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ting infusion for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A meta-analysis 被引量:2
1
作者 Ming Sang Yan-Qiu Huang Chang-De Jin 《Medical Data Mining》 2019年第1期22-30,共9页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heating infusion on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Method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atabases including Cochrane Library, PubMe...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heating infusion on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Method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atabases including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 Wan Fang database (Wan Fang),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 were retrieved. The retrieval contents we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improving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by heating infusion of nutrient solu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by two reviewers according to the data extraction tables. Results: A total of 17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1683 subjects were chosen. The results of me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abdominal pain,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nausea in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could be reduced by warm infusion of nutrient solution, but the effect of the infusion on vomiting, constipation, stomach retention and diarrhea was not superior. Conclusion: Heating infusion of nutrient solu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pain,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nausea in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ING INFUSION enteral nutrition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NUTRIENT solution Meta analysis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
2
作者 张晓梅 袁超 +6 位作者 罗彦嗣 李慧娟 杜敏 张小培 李淑恩 项丽君 崔艳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8-52,81,共6页
目的形成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神经重症患者胃肠营养管护理的相关证据,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形成专家共识初稿,通过1... 目的形成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神经重症患者胃肠营养管护理的相关证据,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形成专家共识初稿,通过1轮专家函询和2轮专家论证会,结合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各条目内容,形成专家共识终稿。结果最终形成的专家共识包括神经重症患者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的操作性定义、置管适应证、置管禁忌证、置管及维护、拔管指征5个方面。结论形成的专家共识实用性较强,可为神经重症患者双腔胃肠营养管的临床护理实践和质量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肠内营养 双腔胃肠营养管 胃管 肠管 管饲喂养 胃肠减压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鼻肠管管饲法在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蒋蓉 余艳 +3 位作者 张丁丁 吴红英 李梅 刘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某三甲医院及医联体医院收治的32例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留置鼻肠管管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二周后,观察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保留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某三甲医院及医联体医院收治的32例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留置鼻肠管管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二周后,观察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实验室检查指标、肌张力评分以及胃食道返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例次,运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留置鼻肠管管饲法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血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较前显著升高(P<0.05),球蛋白有上升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肌张力降低,胃食道返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例数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肠管管饲法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能减少因进食引发的并发症发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肠内营养 帕金森病 并发症
下载PDF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在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高青 李淑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93-494,共2页
目的对比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在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留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结果观... 目的对比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在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留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B、PAB和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胃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相比,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快速改善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空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支持 机械通气 营养状况 并发症
下载PDF
风险预警护理对脑卒中住院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房杉 沈洁 朱燕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护理对脑卒中住院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护理对脑卒中住院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预警护理。护理至患者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出院时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IHS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2.81±0.51)h、(38.19±3.51)h、(78.26±4.28)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8±0.47)h、(47.27±4.82)h、(89.10±5.19)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LB、PA、TP均升高,且观察组的ALB、PA、TP分别为(52.10±4.06)mg/mL、(391.18±21.05)μg/mL、(73.10±4.84)m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8±4.28)mg/mL、(341.28±20.98)μg/mL、(763.17±5.21)m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及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NIHSS分别为(30.28±3.21)分、(31.34±2.04)分、(6.28±1.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1±2.94)分、(37.31±2.37)分、(8.27±1.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预警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住院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调节心理状态,有益于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肠内营养支持 风险预警护理 营养状况 胃肠功能 心理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间歇管饲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6
作者 王莹婷 邓文珍 +2 位作者 王璐 谢茜宇 龚海娟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对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舒适度以及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对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舒适度以及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留置鼻胃管饲法,观察组采取IOE干预方法。对两组吞咽功能、留置舒适度以及置管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分级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舒适度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E支持的营养支持干预方式可明显改善脑卒中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置管舒适度,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舒适度 置管并发症
下载PDF
体表描绘法联合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在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静 梁好 +7 位作者 陈娇 叶日春 张微微 杨慧芳 廖文丽 张丽娜 聂丹 张小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简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15例需要留置鼻肠管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计算幽门短轴鼻肠管截面数量定位法,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简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15例需要留置鼻肠管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计算幽门短轴鼻肠管截面数量定位法,观察组实施体表描绘法联合超声引导定位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鼻肠管定位效能、治疗费用及置管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置管成功率97.96%,首次置管成功率87.76%,置管总次数(1.12±0.33)次,置管时间30(30,50)min;对照组总置管成功率86.36%,首次置管成功率62.12%,置管次数(1.38±0.63)次,置管耗时60(40,70)min。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鼻肠管定位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3.33%、100.00%、97.73%、100.00%、97.96%,对照组分别为64.00%、92.68%、80.85%、84.21%、81.82%。观察组置管治疗总费用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体表描绘法联合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可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降低治疗费用,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患者 鼻肠管 体表描绘法 超声引导 肠内营养 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营养护理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胃肠道保护及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
8
作者 牛玉青 李申 王兵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AMI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胃肠道保护效果、胃肠...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AMI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胃肠道保护效果、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免疫平衡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状态。结果2组干预前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DAO、D-乳酸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经口进食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Th17、Treg水平及Th17/Tre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Th17、Treg水平及Th17/Tre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清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清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增强对AMI患者的胃肠道保护,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同时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和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肠内营养支持 并发症 胃肠道功能
下载PDF
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周华晨 闫海霞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采用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双色球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22例,单一组给予肠外营养,联合组给予低热量...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采用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双色球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22例,单一组给予肠外营养,联合组给予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比较术前、术后7d、术后10d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统计两组术后康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干预后营养指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联合营养支持方式,可改善患者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指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量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消化道肿瘤 术后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Optimal timing and route of nutritional support after esophagectom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15
10
作者 Richard Zheng Courtney L Devin +3 位作者 Michael J Pucci Adam C Berger Ernest L Rosato Francesco Palazz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1期4427-4436,共10页
Some controversy surrounds the postoperative feeding regimen utilized in patients who undergo esophagectomy.Variation in practice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exists including the type of nutrition started,the del... Some controversy surrounds the postoperative feeding regimen utilized in patients who undergo esophagectomy.Variation in practice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exists including the type of nutrition started,the delivery route,and its timing.Adequate nutrition is essential for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as these patients often present with weight loss and have altered eating patterns after surgery,which can affect their ability to regain or maintain weight.Methods of feeding after an esophagectomy include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nasoduodenal/nasojejunal tube feeding,jejunostomy tube feeding,and oral feeding.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early oral feeding is associated with shorter LOS,faster return of bowel function,and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s after surgery pathways after esophagectomy with a component of early oral feeding also seem to be safe,feasible,and cost-effective,albeit with limited data.However,data on anastomotic leaks is mixed,and some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incidence of leaks may be higher with early oral feeding.This risk of anastomotic leak with early feeding may be heavily modulated by surgical approach.No definitive data is currently available to definitively answer this question,and further studies should look at how these early feeding regimens vary by surgical technique.This review aims to discus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optimal route and timing of feeding after esophagec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CTOMY Oral FEEDING Early FEEDING Delayed FEEDING enteral nutrition ESOPHAGEAL cancer JEJUNOSTOMY tub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Single endoscopist-perform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tube placement
11
作者 Askin Erdog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26期4172-4176,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ingle endoscopist-perform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is safe and to compare the complications of PEG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METHOD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ingle endoscopist-perform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is safe and to compare the complications of PEG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METHOD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G placement between June 2001 and August 2011 at the Baskent University Alanya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er wer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Patients whose PEG was plac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a single endoscopist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PEG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pull method.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indications for PEG, major and minor complications resulting from PEG, nutritional status,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s and the use of antibiotic treatment or antibiotic prophylaxis prior to PEG. Comorbidities, rates, time and reasons for mortality were also evaluated. The reasons for PEG removal and PEG durat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Sixty-two patients underwent the PEG procedure for the first time during this study. Eigh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G placement by 2 endoscopists were not enrolled in the study. A total of 54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tients' mean age was 69.9 years.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for PEG was cerebral infarct, which occurred in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patients. The mean albumin level was 3.04 ± 0.7 g/dL, and 76.2% of the patients' albumin levels were below the normal values. The mean CRP level was high in 90.6% of patients prior to the procedure.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antibiotics for either prophylaxis or treatment for infections prior to the PEG procedure. Mortality was not related to the procedure in any of the patients. Buried bumper syndrome was the only major complication, and it occurred in the third year. In such case, the PEG was removed and a new PEG tube was placed via surgery. Eight patients (15.1%) experienced minor complications, 6 (11.1%) of which were wound infections. All wound infections except one recovered with antibiotic treatment. Two patients had bleeding from the PEG site, one was resolved with primary suturing and the other with fresh frozen plasma transfusion.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major and minor complications is in keeping with literature. This finding may be noteworthy,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STOMY Gastric FEEDING tube enteral nutrition enteral FEEDING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下载PDF
经一次性使用鼻胃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诗扬 王太阳 +1 位作者 秦金梅 崔晓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5期2774-2777,共4页
目的观察经一次性使用鼻胃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接收的20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经一次性使用鼻胃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分为对照组(100例,行经... 目的观察经一次性使用鼻胃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接收的20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经一次性使用鼻胃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分为对照组(100例,行经口进食辅以肠外营养干预)与试验组(100例,经一次性使用鼻胃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腹泻、腹胀、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6.00%)(P<0.05)。结论经一次性使用鼻胃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优于行经口进食辅以肠外营养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经一次性使用鼻胃肠管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敏瑾 胡春晓 卢翀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50-156,共7页
背景营养不良是脑卒中(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单纯肠内营养支持难以保证营养物质的及时消化吸收,而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是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营养物质吸收的有效手段,可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 背景营养不良是脑卒中(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单纯肠内营养支持难以保证营养物质的及时消化吸收,而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是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营养物质吸收的有效手段,可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目的探讨CVA后吞咽障碍患者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疗效.方法选取2017-09/2020-10我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均治疗2 wk.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wk、2 wk后营养参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总淋巴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与血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IHS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ing systemⅡ,APACHEⅡ)评分、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水平,并统计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1 wk、2 wk后外周血TLC与血清IgM、IgG、IgA、Hb、ALB、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 wk、2 wk后NIHSS、APACHEⅡ评分及血清DAO、D-L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屏障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进程,且医疗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肠内营养支持 益生菌 康复进程
下载PDF
留置鼻肠管与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喜云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7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鼻肠管、鼻胃管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行... 目的观察鼻肠管、鼻胃管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治疗14 d后,分析2组患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变化,统计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鼻胃管留置,采取鼻肠管留置下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风险及预后方面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鼻肠管 鼻胃管 营养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食管癌根治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对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亚星 李军 《食管疾病》 2023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可行性及其对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可行性及其对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观察组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首次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开始进食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清运铁蛋白(transferrin,TF)以及血清白蛋白(ALB)、腹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PA、TF、ALB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两组PA、TF、ALB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腹围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咽喉肿痛(34.04%)、吻合口瘘(2.13%)、肺感染(4.26%)、呕吐(31.91%)、声音嘶哑(10.64%)、腹胀(17.02%)的发生率和对照组(分别为47.83%、6.53%、8.69%、41.30%、13.04%、26.09%)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可缩短首次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开始进食以及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腹围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肠减压管 营养状况 胃肠功能
下载PDF
胃肠减压法在危重症患者三腔鼻肠管位置判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志民 李雪晶 乔首昂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5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胃肠减压法判断危重症患者三腔鼻肠管位置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4月120例留置三腔鼻肠管的危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盲插法留置的三腔鼻肠管。根据鼻肠管导管尖端位置判断方法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运用胃肠减压法判断危重症患者三腔鼻肠管位置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4月120例留置三腔鼻肠管的危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盲插法留置的三腔鼻肠管。根据鼻肠管导管尖端位置判断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胃肠减压装置连接开口在胃内的吸引腔,并结合听诊和回抽液体测pH值的方法判断导管尖端是否通过幽门;对照组仅使用听诊和回抽液体测pH值的方法判定导管位置是否通过幽门。床旁X线被用来证实导管尖端的准确位置。结果研究组65例患者中,初步判断59例置管成功,6例失败,与床旁X线的结果一致;对照组55例患者中,初步判断46例置管成功,9例失败,实际成功39例,失败16例。两组置管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5,P=0.003)。结论胃肠减压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鼻肠管位置,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减压 危重症 三腔鼻肠管 肠内营养
下载PDF
经鼻肠管营养支持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17
作者 卢卉欣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7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究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SH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42)。... 目的探究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SH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42)。两组均采取基于FTS的干预措施,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行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Ⅰ-FABP)、血浆D-乳酸(D-L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并发症、术后恢复[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TP、PAB、Hb水平更高,Ⅰ-FABP、D-LA水平及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05%vs 37.93%,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GOS评分等级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经鼻肠管营养支持联合FTS可有效改善SHI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快速康复外科 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支持 并发症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外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1
18
作者 许媛 何伟 +4 位作者 葛庆岗 罗涛 周华 李彤 侯静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 :观察消化道大手术后及其他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 ,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5 9例收住 SICU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病人 ,根据所患疾病分为单纯消化道手术组 (41例 )与重症组 (外科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ARDS及... 目的 :观察消化道大手术后及其他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 ,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5 9例收住 SICU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病人 ,根据所患疾病分为单纯消化道手术组 (41例 )与重症组 (外科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ARDS及伴有 MODS等 18例 )。观察肠道喂养量、输注速度、EN天数、血清白蛋白及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 结果 :单纯手术组对术后早期 EN耐受较好 ,3天达到足量 (10 4.6 k J/ kg· d- 1 ) ;两组在输注速度、最大耐受量、腹泻、腹胀等并发症方面均有明显不同。重症组肠内营养液输注速度、最大维持量等均低于手术组 ,EN天数、腹泻、腹胀的发生率高于手术组 ;腹泻发生与 Alb水平呈负相关 ,与 APACHE 、输注速度呈正相关。 结论 :肠内营养相关的胃肠道并发症与疾病状态及其严重程度、肠内营养输注速度与用量、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相关。重症组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而且许多病人不能过渡到 TEN,而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胃肠道相关并发症 重症病人
下载PDF
肠内营养液的温度、速度对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郭嘉 孔艳霞 +1 位作者 蓝惠兰 李奇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速度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液输注对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进行EN的患者根据使用加温营养泵与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同时将观察组再根据营养泵给液速度,分为01、02、03 3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速度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液输注对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进行EN的患者根据使用加温营养泵与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同时将观察组再根据营养泵给液速度,分为01、02、03 3组,对照组也根据以上方法,分为C1、C2、C3 3组,每组40例.01、C1组EN泵给液速度为60-70 mL/h,02、C2组EN泵给液速80-100 mL/h,03、C3组EN泵给液速度为110-120 mL/h.观察各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胃潴留发生情况、EN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不同的输注速度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使用加温营养泵,温度控制在37℃-40℃,且输注速度在80-100 mL/h时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临床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液 温度 速度 胃肠道并发症
下载PDF
肠内营养制剂恒温与加温输注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芳 杨倩倩 +6 位作者 孙蕊 高岚 苗凤茹 张晓梅 霍春暖 邓秋霞 王宇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7期971-976,共6页
目的 :通过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恒温与加温输注,观察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患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是否加温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防止区域性差异分别选择中国华北、东北、华南等地的5家... 目的 :通过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恒温与加温输注,观察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患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是否加温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防止区域性差异分别选择中国华北、东北、华南等地的5家医院,经鼻胃管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234例,入院后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恒温组与加温组,其中恒温组117例,加温组117例,加温组使用带有加热功能的肠内营养泵,温度设定在37~40℃。恒温组ICU病室内温度保持在(24.0±1.5)℃,观察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7日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中便秘发生最多为62例次(26.5%),加温组21例次(17.9%),恒温组41例次(3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潴留共发生为51例次(21.8%),加温组发生19例次(16.2%),恒温组32例次(27.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泻共发生50例次(21.4%),其中加温组41例次(35.0%),恒温组9例次(7.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胀6例次(2.6%),呕吐2例次(0.9%),消化道出血0例次,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症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肠内营养制剂 恒温输注 加温输注 胃肠道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