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探析
1
作者 李晓静 张彦鸽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在规范化、系统化的国际社会语境下,是中国汉字文化参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支柱。目前许慎文化外译不规范、内容及表达方式单一、传播症结显著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的进程。从重塑许慎文... 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在规范化、系统化的国际社会语境下,是中国汉字文化参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支柱。目前许慎文化外译不规范、内容及表达方式单一、传播症结显著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的进程。从重塑许慎文化外译话语新概念、拓展许慎文化外译新范畴、创建多模态许慎文化外译话语新表述等方面,纾解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的困境,助力许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活”起来、“火”起来,提升中国汉字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慎文化 外译话语体系 新概念 新范畴 新表述
下载PDF
浙江省海岛非遗文化概念英译研究——以舟山非遗文化代表性名录为例
2
作者 邵瑶 张杰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海岛非遗文化代表着海岛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厘清海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概念的英译问题,让海岛非遗文化“走出去”,对于推动海岛文化交流、保护海岛文化遗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 海岛非遗文化代表着海岛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厘清海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概念的英译问题,让海岛非遗文化“走出去”,对于推动海岛文化交流、保护海岛文化遗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海岛非遗文化概念中文化负载词多、文化内涵缺失、表达方式差异大三个英译难点,尝试提出准确性、简洁性、统一性三个海岛非遗文化概念英译原则,并主张异化翻译策略下的直译、直译加注、音译加类别词、音译加注四种具体翻译方法,以期为海岛非遗文化对外交流和传播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非遗 文化概念 英译难点 翻译策略 方法 原则
下载PDF
知识翻译学“真善美”逻辑法则下中国现代散文英译评析——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3
作者 欧阳琪 郑侠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1-86,共6页
向世界讲好中国散文故事,感受中国散文的英译魅力,要主动“阐幽抉微”,在英译的曲径中精细入微,探得真知灼见。中国现代散文,以文白夹杂的语言形式、文哲相生的语言风格、情理交融的意境构建、形散神聚的情感表达和灵活多样的修辞运用... 向世界讲好中国散文故事,感受中国散文的英译魅力,要主动“阐幽抉微”,在英译的曲径中精细入微,探得真知灼见。中国现代散文,以文白夹杂的语言形式、文哲相生的语言风格、情理交融的意境构建、形散神聚的情感表达和灵活多样的修辞运用为基本特点。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从知识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真、善、美”的逻辑法则为指导,研究译者的翻译思路,对于分析现代散文所体现的知识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原文与译文的对比评析,不仅探究译者的翻译思路,还深入挖掘散文源语言的知识本体,揭示散文英译中的知识内涵,从而拓展知识翻译学在散文英译中的应用价值。这一研究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英译研究及其译介传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翻译学 中国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英译 “真善美”法则 散文英译策略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策略:定义型诠释
4
作者 刘性峰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体系的基本表征单位,而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传统科技知识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概念、语符和科学范式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此类术语英译具有...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体系的基本表征单位,而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传统科技知识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概念、语符和科学范式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此类术语英译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通约性,需要译者采取诠释性翻译策略。文章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的定义型诠释策略,涉及内涵型定义、外延型定义、同义型定义、图示型定义、混合型定义。这些定义型诠释策略可以呈现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本质属性与核心内涵,同时又满足译文读者的认知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对外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 英译策略 概念 定义型诠释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及对外传播影响——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马冬 刘月 《理论观察》 2023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书自发行以来,就被译成多种版本并为多个国家所欢迎。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热度较高,本文便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对其翻译方法作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书自发行以来,就被译成多种版本并为多个国家所欢迎。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热度较高,本文便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对其翻译方法作了简要分析,在分析时,主要以中国特色词汇和典故为主;此外,本文对其三个治国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脱贫攻坚”和“人民至上”进行了阐释。在文章最后,对其价值影响提供了本人的见解并提出了在对外传播中应该注意的方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传播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和解读中国的治国理念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对外传播加快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 翻译方法 治国理念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中医产后病病名术语英译探讨
6
作者 颜静 储晓娟 都立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0-1175,共6页
从术语学视角看,术语翻译的本质就是概念指称之间的跨语匹配,找译法和创译法是术语翻译的基本路径。本研究以21个中医妇科产后病病名术语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病名术语的命名方式、明确病名术语内涵的基础上,按照中、西医术语内涵对应关系... 从术语学视角看,术语翻译的本质就是概念指称之间的跨语匹配,找译法和创译法是术语翻译的基本路径。本研究以21个中医妇科产后病病名术语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病名术语的命名方式、明确病名术语内涵的基础上,按照中、西医术语内涵对应关系将病名术语分为四类,对比分析三大标准中产后病病名术语英译。研究发现,对于名实俱同和名异实同类病名术语,应以找译为思路,寻找与其内涵对应或基本对应的核心概念进行英译,主要采用借用法;对于名实俱异和无对应的病名术语,应以创译为思路,主要采用字对字直译法。研究对产后病已有的译法进行了优化和规范,尝试为中医病名术语英译规范化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病病名 英译 术语学 找译 创译
下载PDF
翁显良先生翻译观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包家仁 梁栋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必须达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显良 翻译观 古诗英译 文学翻译
下载PDF
关于建立大型标准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探索性构想 被引量:8
8
作者 窦川川 李婷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1-563,共3页
随着中医药文化和卫生事业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中医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宏伟目标需要中医英语标准化早日确立。而作为推动这一标准化的中医汉英语料库的建设,需要从微观点状的探索阶段进入宏观系统的实施阶段。因此,倡导建立大型标准中... 随着中医药文化和卫生事业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中医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宏伟目标需要中医英语标准化早日确立。而作为推动这一标准化的中医汉英语料库的建设,需要从微观点状的探索阶段进入宏观系统的实施阶段。因此,倡导建立大型标准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意在从语料库创建所需的前提条件和创建过程面临的诸多挑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并预想标准语料库系统建成后带来的成果及影响,以期引起相关科研单位的注意,为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微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平行语料库 英译 标准 探索性构想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及英译问题探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友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1-127,共7页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诗意的转换问题,认为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或意境,是汉诗英译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诗意的转换问题,认为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或意境,是汉诗英译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根本上提高译者的诗学修养、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诗人译诗”或“以诗译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诗 意象 意境 英译 审美
下载PDF
概念整合视角下《黄帝内经》空间隐喻英译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茜 周媛 李涛安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8期138-141,共4页
以《黄帝内经》中空间隐喻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借助Peter Newmark的隐喻翻译策略分析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跨域映射和概念整合,并对不同译本质量进行评估,表明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对隐喻翻译的质量起着至关... 以《黄帝内经》中空间隐喻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借助Peter Newmark的隐喻翻译策略分析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跨域映射和概念整合,并对不同译本质量进行评估,表明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对隐喻翻译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 黄帝内经 空间隐喻 英译
下载PDF
从唐诗景物造型化特征看诗歌意象意境的翻译——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颖 肖家燕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4-136,共3页
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是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但是诗歌的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困难。通过对唐诗景物造型特征的研究,以雅克不逊提出的"符际翻译"理论为方法论,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论证了画成为翻译... 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是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但是诗歌的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困难。通过对唐诗景物造型特征的研究,以雅克不逊提出的"符际翻译"理论为方法论,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论证了画成为翻译唐诗意象、意境的有效辅助翻译手段,使诗歌"诗歌视觉化",可以更好的展现原诗的意象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景物造型 符际翻译 意象 意境
下载PDF
论古诗词英译的主语正确复现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同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0-22,共3页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隐性主语复现为英语诗句的主语时,人称、性别、数三个方面常产生错误;主语的误译可能造成诗的意义含糊和诗的意境失真;主语误译的主要原因有三:对诗词的字面推敲不够、对诗词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和对诗词的意境体...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隐性主语复现为英语诗句的主语时,人称、性别、数三个方面常产生错误;主语的误译可能造成诗的意义含糊和诗的意境失真;主语误译的主要原因有三:对诗词的字面推敲不够、对诗词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和对诗词的意境体察不够;要避免主语误译就应该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汉译英 主语误译 原因和后果 防止途径
下载PDF
关于当今中国亚国家层次民族概念及其英译的新思考(二)——National ethnic unit:我国亚国家层次民族英译的新探索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俊毅 席隆乾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4,共6页
在当今中国,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与亚国家层面的"各民族"都被称呼为民族,这就造成语义的模糊、混用和学界的困扰争鸣;在英文翻译上也难以精准表述,目前的两种译法nationality和ethnic group都引起一些异议。民族概念必须以尊... 在当今中国,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与亚国家层面的"各民族"都被称呼为民族,这就造成语义的模糊、混用和学界的困扰争鸣;在英文翻译上也难以精准表述,目前的两种译法nationality和ethnic group都引起一些异议。民族概念必须以尊重历史、符合现实、符合我国的族际政治和民族关系为原则。本文试提出当今中国亚国家层次的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都应平等地称之为"族元"——即共同形塑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贡献的族类单元,英文翻译取用National ethnic unit。文章对"族元"这一概念的意涵进行了阐释,从历史史实、宪法精神、学理层面和国际视野展开了论证。对National ethnic unit进行了英文词语分析,将其与nationality,ethnic group等作了比较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亚国家层次民族 民族概念英译 族元(National ETHNIC unit)
下载PDF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译文学”译文评价的一组基本概念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向远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4期2-6,共5页
译文批评既要有对与错的价值判断,也要有译文美丑优劣的审美判断,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价,并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尺度。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的概念,长期以来既是翻译的原则标准,也被用作译文评价用语,但使用&qu... 译文批评既要有对与错的价值判断,也要有译文美丑优劣的审美判断,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价,并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尺度。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的概念,长期以来既是翻译的原则标准,也被用作译文评价用语,但使用"信达雅"只能做印象批评,而难以做语言学、翻译文学的实证批评,为此,"译文学"在概念范畴的提炼及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提出了"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这组概念,作为"译文学"的译文评价用语。其中,"正译/误译"是对与错的刚性判断,"缺陷翻译"指的是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的、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的不精确、不到位的翻译。"缺陷翻译"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打破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错判断,在对错之间发现和指出译文的种种不足,使翻译研究特别是译文批评趋于模糊的精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学 译文批评 批评概念 信达雅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
下载PDF
典籍英译教材建设的新尝试——介绍本科翻译专业教材《中国典籍英译》的编写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宏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4,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由汪榕培教授和笔者主编的本科翻译专业教材《中国典籍英译》的编写理念、基本内容和特点。笔者提出,典籍英译总的标准是"传神达意",并对此进行了详细阐释。本文还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探讨了古典散文、古典诗歌、... 本文介绍了由汪榕培教授和笔者主编的本科翻译专业教材《中国典籍英译》的编写理念、基本内容和特点。笔者提出,典籍英译总的标准是"传神达意",并对此进行了详细阐释。本文还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探讨了古典散文、古典诗歌、古典戏剧和古典小说英译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中国典籍英译》本科教材的编写既要考量所选译作与原作内容、风格、文本类型和原作者意图相符与否等因素,还要考量译入语文化、社会、翻译目的、读者需求等因素。在提供足够背景知识的前提下,选用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同文体的名作选段作为练习,对提高学生对典籍英译的兴趣和翻译实践能力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笔者还对该教材提出改进意见并希望该教材的出版能对未来的典籍英译教材建设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教材建设 编写理念
下载PDF
关于当今中国亚国家层次民族概念及其英译的新思考(一)——“族元”概念的学术初探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俊毅 席隆乾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在当今中国,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与亚国家层面的"各民族"都被称为民族,这就造成语义的模糊、混用和学界的困扰争鸣;在英文翻译上也难以精准表述,目前的两种译法nationality和eth-nic group都引起一些异议。民族概念必须以尊重... 在当今中国,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与亚国家层面的"各民族"都被称为民族,这就造成语义的模糊、混用和学界的困扰争鸣;在英文翻译上也难以精准表述,目前的两种译法nationality和eth-nic group都引起一些异议。民族概念必须以尊重历史、符合现实、符合我国的族际政治和民族关系为原则。本文试提出当今中国亚国家层次的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都应平等地称之为"族元"———即共同形塑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贡献的族类单元,英文翻译取用National ethnic unit。文章对"族元"这一概念的意涵进行了阐释,从历史史实、宪法精神、学理层面和国际视野展开了论证。对National ethnic unit进行了英文词语分析,将其与nationali-ty,ethnic group等作了比较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亚国家层次民族 民族概念英译 族元
下载PDF
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董晖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2-54,共3页
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别具特色 ,本文联系林氏的翻译理论并结合中英诗歌之异同 ,从多个角度分析原诗 (词 )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和形式之美如何体现在其译诗中。他的诗词翻译理论与实践对当今的中诗外译工作仍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林语堂 诗词翻译 英语 审美价值 词汇
下载PDF
浅析英汉词语翻译的两大误区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素文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3-34,65,共3页
由于英汉语词汇的差异和译者的主观态度,英汉工作者在词语翻译时经常会陷入“任意想象”的误区和“一词多义”的陷阱。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的悲剧》一汉译本中的一些错译和误译来探讨这两种误区的出现理据以及译者的翻译方法和态度。
关键词 英语 翻译 误区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静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经...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经典诠释方法:一方面侧重语言性的分析,对核心概念的训诂及其在哲学发展史流变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内涵的把握;另一方面侧重对诠释者的"历史性"的分析,把握诠释者在不同的时空情景下的诠释言论的具体意义。转换的方法,则借助安乐哲比较哲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具体的"策略性框架",首先在认识论上要避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从而看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性和平等地位,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西方哲学的互惠互动。在方法论上,从元典出发,构建相关的哲学语境,再在该语境中进行文本的翻译和转换,特别是对关键哲学术语的翻译,一定要体现中国哲学思想和语言的特质,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强加上西方文化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概念史研究方法 思想史研究方法 比较哲学 策略性框架
下载PDF
典籍英译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传承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晓江 《语文学刊》 2019年第4期71-74,共4页
典籍英译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以及中国文明的精神。译者应树立“文化翻译观”,合理使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在典籍英译初期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异化策略有助于彰显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今时代更应被... 典籍英译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以及中国文明的精神。译者应树立“文化翻译观”,合理使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在典籍英译初期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异化策略有助于彰显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今时代更应被推崇;由于读者对象不同以及典籍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其复译工作十分必要;在典籍英译实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典籍英译理论建设,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翻译理论形态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文化翻译观 归化与异化 理论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