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拉下式和双吻合器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艾旭 龙舟 +2 位作者 马旭 苏纯洁 陈莉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双吻合器和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吻合器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组(55例)和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组(55例),分别采用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双吻合器和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吻合器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组(55例)和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组(5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双吻合器和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肛门功能综合评分优良率、便意感正常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肛门功能综合评分优良率以及便意感正常率均高于双吻合器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组(均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综合评分优良率和便意感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下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有效早期改善肛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价值优于腹腔镜下双吻合器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肛管/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方法 吻合术 外科/仪器和设备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全腹腔镜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在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林密 黄昌明 +3 位作者 郑朝辉 李平 谢建伟 林建贤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在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局部进展期胃远端癌患者85例,均施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并改良三角吻合技术治疗。收集并总结8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中...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在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局部进展期胃远端癌患者85例,均施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并改良三角吻合技术治疗。收集并总结8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57.6±28.4)min(90~225min),吻合时间(12.9±4.1)min(7~29min),术中出血量(51.3±34.3)mL(10~200mL),排气时间(4.0±1.7)d(2~14d),进食流质时间(5.4±2.2)d(2~15d),进食半流质时间(8.4±3.2)d(4~25d),术后住院时间(13.2±8.6)d(8~50d)。术后出现吻合口漏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其他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术前胃癌伴出血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其中,术前胃癌伴出血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位随访时间14月,于术后12月因肿瘤复发死亡1例,尚无其他死亡或复发转移病例。结论全腹腔镜改良三角吻合术在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满意,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 腹腔镜检查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吻合术 外科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吻合口瘘预防措施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戴东 颜文贞 +1 位作者 谭小宇 刘国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1832-1834,共3页
探讨直肠癌行低位Dixon手术,术中采用肠腔封闭式加压灌注检测及术后放置支架管引流对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1)本组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腔完成直肠癌直肠前切除吻合后,用肠钳在吻合口上端5cm处钳夹肠管,再经肛门插入1条22#Foley尿管,尿管... 探讨直肠癌行低位Dixon手术,术中采用肠腔封闭式加压灌注检测及术后放置支架管引流对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1)本组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腔完成直肠癌直肠前切除吻合后,用肠钳在吻合口上端5cm处钳夹肠管,再经肛门插入1条22#Foley尿管,尿管球囊注入15~20mL水后向外拖动尿管至有明显阻力时停止。在相对封闭情况下,经尿管向术后的直肠腔内注入100~150mL亚甲蓝稀释液,观察吻合口是否有亚甲蓝液漏出。如发现漏出即行缝合修补,直至无漏出为止。2)从肛门经吻合口放置32F硅胶胸腔引流管1条至吻合口上方20cm处肠腔达到支架及引流目的。结果:该组术中经此法检测仅有7例吻合口瘘,即行修补,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采用大口径支架管起到了对吻合口的支撑及引流功效。术后无吻合口狭窄情况。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排便恢复正常。上述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12个月,患者无复发和转移灶,健康状况良好。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术中肠腔封闭式加压灌注检测及术后肠腔内放置支架管对直肠癌低位Dixon术后吻合口瘘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 吻合术 外科 瘘/治疗
下载PDF
拉下法在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治疗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传珉 杨华伟 +2 位作者 杨南武 陈建思 陈汉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539-540,共2页
回顾分析了1985年6月~2003年6月采用拉下法手术治疗的79例中低直肠癌(距肛缘4~8c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拉下法手术后15d^3个月内,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逐渐得到恢复,术后半年基本恢复正常。总的局部复发率23·5%(16/68)。1、3... 回顾分析了1985年6月~2003年6月采用拉下法手术治疗的79例中低直肠癌(距肛缘4~8c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拉下法手术后15d^3个月内,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逐渐得到恢复,术后半年基本恢复正常。总的局部复发率23·5%(16/68)。1、3、5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7%(78/79)、72·2%(37/52)、54·5%(24/44)和47·2%(17/36)。回顾分析结果提示,拉下法手术治疗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方法之一,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消化道管腔式吻合器经腹施行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赖大年 吴金生 王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441-1442,共2页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0-01/1999-10我科经腹部采用消化道管腔式吻合器施行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356例.其中男271例,女85例,年龄30岁~74岁,平均53.6岁.病程<1 mo~26 mo.不同症状的发生率:吞咽不良75.5%,上腹胀痛46.7%,反酸暖气21....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0-01/1999-10我科经腹部采用消化道管腔式吻合器施行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356例.其中男271例,女85例,年龄30岁~74岁,平均53.6岁.病程<1 mo~26 mo.不同症状的发生率:吞咽不良75.5%,上腹胀痛46.7%,反酸暖气21.3%,黑便10.2%,呕血3.1%,其他2.1%.本组均经腹部手术,根治性切除率67.4%(240/356).病理:在356例切除患者中,腺癌占87.6%,粘液腺癌占11.6%,其他癌占0.8%.TNM 分期及各期比例:按国际胃癌 TNM 分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胃肠吻合术 治疗 胃肿瘤
下载PDF
J形贮袋和T形贮袋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鹏 庄严 +2 位作者 王广军 柳建中 郝希山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对比评价J形贮袋(CJP)和T形贮袋(TCP)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对改善患者排控便功能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2004年3月~2005年5月行J形结肠贮袋成形术的11例、T形结肠贮袋成形术10例和直接吻合(对照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对比评价J形贮袋(CJP)和T形贮袋(TCP)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对改善患者排控便功能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2004年3月~2005年5月行J形结肠贮袋成形术的11例、T形结肠贮袋成形术10例和直接吻合(对照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时J形贮袋组结肠贮袋最大耐受容量为(198.6±18.9)mL、便意诱发容量为(142.9±13.0)mL、顺应性为(5.5±0.9)mL/mmHg;T彤贮袋组分别为(160.5.6±14.6)mL、(108.2±7.8)mL和(5.2±0.6)mL/mmHg;对照组分别为(116.8±15.4)mL、(81.7±8.8)mL和(3.3±0.5)mL/mmHg。贮袋组贮袋最大耐受容量、便意诱发容量及肠顺应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CJP组的贮袋最大耐受容量、便意诱发容量均优于TCP组,P〈0.05,3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别。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J形贮袋和T形贮袋扩大了“新直肠”容积,提高了肠顺应性,明显改善排控便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单吻合器结肠“J”形袢式吻合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吉鸿 黎一鸣 +3 位作者 徐金铠 杨文彬 曹罡 徐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84-1285,1290,共3页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结肠“J”形袢式吻合用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单吻合器结肠“J”形衤半式吻合法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共24例,吻合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结肠“J”形袢式吻合用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单吻合器结肠“J”形衤半式吻合法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共24例,吻合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结论单吻合器结肠“J”形衤半式吻合用于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更符合生理等优点,可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
下载PDF
内镜引导下吻合口瘘冲洗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瘘旁脓肿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祝子逸 郦志军 +1 位作者 何正富 王云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分析内镜引导下吻合口瘘冲洗(ETFD)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瘘旁脓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胸外科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瘘旁脓肿的1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7例施行ETFD治疗,8例... 目的:分析内镜引导下吻合口瘘冲洗(ETFD)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瘘旁脓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胸外科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瘘旁脓肿的1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7例施行ETFD治疗,8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后炎症指标和瘘口变化、食管癌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等。结果:7例ETFD治疗患者吻合口瘘均成功愈合,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C反应蛋白量开始下降时间较传统治疗患者提前,瘘口愈合时间、食管癌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总费用降低(均P<0.05)。结论:ETFD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瘘旁脓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吻合术 外科 胃痿/治疗 食管 瘘/治疗 内窥镜检查 引流术 脓肿/治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再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宁波 曾杰 陈仿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再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108例结肠癌并发的急性肠梗阻病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行根治性一期切除吻合96例(88.9%),6例行Mile′s术,1例行Hartmann术,2例行Dixon手术,3例行单纯造口术,2例行短路... 目的:再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108例结肠癌并发的急性肠梗阻病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行根治性一期切除吻合96例(88.9%),6例行Mile′s术,1例行Hartmann术,2例行Dixon手术,3例行单纯造口术,2例行短路手术。结果: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死亡2例外,其余均行肿瘤切除并吻合成功。结论:对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患者,掌握好适应证,术中合理应用结肠灌洗,术后积极辅助治疗,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并发症/外科学 肠梗阻/并发症/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 人类
下载PDF
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预防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国范 张百江 +3 位作者 杨文锋 王绍平 申洪明 于素娟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术后胃和食管的功能变化,探讨减少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方法: 对 68 例无外侵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通过患者的自觉症状、上消化道压...  目的:通过测定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术后胃和食管的功能变化,探讨减少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方法: 对 68 例无外侵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通过患者的自觉症状、上消化道压力、胃镜等多项指标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定量观察。结果:与切断组患者相比,保留组患者术后嗳气、返流、烧心、吞咽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P= 0 001;术后 1 年体质量(62 .9±4 .4) kg,与术前(62 5±4. 3) 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79;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 20 .58%(14/68),低于切断组80 .88%(55/68)且程度较轻,P=0 002;术后1个月及1年食管体部静息压分别为(1. 59±1. 28)kPa及(1. 43±1. 15) kPa,显著高于正常人食管体部静息压(0. 26±0 .68) kPa和胃静息压(0 .57±0. 43) kPa,P=0 .001;术后1个月及1年的食管体部收缩压分别为(5. 73±3. 65) kPa及(5. 17±2. 11)kPa,高于切断组术后1个月及1年的收缩压(3. 51±2. 61) kPa及(3. 21±2 .46)kPa,P=0 .034;吻合口上方食管静息压及收缩压增加,具有减轻或防止术后返流的作用,而切断组则没有。结论:无周围组织外侵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术,对于防止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胃肿瘤/外科学 贲门/外科学 胃底/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 迷走神经 食管炎 消化性
下载PDF
贲门癌食管与胃黏膜单层套入式吻合232例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保中 肖建安 +5 位作者 王海学 魏林生 靳迎军 贾海全 胡建民 张建生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5期530-531,共2页
对 2 32例贲门癌患者采用食管全层与胃黏膜单层套入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后无吻合口瘘 ,3个月内X线食管钡餐造影摄片 ,钡剂通过顺利 ,吻合口宽大 ,直径均在 1.3cm以上 ,头低脚高位 ( 6 0°)无钡剂返流 ,术后 6个月经纤维食管镜检... 对 2 32例贲门癌患者采用食管全层与胃黏膜单层套入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后无吻合口瘘 ,3个月内X线食管钡餐造影摄片 ,钡剂通过顺利 ,吻合口宽大 ,直径均在 1.3cm以上 ,头低脚高位 ( 6 0°)无钡剂返流 ,术后 6个月经纤维食管镜检查 ,从吻合口以上被套入胃壁内 3cm长的食管腔呈关闭状 ,并可见突起延伸的黏膜皱襞 ,镜身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 ,其中 14例食管有较轻微的黏膜充血、水肿 ,9例黏膜面有轻度凸凹不平变化 ,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 9 9% ,术后随访 1~ 2年均无明显的胸骨后烧灼感、刺痛和咽下困难及进食呕吐等。初步临床实践体会 ,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时 ,采用本吻合法层次清晰 ,缝合准确 ,抗张力强 ,吻合口径宽大、柔软 ,对预防吻合口瘘和狭窄有显著效果 ,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返流作用 ,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食管 胃黏膜 单层套入式吻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结肠J型袋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分析
12
作者 林黎明 陈军 +1 位作者 苏妍 靳庆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100-1101,共2页
评价结肠J型袋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结肠J型袋结肛吻合术,观察术后3、6和12个月的控便功能。140例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按照徐忠法标准排便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4%、90%和9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结肠... 评价结肠J型袋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结肠J型袋结肛吻合术,观察术后3、6和12个月的控便功能。140例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按照徐忠法标准排便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4%、90%和9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结肠J型袋可明显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一层手工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刘建 邹璎 张磊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一层手工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一层手工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及排便功能进行探讨。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漏;3例局部复发。结论一层手工吻合操作简便易行,... 目的探讨一层手工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一层手工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及排便功能进行探讨。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漏;3例局部复发。结论一层手工吻合操作简便易行,术后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少,排便功能恢复好,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吻合术 外科/方法 肛门/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直肠结肠切除术 重建性
下载PDF
吻合器治疗直肠癌的护理要点
14
作者 张红健 张锦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61-461,共1页
目的总结15例直肠癌患者运用吻合器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本文指出了应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以及对术后的生命体征观察、饮食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文通过对15例运用吻合器治疗的直肠癌患者... 目的总结15例直肠癌患者运用吻合器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本文指出了应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以及对术后的生命体征观察、饮食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文通过对15例运用吻合器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表明: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加强饮食护理及引流管的护理,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如术后出血的发生,本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d7出现便血现象.提示术后应加强对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论本文认为运用此法手术的患者,通过加强术前护理,细致的术后护理,使患者痛苦少愈合快,护理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护理 直肠肿瘤/外科学 吻合术.外科
下载PDF
直肠癌切除直肠内翻结肠浆肌层经肛低位吻合
15
作者 周武军 潘辅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321-322,共2页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直肠切除术 吻合术 外科
下载PDF
高位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探讨
16
作者 凌飞海 吴颖猛 +2 位作者 姜海明 梁毅 郑俊猛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1期85-86,共2页
采用左颈、右胸前侧外及上腹正中切口 ,行食管次全切除胃经胸骨后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的 15例高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本组病例所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颈部切口积液感染引流 2例 ,呼吸道感染 2例 ,吻合口瘘 1例 ,经保守治疗 ,均治... 采用左颈、右胸前侧外及上腹正中切口 ,行食管次全切除胃经胸骨后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的 15例高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本组病例所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颈部切口积液感染引流 2例 ,呼吸道感染 2例 ,吻合口瘘 1例 ,经保守治疗 ,均治愈 ,无 1例死亡。术后随访 14例 ,1例失访 ,随访至今 ,无吞咽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食管癌 治疗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内镜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少泽 林建清 +3 位作者 黄志军 陈志耀 叶泽毅 王伟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内镜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Dixon)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2例。96例患者均由相同的手术团队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并在术前及术后6月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核心量表V3....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内镜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Dixon)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2例。96例患者均由相同的手术团队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并在术前及术后6月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核心量表V3.0中文版评价其生活质量。手术实施过程中,A组采用瑞奇外科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通用内镜直线切割吻合器、一次性钉匣及端端吻合器进行直肠的离断及吻合;B组和C组分别采用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柯惠医疗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美外)生产的相应产品。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质量、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Dixon术并如期随访至6月的患者共90例,每组30例。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质量、术中情况、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吻合器安全性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吻合器费用分别为A组(6 946.30±380.64)元,B组(8 453.81±995.18)元,C组(12 039.61±645.46)元,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Dixon术中的使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给患者带来了与进口吻合器相似的良好体验感,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 吻合术 外科/*仪器和设备 直肠肿瘤/外科学
下载PDF
改良三角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鹏飞 朱代华 +1 位作者 唐云昊 肖端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运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施行的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67例,其中传统三角吻合(Con-DSG组)35例,改良三角吻合(Mod-DSG组)32例,回...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运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施行的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67例,其中传统三角吻合(Con-DSG组)35例,改良三角吻合(Mod-DSG组)32例,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住院时间、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吻合口直径[(28.7±3.1)mm vs.(29.9±3.1)mm]、消化道重建时间[(19.0±3.1)min vs.(18.9±3.0)min]、淋巴结清扫[(17.0±1.9)枚vs.(17.6±2.2)枚]、住院时间[(14.7±5.0)d vs.(13.0±2.0)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on-DSG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od-DS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on-DSG组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od-DS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技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近期疗效确切,能使患者获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胃肿瘤/外科学 胃肠道 吻合术 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民昌 侯新丽 +2 位作者 燕归如 刘小明 赵立志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10期1100-1101,共2页
分析 1999年 4月以来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 3 0例的疗效 ,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情况。 3 0例中近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 ,无远期排便障碍 ;术后 1例局部复发 ;吻合口瘘 1例 ;吻合口狭窄 1例 ;炎性肉芽肿 1例。双... 分析 1999年 4月以来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 3 0例的疗效 ,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情况。 3 0例中近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 ,无远期排便障碍 ;术后 1例局部复发 ;吻合口瘘 1例 ;吻合口狭窄 1例 ;炎性肉芽肿 1例。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Dixon手术适应证的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 仪器和设备 手术后 并发症
下载PDF
Clinical outcomes of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 in palliation of malignant anastomotic strictures caused by recurrent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5
20
作者 Yu Kyung Cho Sang Woo Kim +6 位作者 Kwan Woo Nam Jae Hyuck Chang Jae Myung Park Jeong-Jo Jeong In Seok Lee Myung-Gyu Choi In-Sik Chu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8期3523-3527,共5页
AIM: To examin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endoscopic insertion of a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 (SEMS) for the palliation of a malignant anastomotic stricture caused by recurrent gastric... AIM: To examin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endoscopic insertion of a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 (SEMS) for the palliation of a malignant anastomotic stricture caused by recurrent gastric cancer.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had obstructive symptoms caused by a malignant anastomotic stricture after gastric surgery and underwent endoscopic insertion of a SEMS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7 at Kangnam St Mary's Hospital,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wenty patients (15 male, mean age 63 years) were included. The operations were a total gastrectomy with esophagojejunostomy (n = 12), subtotal gastrectomy with Billroth-Ⅰ reconstruction (n = 2) and subtotal gastrectomy with Billroth- Ⅱ reconstruction (n = 8). The technical and clinical success rates were 100% and 70%, respectively. A small bowel or colon stricture was the reason for a lack of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in 4 patients. Two of these patients showed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after another stent was placed. Stent reobstruction caused by tumor ingrowth or overgrowth occurred in 3 patients (15%) within 1 mo after stenting. Stent migration occurred with a covered stent in 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subtotal gastrectomy with Billroth-Ⅱ reconstruction. Two cases of partial stent migration were easily treated with a second stent or stent repositioning. The median stent patency was 56 d (range, 5-439 d). The median survival was 83 d (range, 12-439 d). CONCLUSION: Endoscopic insertion of a SEMS provides safe and effective palliation of a recurrent anastomotic stricture caused by gastric cancer, A meticulous evaluation of the presence of other strictures before inserting the stent is essential for symptom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NTS surgical anastomosis STRICTURE Endoscopic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tomach neoplas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