曾经将杜甫《兵车行》译成英文,并以"The Song of the Conscript"为题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正式发表,但此前一直不为人所知。胡适的"The Song of the Conscript"是《兵车行》由中国人独立完成的第一种英译... 胡适曾经将杜甫《兵车行》译成英文,并以"The Song of the Conscript"为题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正式发表,但此前一直不为人所知。胡适的"The Song of the Conscript"是《兵车行》由中国人独立完成的第一种英译版本,也是胡适惟一的一种汉诗英译作品,具有很高的翻译史价值。胡适提倡白话文,赞赏《兵车行》对时局的讽刺与批评,选择将其译为英文,与查尔斯·巴德的另外一种英译版本风格迥异,对当今英文实用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杜甫 《兵车行》 英译
下载PDF
汉魏六朝赋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哲杰 《国际汉学》 2023年第2期50-59,156,共11页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赋开始受到英语世界的关注,尤其是汉魏六朝的作品已累积了丰富的译本与研究成果。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时期的译介作家和作品以及译者情况,并从专著与期刊论文、博士论文和二手研究著作等方面归纳研究的主要内...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赋开始受到英语世界的关注,尤其是汉魏六朝的作品已累积了丰富的译本与研究成果。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时期的译介作家和作品以及译者情况,并从专著与期刊论文、博士论文和二手研究著作等方面归纳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整体上呈现英语赋学的发展历程与特征,为国内学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赋 赋体英译 英语赋学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汉米尔杜甫诗英译之生态诗学建构
6
作者 王雪梅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6期82-93,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文文学小传统呈现出生态译诗的诗学特色。美国译者、汉学家山姆·汉米尔从生态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杜甫诗所蕴含的生态宇宙观。通过凸显自然意象、营造人景相融的意境、突出物的主体性、呈现...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文文学小传统呈现出生态译诗的诗学特色。美国译者、汉学家山姆·汉米尔从生态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杜甫诗所蕴含的生态宇宙观。通过凸显自然意象、营造人景相融的意境、突出物的主体性、呈现无为和顺其自然的生态思想,汉米尔建构了杜甫诗回归荒野和任运自然的生态诗学形象,呼应了美国当下生态文化对中国古老生态文明的诉求。由此,彰显了杜甫诗生态智慧的世界意义与当代意义,丰富了杜甫诗的世界文学价值,中西文化跨越时空达成了语际交流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米尔 杜甫诗 生态诗学 古典诗词英译
下载PDF
中医学中“脏腑”的源流与翻译 被引量:9
7
作者 兰凤利 梁国庆 张苇航 《中国科技术语》 2010年第5期40-45,共6页
"脏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现有viscera and bowels、solid organs and holloworgans、depots and palaces、yin organs and yang organs、yin viscera and yang viscera、zang organs and fu organs(或zang-fu organs)、zang... "脏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现有viscera and bowels、solid organs and holloworgans、depots and palaces、yin organs and yang organs、yin viscera and yang viscera、zang organs and fu organs(或zang-fu organs)、zang viscera and fu viscera(或zang-fu viscera)等几对不同的译语。在基于"中医典籍汉英双语语料库"分析、探讨了"脏腑"的现有翻译之后,认为depots and palaces保留了"藏府"的原始比喻内涵,反映着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体现了"藏府"的源流及其史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医学价值,是目前"藏府"的最佳对应译语,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 源流 汉英双语语料库 翻译
下载PDF
杜甫诗歌中常见修辞格的英译 被引量:3
8
作者 翟颖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中国的唐诗举世闻名,大量修辞格的运用,构成唐诗作品的一个显著特色,创造了独特的意境美。但这些修辞格的运用给诗歌的英译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为例,选取国内外不同的古诗翻译版本,对古诗中常见修辞格的英译方... 中国的唐诗举世闻名,大量修辞格的运用,构成唐诗作品的一个显著特色,创造了独特的意境美。但这些修辞格的运用给诗歌的英译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为例,选取国内外不同的古诗翻译版本,对古诗中常见修辞格的英译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修辞格 英译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下的《警幻仙姑赋》英译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筱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137,共6页
计算机辅助下的语料库翻译研究是顺应翻译研究的量化趋势的产物,机器化、数字化手段的使用使得分析速度更快,分析范围更广泛、更全面、更彻底,分析结果也往往更准确、更可靠。通过对《红楼梦》第五回中《警幻仙姑赋》及两个代表性英译... 计算机辅助下的语料库翻译研究是顺应翻译研究的量化趋势的产物,机器化、数字化手段的使用使得分析速度更快,分析范围更广泛、更全面、更彻底,分析结果也往往更准确、更可靠。通过对《红楼梦》第五回中《警幻仙姑赋》及两个代表性英译本进行计算机辅助下的定量方法分析,结果显示:霍克斯较好地还原了原文的古雅风格,多采用归化策略,译文丰富的词汇彰显了译者的母语优势;杨宪益则更多采用异化策略,以期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 《警幻仙姑赋》 英译 定量研究
下载PDF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谈康达维英译《山居赋》
10
作者 黄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在谢灵运的作品中,《山居赋》代表其山水赋创作的最高成就。关于《山居赋》的英译,西方学者涉足者甚少。在辞赋译介和研究领域造诣极深的西方当代著名汉学家康达维,其《山居赋》英译充分做到了忠实严谨、自然流畅,颇得原作精髓。其精湛... 在谢灵运的作品中,《山居赋》代表其山水赋创作的最高成就。关于《山居赋》的英译,西方学者涉足者甚少。在辞赋译介和研究领域造诣极深的西方当代著名汉学家康达维,其《山居赋》英译充分做到了忠实严谨、自然流畅,颇得原作精髓。其精湛的译作,对西方翻译我国辞赋以及我们理解西方对中国辞赋的接受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居赋》 英译 忠实严谨 自然流畅
下载PDF
《浮生六记》英译的文体和内容之辨
11
作者 王诗客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86-94,160,共10页
《浮生六记》自晚清被发现以来,在文体和内容的评价上都出现了有意味的分歧,如是小说还是散文,是五四新文学中常见的"娜拉出走"或者鲁迅"伤逝"式主题的先声,还是已逝去的中国古典生活美感的精彩再现。这些分歧不但... 《浮生六记》自晚清被发现以来,在文体和内容的评价上都出现了有意味的分歧,如是小说还是散文,是五四新文学中常见的"娜拉出走"或者鲁迅"伤逝"式主题的先声,还是已逝去的中国古典生活美感的精彩再现。这些分歧不但存在于汉语学界,也延续至不同的英译本中。由于中西文体观念和文化的差异,不同译者对文体和内容也有不同的理解、取舍和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英译 文体 内容 分歧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杜甫山水诗名家英译版对比研究——以《登岳阳楼》为例
12
作者 魏波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8-82,共5页
多产诗人杜甫的诗歌是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人们从多方面对杜诗的英译进行研究,而把关联理论用于其研究的人很少。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杜甫山水诗的英译进行举隅探究,旨在促进语言理论发展,探索诗歌英译鉴赏新路子,提高翻译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杜甫诗 关联理论 英译
下载PDF
从英汉对比角度看傅东华译《飘》对长句的处理
13
作者 陈琪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1-63,87,共4页
英语长句一直是汉译的难点。文章在分析英汉语差异的基础之上,对傅东华译本《飘》的长句翻译进行微观考察,以期更好地揭示英汉语的本质差别,共同提高英译汉的效果。
关键词 傅东华 《飘》 长句翻译 英汉对比
下载PDF
英语译介史视角下的杜甫文学地位变迁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道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从译介史视角考查杜甫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地位,发现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迁过程。具体而言,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之前,英语世界仅出现了杜诗转译和零星翻译,此时杜甫的文学地位相对模糊;二是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杜诗选本的译... 从译介史视角考查杜甫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地位,发现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迁过程。具体而言,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之前,英语世界仅出现了杜诗转译和零星翻译,此时杜甫的文学地位相对模糊;二是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杜诗选本的译介,杜甫的文学地位得到了部分确立;三是在20世纪下半叶,此时产生了多部专门的杜甫译介作品,杜甫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地位得以充分确立;四是在21世纪,出现了多种杜诗的全译本,由此形成了杜甫的经典地位。整体而言,译介史上出现的多种译本共同合作得以产生的传播效果是促成杜甫在英语世界地位不断被肯定和确立的关键,从译介史视角来看杜甫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地位变迁,可以避免单独译介的局限性,有利于从译介整体脉络中找出杜甫诗歌的接受规律,为未来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与传播提供积极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英语译介 古典文学 翻译与传播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杜甫马诗诗歌意象翻译策略论析——以宇文所安杜诗英文全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月 李珊 徐天文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42-144,共3页
2016年,哈佛大学宇文所安教授的杜诗英文全译本(The Poetry of Du Fu)问世,该译本为杜诗研究提供了参考。迄今为止,国内有关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研究主要关注译本的整体特征,如译本评述、格律翻译、译者的文化选择等,鲜有研究探讨翻译策... 2016年,哈佛大学宇文所安教授的杜诗英文全译本(The Poetry of Du Fu)问世,该译本为杜诗研究提供了参考。迄今为止,国内有关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研究主要关注译本的整体特征,如译本评述、格律翻译、译者的文化选择等,鲜有研究探讨翻译策略。马诗是杜诗中独具代表性的一类诗,诗人对“马”的意象构建别具匠心。近年来,有关杜甫马诗的研究凤毛麟角,也未有研究借助语料库工具进行辅助研究。因此,基于宇文所安的英译版杜诗,选取统计出来的13首马诗,自建小型英文语料库用于分析译文特征,借助AntConc语料库检索工具,通过对马的局部(马蹄、马眼及马耳)、与“马”相关意象的词簇检索,将检索结果与原文对比,判断原文韵味是否传递,并解释诗学动因。研究发现,译文马的意象翻译在意义、结构、风格上与原文契合,译者灵活应用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忠实传达“马”雄健俊美、高大神圣、飞奔疾驰等意象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宇文所安 英译杜诗 马诗 诗歌意象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国内对于杜甫名诗《春望》的英译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璐 《海外英语》 2015年第9期124-126,共3页
研究收集了我国国内对诗圣杜甫著名诗歌《春望》的英译学术论文,主要从英译本字义层面,修辞格层面,格律层面,综合全诗分析等角度对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重点评述,为日后《春望》英译译本和杜甫诗歌英译本研究... 研究收集了我国国内对诗圣杜甫著名诗歌《春望》的英译学术论文,主要从英译本字义层面,修辞格层面,格律层面,综合全诗分析等角度对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重点评述,为日后《春望》英译译本和杜甫诗歌英译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璀璨的古诗文化的国际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望》 杜甫 英译论文 古诗 翻译
下载PDF
20世纪域外杜甫英译专著之文化语境、诠释立场及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岚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9-28,共10页
1929年,杜甫专门英译文本的出现,打破了域外唐诗英译领域长期重李轻杜的状态。两位文学译家,艾斯科夫人和昂德伍夫人,为此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到五十年代,美国华裔学者洪业立足于中国传统诗学,以系统性的学术译介匡正了此前非母语译家们... 1929年,杜甫专门英译文本的出现,打破了域外唐诗英译领域长期重李轻杜的状态。两位文学译家,艾斯科夫人和昂德伍夫人,为此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到五十年代,美国华裔学者洪业立足于中国传统诗学,以系统性的学术译介匡正了此前非母语译家们的种种偏误,为英语世界确立了杜甫“中国最伟大诗人”的形象。随后,杜甫与杜诗的文学译介与化用、学术翻译与研究相互取长补短,稳步发展。不同译家的不同诠释立场和角度,进一步丰富了杜甫诗歌的世界文学意义,成功达成了双向的跨文化、跨语际文学交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研究 域外唐诗英译 中国古典诗歌海外传播
下载PDF
宇文所安英译《杜甫诗》之格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云开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2-65,83,共5页
宇文所安翻译的《杜甫诗》是杜诗英译的首个全译本,本文主要聚焦宇文所安对格律的翻译与归化,从《杜甫诗》中呈现杜诗英译的形式入手,从韵律、平仄、对仗三大角度切入,与英语诗歌韵律特点予以参照,并引入洪业、许渊冲等译者的翻译,试图... 宇文所安翻译的《杜甫诗》是杜诗英译的首个全译本,本文主要聚焦宇文所安对格律的翻译与归化,从《杜甫诗》中呈现杜诗英译的形式入手,从韵律、平仄、对仗三大角度切入,与英语诗歌韵律特点予以参照,并引入洪业、许渊冲等译者的翻译,试图对宇文所安在杜诗格律翻译上的得失予以评价,并对杜诗格律在翻译维度上的变异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杜诗 英译 格律
下载PDF
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19
作者 杨智博 梁满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3-49,70,共8页
《浮生六记》作为中国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在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借助CiteSpace软件,以CNKI数据库1980-2020年收录的393篇相关文献数据为依据,从年度发文量、主要机构与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等方面对国内《浮生... 《浮生六记》作为中国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在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借助CiteSpace软件,以CNKI数据库1980-2020年收录的393篇相关文献数据为依据,从年度发文量、主要机构与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等方面对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发现,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已具雏形,研究主题多元化,主要集中在林语堂身份、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美学价值、目的论与中国文化六大板块。但也存在研究机构与作者之间合作度不高、高质量成果较少等不足。未来相关研究需要提升科学性,鼓励跨学科合作研究,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英译研究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角下译者的再创造研究——对比分析杜甫诗歌的不同英译本
20
作者 郭莹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9期124-126,共3页
伽达默尔认为翻译是理解和阐释的过程。由于历史背景、文化知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译者与原作者和文本、目标语读者和文化之间必定存在不同的视域,因此一部好的译作就是译者再创造促成视域融合的过程。杜甫诗歌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 伽达默尔认为翻译是理解和阐释的过程。由于历史背景、文化知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译者与原作者和文本、目标语读者和文化之间必定存在不同的视域,因此一部好的译作就是译者再创造促成视域融合的过程。杜甫诗歌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该文将对比分析杜甫诗歌的不同英译本,从视域融合视角下研究译者在宗教信仰理解、历史文化理解和思想感情理解方面再创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 视域融合 杜诗英译 译者再创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