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磁共振T_(1)-Maping技术定量参数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初始T_(1)及ECV
1
作者 聂伟霞 高立 +3 位作者 李涯 李亿华 赖树填 袁旭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志愿者之间NativeTi值与ECV值,评估两者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47例临床诊断为HCM的患者及24例正常志愿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包括心脏电影、... 目的 通过对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志愿者之间NativeTi值与ECV值,评估两者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47例临床诊断为HCM的患者及24例正常志愿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包括心脏电影、增强前T_(1)-Maping、增强后T_(1)-Maping及延迟钆对比剂增强(LGE)]。经后处理计算Native T_(1)值及ECV值;同时观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LGE有无强化;病例组组与正常组间Native T_(1)及ECV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其诊断效能。根据肥厚段心肌有无延迟强化,将病例组分为LG E(+)组和LGE(-)组,并对比两组之间的NativeT_(1)值与ECV值。结果 病例组Native T_(1)及ECV高于正常组,两组间NativeT_(1)、 ECV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ativeT_(1)值[(1297.148±66.800)ms:(1113.375±98.637),P=0.019];ECV值[(37.829±6.850)%:(33.666±3.952)%,P=0.016];LGE(+)组Native T_(1)及ECV高于LGE(-)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参数间S pearman相关分析,NativeT_(1)值与ECV值具有正相关关系[r=0.566,P<0.001];ROC曲线,NativeT_(1)[AUC=0.909,灵敏性79.2%、特异性95%],ECV[AUC=0.673,灵敏性66.7%、特异性66.0%],NativeT_(1)诊断效能较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磁共振T_(1)-Maping技术可以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进行定量诊断,其参数NativeT_(1)诊断效能优于E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T_(1)-Maping NativeT_(1)值 ecv LGE
下载PDF
心脏双源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计算细胞外容积用于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刘烁 李晓娟 +1 位作者 张梦琪 王姗姗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算ECV,比较两种方法对MF的诊断效能。结果:DSCT-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6±0.27,ECV为(33.04±10.68)%;而MRI-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1±0.32,ECV为(29.49±11.14)%。DSCT-ECV与MRI-EC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ECV与MRI-ECV诊断CHF患者MF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DSCT-ECV:100%、92.86%和98.51%,MRI-ECV:98.11%、100%和98.51%),两种方式的诊断可靠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V是心力衰竭的可量化技术,且预测心肌弥漫性纤维化能力强,DSCT-ECV和MRI-ECV评价CHF患者的MF准确性高,可用于相关疾病分级、进展监测和治疗指导,而DSCT-ECV较MRI-ECV应用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磁共振成像(MRI) 细胞外容积(ecv)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MF)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NF-κB、IκB-α表达及粘附分子ICAM-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崔广智 金树梅 +1 位作者 赵桂峰 范英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71-1675,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NF-κB、IκB-α及粘附分子ICAM-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建立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损伤模型,以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做为对照...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NF-κB、IκB-α及粘附分子ICAM-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建立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损伤模型,以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做为对照,间接细胞ELISA方法定量检测NF-κB、IκB-α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ICAM-1、VCAM-1mRNA的表达。结果TNF-α可增加ECV304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同时降低其抑制因子IκB-α的表达,低浓度的丹参酮ⅡA对TNF-α引起的ECV304细胞NF-κB的表达升高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增加其IκB-α的表达;高浓度的丹参酮ⅡA可明显抑制NF-κB的表达,同时增加其抑制因子IκB-α的表达。同时丹参酮ⅡA抑制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ICAM-1、VCAM-1mRNA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及其相关粘附分子ICAM-1、VCAM-1mRNA表达,这有利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ecv304 NF-ΚB 粘附分子 mRNA
下载PDF
山茱萸最佳配伍组分对高糖致ECV304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惠琴 农伟虎 +4 位作者 刘成鼎 李莉 刘洪 刘斌 吴佳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研究山茱萸最佳配伍组分(环烯醚萜苷、三萜酸和多糖以2∶1∶2配伍)对高糖培养的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um cells,ECV304)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细胞,在细胞板内加入含30 mmol.L-1高糖的10%胎牛血清(fetal ... 目的研究山茱萸最佳配伍组分(环烯醚萜苷、三萜酸和多糖以2∶1∶2配伍)对高糖培养的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um cells,ECV304)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细胞,在细胞板内加入含30 mmol.L-1高糖的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RPMI 1640培养液,加入空白、山茱萸最佳配伍组分大剂量、小剂量含药血清。同时设10%FBS RPMI 1640培养液作正常对照,川芎嗪作阳性对照。在37℃、5%CO2饱和湿度培养48 h后,取细胞上清液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进入细胞内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酯(DCFH-DA)荧光强度来反映细胞内ROS含量。结果高糖组细胞上清液中SOD、GSH-Px活性降低,MDA、ROS含量增加(P<0.01),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抗氧化能力降低。而山茱萸最佳配伍组分能提高SOD、GSH-Px活力,降低ROS、MDA含量,与高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山茱萸最佳配伍组分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最佳配伍组分 ecv304 SOD MDA GSH-PX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微管骨架在登革病毒感染ECV304细胞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炜 王嘉丽 +5 位作者 彭涛 陈宗涛 高娜 万颖杰 张俊磊 安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8-631,共4页
目的 研究登革病毒在与ECV3 0 4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细胞微管骨架的变化,以及微管在病毒释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2型登革病毒感染ECV3 0 4细胞株,间接免疫荧光双染色技术观察微管和病毒抗原的分布;应用col cemid破坏微管骨架,检测细... 目的 研究登革病毒在与ECV3 0 4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细胞微管骨架的变化,以及微管在病毒释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2型登革病毒感染ECV3 0 4细胞株,间接免疫荧光双染色技术观察微管和病毒抗原的分布;应用col cemid破坏微管骨架,检测细胞内外病毒滴度的变化,以明确微管是否参与病毒的复制。结果 登革病毒感染后ECV3 0 4细胞微管骨架的排列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为3种类型:无序排列;围绕核形成环状结构;微管结成束状形成线状突触。间接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登革病毒抗原与微管共染,分布在微管组织中心。感染后8h ,药物组上清中的病毒滴度高于一般感染组,而细胞内的病毒滴度低于一般感染组。结论 登革病毒感染引起ECV3 0 4细胞微管的排列发生变化,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了微管解聚,后者促进病毒的释放;药物的添加,加剧了对微管的破坏程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病毒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微管骨架 ecv304细胞
下载PDF
肌肽对ECV304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白剑 张俊 +5 位作者 迟戈 刘丽娜 樊淼 刘海东 李伟伟 杨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肌肽对缺氧所致人体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缺氧条件下ECV304细胞损伤模型,用MTT法观察肌肽对缺氧损伤的ECV304细胞活性的影响,测定细胞培养基中乳酸脱氨酶(LDH)活力,并对细胞骨架进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观... 目的研究肌肽对缺氧所致人体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缺氧条件下ECV304细胞损伤模型,用MTT法观察肌肽对缺氧损伤的ECV304细胞活性的影响,测定细胞培养基中乳酸脱氨酶(LDH)活力,并对细胞骨架进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观测其细胞结构。结果浓度为10~20 mmol/L肌肽孵育ECV304细胞6 h后,可以抑制缺氧12 h和24 h引起的ECV304细胞活性下降,同时减少LDH的释放,保持细胞骨架完整。结论肌肽对缺氧所致的ECV304细胞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肽 细胞骨架 ecv304细胞 缺氧
下载PDF
舒林酸和吲哚美辛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波 吴云林 +3 位作者 张学军 贺恒益 王升年 乔敏敏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 体外研究非甾体类消炎药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舒林酸和吲哚美辛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 ,并设置不同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 ,以体外药物敏感实验 (MTT)检测舒林酸和吲哚美辛在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 目的 体外研究非甾体类消炎药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舒林酸和吲哚美辛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 ,并设置不同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 ,以体外药物敏感实验 (MTT)检测舒林酸和吲哚美辛在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对ECV30 4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 ;以流式细胞仪技术和Hoechst332 5 8荧光染色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有无凋亡改变及其形态学变化。结果 舒林酸和吲哚美辛在体外对ECV30 4细胞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 ,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舒林酸能显著诱导ECV30 4细胞产生凋亡。结论 舒林酸和吲哚美辛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生长的作用 ,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凋亡而抑制其生长 ,同时也可能存在其他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林酸 吲哚美辛 人血管内皮细胞 ecv304 生长抑制作用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雷公藤内酯醇调节Raji细胞内VEGF的表达及基质胶中ECV304细胞血管形成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8
作者 崔国惠 陈卫华 +2 位作者 薛克营 刘芳 陈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08-1012,共5页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雷公藤内酯醇作用Raji细胞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VEGF与ECV血管形成的关系,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抑制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法对Raji细胞上清的VEGF定量;用基质胶上的内皮细胞网...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雷公藤内酯醇作用Raji细胞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VEGF与ECV血管形成的关系,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抑制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法对Raji细胞上清的VEGF定量;用基质胶上的内皮细胞网络形成检测ECV304(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起源的细胞系)血管生成;用RT-PCR检测VEGFmRNA含量。结果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对Raji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最适合作用时间为24小时,24小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5nmol/L;Raji细胞上清VEGF的含量在TNF-α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处理组则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Raji细胞内VEGFmRNA主要为VEGF165和VEGF121,其含量在TNF-α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增加,而雷公藤内酯醇抑制VEGFmRNA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方式;Raji细胞上清、VEGF(10ng/ml)和TNF-α(10ng/ml)处理的Raji细胞上清在基质胶中作用ECV304细胞后可促进血管形成,而雷公藤内酯醇(25nmol/L)处理的Raji细胞上清和1640培养基作为的对照组加入基质胶中ECV304细胞未见血管形成。结论:在TNF-α、雷公藤内酯醇作用Raji细胞过程中,TNF-α促进VEGF的表达而雷公藤内酯醇则抑制其表达;TNF-α处理的Raji细胞上清在基质胶中促进血管形成,而雷公藤内酯醇则抑制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雷公藤内酯醇 VEGF RAJI细胞 ecv304细胞 血管形成
下载PDF
川芎嗪对缺氧缺糖状态下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林蓉 刘俊田 +1 位作者 甘伟杰 王维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目的 :观察缺氧缺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 (ECV 30 4 )释放乳酸脱氢酶 (LDH)、一氧化氮 (NO)、丙二醛(MDA)水平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缺氧缺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培养液和细胞层中LDH活... 目的 :观察缺氧缺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 (ECV 30 4 )释放乳酸脱氢酶 (LDH)、一氧化氮 (NO)、丙二醛(MDA)水平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缺氧缺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培养液和细胞层中LDH活性 ;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 ;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以评价脂质过氧化程度 ;荧光偏振法测定内皮细胞膜流动性。结果 :缺氧缺糖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LDH释放增加、MDA生成增多和膜流动性增高 ,NO水平降低。而川芎嗪可抑制缺氧缺糖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LDH ,MDA生成和降低细胞膜流动性 ,提高NO水平。结论 :川芎嗪可保护缺氧缺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氧缺糖状态 血管内皮细胞 ecv-304 乳酸脱氢酶 LDH 一氧化氮 NO
下载PDF
灵芝多糖肽对ECV304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游育红 林志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10-1513,共4页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对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ECV304细胞,以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为氧化剂损伤细胞,造成氧化损伤模型,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灵芝多糖(12.5、25、50、100mg.L-1),以MTT法测细胞存活率;以光镜、电镜检测细...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对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ECV304细胞,以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为氧化剂损伤细胞,造成氧化损伤模型,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灵芝多糖(12.5、25、50、100mg.L-1),以MTT法测细胞存活率;以光镜、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线粒体损伤;用AnnexinV/PI双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的百分率。结果灵芝多糖(12.5、25、50、100mg.L-1)可减少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对ECV304的氧化损伤,MTT检测灵芝多糖给药组,ECV304细胞存活率增加。光镜下可见细胞损伤减少,电镜可见灵芝多糖(50mg.L-1,温育24h)减轻细胞器如线粒体氧化损伤,减少细胞凋亡。细胞流式检测表明:对照组、给药组、损伤组总凋亡百分率分别2.24%±0.43%、24%±6.4%(P<0.01)、82.1%±7.9%。结论灵芝多糖肽(GLPP)对ECV304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肽 ecv304 氧化损伤 线粒体 凋亡 流式细胞
下载PDF
ECV304细胞可作为一般模型、工具或靶用于生物医学和药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其夏 邱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ECV304 was reported first in 1990 as a spont aneously-transformed and immortalized cell line derived from a Japanese HUVEC. S ubsequently, many studies validated that the ECV304 is a permanent endothelial cell line. I... ECV304 was reported first in 1990 as a spont aneously-transformed and immortalized cell line derived from a Japanese HUVEC. S ubsequently, many studies validated that the ECV304 is a permanent endothelial cell line. It has been used widely as an endothelial cell model and an useful re search tool in bio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However, several distinct differenc es exist between ECV304 and HUVEC. Some studies even pointed out that ECV304 is not of HUVEC origi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data including ours, this reporte dly endothelial-derived permanent human cell line ECV304 may be dedifferentiated towards an epithelial phenotype. It is therefore not an appropriate cell line t o study endothelial cell biology. But cultured ECV304 cells can still be used as a model, tool or target i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depending on whether or not their functional expression or markers are suitable for the research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v304细胞 生物医学 药学 医学实验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NF-κB decoy ODN低温缺氧对ECV-304的转染及复氧后对其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丰贵文 于立新 +1 位作者 赵显国 张宏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59-1364,共6页
目的 :探讨在Euro Collin’s(ECs)中 ,低温缺氧条件下脂质体 (invivoliposome)介导NF κB诱捕物寡核苷酸 (NF κBdecoyOD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 30 4 )的转染效率以及复氧后对其NF 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的黏附分子mR NA表达的影响 .... 目的 :探讨在Euro Collin’s(ECs)中 ,低温缺氧条件下脂质体 (invivoliposome)介导NF κB诱捕物寡核苷酸 (NF κBdecoyOD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 30 4 )的转染效率以及复氧后对其NF 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的黏附分子mR 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脂质体 /decoyODN、脂质体 /scrambledODN复合物 ,在低温缺氧的ECs转染ECV 30 4 .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 ,观察在 4℃条件下 ,decoyODN浓度为 1 .0 μmol/L的ECs缺氧保存ECV 30 4 6h后的平均荧光强度 (MFI)和摄取率以及ODN的胞内分布 ;同时设立裸ODN转染为对照 ,观察脂质体介导decoyODN对ECV 30 4的转染效率 .应用凝胶电泳迁移改变试验 (EMSA)分析ECV 30 4低温缺氧保存 6h/复氧后不同时间的NF κB活性以及decoyODN对NF κB活性抑制效果 .利用RT PCR方法检测各组ECV 30 4的ICAM 1 ,VCAM 1以及P selectin的mRNA表达 .结果 :ECV 30 4在ECs中 4℃缺氧保存 6h后 ,脂质体介导ODN对ECV 30 4转染的MFI为 1 0 72 .7± 33.1 ,是裸ODN转染的 91 .1倍 ,细胞对ODN的摄取率为 (93.1±2 .6 ) % ,是裸ODN转染的 71 .5倍 ;脂质体介导ODN转染的ECV 30 4 ,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部分荧光颗粒分布于胞质 ,胞核内呈强荧光颗粒 ,而裸ODN转染的ECV 30 4 ,胞质内偶见少量荧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株ecv304 低温低氧 脂质体 转染 黏附分子
下载PDF
eola1下调表达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月明 杨宗城 +5 位作者 梁自文 苏踊跃 罗向东 陈渝 梁光萍 陈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11-2113,共3页
目的 设计和构建人类新基因人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 1(endothelium overexpressedlipopolysaccharide as sociatedfactor1,eola1)特异性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sieola1,建立eola1下调表达模型 ,观察eola1下调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设计和构建人类新基因人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 1(endothelium overexpressedlipopolysaccharide as sociatedfactor1,eola1)特异性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sieola1,建立eola1下调表达模型 ,观察eola1下调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设计靶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 ,连接到经BamHⅠ HindⅢ酶切线性化的pSlincer3 .1 H1质粒上 ;转染重组质粒到ECV3 0 4细胞 ,通过定量RT PCR实验检测靶基因的抑制情况 ;对转染sieola1质粒的细胞进行细胞计数 ,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构建的小RNA干扰质粒sieola1转染ECV3 0 4细胞能够抑制靶基因eola1的表达 ;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ola1表达抑制后 ,细胞生长周期延长。结论 成功构建了针对eola1基因的siRNA质粒 ;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初步确认eola1具有抑制ECV3 0 4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ecv304 EOLA1 转染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ECV304)表达的HLA-G1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彩娥 韩军艳 +4 位作者 杨惠军 吴雄文 黄亚非 梁智辉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6-678,共3页
目的:证实HLA-G1分子能够抑制NK细胞对同种血管内皮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DNA转染技术,以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LA-G1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再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表达的HLA-G1分子。并用MTT比色法检测HLA... 目的:证实HLA-G1分子能够抑制NK细胞对同种血管内皮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DNA转染技术,以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LA-G1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再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表达的HLA-G1分子。并用MTT比色法检测HLA-G1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ECV304细胞上可稳定表达HLA-G1。NK细胞对空质粒pcDNA3转染的ECV304细胞的杀伤率为(50.6±18.1)%;而对pcDNA3-HLA-G1转染的ECV304细胞的杀伤率为(29.7±11.4)%,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HLA-G1分子可明显抑制NK细胞对同种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G1 ecv304 NK细胞 杀伤抑制
下载PDF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联合应用对ECV304活性及能量代谢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淑静 孙微微 +3 位作者 张家宁 赵健凯 任爽 张文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1-746,共6页
为探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联合应用对人脐静脉内皮ECV304细胞活性及能量代谢影响,采用排列组合法确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联合用药的浓度配比,生长曲线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试剂盒测定糖代谢中相关... 为探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联合应用对人脐静脉内皮ECV304细胞活性及能量代谢影响,采用排列组合法确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联合用药的浓度配比,生长曲线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试剂盒测定糖代谢中相关酶活力和代谢产物含量。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1200μg/m L和苦参碱600μg/m L联合作用效果较好,联合应用对ECV304增殖抑制和形态改变较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明显增强,可明显降低有氧氧化中的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及ATP含量,对糖酵解的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及乳酸影响较小。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苦参碱联合应用明显干扰ECV304细胞氧化磷酸化有关酶活性,减少ATP生成,抑制ECV304细胞增殖,实现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间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人脐静脉内皮ecv304细胞 能量代谢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两种剂型的鱼肝油酸钠对ECV-304细胞系病理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屠军波 兰海龙 +3 位作者 杨壮群 张铁良 宋勇 邢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鱼肝油酸钠的普通剂型和脂质体剂型对ECV-304细胞系的病理作用。方法以ECV-304细胞系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鱼肝油酸钠的普通剂型和脂质体剂型,通过对比形态学(倒置显微镜、Giemsa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活性(MTT法)及流... 目的对比研究鱼肝油酸钠的普通剂型和脂质体剂型对ECV-304细胞系的病理作用。方法以ECV-304细胞系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鱼肝油酸钠的普通剂型和脂质体剂型,通过对比形态学(倒置显微镜、Giemsa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活性(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来探讨不同剂型对ECV-304细胞系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普通剂型组出现细胞水肿、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染色质絮状化等坏死性变化;脂质体剂型组中染色质出现了新月状边集,碎裂并向胞膜移动,形成凋亡小体。细胞活性测定显示普通剂型组活细胞数目下降速度快;脂质体剂型组活细胞数目下降速度较慢。脂质体剂型组PI染色后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出现典型亚二倍峰。结论鱼肝油酸钠普通剂型表现为剧烈的毒性作用,呈现坏死性变化;而鱼肝油酸钠脂质体剂型对ECV-304细胞系表现为渐进性的缓释作用,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肝油酸钠 脂质体 血管瘤 ecv-304细胞系
下载PDF
高糖时细胞间相互作用对共培养ECV304细胞的影响及茶多酚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红 李海浪 +2 位作者 王凯 曾玉 刘必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6-329,共4页
目的:研究高糖时系膜细胞对体外共培养的ECV304细胞产生活性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以及茶多酚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ECV304细胞和系膜细胞不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组、茶多酚干预组,并与... 目的:研究高糖时系膜细胞对体外共培养的ECV304细胞产生活性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以及茶多酚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ECV304细胞和系膜细胞不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组、茶多酚干预组,并与两种细胞分别单独培养进行比较,培养36h后,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测定培养ECV304细胞内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在共培养模型中,高糖抑制SOD活性,促进MDA产生,上调共培养模型中ECV304细胞TGF-β1mRNA表达,其作用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的ECV304细胞,茶多酚干预可拮抗高糖时ECV304细胞的上述改变。结论:(1)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和ECV304细胞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促进共培养的ECV304细胞产生活性氧和上调TGF-β1的表达。(2)茶多酚通过干预这种细胞间相互作用,保护ECV304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培养 葡萄糖 茶多酚 活性氧 转化生长因子Β ecv304细胞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致伤ECV-304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小勤 陈利国 +2 位作者 贾会欣 彭志允 张竞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64-966,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致伤ECV-304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按空白对照组、血瘀证组、TanⅡA40、20、10、5μg/mL组分组,MTT法检测ECV-304活性。结果:24h和48h血瘀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致伤ECV-304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按空白对照组、血瘀证组、TanⅡA40、20、10、5μg/mL组分组,MTT法检测ECV-304活性。结果:24h和48h血瘀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24h和48h TanⅡA 10μg/mL组与血瘀组比较,细胞活性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可以损伤内皮细胞,丹参酮ⅡA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血瘀证 ecv-304 病证结合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沉默Smad4基因表达对ECV304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阳 黄晓园 +4 位作者 马全富 杨漾 庄亮 马丁 周剑峰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Smad 4基因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初步了解Smad 4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人Smad4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片段siRNA1和siRNA2,脂质体介...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Smad 4基因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初步了解Smad 4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人Smad4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片段siRNA1和siRNA2,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应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Smad4基因表达水平;应用细胞周期分析和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流式细胞仪检测ECV304细胞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单层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转染前后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从2条siRNA中成功筛选出1条siRNA,于RNA和蛋白水平可明显下调Smad4基因的表达;ECV304细胞转染Smad4的siRNA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能够筛选出高效的特异阻断Smad4基因表达的siRNA;Smad4基因表达下调能够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实验性 RNA干扰 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基因 SMAD4 细胞 ecv304
下载PDF
低浓度葡萄糖诱导ECV304细胞损伤机制的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宁 薛耀明 +2 位作者 朱波 连欣 陆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14-2317,共4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为细胞模型,用低浓度葡萄糖刺激ECV304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12h内不同时间点细胞ROS产量,之后用低浓度葡萄糖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 目的探讨低浓度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为细胞模型,用低浓度葡萄糖刺激ECV304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12h内不同时间点细胞ROS产量,之后用低浓度葡萄糖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联合刺激ECV304细胞12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ROS产量,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测定NADPH氧化酶活性。结果低浓度葡萄糖能够显著增加ECV304细胞ROS产量,ROS产量具有时间依赖性和葡萄糖浓度依赖性,低糖能增加NADPH氧化酶的活性。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预处理细胞,能使2.8mmol/L组活性氧产量降低44%,细胞活力提高32%,0mmol/L组活性氧产量降低60%。结论低糖可以显著增高ECV304细胞氧化应激水平而参与内皮细胞损伤,其部分机制可能与NADPH氧化酶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v304细胞 氧化应激 低浓度葡萄糖 NADPH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