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6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with New Technology Us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Chunyang Chi Yan Yue +2 位作者 Kexin Zhong Yunfeng Zhang Vivian Ngan-Lin Leid 《教育技术与创新》 2022年第3期32-43,共12页
The issue of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is a worldwide concern.Following a thorough review of current studies,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new technology in a broad sense has"hard technology"(refer... The issue of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is a worldwide concern.Following a thorough review of current studies,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new technology in a broad sense has"hard technology"(referring to new inventions,discoveries,and creations that can be practically operated and applied)and"soft technology"(generally referring to technology formed in all industry fields in response to new changes,new markets,new industries,and new business models,such as innovative marketing models,new team building,and management strategizing,cultural and creative skills,etc.),with distinctive and external and internal connotations.In a narrow sense,new technology refers to the most recent and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n a particular industry field.There are also definitions that are based on their applicability,such as referring to new operation methods as new technologies.The premise of how to precisely implement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to understand how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nk.For this reason,this study takes senior graduate students as its target,and through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survey data,we get three results.First,education featuring applications of new technology proves highly compelling,particularly given its importance in graduates'career development,thus garnering support;second,such education is both conceptual and practice-based;third,education concer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can be carried out in any major,both in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disciplines,with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technical skills according to the varying disciplin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we propose solutions and recommend methods of applying new applic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Use Cultivation Model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higher education
下载PDF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esearch institute binding to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For example Tianjin
2
作者 Xu Zheng 《学周刊(中旬)》 2012年第8期29-31,共3页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EURI) Binding is a market-oriented strategic alliance as 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intermediary organs for auxiliary forces complement, in ...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EURI) Binding is a market-oriented strategic alliance as 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intermediary organs for auxiliary forces complement, in which enterprises play the leading role and which combines the efforts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t is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binding coope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cial economy continue to offer new challenges for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is situation, many universities in Tianjin area actively develop their superiority and cooperate with enterprise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trying their best to explore various enterprise- 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binding ways to quicken the pa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ransfer in order to make the school's track wider and wider.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ianjin area, this text introduces the cases of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 research binding about this area's universities and comes up with safeguard measures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other areas'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binding, combining with educatio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下载PDF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高职老年保健与管理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究
3
作者 孙晓敏 刘昕 +1 位作者 范小琳 顾磊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针对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实践中融通深度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和实训条件有限等问题进行改进,遵循校企深度合作、双主体育人的设计思路,构建以岗定标、以赛促教、以证融课、以课定学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三阶五步”... 针对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实践中融通深度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和实训条件有限等问题进行改进,遵循校企深度合作、双主体育人的设计思路,构建以岗定标、以赛促教、以证融课、以课定学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三阶五步”教学模式,为学生增值赋能的多元多维评价体系,遵循“双向奔赴,共创精彩”的课程思政理念,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老年保健与管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课赛证 高职 老年保健与管理 校企合作
下载PDF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的逻辑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菊霞 任君庆 彭振博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论述为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提供了政策基础与现实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呈现出校企主体功能效益差异、管理权力运行向度单一、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等问题表征,实际上是由...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论述为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提供了政策基础与现实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呈现出校企主体功能效益差异、管理权力运行向度单一、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等问题表征,实际上是由于协同创新价值认同缺失、权力分配失衡、利益共享不均衡等治理不足所致。外溢性的公共价值达成、异质性的多元主体协同及柔性的网络化秩序建立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的逻辑。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建立“产科教”融合的治理价值理念、保障协同创新治理主体话语权、建立协同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创新场域等路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高职教育 校企协同创新 多元治理
下载PDF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凯 贾韶千 李思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6期176-179,共4页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人们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深刻理解“三种精神”科学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该文分析得出“三种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人们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深刻理解“三种精神”科学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该文分析得出“三种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相融性、在教育方式上具有互补性,并创新提出“课程重构、文化浸润、实践育人、数字赋能”的四维融入路径,从而实现“三种精神”对高职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引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下载PDF
陶行知的高等教育改革创举及其教育家精神新探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运来 杜淑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陶行知是一位实现了教育家精神和改革家实践耦合发展的大先生,是“革命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的革命”的典范。在投身平民教育运动之前,他业已在我国高等教育革新方面做出了若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包括力主首开“女禁”,开辟中国女子... 陶行知是一位实现了教育家精神和改革家实践耦合发展的大先生,是“革命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的革命”的典范。在投身平民教育运动之前,他业已在我国高等教育革新方面做出了若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包括力主首开“女禁”,开辟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新天地;首倡“教学法”,以“学”为中心引领全国;引进“选科制”,拉开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大幕;创办“暑期学校”,发出以教育改造社会之嚆矢。除了大爱、奉献、创造、求真这“四种精神”之外,“平等精神”也在陶行知精神图谱上占有重要位置,因为他主张师生平等、男女平等;呼吁教学相长,“教”“学”平等;倡导知行合一,“劳力”与“劳心”平等;追求“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高等教育改革 平等精神 陶行知“五种精神”
下载PDF
产教融合共同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冯英梅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校企双元育人的突出问题,基于产教融合共同体,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构建校企双主体“价值融合、过程共培、实践互通、文化互融”的协同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双主体、多平台”的协... 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校企双元育人的突出问题,基于产教融合共同体,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构建校企双主体“价值融合、过程共培、实践互通、文化互融”的协同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双主体、多平台”的协同育人保障体系、“双主体、贯通式”的课程体系及“双主体、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实施路径,有效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共同体 校企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
下载PDF
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华文化融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影 张静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授课对象量大面广,高职英语教师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牢记“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中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本文探讨高职英语课堂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具体选取,... 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授课对象量大面广,高职英语教师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牢记“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中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本文探讨高职英语课堂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具体选取,探索将中华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更好履行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培养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教育家精神 中华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认知现状与培育路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静 赵祎丹 杨鹏 《中国人事科学》 2024年第2期53-63,共11页
工匠精神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支撑和关键,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河北省5所普通本科院校和8所高职专科院校1 028名学生工匠精神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较高认同感;大多数学... 工匠精神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支撑和关键,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河北省5所普通本科院校和8所高职专科院校1 028名学生工匠精神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较高认同感;大多数学校能够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体系。但现阶段仍存在大学生群体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认知不全面,高校工匠精神培养模式较为单一,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均值略低于高职专科院校学生,高职专科院校比普通本科院校更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等问题。提升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应从“工匠精神认知提升”“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与职业引导”“工匠精神从校园到企业的延伸”四个层面,发挥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协同作用,形成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完善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普通本科院校 高职专科院校 产教融合
下载PDF
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中高职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研究与探索
10
作者 梅阳寒 李柏枝 +2 位作者 李笑勉 左大利 陈永刚 《职业技术》 2024年第8期45-50,共6页
中高职贯通培养是职业教育育人的重要途径,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人力资源。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格定位不准,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构建以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的五年一贯... 中高职贯通培养是职业教育育人的重要途径,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人力资源。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格定位不准,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构建以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的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开发一体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递进层级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主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出了中高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中高企命运共同体机制,为培养符合现场工程师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企 现场工程师 贯通培养 产教联合体 职业教育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桂文龙 郑义 朱其志 《职业技术》 2024年第8期13-18,共6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永恒课题,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从产教融合助力高职教育“三全育人”的理论逻辑分析入手,查找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三全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永恒课题,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从产教融合助力高职教育“三全育人”的理论逻辑分析入手,查找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三全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动力源泉,分析企业参与育人的核心价值,通过夯实立德树人大格局、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搭建文化育人辅助阵地、创新协同育人高效率等实施路径,激活企业参与“三全育人”的新动能,为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三全育人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作用
下载PDF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12
作者 张建华 任相魁 +1 位作者 董岸杰 邓联东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2期193-196,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改的方向之一,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政工作、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是工科高分子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该文针对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的课程内容,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改的方向之一,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政工作、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是工科高分子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该文针对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的课程内容,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由点到面地融入各章节的专业知识讲授中,从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高分子合成工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教育改革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家国情怀 工匠精神
下载PDF
“1+X”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玮玮 宋传祥 《办公自动化》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文章围绕“1+X”政策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文章分析了“1+X”政策的背景和定义,着重探讨了其对高职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随后,通过调研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现状,指出了在教学模式和资源配... 文章围绕“1+X”政策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文章分析了“1+X”政策的背景和定义,着重探讨了其对高职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随后,通过调研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现状,指出了在教学模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强调其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行业需求的重要性。在探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时,文章提出了包括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及技术与创新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建议。最后,文章强调了高职院校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如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提升教育效果。通过这些措施,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适应“1+X”政策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1+X”政策 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 校企合作
下载PDF
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探究
14
作者 余景波 朱少慧 赵深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主要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问题,制约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目标达成。因此,高职院...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主要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问题,制约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目标达成。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营造教育教学文化环境,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建立教育家成长机制,引导教师做教育家型教师;科学开展教师教育培训,助力教育家成长;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态势等行动路径践行教育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育家精神 践行 路径
下载PDF
中华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与现代传承——以高职院校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娟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136-140,共5页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能工巧匠的摇篮,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其重要的时代使命。中华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工匠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包蕴着德艺兼求、强勉拙诚、持规破矩等优良的文化基因。同时,时代...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能工巧匠的摇篮,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其重要的时代使命。中华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工匠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包蕴着德艺兼求、强勉拙诚、持规破矩等优良的文化基因。同时,时代的变迁也让中华工匠精神有了新的时代气质,在当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中华工匠精神依然具有化育理想人格、传承文化基因、促进学生成才等丰富的现代价值。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发传承工匠精神的文化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路径重塑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工匠文化 文化基因 文化传承 高职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科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
16
作者 阳艳珠 杨靖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工科研究生已逐渐成为高精尖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如何培养满足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科研究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工科研究生应当加强自我能力认知,调整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与积极的学习心态,提... 工科研究生已逐渐成为高精尖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如何培养满足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科研究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工科研究生应当加强自我能力认知,调整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与积极的学习心态,提升科研幸福感与社会责任感,实现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的转变;研究生导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与教育思维,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状态与科研能力,为不同的研究生分配适切的科研任务与课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与科研使命感;高校应当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进一步发挥人才与学科优势,为国家科技进步培养所需的高端技术型工科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工科研究生 科学素养 创新精神
下载PDF
“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培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17
作者 吕佳 魏巍 《江苏商论》 2024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通过对当前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本课题梳理出目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双创教育质量的因素,提出“区校一体”的“专创融合”体制机制建设,开展基于培育学生“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 通过对当前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本课题梳理出目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双创教育质量的因素,提出“区校一体”的“专创融合”体制机制建设,开展基于培育学生“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建立以成果孵化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器,促进优质项目落地,以此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学校与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奥特维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立现代学徒制班,对创新“专创融合”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校企全方位合作共育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企业家精神 高职院校 双创教育
下载PDF
企业家精神赋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18
作者 张小斌 唐雯 洪康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7-112,共6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集理论性、实践性以及应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已成为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拥有丰富思想理论资源与价值底蕴的企业家精神,其核心要义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内在的...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集理论性、实践性以及应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已成为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拥有丰富思想理论资源与价值底蕴的企业家精神,其核心要义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内在的联动性。将企业家精神融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是契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特征和要求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实施“五化”育人路径,即转化育人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催化自育觉醒、深化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有效破解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现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还能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注入发展新动力,从而构建一个持续发展、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企业家精神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园艺专业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作者 马光恕 廉华 +3 位作者 高玉刚 盛云燕 王茹华 张帆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217-220,共4页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深化本科生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园艺专业为例,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促使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深化本科生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园艺专业为例,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促使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三农”情怀等方面阐述了园艺专业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专业 劳动教育 创新精神 创业能力 工匠精神 “三农”情怀
下载PDF
论文化参与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作用
20
作者 左鹏军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5期5-16,共12页
在高校文化育人这一系统教育工程中,文化参与是具有特殊地位、特殊意义和不可替代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育人和文化参与,不仅需要教育者、实施者的积极谋划、有力实施和持续推进,更需要受教育者的自觉响应、积极参与和主动发展;受教... 在高校文化育人这一系统教育工程中,文化参与是具有特殊地位、特殊意义和不可替代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育人和文化参与,不仅需要教育者、实施者的积极谋划、有力实施和持续推进,更需要受教育者的自觉响应、积极参与和主动发展;受教育者文化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原发性、主体性的发挥,是决定文化育人成果的关键。在文化参与过程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态度的优化、文化体验的进行、文化涵咏的持续、文化经验的丰富以及文化成就的取得,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多种因素、多种力量各施所长、相互激发、共同汇聚、齐头并进,才有可能激发文化参与的最大潜能、发挥最大力量、实现最佳效果,把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做好,为新时代的高校人才培养作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参与 文化育人 高等教育 相互激发 大学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