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歌翻译研究的诗学回归:《诗歌翻译论》评介
1
作者 崔放 姚成贺 《语言教育》 2023年第2期115-123,共9页
白话自由诗受西方诗歌影响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王东风教授在《诗歌翻译论》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驳斥。首先,该书利用谱系学的研究方法,聚焦新诗运动以来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基本史实,将史实“问题化”,并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知识考古,发现... 白话自由诗受西方诗歌影响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王东风教授在《诗歌翻译论》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驳斥。首先,该书利用谱系学的研究方法,聚焦新诗运动以来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基本史实,将史实“问题化”,并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知识考古,发现白话自由诗并非西诗汉译的产物,而是翻译操纵的结果;随后从诗学原理入手,对西诗汉译中的格律及诗意的再现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以新诗运动中的著名译者为代表进行个案研究,关注这些译者的翻译思想及特色,探寻其译作得失。该书史论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回归诗学本质,颠覆传统观点,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开辟了诗歌翻译研究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诗汉译 诗学 格律诗 新诗运动
下载PDF
从《一朵红红的玫瑰》看英诗汉译的发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曹志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83-185,共3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英诗汉译的三个发展阶段 ,并通过对《一朵红红的玫瑰》在不同阶段的翻译版本及其特点的分析 ,论述了英诗汉译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 分行 顿数 字数 韵式 文学 翻译 英译汉 《一朵红红的玫瑰》 英语诗歌
下载PDF
翟理斯汉诗格律体英译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保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1期95-107,共13页
翟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其格律体~①译诗在当时影响很大,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赞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对翟理斯译诗进行研究时,多批评其中"因韵害意"的问题,而较少关注翻译实践的方法、策略及文学... 翟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其格律体~①译诗在当时影响很大,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赞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对翟理斯译诗进行研究时,多批评其中"因韵害意"的问题,而较少关注翻译实践的方法、策略及文学文化价值。有鉴于此,本文通过细读翟理斯的汉诗英译文,结合英汉诗学传统及译者的翻译观,从译诗诗体形式的多样化、汉诗诗体的借鉴、英诗定型诗体的实验三大方面探析了翟理斯格律体诗歌翻译的全过程,阐释了其中的诗学价值与跨文化交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理斯 汉诗英译 格律体
下载PDF
论汉语格律诗英译的美学重构 被引量:2
4
作者 袁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如何在译本中重建审美主体、善化审美体验、实现审美再现、优化原作在译语读者心中的审美价值,从而完美地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与氛围中复制出具有同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对所有的文学翻译工作者而言,都将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诗歌特有的... 如何在译本中重建审美主体、善化审美体验、实现审美再现、优化原作在译语读者心中的审美价值,从而完美地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与氛围中复制出具有同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对所有的文学翻译工作者而言,都将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诗歌特有的美学特质要求诗歌翻译必须是美的再现。回顾了诗歌翻译美学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讨论了诗歌内在的审美价值体系,从典型译例中分析总结了诗歌翻译美学价值体系重构过程中的主体内容和具体思路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翻译美学 格律诗 美学重构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格律诗英译之非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再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1-716,共6页
中国古典格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精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让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艺术爱好者感受其艺术价值,既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需要。但由于中国古典格律诗的特殊... 中国古典格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精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让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艺术爱好者感受其艺术价值,既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需要。但由于中国古典格律诗的特殊性,将其以跨语系翻译的方式进行传播得不偿失:不仅有背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更与原作大异其趣,其结果就是翻译的格律诗不是格律诗。对于不能英译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古典格律诗,我们大可不必为了所谓"推广"而损害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要领略其艺术魅力的方法只有一个:学习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诗 格律诗 英译
下载PDF
峰回路转诗律新——1924—1928年雪莱诗歌翻译的描写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尹穗琼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6-52,127,128,共9页
1924—1928年正值中国文学发生巨变、西方文艺思潮涌入之际,其间有9位译者发表了雪莱译诗12首,是文学革命时期雪莱诗歌翻译在诗体和语言上最多元的阶段。通过描写研究发现,首位译者顾彭年以无韵白话翻译,其译诗诗形和语言旧已破而新未立... 1924—1928年正值中国文学发生巨变、西方文艺思潮涌入之际,其间有9位译者发表了雪莱译诗12首,是文学革命时期雪莱诗歌翻译在诗体和语言上最多元的阶段。通过描写研究发现,首位译者顾彭年以无韵白话翻译,其译诗诗形和语言旧已破而新未立;此后历经数位译者的复古之路,雪莱诗歌翻译呈回归传统倾向,但白话译诗已势不可挡;朱湘和李惟健的翻译以牺牲原诗意义和诗行结构为代价,在诗形和格律上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新诗引进了新因子和异质元素。译诗终于诀别诗歌传统形式,以崭新的面貌再创新诗格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莱诗歌翻译 描写研究 新格律
下载PDF
画眉深浅入时无——小议古诗英译过程中意象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秦静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7-100,共4页
古诗英译过程中要再现原文意象,适宜采用“散体译诗”理论与多种变通手法;对意象中的文化差异,宜显“异”而求融合,从而推动中国古典文化向世界传播。
关键词 古诗英译 意象 自由派理论 格律派理论 变通 文化差异
下载PDF
论词曲体译法的适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来安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6-99,共4页
英诗风格的多样性、读者的多层次性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意味着任何一种翻译体式都不可能具有通适性。因此,在以白话体译诗为主流的翻译中,词曲体也应有一席之地,只是在选用词曲体时应考虑译诗的审美效果和受众的经验视野。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白话格律体 词曲体
下载PDF
“以顿代步”——似是而非的英诗汉译格律移植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查建明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4-58,共5页
"以顿代步"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常用规范,旨在实现格律对应和诗体移植,然而,现代汉诗的"顿"是实际话语的兼顾语音和语义的节奏单位,英诗的"步"却是形式分析的割裂语义的节奏单位,二者不存在形式上和功... "以顿代步"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常用规范,旨在实现格律对应和诗体移植,然而,现代汉诗的"顿"是实际话语的兼顾语音和语义的节奏单位,英诗的"步"却是形式分析的割裂语义的节奏单位,二者不存在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对等,也无从谈起意义容量上的相当,因而,"以顿代步"很难实现理想的格律移植,应该探索基于其他节奏单位对等的格律移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顿代步” 英诗汉译 格律移植 节奏单位 意义容量
下载PDF
简析英国浪漫主义抒情诗的汉译——从查良铮的翻译谈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商瑞芹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3-77,共5页
本文结合浪漫主义英诗的美学特征提出翻译浪漫主义抒情诗的三大陷阱,并在措辞、意境再现与诗体形式三个层面上分析比较查良铮译英国浪漫主义抒情诗与其他译本的优劣得失,从而总结出翻译浪漫主义抒情诗的一般性规律。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浪漫主义抒情诗 意境 诗体形式
下载PDF
刍论英语格律诗汉译方法的多元并存
11
作者 顾森 李崇月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0-76,共7页
文章首先对英语格律诗汉译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归纳,结合译例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得与失,然后以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为理论基础,从诗歌功能的多样性和人类审美情趣的多样化两个方面,论证了英语格律诗多元汉译方法是可以共存的。
关键词 格律诗 翻译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下载PDF
论英语格律诗汉译“三兼顾”译法的“三貌似”
12
作者 杨敏 查建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7-89,共3页
黄杲炘在"以顿代步"基础上"兼顾顿数、字数和韵式"的"三兼顾"译诗法为英语格律诗汉译设定量化模型,旨在实现格律对应和诗体移植,然而,这一貌似科学的译诗"必经的途径"抵制如民族化译法、创造... 黄杲炘在"以顿代步"基础上"兼顾顿数、字数和韵式"的"三兼顾"译诗法为英语格律诗汉译设定量化模型,旨在实现格律对应和诗体移植,然而,这一貌似科学的译诗"必经的途径"抵制如民族化译法、创造性移植等诸多有益经验,并失之于因生硬移植而貌似忠实的流弊,主要缘于汉诗"顿"与英诗"步"作为节奏单位的貌似对等,应予以重新审视,并探索基于其他节奏单位对等的格律移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兼顾”译诗法 “以顿代步” 英语格律诗汉译 格律移植 节奏单位
下载PDF
汉语格律诗词写作中字数限制造成的瑕疵及其对汉诗英译的启示——以许渊冲的翻译为例
13
作者 刘英凯 廖艳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0-84,79,共6页
汉语格律诗词写作中由于格律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为约缩和人为抻长的瑕疵,诗词大家也在所难免。同理,在诗词英译中为了追求译文的"形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同样的瑕疵。根据百年来汉诗英译的实践得失,本文建议采用无韵白... 汉语格律诗词写作中由于格律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为约缩和人为抻长的瑕疵,诗词大家也在所难免。同理,在诗词英译中为了追求译文的"形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同样的瑕疵。根据百年来汉诗英译的实践得失,本文建议采用无韵白体诗进行汉诗英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诗词 格律 创作 翻译 英语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格律诗汉译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31-134,共4页
英语格律诗的汉译,百年来就其翻译思想和翻译方法一直存在着争议。文章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现有的三条翻译道路共存的原因进行了阐释,认为这是由诗歌丰富的文体特征、诗歌的多重功能、和译者的不同翻译目的三者所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 英语格律诗 诗歌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下载PDF
诗体派遗珠:海伦·沃德尔古诗英译研究
15
作者 宋颖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7-114,共8页
自17世纪古诗英译肇始,西方传教士、汉学家译作丰硕,翻译风格多样化,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出重要贡献。其中,国外独具特色的诗体派译本有海伦·沃德尔于1913年节选《诗经》英译的《中国抒情诗》。介绍诗人译者及其主要作品,探析... 自17世纪古诗英译肇始,西方传教士、汉学家译作丰硕,翻译风格多样化,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出重要贡献。其中,国外独具特色的诗体派译本有海伦·沃德尔于1913年节选《诗经》英译的《中国抒情诗》。介绍诗人译者及其主要作品,探析译本的选材、诗体和内容特征,归纳出译本选材聚焦婚恋、忧国和宴饮,译注凸显女性主义思想,译诗诗体遵从目的语诗体规范,同时分析时代诗学对诗人个性化译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沃德尔 古诗英译 诗经英译 诗体派
下载PDF
中国格律诗翻译方法浅谈
16
作者 周玉珍 汪烨杰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B12期75-79,共5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将中国传统诗歌翻译成英语,与国际友人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是新时代的目标之一,这样就使格律诗英译成为一大重点与热点。格律诗的产生,是基于一系列基础要求的完善而形成的。因此,在对格律诗进行英译...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将中国传统诗歌翻译成英语,与国际友人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是新时代的目标之一,这样就使格律诗英译成为一大重点与热点。格律诗的产生,是基于一系列基础要求的完善而形成的。因此,在对格律诗进行英译的同时,很难顾全其所有内容、形式,必然存在取舍问题。因而,格律诗的具体英译方法需要探索和尝试。无论是形式上的格律平仄、声韵特点、阅读特点,还是内容上的对仗修辞、典故运用、文化习俗,都要进行一定的比对与研究。可以说,格律诗的翻译方法探讨,既是对中英诗歌的共同点进行考校,也是对对等翻译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格律诗 方法
下载PDF
英语格律诗的节奏变体与翻译
17
作者 王东风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00,共12页
节奏变体是英语格律诗中一种常见现象,指的是诗行中与特定诗歌的基本节奏不同的局部变化。节奏变体有偶发型和密集型之分。前者往往只是诗人利用诗歌的游戏规则偶然形成的节奏变化,而后者则多是诗人为实现特定的艺术目的而精心设计的表... 节奏变体是英语格律诗中一种常见现象,指的是诗行中与特定诗歌的基本节奏不同的局部变化。节奏变体有偶发型和密集型之分。前者往往只是诗人利用诗歌的游戏规则偶然形成的节奏变化,而后者则多是诗人为实现特定的艺术目的而精心设计的表现手段。就翻译而言,偶发型的节奏变体,可以无需考虑,但对密集型的节奏变体,就没有理由回避了,否则必然会造成艺术上的亏损。但以往的诗歌翻译及研究均没有关注节奏变体这一现象,因此所有带有密集型节奏变体的英语格律诗在译成汉语后,均未呈现出这一艺术特征。本文将聚焦这一主题,结合实际的诗歌翻译来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地处理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 节奏变体 诗歌翻译
原文传递
实践刘重德教授的译诗主张——《六祖坛经》中偈、颂的翻译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坚松 陈惠 《中国外语》 CSSCI 2009年第1期90-94,共5页
已故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刘重德教授主张以格律诗体译格律诗。本文以《六祖坛经》中的偈、颂英译为例,旨在证明这一译诗主张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实践这一主张的若干原则,包括在诗歌诸元素中寻求某种动态平衡、优先保证意义和意象的传... 已故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刘重德教授主张以格律诗体译格律诗。本文以《六祖坛经》中的偈、颂英译为例,旨在证明这一译诗主张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实践这一主张的若干原则,包括在诗歌诸元素中寻求某种动态平衡、优先保证意义和意象的传递、充分利用译语的诗歌资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重德 《六祖坛经》 格律诗翻译
原文传递
对“兼顾”译法的一些看法——兼议黄杲炘《英诗汉译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鲁艳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6,F0003,共5页
黄杲炘提出的"兼顾"译法兼顾的是英诗格律准确移植,突出的是译诗的借鉴功能;忽视的是诗歌的意境、神韵和审美价值。因此,翻译学者的"译诗必经之路"的评价夸大了兼顾译法,"译作缺乏审美价值论"则曲解了译... 黄杲炘提出的"兼顾"译法兼顾的是英诗格律准确移植,突出的是译诗的借鉴功能;忽视的是诗歌的意境、神韵和审美价值。因此,翻译学者的"译诗必经之路"的评价夸大了兼顾译法,"译作缺乏审美价值论"则曲解了译作的真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兼顾译法 格律
原文传递
卞之琳诗歌翻译的文体选择及审美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曼琼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卞之琳主张选择白话格律体翻译诗歌,这一选择是符合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与读者阅读期待视野的合理的文体选择。白话格律体译诗与西方诗人讲究格律、主张用口语体创作诗歌不谋而和,因而卞译诗歌很好地再现了原诗文体风格,同时也完美展现了... 卞之琳主张选择白话格律体翻译诗歌,这一选择是符合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与读者阅读期待视野的合理的文体选择。白话格律体译诗与西方诗人讲究格律、主张用口语体创作诗歌不谋而和,因而卞译诗歌很好地再现了原诗文体风格,同时也完美展现了白话格律体译诗的音乐美和"极炼如不炼"的本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格律体 文体选择 风格再现 审美价值 诗歌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