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chitectural Space of Kizil Grottoes Based on the Spirit of Place
1
作者 YAN Qingqing YAN Zibo WU J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2期80-84,共5页
As a Buddhist architecture,Kizil Grottoes have important spiritual and cultural value because of its religious spiritual attribute and its growth in a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 As a Buddhist architecture,Kizil Grottoes have important spiritual and cultural value because of its religious spiritual attribute and its growth in a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llec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and taking the place spirit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spatial form and functional fun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ves,and seek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al material form and consciousness spirit,thereby expounding the place spirit of spati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belonging contained in Buddhist architecture of Kizil Grotto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ry of place spirit Kizil Grottoes Spatial identity Cultural attribution
下载PDF
Landscape Design for Ecologically Livabl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被引量:2
2
作者 阎淑龙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8期1-4,共4页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paper had analyzed that it had emphasized visual perception, plane design and grade while functionality, vertical space and applicability of residential envir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paper had analyzed that it had emphasized visual perception, plane design and grade while functionality, vertical space and applicability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al landscapes were neglected. Landscapes in ecologically livable environment were characterized by pretty natural environment, safe and spacious activity place, gentle and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 space, heav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and distinctive landscape feature. It had put forward design ideas for ecologically livable environment covering humanity, integrity, diversity and culture. The design thoughts were adjusting to local conditions, respecting the site, inheriting the spirit of place, conducting reasonable layout, rationally utilizing water,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plants community, creating comfortable activity place, highlighting theme, and manifesting culture. Ecological and livable concept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landscape design. It was regarded that green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was the key for urban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each desig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G environment HUMANITY Diversity culture spirit of place Water-loving Ecological effect
下载PDF
智能革命对人性的深度拷问 被引量:1
3
作者 成素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175,共9页
当科学技术发展到影响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时,合乎伦理的技术发展和基于技术发展的伦理学研究就成为时代之需。因为智能机器的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性带来了人类劳动或工作形态的大变革,突破了传统的制度安排和伦理规范的限度,提出了如... 当科学技术发展到影响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时,合乎伦理的技术发展和基于技术发展的伦理学研究就成为时代之需。因为智能机器的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性带来了人类劳动或工作形态的大变革,突破了传统的制度安排和伦理规范的限度,提出了如何重新理解“自由”“劳动”“成功”等关乎人性的概念问题;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身体技术化趋势,互联网、大数据、元宇宙、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的精神技术化趋势,提出了如何认知人的身体边界、精神愉悦、自我尊严、自我实现乃至生命意义等关乎人性的实践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度拷问之基础上。这开启了“人,成之为人”的第二个过程,提出了必须平衡科技发展与人类价值保护,平衡技术的应用价值与社会责任的要求。这种情况表明,人类社会在从工业文明转向智能文明的过程,迫切需要重塑或营造有利于人的身心成长和生命意义提升的人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的新境界 身体技术化 精神技术化 人文环境
下载PDF
辽宁省红色文旅资源发展与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强 潘艳飞 《绿色包装》 2024年第5期168-171,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辽宁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聚焦其丰富多彩、充满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旨在深挖其历史文化底蕴所承载的重要意义,以促进辽宁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提高红色文旅的价值和吸引力,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辽宁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聚焦其丰富多彩、充满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旨在深挖其历史文化底蕴所承载的重要意义,以促进辽宁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提高红色文旅的价值和吸引力,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树立“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为代表的“六地”红色旅游地标,拓展“一核”“三片”“四廊”带动“多点”联动的整体格局,采取“依托红色主体向外辐射”的策略,形成“红色+”联动开发模式,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六地”精神 红色文旅 包装设计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场所精神理论下传统街区文化空间呈现与感知
5
作者 赵寰熹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9,共13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街区面临着文化空间的传承问题。地方文脉的传承,与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空间特性的延续、人们对区域氛围的感知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选择场所精神理论作为切入点,以北京天桥地区为例,使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三...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街区面临着文化空间的传承问题。地方文脉的传承,与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空间特性的延续、人们对区域氛围的感知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选择场所精神理论作为切入点,以北京天桥地区为例,使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和地理空间展示与分析方法,从空间格局演变、场所精神分析、文化空间的呈现与场所精神的传承三个方面,对城市传统街区文化空间呈现与感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天桥地区的整体认知体现在“古今具有高知名度的艺术表演区域”这一内涵上。人们通过观看展览演出等活动,体验区域的整体空间氛围,进而感受地方文化。这样的游览模式,适合此类新旧文化空间同时呈现的传统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理论 文化空间 传统街区 空间格局 北京天桥地区
下载PDF
艺术乡建中的在地性与原真性美育
6
作者 胡任元 周凌 方茗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艺术乡建是乡村振兴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营造适应中国乡村的“文化赋能”与“场所精神”,成为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艺术乡建“在地性”与“原真性”美育概念,对艺术乡建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进行总结,然后从艺术展、... 艺术乡建是乡村振兴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营造适应中国乡村的“文化赋能”与“场所精神”,成为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艺术乡建“在地性”与“原真性”美育概念,对艺术乡建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进行总结,然后从艺术展、造物民艺、艺术院校设计师下乡、艺术院校驻村基地4个方面阐释艺术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现实意义,以期为乡村本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文化赋能 场所精神 在地性与原真性 本土文化
下载PDF
莒文化背景下的山东“莒国古城”场所精神营造
7
作者 王荣梅 张巧然 《山西建筑》 2024年第9期15-18,共4页
莒国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莒文化,与齐鲁文化三足鼎立。在历史上,莒文化是连接莒地人民与莒城之间的纽带,如今是莒国古城建设主要的精神来源。通过对莒国古城的地理环境、都城形制、建筑肌理、空间结构以及民俗文化... 莒国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莒文化,与齐鲁文化三足鼎立。在历史上,莒文化是连接莒地人民与莒城之间的纽带,如今是莒国古城建设主要的精神来源。通过对莒国古城的地理环境、都城形制、建筑肌理、空间结构以及民俗文化等内容的分析,从而得出莒文化的故城文化、科举文化以及传统民俗文化在莒国古城场所精神营造中的运用,最后得出莒国古城的建设中能够体现地方历史文脉的营造手法,为其他古城的规划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莒文化 莒国古城 场所精神 营造
下载PDF
“人文识别”方法探索——城市型大学文化校园营建设计实践
8
作者 吴启星 胡笳天 陆激 《华中建筑》 2024年第6期98-102,共5页
城市型大学在人文校园营建中面临独特挑战,其用地狭小导致建筑与景观紧密结合,形成与郊野型大学不同的“大学精神”,也更要求有意识的规划和更新建造来培养人文环境。对于“人文校园”的营建的关键在于“人文识别”策略,即从多维度发掘... 城市型大学在人文校园营建中面临独特挑战,其用地狭小导致建筑与景观紧密结合,形成与郊野型大学不同的“大学精神”,也更要求有意识的规划和更新建造来培养人文环境。对于“人文校园”的营建的关键在于“人文识别”策略,即从多维度发掘校园文化基因,结合校园与城市、基地、学科的关系,以及人的需求和活动,形成系统性营建策略。浙大城市学院案例展示了如何依托此策略,通过融合软硬环境,强化学术氛围,实现文化环境的整体性和成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校园 校园文化 人文识别 城市型大学 场所精神
下载PDF
文化产业引导下的文创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光 张乾元 刘宇 《设计》 2023年第5期10-13,共4页
通过以文化产业中的文创设计及一系列活动与随之携带的衍生文创产品为媒介,寻求服务于文化产业下相关的商业空间设计的策略及方法。以文化IP形象及相关衍生产品为基础厘清时代背景与发展脉络,结合各要素使其融入于商业建筑空间丰富多元... 通过以文化产业中的文创设计及一系列活动与随之携带的衍生文创产品为媒介,寻求服务于文化产业下相关的商业空间设计的策略及方法。以文化IP形象及相关衍生产品为基础厘清时代背景与发展脉络,结合各要素使其融入于商业建筑空间丰富多元的设计形式中。得出文创元素结合现代设计形式作用于商业空间设计中的策略及方法。文创商业空间不应只为了单纯的商品运营而存在,更要在文化背景下增添其自身元素符号的释放与融合,空间中各元素、符号及构件相互关联并突出其文化内涵,最终形成完整的脉络与文化创意体系,并达到文化符号与商业运行高度融合的运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设计 商业空间 情感设计 可视化 场所精神
下载PDF
空间体验:在城市记忆中重塑场所精神--以梧州骑楼街道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祥贵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街道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和民俗风情,其活力来源于对其场所精神的传承和场所记忆的留存。在梧州骑楼百年发展史中,骑楼街道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空间特征和场所特征。骑楼街道依托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街道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和民俗风情,其活力来源于对其场所精神的传承和场所记忆的留存。在梧州骑楼百年发展史中,骑楼街道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空间特征和场所特征。骑楼街道依托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商埠文化、日常生活文化等独特的文化记忆及其场所精神。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骑楼街道存在场所精神流失与城市文化记忆危机问题。骑楼街道在建设中需要注重对场所感的营造和骑楼记忆的活化。营造逼真的骑楼街道空间体验情境、创新骑楼街道空间文化体验主题、开展骑楼街道空间参与性活动、设计并创新骑楼街道空间体验产品,是激发骑楼街道场所活力、延续骑楼街道文脉、留存骑楼街道记忆、重塑骑楼街道场所精神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州骑楼 街道空间 城市记忆 文化记忆 场所精神
下载PDF
辽宁“六地”精神融入文旅创意产品包装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颖杰 《绿色包装》 202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本文分析了辽宁文旅创意产品文化资源分布的现状及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阐明“六地”精神的红色文化内涵,指出“六地”精神作为辽宁最大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提出了以“六地”精神融入文旅创意产... 本文分析了辽宁文旅创意产品文化资源分布的现状及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阐明“六地”精神的红色文化内涵,指出“六地”精神作为辽宁最大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提出了以“六地”精神融入文旅创意产品包装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六地”精神 红色文化
下载PDF
基于“洛阳正骨医学精神”传承探讨中医文化融入青年医师培养的价值和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鑫 李志轩 张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1期193-196,共4页
培育医德高尚的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这是因为青年医师承载着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未来。文章总结和分析了目前青年医师培养现状,探讨了将“洛阳正骨医学精神”融入青年医师培养的实践价值,即有利于引导青年医师构建... 培育医德高尚的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这是因为青年医师承载着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未来。文章总结和分析了目前青年医师培养现状,探讨了将“洛阳正骨医学精神”融入青年医师培养的实践价值,即有利于引导青年医师构建现代人格、树立崇高的职业追求及厚植守正创新情怀。同时,文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提出改变个体认知、强化行为实践及塑造环境氛围等具体可操作的融入路径,这为有效提升青年医师的职业素养拓展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正骨医学精神 青年医师培养 个体认知 行为实践 环境氛围
下载PDF
近代天津俱乐部建筑的场所精神营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宗文琪 李旭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9期211-214,共4页
近代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已经成为展示天津城市文化的独特名片和重要物质表达形式。其中,俱乐部建筑作为侨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双重价值。基于此背景,文章将俱乐部建筑与场所精神结合,采用实地调研、文献检索等... 近代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已经成为展示天津城市文化的独特名片和重要物质表达形式。其中,俱乐部建筑作为侨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双重价值。基于此背景,文章将俱乐部建筑与场所精神结合,采用实地调研、文献检索等方法,从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层面总结俱乐部建筑场所精神的营造路径,归纳俱乐部建筑中场所精神的营造要点,为同期娱乐类历史文化遗产场所精神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为娱乐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开拓思路,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俱乐部建筑 场所精神 近代天津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下载PDF
城市公园中场所精神的营造实践——以南通张謇公园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轶 阮冀 《湖南包装》 202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现代城市公园快速化、模块化的营建方式让公园风貌趋于同质,后期叠加的文化符号往往断章取义,难以与城市风貌相融合,让公园文化建设陷入窘境。文章重新思考公共空间中“场所精神”的在地性和发展观,提出了新时代语境下场所精神“自然共... 现代城市公园快速化、模块化的营建方式让公园风貌趋于同质,后期叠加的文化符号往往断章取义,难以与城市风貌相融合,让公园文化建设陷入窘境。文章重新思考公共空间中“场所精神”的在地性和发展观,提出了新时代语境下场所精神“自然共生、文化共荣、城市共享”的新内涵,并通过南通张謇公园设计的营造实践,将生态、文化、服务的先进理念融入规划概念、规划结构及场所营建,探讨文化建设的宽维度和新范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场所精神 文化 营造
下载PDF
场所精神在带状公园设计中的体现手法研究
15
作者 卜其珍 苏维 王鑫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3期196-201,共6页
将场所精神引入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中,可以延续地域文脉,让人们产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对于园林的不同空间营造具有重大意义。从场所精神的基础理论出发,阐述相关概念,总结场所精神理论指导带状公园设计的重要作用,结合西安唐长安城遗址公园... 将场所精神引入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中,可以延续地域文脉,让人们产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对于园林的不同空间营造具有重大意义。从场所精神的基础理论出发,阐述相关概念,总结场所精神理论指导带状公园设计的重要作用,结合西安唐长安城遗址公园、洛阳洛浦公园两个案例,探讨带状公园实际应用中场所精神的表达。在带状公园设计中,场所精神可以通过3个方面来表达:合理利用场地现有元素,尊重场地历史文脉;以园林景物的象征手法再现场地景观元素;注重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带状公园 地域文化 历史文脉
下载PDF
礼制文化下的桂阳县阳山古村落场所精神探析
16
作者 蔡磊 罗明金 《湖南包装》 2023年第4期85-88,共4页
文章通过对礼制文化影响下的阳山古村落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进行探索,发现礼制文化所具有的伦理纲常、传统道德对村民们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可以有效解决现代村落“自上而下”式规划建设的不足。研究传统村落的场所精神具有现实... 文章通过对礼制文化影响下的阳山古村落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进行探索,发现礼制文化所具有的伦理纲常、传统道德对村民们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可以有效解决现代村落“自上而下”式规划建设的不足。研究传统村落的场所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可为村落修复和新建村落的营造提供依据和借鉴,缓解当今乡村建设中严重的同质化与“千村一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山古村 礼制文化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的可拆卸建筑装置在乡村文化延续中的应用--以郑州高新区矩形地设计为例
17
作者 杨柳 郑志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32-34,共3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向外蔓延。城市化为村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他们也在城市中失去归属感与安全感。不仅如此,随着乡村的消失,其承载的乡村文化也逐渐消逝。而场所精神的回归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同时延续乡村文...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向外蔓延。城市化为村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他们也在城市中失去归属感与安全感。不仅如此,随着乡村的消失,其承载的乡村文化也逐渐消逝。而场所精神的回归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同时延续乡村文化。文章在场所理论的基础上,以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块矩形地块为例,利用可拆卸建筑装置,从生活习俗提炼、生活情景模拟、建筑形态模拟三个层面,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空间,以保护乡村文化与村民回忆,以期为已经消失的村庄提供延续乡村文化的方法,同时让村民在新环境中获得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场所理论 可拆卸建筑装置 乡村文化延续 城市化
下载PDF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特征与理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倩楠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6期259-261,共3页
新中式居住区吸取传统民居精髓,对继承传统居住文化、丰富现代居住模式、促进居住区多元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和特征,为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认为,新... 新中式居住区吸取传统民居精髓,对继承传统居住文化、丰富现代居住模式、促进居住区多元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和特征,为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认为,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该尊重场所精神、注重生态及合理布局,保持景观的文化性和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的人文校园“传承”与“创新”——以甪直镇人民教育出版社附属实验小学建筑设计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松筠 陈全慧 范旭艳 《华中建筑》 2023年第2期30-34,共5页
通过对校园空间的深入研究,探讨在不同城市风貌下的空间载体的合理运用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的长足发展需求的思考。在此背景下,以苏州市甪直镇人民教育出版社附属实验小学为例,其建设过程与建造成果很好地回应了学校建筑与周边环境... 通过对校园空间的深入研究,探讨在不同城市风貌下的空间载体的合理运用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的长足发展需求的思考。在此背景下,以苏州市甪直镇人民教育出版社附属实验小学为例,其建设过程与建造成果很好地回应了学校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以及对苏州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这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一所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本土文化熏陶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校园场所,还对今后其他有地域特色的学校类建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建筑 场所精神 文化基因 传承和创新
下载PDF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思媛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9期112-114,共3页
剖析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出将“六地”文化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案,为辽宁“六地”文化的传承与辽宁红色文旅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六地”精神 红色文化 传承创新 文创产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