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mily history and diseas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被引量:3
1
作者 Pei-Qi Wang Jun Hu +12 位作者 Elie S Al Kazzi Eboselume Akhuemonkhan Min Zhi Xiang Gao Raquel Holand de Paula Pessoa Sami Ghazaleh Tuhina Cornelius Suhel Abbas Sabunwala Shadi Ghadermarzi Kartikeya Tripathi Mark Lazarev Pin-Jin Hu Susan Hutfles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CAS 2016年第4期556-563,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family histor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and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Crohn's disease(CD) residing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METHODS We performed...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family histor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and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Crohn's disease(CD) residing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METHODS We performed a survey-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participants with CD recruited from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We compared the prevalence of IBD family history and history of ileal involvement,CD-related surgeries and IBD medication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adjust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RESULTS We recruited 49 participants from China and 145 from the United States.The prevalence of family history of IB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China:4.1%,United States:39.3%).The three most commonly affected types of relatives were cousin,sibling,and par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ed with child and sibling in China.Ileal involvement(China:63.3%,United States:63.5%) and surgery for CD(China:51.0%,United States:49.7%) were nearly equivalent in the two countries.CONCLUSION The lower prevalence of familial clustering of IBD in China may suggest that the etiology of CD is less attributed to genetic background or a family-shared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Despite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in etiology,surgery and ileal involvement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countries.Examining the changes in family history during the continuing rise in IBD may provide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etiology of 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 disease Family history Disease outcom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PIDEMIOLOGY GENETICS environment MEDICATION SURGERY
下载PDF
意蕴、现状、原则与路径:环境史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
作者 郑星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8期106-109,共4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整合环境史的研究成果,将其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对新时代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回应,也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生态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坚持导向明确和...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整合环境史的研究成果,将其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对新时代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回应,也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生态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坚持导向明确和以人为本、建构整体和立德树人以及注重实效和实践创新等基本原则,从课程建设、实践考察、校园文化建设、自我教育等路径入手,以期发挥环境史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应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The“Great Flood”of 1926: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post-disaster management in British Malaya
3
作者 Fiona Williamson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SCIE 2016年第11期10-18,共9页
This paper is an historical case study of a major flood that occurred in British Malaya in 1926.It focuses on two key points.First,that the magnitude and subsequent impacts of the flood were exacerbated by contemporar... This paper is an historical case study of a major flood that occurred in British Malaya in 1926.It focuses on two key points.First,that the magnitude and subsequent impacts of the flood were exacerbated by contemporary industrial,agricultural,and hydraulic practices.Second,that this event pushed the British colonial government toward improving their land and riv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over the following decades.This article draws on recent research arguing the importance of an historical approach to disaster,as it enables greater insight into a disaster’s causes and long-term political,social,and environmental ramifications.Focussing on December 1926-a month of especially severe flooding likely linked to La Niña-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how those inundations became disastrous because of man-made changes enacted on the local environment.It will consider the sequential effect of the inundations,from their immediate to medium-term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to subsequent government-led flood mitigation schemes.By viewing the mid-1920s floods as a catalyst for change,with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it is also possible to assess how far these changes were positive or neg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tish Malaya DISASTER environment floods history hydraulic governance.
原文传递
Preface-Understanding the coevolution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in great turning periods of Earth history
4
作者 TONG JinNan SHI XiaoY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11期1513-1515,共3页
Wherever the first life originated, the Earth has grown organisms. The Earth provides life with all the basicelements required for the composition and growth of life. And of more importance is that the Earth has
关键词 LIFE Preface-Understanding the coevolution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in great turning periods of Earth history
原文传递
Integration and Symbiosis between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and Urban Space during Urbanization in China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勤 刘琦 郎丁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9期41-44,48,共5页
By taking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Tai'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over the past 30 years for example, the paper had introduce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culture and their influence ... By taking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Tai'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over the past 30 years for example, the paper had introduce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culture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urban residential spatial pattern, and explained the mutual effect and guidance betw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residential concepts and the extension of city context. It had pointed out that the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rather than economic persp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at each level, it had proposed that urban construc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characteristic livable city construction should lay stres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economy and historic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URBAN history Tai’an URBAN development
下载PDF
博物学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华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5,共9页
中国当下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巨大代价的,出现这种现象不能全归结为体制与管理者,唤醒每个公民的生态意识可能是极为重要的。近代以来发达的博物学文化相当程度上形塑了一部分中产阶级的自然观、生活态度。博物学文化对于生态... 中国当下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巨大代价的,出现这种现象不能全归结为体制与管理者,唤醒每个公民的生态意识可能是极为重要的。近代以来发达的博物学文化相当程度上形塑了一部分中产阶级的自然观、生活态度。博物学文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复兴博物学需要做一阶和二的工作,学界要联通科学史、环境史、自然文学、环境伦理学等相关学科,以深入研究博物学的历史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学文化 科学史 环境史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在专业课中融入科技史教育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旭升 万力 梁四海 《中国地质教育》 2005年第3期63-64,共2页
在专业课中融入科技史的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动的学科发展历史中领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方法,激发探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环境流体力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科技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教学方法 科技史 环境流体力学
下载PDF
变动的环境变动的国家——美国作为一个环治国家的演化 被引量:9
8
作者 侯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所谓“环治国家”,指的是现代国家通过强调其控制与管理自然、资源以及相关行为的责任,运用其所掌握的资本与专业知识,调整或建立新的生态与社会秩序,从而定义其与公民、社会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虽然美国在环境治理中始终同时拥有... 所谓“环治国家”,指的是现代国家通过强调其控制与管理自然、资源以及相关行为的责任,运用其所掌握的资本与专业知识,调整或建立新的生态与社会秩序,从而定义其与公民、社会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虽然美国在环境治理中始终同时拥有多重面相,但是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从建国到进步主义时代,从进步主义到1960年代,当下,则处于第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美国的治理从早期的自由放任进入第二阶段的建立“公地”,再到第三阶段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加强对公民行为的管理。此三个阶段转换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变化的环境以及随之变化的环境知识,而非某个权力群体或者若干群体意志的一厢情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治国家 环境治理 环境史 美国公地 生态学时代
下载PDF
环境思想史和环境科学历史发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清硕 王平 《环境导报》 1996年第3期1-3,共3页
人类主体与环境客体的相分导致明确环境概念的产生。人类产生过“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和“人类中心论”等环境思想。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中产生“环境报复论”和“环境和谐论”等思想,推动了环境科学的诞生和发展。环... 人类主体与环境客体的相分导致明确环境概念的产生。人类产生过“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和“人类中心论”等环境思想。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中产生“环境报复论”和“环境和谐论”等思想,推动了环境科学的诞生和发展。环境科学发展了“环境质量学说”,正将注意力转向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上。环境科学仍处于发展与完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环境思想史 环境科学史
下载PDF
什么是环境史?——对唐纳德·休斯的环境史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梅雪芹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9,共10页
唐纳德·休斯是美国丹佛大学约翰.埃文斯历史学杰出教授,环境史的开创者之一,从环境史诞生伊始到现在,一直活跃于环境史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成果。休斯对环境史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在于他所作的理论思考。这... 唐纳德·休斯是美国丹佛大学约翰.埃文斯历史学杰出教授,环境史的开创者之一,从环境史诞生伊始到现在,一直活跃于环境史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成果。休斯对环境史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在于他所作的理论思考。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方面:1)对生态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的论述;2)对"什么是环境史"及其与其他学科之关联的分析;3)对环境史与其他历史门类之区别和联系的阐述;4)对环境史的丰富意义的揭示。通过对休斯环境史著述中的理论思考的梳理,我们既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他对环境史的一般理论问题的认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领略他从事环境史研究的个性特征。而休斯对环境史的意义的揭示,还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历史学家在研究和叙述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纳德·休斯 环境史 生态 环境 发展观
下载PDF
人水关系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家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1-584,共4页
对人水关系问题出现的原因、现象及其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作了简要的概括,并指出数学模式不适合准确灾害预报的需要。数学模式有助于人们通过工程手段建设和谐的人水关系的基本概念与设计的参考,而工程调控在信息时代将会成为解决环境... 对人水关系问题出现的原因、现象及其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作了简要的概括,并指出数学模式不适合准确灾害预报的需要。数学模式有助于人们通过工程手段建设和谐的人水关系的基本概念与设计的参考,而工程调控在信息时代将会成为解决环境问题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古代哲学 水分循环 治水 环境与资源危机
下载PDF
全球学术版图上的中国环境史研究——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之后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利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是该领域的首次全球性大型集会,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环境史学的最新发展和目前版图,从中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鉴于新的发展形势和趋向,中国环境史学者应放眼世界,努力从文明与自然协同演化的全球过程中认识... 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是该领域的首次全球性大型集会,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环境史学的最新发展和目前版图,从中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鉴于新的发展形势和趋向,中国环境史学者应放眼世界,努力从文明与自然协同演化的全球过程中认识中国环境史的特殊性;应树立大国情怀,着眼于全球环境危机和人类共同困境,积极开拓新领域,寻找新课题,深入发掘本国环境历史经验和生态文化资源并阐释其全球价值;在积极学习西方环境史学理论方法的同时,应充分继承本土史学传统和思想资源,提出自己的学术命题、研究范式和原创性理论,努力提升中国环境史学的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 中国环境史 学术版图
下载PDF
《环境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莺 张浥琨 +1 位作者 吴鹿鸣 洪丹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1期184-184,181,共2页
《环境化学》是高职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充分发掘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该课程中的土壤化学的教学模块为例,探讨了以专业教育为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纲要的课程思政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 《环境化学》是高职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充分发掘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该课程中的土壤化学的教学模块为例,探讨了以专业教育为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纲要的课程思政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模块,实现德技并重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化学 党史学习 土壤环境化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中学历史教学与环境意识教育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璟生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88-92,共5页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在研究人类历史的同时 ,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问题的研究 ,培养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 ,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历史活...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在研究人类历史的同时 ,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问题的研究 ,培养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 ,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历史活动课程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教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历史教学 环境意识教育 自然环境 《课程标准》 自然关系 环境教育
下载PDF
教育环境史:环境史视域下的教育史研究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洪宇 刘佳 《教育史研究》 2021年第1期4-13,共10页
从教育与自然互动的视角审视历史上的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探索教育与环境关系演变背后的规律与特征,是环境史视域下对教育史的新探索。教育环境史研究主要关注教育的外部自然环境的变迁过程,教育与自然发生关系及相互作用的... 从教育与自然互动的视角审视历史上的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探索教育与环境关系演变背后的规律与特征,是环境史视域下对教育史的新探索。教育环境史研究主要关注教育的外部自然环境的变迁过程,教育与自然发生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方式、途径和特点,以及教育对自然的感知及其代际传承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具体研究上,教育环境史研究应秉持大史料观,综合借鉴环境史、生态史、考古学、地质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作为教育史和环境史的一个交叉研究领域,教育环境史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辩证关系思想的坚守与弘扬,也是对国际史学前沿和教育史跨学科研究趋势的顺应;既具有推动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关切全球环境问题及人类前途命运的强烈情怀和指导现实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环境史 教育史 环境史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生态环境史视阈下的交通技术变迁——以交通工具的演进为中心
16
作者 李琦珂 曹幸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23-127,共5页
现代交通科技日新月异,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愈来愈多。将交通工具的演进历程置于生态环境史的视阈之下去作观察,就会发现交通技术的进步是以生态环境的异化为代价的。交通工具由生物力负荷、自然力承载,到机械力驱动,再到能源做动力的... 现代交通科技日新月异,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愈来愈多。将交通工具的演进历程置于生态环境史的视阈之下去作观察,就会发现交通技术的进步是以生态环境的异化为代价的。交通工具由生物力负荷、自然力承载,到机械力驱动,再到能源做动力的进化过程,其实就是一部人类以交通工具为媒介,与环境日益抗衡、同自然不断疏离的历史。倡导自行车交通,呼唤清洁环保交通,应该是每个社会公民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技术变迁 交通工具演进 生态环境史 清洁环保交通
下载PDF
驴运即人运--《环境、权力与不公》中的物种主义偏见分析
17
作者 王富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4-51,共8页
不同人群所拥有的权力真正决定着其所享用的客观环境条件,就是通过这样的机制,权力在不同种族、不同阶级和不同性别的人之间创造了现实生活中结构性的不平等、不公平,因此,权力是环境史上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令人意外的是,非洲土著在... 不同人群所拥有的权力真正决定着其所享用的客观环境条件,就是通过这样的机制,权力在不同种族、不同阶级和不同性别的人之间创造了现实生活中结构性的不平等、不公平,因此,权力是环境史上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令人意外的是,非洲土著在被殖民期间的境遇和当地的一种动物——驴子,演绎了相似的命运轨迹。他们的经历通常是:先被白人统治者借环境之由污名化、标签化,后被驱逐、强制搬迁,稍有反抗,就会被惩罚、被屠戮。驴子先是经历了各种抹黑,后遭到野蛮屠杀。间接统治手段方便白人殖民者实施暴力种族歧视行为,而当地的部族首领无力作为,又方便了白人殖民者推行自己理想化的经济模式。驴子和部族主体被虐待的原因须结合环境史史实进行透视和溯源:这是一种环境种族主义在南部非洲历史上的具体表现,而白人殖民者实施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心理逻辑动力则是其根深蒂固的物种主义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环境、权力与不公》 环境史 环境种族主义 物种主义
下载PDF
史前人类探索、适应和定居青藏高原的历程及其阶段性讨论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发虎 夏欢 +3 位作者 高玉 张东菊 杨晓燕 董广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总结出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直至定居的5个阶段性发展过程:古老型智人自中更新世晚期就开始了对高原的适应;现代智人于40~30 ka前已经开启了对高原腹地的探索;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气候转暖时段,细石器... 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总结出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直至定居的5个阶段性发展过程:古老型智人自中更新世晚期就开始了对高原的适应;现代智人于40~30 ka前已经开启了对高原腹地的探索;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气候转暖时段,细石器人群向高原大范围扩散,并在全新世早中期的活动更为频繁;粟作农业人群至少在5.2 ka前进入高原东部低海拔的河谷地带,在4.8 ka以后开始定居在高原东部3 000 m以上海拔的区域;3.5 ka以来麦作的传入和牧业经济的发展助力人群大规模定居高海拔区域。人类在向高原扩散和定居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生理与文化适应,但受限于当前考古发现与研究材料,史前狩猎采集、农业和牧业等人群在高原的时空分布、对高海拔环境的生理与行为适应﹑与低海拔人群和以藏族为主的现代高原人群之间的联系,以及高寒地区河谷农业和山地高原面游牧双重经济活动对高寒文明形成的支撑作用和高寒文明的普适性等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期待未来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极端环境 人类适应 环境考古 人类活动历史
下载PDF
贝加尔湖区环境保护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伊.阿科达莫夫 罗见今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0-84,共5页
根据贝加尔湖地区的地理、地质和自然生态环境,阐述该地环境保护的前期历史和60年来环保的演变;论述俄国、苏联和俄罗斯联邦有关贝加尔湖区的法律和该地现代环境概况,认为对今天的环保工作是一个有益的案例,足资借鉴。
关键词 环境科学史 贝加尔湖 生态保护 世界自然遗产
下载PDF
返璞归真:中国常态环境史研究刍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九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0-202,共13页
按状态来分,环境史所关注之环境有变态与常态两种类型。已有的环境史研究大都围绕环境变迁、灾荒发生、瘟疫流行等变态环境展开。这与文献多寡、史家偏好、思维惯性等有关。其实常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同样很重要,值得深入发掘。有必要引... 按状态来分,环境史所关注之环境有变态与常态两种类型。已有的环境史研究大都围绕环境变迁、灾荒发生、瘟疫流行等变态环境展开。这与文献多寡、史家偏好、思维惯性等有关。其实常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同样很重要,值得深入发掘。有必要引入准静态视角来审视环境问题,同时借鉴更具静态色彩的学科研究理路,积极介入若干独特领域的研究。学界应加大对常态环境的研究力度,既可拓宽环境史研究的疆域,又有助于全面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常态环境 变态环境 准静态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