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te hemodynamic effects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1
作者 Bhavananda T.Reddy Andrew D.Michaels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67-73,共7页
Int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about 17.6 million patients suffer from symptoma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ffecting 7.9% of adults ≥ 20 years of age.1 An estimated 10.2 million patients have ... Int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about 17.6 million patients suffer from symptoma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ffecting 7.9% of adults ≥ 20 years of age.1 An estimated 10.2 million patients have angina, and 500,000 patients will develop new angina pectoris each year. 1 A subset of angina patients are categorized as refractory when symptoms continue despite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and revascularization.Routine daily activities become impossible without experiencing chest pain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diastolic augmentation HEMODYNAMICS ANGINA heart failure.
下载PDF
Hemodynamics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with Different Coronary Stenosis
2
作者 Sihan Chen Bao Li +3 位作者 Haisheng Yang Jianhang Du Xiaoling Li Youjun Liu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18年第8期149-162,共14页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is able to treat myocardial ischemia,which is usually caused by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However,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garding why this techniqu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is able to treat myocardial ischemia,which is usually caused by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However,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garding why this techniqu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myocardial ischemia remains unclear and there is no patient-specific counterpulsation mode for different rate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clinic.This study sought to investigate the hemodynamic effect of varied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rates when using EECP and the necessity of adopting targeted counterpulsation mode to consider different rate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Three 3-dimensional(3D)coronary models with different stenosis rates,including 55%(Model 1),65%(Model 2),and 75%(Model 3),were generated,then coupled with a 0-dimensional(0D)lumped parametric model of the blood circulatory system.EECP was applied to the 0D/3D coupled models to study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oronary artery.Under the same counterpulsation mode,the ratio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to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3 models during counterpulsation was 1.4,and the cardiac output and coronary artery flow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low wall shear stress(WSS)and high 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areas were mainly located at the posterior end of the stenosis and coronary artery bifurcation.Moreover,with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the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flow rate through the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area-averaged WSS decreased.The geometric multiscale model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EECP.Local precise hemodynamic effect of the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can be observed.It was found from the hemodynamic factors that the coronary artery with lower stenosis rate more likely led to better vascular endothelial remodeling.Thus,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patient-specific counterpulsation mode accounting for different condition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GEOMETRIC multiscale method wall shear stress HEMODYNAMICS
下载PDF
Reduced peripheral vascular reactivity in refractory angina pectoris:Effect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3
作者 Susanne M Bondesson Marie-Louise Edvinsson +1 位作者 Thomas Pettersson Lars Edvinsso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15-223,共9页
Objective To examine if the skin microvascular bed is altered and can be modified by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 angina.Methods Twent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refractory... Objective To examine if the skin microvascular bed is altered and can be modified by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 angina.Methods Twent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refractory angina were divided into EECP(n=10)or no EECP(n=10)groups.The data were compared to matched healthy subjects(n=20).The cutaneous forearm microvascular blood flow was measured by Laser-Doppler flowmetry.The vascular responsiveness to iontophoretic administration of acetylcholine(ACh),sodium nitroprusside(SNP)and local skin warming were studied.Measurements of 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class,blood pressure and plasma samples were registered.Results EECP patients showed reduced CCS-class compared to no EECP(P<0.05).Both EECP and no EECP(P<0.05)groups had decreas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as compared to SBP at baseline(P<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resting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refractory groups at baseline as well as after EECP and seven weeks of follow-up.Responses to heating,the responses to ACh and SNP in the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 were lower in both groups of refractory angina patients as compared to healthy subjects(P<0.05).EECP patients cor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treatment shown by reduced plasma level of 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and CCS-class.Conclusions Refractory angina patients have reduced responsiveness in their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 to ACh,SNP and heat compared to healthy subjects.Although EECP reduced the CCS-class,this effec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responsiveness of the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ractory angina pectoris FLOWMETRY MICROCIRCULATION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下载PDF
DESIGN OF NEW TYPE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DEVICE
4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1999年第4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DESIGN OF NEW TYPE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DEVICE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on Different Type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in the Elderly
5
作者 Na Wen Yingcong Xiao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CAS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xternal therapy on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CM constitutions using musculoskeletal ultrasonography and contras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xternal therapy on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CM constitutions using musculoskeletal ultrasonography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knee joint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57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in 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December 2019 to May 2021 were col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group (23 cases) and 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type group (34 cases)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CM fumigation and washing.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usculoskeletal ultrasonography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levant data, and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85.96% (49/57)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patients had suprapatellar bursa effusion, 42.1% (24/57) had iliotibial band bursae effusion, some of which had poor sound transmission, and thickened synovium was seen in most effusions, 33.33% (19/57) had osteophyte formation.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epth of suprapatellar sac effusion in the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group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P Conclusion: Musculoskelet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CM external therapy on KOA for different TCM constitutions. Dynamic observation of synovial lesion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provides a valuable imaging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nee Osteoarthritis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Type
下载PDF
增强性体外反搏联合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衰弱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一项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昱 黄艳群 +1 位作者 张树锋 周玲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衰弱程度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试验,共招募112例年龄60~80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包括常规组27例、运动组32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衰弱程度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试验,共招募112例年龄60~80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包括常规组27例、运动组32例、增强性体外反搏组25例和联合组28例。研究期限为3个月,主要评估指标为衰弱评分和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后,增强性体外反搏组、联合组在疲劳分项变化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在体力活动下降分项有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衰弱总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联合组30s⁃STS评分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可以提高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活动能力,增强性体外反搏能显著缓解疲劳,增强性体外反搏联合运动训练对缓解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衰弱症状,改善运动能力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 运动训练 衰弱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分级运动康复训练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杨艳 赵界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分级运动康复训练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诊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增强型体外反搏... 目的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分级运动康复训练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诊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分级运动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分级运动康复训练),每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完成6周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量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明显降低,实验组NT-proBNP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各指标的变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分级运动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马良 郭明凯 +2 位作者 侯渊博 杜玮玮 宋宝珠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于黄河三门峡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于黄河三门峡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EC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3)。治疗后,两组hs-CRP、NT-proBN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尼可地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融合外部注意力的扩散模型巡检图像去雾
9
作者 周景 田兆星 王满意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4-152,共9页
为降低雾天对输电线路巡检图像造成的影响,针对目前主流去雾算法存在计算成本高、图像去雾后检测性能差和难以部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雾天输电线路巡检图像去雾方法Diff-EaT。该方法采用融合Transformer的扩散模型结构,为降低体征提取模... 为降低雾天对输电线路巡检图像造成的影响,针对目前主流去雾算法存在计算成本高、图像去雾后检测性能差和难以部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雾天输电线路巡检图像去雾方法Diff-EaT。该方法采用融合Transformer的扩散模型结构,为降低体征提取模块中多头自注意力在ViT中的计算复杂度,使用多头外部注意力代替多头自注意力以减少计算负荷和增强特征学习。同时,设计了一个混合尺度门控前馈网络,在输入特征的深度可分离卷积之后集成了选通机制以改善局部信息捕获。在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对比试验,定量指标和定量指标都证明其有效性,复原图像细节更加清晰。在去雾检测系统中,对真实巡检图像去雾后使用YOLOv7进行检测,mAP@0.5、召回率、查准率分别提升6.92%、9.58%、4.11%,本文方法去雾后有效提高检测置信度,去雾检测系统可应用于实际场景。同时在消融实验中,证明了改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模型 输电线路巡检 图像增强 TRANSFORMER 外部注意力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如何影响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
10
作者 余长林 邵飞飞 孟祥旭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37,共24页
本文将工业智能化与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纳入统一分析框架,通过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工业智能化和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指标,从理论与实证层面考察工业智能化对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显著提升... 本文将工业智能化与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纳入统一分析框架,通过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工业智能化和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指标,从理论与实证层面考察工业智能化对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显著提升了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经过Heckman两步法、替换工具变量等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通过外部高技能劳动力需求扩张效应和内部人力资本提升效应提升了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的提升作用对于国有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小规模企业、无员工福利的企业、低生活成本地区的企业更加显著。本文研究对于政府如何通过工业智能化转型提升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外部需求扩张 人力资本提升 工资议价能力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11
作者 杨海燕 高宇 袁文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20-724,共5页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入选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于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360例老年原发...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入选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于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3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予以生活方式指导和服药依从性管理,药物组在生活方式指导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口服,药物+EECP组在生活方式加比索洛尔治疗基础上给与EECP,每周5次,1h/次,共治疗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颈动脉超声及临床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情况。记录干预期间副作用。结果与对照组和药物组患者相比,药物+EECP组的内皮功能显著改善:血清ET-1水平、临床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较干预前和其他两组降低,NO水平及颈动脉超声参数收缩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和流体剪切应力(FSS)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FSS与ET-1(r=-0.121,P=0.022)、NO-1(r=0.151,P=0.004)和临床收缩压(r=-0.154,P=0.003)变化值(干预后-干预前)之间呈相关关系。即使校正了混杂因素,这种相关性仍存在(P<0.001)。结论比索洛尔联合EECP可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增强型体外反搏 老年患者 内皮功能 24 h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老年心血管疾病增强型体外反搏康复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1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12 位作者 辽宁省老年服务协会 辽宁省互联网协会智慧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 沈阳市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 韩宏光 曲虹 罗哲 沈春健 邓丽 周成斌 白杨 稂与恒 姚野 王四清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961-969,共9页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高发疾病和人群死亡的最大原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随年龄增长的生理变化特点,老年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同时老年人常发生多病共患,更是导致心力衰竭患病率上...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高发疾病和人群死亡的最大原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随年龄增长的生理变化特点,老年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同时老年人常发生多病共患,更是导致心力衰竭患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亟待采取新的战略,制定适合老年人的个性化医疗保健方案,延缓老龄化心血管疾病进展,逐步提高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适合于心血管疾病康复和二级预防的无创性治疗方法。作为被动的有氧运动,EECP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无创的康复治疗手段。为了规范EECP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处方管理,有效增加冠状动脉储备、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获得最佳预后,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等专家组专家多次研讨和对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筛选,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侧重临床实践,以需求为导向,梳理流程,包括EECP工作原理、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操作规程,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开展规范化、系统化的EECP治疗,以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EECP的应用提供参考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老年 增强型体外反搏 运动康复 治疗 共识
下载PDF
制冷剂复合强化流动沸腾传热研究进展
13
作者 田兴旺 徐振涛 +2 位作者 张琨 陈聪 徐士鸣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0,共14页
单一的传热强化技术对于传热性能和传热效率的提升有限,大力发展复合强化传热技术对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制冷剂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热力学介质,其物理性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制冷系统的能量传输效果。基于制冷系统小型... 单一的传热强化技术对于传热性能和传热效率的提升有限,大力发展复合强化传热技术对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制冷剂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热力学介质,其物理性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制冷系统的能量传输效果。基于制冷系统小型化、轻量化及节能高效换热的发展趋势,制冷剂复合强化传热可以有效改善系统的制冷能效,近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制冷剂复合强化流动沸腾传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从纳米颗粒、泡沫金属、外场(超声/磁场/电场)以及绿色混合制冷剂4个角度进行系统的讨论和总结,指出制冷剂复合强化技术应用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多场协同作用下的纳米颗粒-泡沫金属-制冷剂复合强化传热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可为建立新型的多元制冷剂复合强化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 复合强化 纳米颗粒 泡沫金属 外场作用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稳斑贴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兰真真 张艺凡 +3 位作者 李明 焦雪妍 刘璐瑶 刘新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7期3164-3167,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稳斑贴对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心绞痛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稳斑贴对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心绞痛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和稳斑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疼痛程度、硝酸甘油使用量、生活质量、焦虑状态、内皮微颗粒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硝酸甘油使用量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F-12)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内皮微颗粒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稳斑贴能够有效缓解难治性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心肌灌注和冠脉血流储备,进而缓解心绞痛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稳斑贴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典型冠状动脉疾病作用效果的集中参数建模仿真
15
作者 王碧天 孙竺君 +3 位作者 王亚伟 刘晗浩 伍贵富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 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ECP)疗法对典型冠脉血管病及微血管心绞痛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使用集中参数建模方法,建立包含导管动脉与心肌微循环的右优势型冠脉生理模型。分别仿真单支狭窄、三... 目的 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ECP)疗法对典型冠脉血管病及微血管心绞痛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使用集中参数建模方法,建立包含导管动脉与心肌微循环的右优势型冠脉生理模型。分别仿真单支狭窄、三支狭窄及微血管心绞痛等病理情况。建立EECP干预模型,结合上述病理模型,仿真EECP对病理模型的血流动力学作用。结果 建立的冠脉生理模型、病理模型及EECP干预模型仿真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实验数据相符合。EECP对3种病理情况都有改善冠脉血流的效果。对单支狭窄,EECP在左主干冠脉狭窄程度达到80%~85%之后便无法使血流恢复正常水平。对三支狭窄,若3条分支狭窄程度有1支超过90%,则无法使用EECP治疗。对微血管心绞痛,EECP有效的临界情况是充血心肌血流量>1.03 mL/(min·g)、冠状动脉血流储备>1.64。结论 建立的EECP干预冠脉血管病模型符合预期,所获仿真数据对EECP的临床操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参数模型 冠脉血管病 微血管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欧东波 王琦 +3 位作者 冯光琴 李维 黄晓莲 韦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反搏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反搏组在...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反搏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反搏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LVEF、NYHA心功能分级、血肌酐(Scr)、24 h尿量、最大摄氧量(VO_(2)max)、无氧阈(AT)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变化。结果2组最终均有40例病人完成治疗,治疗前2组NT-proBNP、LVEF、NYHA分级、Scr、24 h尿量、VO_(2)max、AT、A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 d后,2组NT-proBNP、NYHA分级Ⅱ级比例、Scr、24 h尿量以及反搏组VO_(2)max、AT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反搏组LVEF、NYHA分级Ⅱ级比例、24 h尿量、VO_(2)max、AT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EECP对于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是相对低风险、无创的辅助治疗,短期可以观察到尿量增加、心功能改善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老年人 慢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心脏康复
下载PDF
EECP联合强化降脂对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残余炎症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熊保勇 郭广栗 +3 位作者 赵佳佳 樊俊雅 王新宇 张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826-1830,共5页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强化降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残余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 3组...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强化降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残余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A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B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强化降脂治疗,C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强化降脂治疗联合EECP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活动耐量、心脏射血功能及残余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心绞痛每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残余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各项指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前增加,且C组患者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CP联合强化降脂治疗能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活动耐量,提高心脏射血功能,抑制残余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增强型体外反搏 强化降脂 临床疗效 残余炎症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18
作者 李吉旭 郭延林 +3 位作者 李允强 李伟 梁浩 陆海楠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和英文(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和英文(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数据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评价。结果共纳入14篇RCTs,共1300例患者;依据不同疗程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分钟步行距离(6MWD)更远[MD(95%CI)=56.24(44.48~68.00),P<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更低[MD(95%CI)=-371.29(-642.63~-99.95),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更高[MD(95%CI)=3.75(2.50~5.01),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62(0.69~3.76),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慢性心力衰竭 META分析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陈保增 冯明静 +3 位作者 由文文 张云 左兆凯 王彦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2022-2027,共6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病人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病人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及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断层显像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64.1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1、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放射性异常积分、靶心图缺损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病人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肌供血不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麝香保心丸 增强型体外反搏 血管内皮功能 心肌断层显像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的体外反搏血流动力学效应及治疗策略优化
20
作者 许可 李鲍 +2 位作者 刘有军 张丽媛 杨奔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目的 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于不同狭窄程度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建立4个不同狭窄程度的0D/3D耦合几何多尺度血流动力学模型,开展不同反搏模式下的EECP数值模拟,定量计算脑动脉各血... 目的 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于不同狭窄程度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建立4个不同狭窄程度的0D/3D耦合几何多尺度血流动力学模型,开展不同反搏模式下的EECP数值模拟,定量计算脑动脉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中,处于4~7 Pa范围的狭窄下游TAWSS均值、低TAWSS危险区域百分比、高狭窄支流量被认为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环境。结果 对于50%、60%、70%、80%狭窄,在反搏气囊放气时刻分别为心动周期内0.5、0.6、0.7、0.7 s的反搏模式下,血流动力学环境最优。结论 对于50%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0.5 s的反搏模式;对于60%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0.6 s的反搏模式;对于70%、80%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0.7 s的反搏模式。随着脑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应当适当延长加压时长。研究结果可为临床上对不同狭窄程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ECP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血流动力学 数值模拟 壁面切应力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