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麻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1
作者 范锡玲 曹彦刚 +2 位作者 焦新棉 郑晓珂 冯卫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2,484,共9页
研究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干燥草质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哮喘活性。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Toyopreal HW-40C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对中麻黄草质茎的50%丙酮提取物进行化... 研究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干燥草质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哮喘活性。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Toyopreal HW-40C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对中麻黄草质茎的50%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甲氧基肉桂酸(1)、肉桂酸(2)、ω-hydroxypropioguaiacone(3)、threo-8 S-7-methoxysyringylglycerol(4)、3-(2,4′-di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oic acid(5)、8-hydroxy-9-methyl-7-(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propanone(6)、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7)、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8)、异咖啡酸甲酯(9)、trans-syringin(10)、cis-syringin(11)、(4 R)-4-hydroxy-4-(2-hydroxypropan-2-yl)cyclo-hex-1-ene-1-carboxylic acid(12)、7-羟基-α-松油醇(13)、去氢吐叶醇(14)、脱落酸(15)、黑麦草素内脂(16)、(E)-3-(3-hydroxybut-1-en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7)、3-(3′-hydroxybut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8)、对异丙基苯甲酸(19)、p-cymen-7-ylβ-D-glucopyranoside(20)、acyclic 7-hydroxygeranic acid(21)、7,7-dimethylbicyclo[3.1.1]hept-2-ene-1-carboxylic acid(22),其中化合物3~6、8、10~14、17~19、2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经体外抗哮喘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1和14能够显著抑制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属 中麻黄 结构鉴定 抗哮喘活性
下载PDF
麻黄愈伤组织细胞的悬浮培养 被引量:19
2
作者 曹有龙 许兴 +1 位作者 赵军 陈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用中麻黄幼苗的 3种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 .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结果表明 :最佳培养基为MS +2mg/L 2 ,4 D +1mg/L 6 BA ;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 ;用源于下胚轴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 ,从第 3代开始建立起稳定的悬浮系 .愈伤组织、... 用中麻黄幼苗的 3种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 .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结果表明 :最佳培养基为MS +2mg/L 2 ,4 D +1mg/L 6 BA ;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 ;用源于下胚轴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 ,从第 3代开始建立起稳定的悬浮系 .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及培养液中都含有麻黄碱 ,悬浮培养液中的麻黄碱含量高于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 .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细胞培养 药用作物
下载PDF
基于中麻黄萌发种子转录组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基因的挖掘 被引量:8
3
作者 邓楠 史胜青 +3 位作者 常二梅 刘建锋 兰倩 江泽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763,共6页
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Solexa),对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n)同萌期的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重头(denovo)组装后,共获得52 007条Unigene序列,总长为25 043 596 bp。COG功能注释、GO分类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后,获得了64 ... 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Solexa),对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n)同萌期的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重头(denovo)组装后,共获得52 007条Unigene序列,总长为25 043 596 bp。COG功能注释、GO分类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后,获得了64 751个GO功能注释,17 701个COG功能注释以及16 942个KEGG注释,并从KEGG通路中找到参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片段283个,其中包含了查尔酮合酶基因、细胞色素相关基因和花青素还原酶等基因。中麻黄转录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极大地扩充了麻黄的基因资源,为麻黄属植物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抗性和药用功能基因的发掘与利用、遗传改良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转录组 黄酮类化合物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中药麻黄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艳芳 陆毅 +2 位作者 吴高峰 肖梦媛 吴和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根(Ephedra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黄根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根(Ephedra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黄根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麻黄宁D(3)、麻黄宁E(4)、麻黄酚A(5)、表阿夫儿茶精(6)、辛酸乙酯(7)。结论:化合物1、2、6、7均为首次从该种中药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根 中麻黄 草麻黄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盐胁迫对麻黄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武季玲 牛俊义 +2 位作者 李胜 高玉红 姜寒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63-66,共4页
研究了中麻黄愈伤组织在0.1%(A)、0.2%(B)0、.4%(C)、0.6%(D)0、.8%(E)、1.0%(F)NaCl处理下,生长状态、质膜透性、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2%以下的盐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影响不大,其耐盐的极限值... 研究了中麻黄愈伤组织在0.1%(A)、0.2%(B)0、.4%(C)、0.6%(D)0、.8%(E)、1.0%(F)NaCl处理下,生长状态、质膜透性、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2%以下的盐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影响不大,其耐盐的极限值在0.6%-0.8%.随NaCl浓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膜透性增强;脯氨酸含量在前期(10 d)和中期(20 d)变化不明显,胁迫后期(30 d)明显增加;MDA含量在前期、中期增加,后期处理A、B、C、D的MDA含量降低,但在0.8%和1.0%盐浓度下继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均比对照有所增加,但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处理下积累量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愈伤组织 膜透性 叶绿素 脯氨酸 丙二醛
下载PDF
中麻黄在河西栽培的影响因子及固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满多清 彭鸿嘉 +1 位作者 杨自辉 张盹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63-67,共5页
水分和土壤盐分是影响中麻黄在河西沙区分布、丰产栽培的主要因子。随着西去 ,降雨量减少 ,干燥度增加 ,中麻黄群落递减 ;中麻黄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成苗后耐盐能力显著增强 ,当土壤含盐量在 0 .82 %时 ,出苗率降为 41% ,盐害死亡率 ... 水分和土壤盐分是影响中麻黄在河西沙区分布、丰产栽培的主要因子。随着西去 ,降雨量减少 ,干燥度增加 ,中麻黄群落递减 ;中麻黄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成苗后耐盐能力显著增强 ,当土壤含盐量在 0 .82 %时 ,出苗率降为 41% ,盐害死亡率 48.8% ;年灌水量以 15 0 0~ 2 2 5 0m3 ·hm-2 为宜 ,施N、P肥可增加中麻黄高生长和分蘖枝数。中麻黄是河西沙区生态建设的重要植物 ,其植丛的固沙能力强 ,通过积沙固沙可形成固定、半固定沙地。依据中麻黄生长规律 ,集约栽培 ,减缓对天然植被的破坏 ,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荒漠区 中麻黄 栽培学因子 积沙固沙
下载PDF
中麻黄UPLC指纹图谱及其不同产区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晓辉 卢有媛 +3 位作者 张弦飞 黄得栋 朱田田 晋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17-2220,共4页
目的:建立中麻黄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揭示不同产区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中麻黄指纹图谱,利用内参比峰计算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SPSS 19.0对不同产地中麻黄的化学成分... 目的:建立中麻黄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揭示不同产区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中麻黄指纹图谱,利用内参比峰计算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SPSS 19.0对不同产地中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建立了中麻黄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化学成分的系统聚类结果显示,中麻黄化学成分西北产区聚为一类,山西产区聚为一类。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中麻黄指纹图谱,可用于其质量评价;不同产区中麻黄药材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UPLC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保存方法对中麻黄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朱田田 杜弢 +3 位作者 晋玲 陈红刚 张延红 高素芳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23-25,59,共4页
通过对不同方法采集和保存的中麻黄样品基因组DNA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确定中麻黄的最佳采集和保存方法。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中麻黄基因组DNA,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浓度和纯度。结果表明,新鲜样品... 通过对不同方法采集和保存的中麻黄样品基因组DNA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确定中麻黄的最佳采集和保存方法。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中麻黄基因组DNA,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浓度和纯度。结果表明,新鲜样品采集后立即冷冻保存或置于液氮和硅胶后冷冻保存,均能提取出高质量的基因组DNA;鲜样阴干几天后冷冻保存会导致基因组DNA降解;阴干后在室温下保存则降解更严重。采集的中麻黄鲜样采取不同方法带回实验室均不影响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但应在低温环境中保存才能有效防止基因组DNA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保存方法 DNA提取 效果
下载PDF
新疆中麻黄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永红 党荣理 +2 位作者 吴霞 刘砥威 刘庆华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对新疆 3种中药麻黄 (Ephedra)进行了RAPD分析 ,回收随机引物s13的PCR产物 (75 0 bp左右 ) ,克隆到 pMD18 T载体中 ,经电泳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已成功克隆并获得了新疆中麻黄 771bp的DNA片段 ,对中药材的鉴定和标准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麻黄 DNA片段 克隆 序列分析 新疆
下载PDF
中麻黄生境及栽培因子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满多清 寥空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
通过对河西地区中麻黄资源生境调查和栽培学因子及生长规律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降水量较大的河西东部,天然中麻黄分布群落较多;随着降雨量递降,中麻黄种群数量和面积递减,生长势也渐弱。中麻黄在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中生长良好,而在重度盐... 通过对河西地区中麻黄资源生境调查和栽培学因子及生长规律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降水量较大的河西东部,天然中麻黄分布群落较多;随着降雨量递降,中麻黄种群数量和面积递减,生长势也渐弱。中麻黄在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中生长良好,而在重度盐碱地上稀见分布。中麻黄人工种植中,当土壤含盐量在0.2 % 时,对麻黄幼苗的影响小;当土壤含盐量达0.82 % 时,出苗率为41 %,盐害死亡率达48.8 %;当土壤含盐量达0.76 % 时对当年生麻黄苗产生影响。中麻黄虽是强旱生耐瘠薄的植物,但通过合理施肥,适量灌溉等栽培技术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只需耕作农田年灌水量的1/2~1/6以及有机肥和速效氮、磷肥为主的适量施肥,就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上中麻黄的产量,提高麻黄碱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分布 栽培学因子 生长规律 河西地区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不同品种的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红梅 王明艳 +1 位作者 李玲玉 刘娟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561-12562,共2页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麻黄的适宜播种期,并为麻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测定在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麻黄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中麻黄和草麻黄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0%和55%;在20℃下的...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麻黄的适宜播种期,并为麻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测定在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麻黄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中麻黄和草麻黄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0%和55%;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5%和61%;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57%和65%;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63%和50%;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5%和21%;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和3%。[结论]中麻黄和草麻黄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5~30℃和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中麻黄 草麻黄 发芽率
下载PDF
荒漠区中麻黄生物量积累与生境和生物学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峨天 满多清 +1 位作者 杨自辉 孙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1-155,共5页
河西走廊东段和祁连山前地带是河西地区中麻黄集中分布区和产区,并为一些地带的优势种群;在中、西部和北部,随着生境恶化,其分布趋于稀疏,长势弱,生产力低下,显示了该物种在一些极端生境的存在。无论是中麻黄播种苗还是刈割再生草均为... 河西走廊东段和祁连山前地带是河西地区中麻黄集中分布区和产区,并为一些地带的优势种群;在中、西部和北部,随着生境恶化,其分布趋于稀疏,长势弱,生产力低下,显示了该物种在一些极端生境的存在。无论是中麻黄播种苗还是刈割再生草均为连续生长三年达到植株高度和分蘖枝数的峰值,但二者生长节律有显著差异,生物量累计与生长节律和生境有密切关系,生境好,高度和分蘖枝数多,生物量亦大。在对中麻黄再生草进行人工条件下地上生物量积累的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表明:生长年限和灌溉因素都达到了F0.05的显著水平,对生物量积累影响显著,而施肥因素的差异并不显著。中麻黄属强旱生植物,是荒漠区少有的生态、经济植物,通过合理利用荒漠资源,在绿洲边缘大面积种植,实行丰产栽培,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让其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对促进本区荒漠生态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荒漠区 中麻黄 生物累计 生境 生物学
下载PDF
中麻黄的适应性及其抗逆性栽培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自辉 赵翠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中麻黄具有较强的旱生性和耐盐性 ,在逆境盐碱地栽培其经济效益、缓解天然麻黄资源破坏、减缓土地沙化的生态效益比较显著 ,是干旱区盐碱地农村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林的优良植物种。
关键词 抗逆性 中麻黄 适应性 盐碱地 人工栽培 中药材 种植结构
下载PDF
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晓辉 晋玲 +2 位作者 朱田田 何微微 黄得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探讨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变化规律。方法中麻黄1.44%磷酸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甲醇-0.09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 目的探讨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变化规律。方法中麻黄1.44%磷酸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甲醇-0.09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分别在16.2~519μg/mL(r=0.9998)、14.9~447μg/mL(r=0.9999)、0.5~16μ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5%~195%,RSD<3.0%。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中麻黄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麻黄碱 伪麻黄碱 甲基麻黄碱 HPLC
下载PDF
人工栽培中麻黄对荒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叶 秦嘉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3-565,共3页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上种植中麻黄,改土培肥效果十分明显.3年生麻黄草鲜草重12.17t/hm2,折干重4.87t/hm2,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9 g/kg,>0.25 mm团粒结构增加14.31%,总孔隙度增加11.32%,体积质量(容重)降低0.30 g/...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上种植中麻黄,改土培肥效果十分明显.3年生麻黄草鲜草重12.17t/hm2,折干重4.87t/hm2,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9 g/kg,>0.25 mm团粒结构增加14.31%,总孔隙度增加11.32%,体积质量(容重)降低0.30 g/cm3,pH由8.32降到7.99,全盐含量降低1.72 g/kg,脱盐率达到49.85%,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土壤 中麻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中麻黄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玉玲 贾敬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用中麻黄无菌苗为外植体,其切段培养在附加2mg/L2,4-D和0.5mg/L 6 BA的MS培养基上,全部脱分化形成白色疏松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于MS+0.5mg/L2,4-D+0.2mg/L6BA+0.2... 本文用中麻黄无菌苗为外植体,其切段培养在附加2mg/L2,4-D和0.5mg/L 6 BA的MS培养基上,全部脱分化形成白色疏松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于MS+0.5mg/L2,4-D+0.2mg/L6BA+0.2mg/L NAA+4%蔗糖的培养某上。以继代培养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悬浮培养,培养基为附加0.2mg/L2,4-D+0.1mg/L6BA+0.1mg/LNAA+2%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得到分散性好,细胞形状接近圆形,细胞大小均一,细胞团多由2-30个细胞组成的悬浮培养体系。第三代悬浮培养细胞增长率为0.35g·fw/20ml·d,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为11.2%。条件培养和高密度接种可缩短延迟期,条件培养不能提高分裂指数,1g/10ml接种密度可使分裂指数提高至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悬浮培养 有丝分裂指数
下载PDF
中麻黄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施洋 付晓 葛亮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504-1505,1509,共3页
目的研究中麻黄的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提取工艺优选,采用Na NO2-Al(NO3)3-Na OH法测定中麻黄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超声提取中麻黄的总黄酮最佳工艺为:超声提取2次,10倍量75%乙醇,超声时间为30 min,测得中麻黄的总黄... 目的研究中麻黄的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提取工艺优选,采用Na NO2-Al(NO3)3-Na OH法测定中麻黄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超声提取中麻黄的总黄酮最佳工艺为:超声提取2次,10倍量75%乙醇,超声时间为30 min,测得中麻黄的总黄酮含量为0.25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提取中麻黄中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总黄酮 超声提取
下载PDF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资源及麻黄草改土培肥效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叶 秦嘉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理化性质和主要亚类。在灰棕漠土上进行了麻黄草对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3a麻黄草鲜草产量12.17t/hm2,折干草4.87t/hm2,与CK比较0—20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 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理化性质和主要亚类。在灰棕漠土上进行了麻黄草对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3a麻黄草鲜草产量12.17t/hm2,折干草4.87t/hm2,与CK比较0—20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9g/kg,>0.25mm团粒结构增加14.31%,总孔度增加11.32%,容重降低0.30g/cm3,pH由8.32降到7.99,全盐含量降低1.72g/kg,脱盐率达到49.85%,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草 河西走廊 荒漠化土壤
下载PDF
新疆中麻黄基因组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永红 党荣理 +3 位作者 叶志远 吴霞 刘砥威 刘庆华 《医学动物防制》 2005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构建新疆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的基因组DNA文库。方法用Sau3AI对所提新疆中麻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回收15-23Kb之间的酶切产物片段,然后与LambdavectorBamHIArms进行连接、包装形成文库,计算文库重组噬菌体滴度、包装效率。结... 目的:构建新疆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的基因组DNA文库。方法用Sau3AI对所提新疆中麻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回收15-23Kb之间的酶切产物片段,然后与LambdavectorBamHIArms进行连接、包装形成文库,计算文库重组噬菌体滴度、包装效率。结果,所建文库的重组噬菌体滴度为1×106pfu/ml、包装效率为2×106重组子/μg载体DNA。结论成功构建了基因组DNA文库,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中麻黄 基因组 DNA文库 中药材
下载PDF
河西中麻黄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国中 满多清 +1 位作者 王继和 杨自辉 《甘肃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6-11,66,共7页
调查分析表明:河西地区中麻黄主要分布于酒泉市以东,黄河以西的17个县(区)。走廊东段是其集中分布区和主要产区,土壤质地以沙壤土、轻壤土、壤土和风沙土为主,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 g/kg以上生长良好,5~10 g/Kg中等,低于5 g/kg%差;越... 调查分析表明:河西地区中麻黄主要分布于酒泉市以东,黄河以西的17个县(区)。走廊东段是其集中分布区和主要产区,土壤质地以沙壤土、轻壤土、壤土和风沙土为主,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 g/kg以上生长良好,5~10 g/Kg中等,低于5 g/kg%差;越往西去,随着生境恶化,中麻黄渐稀,生长发育渐弱。天然中麻黄种群大多数分布于含盐量低于10 g/kg的土壤上,并随着土壤含盐量上升,分布趋于减少;在以土壤全盐量、pH值及盐离子对中麻黄生物量影响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中,土壤全盐量、pH值和SO42-是主导因子,Ca2+、K++Na+、Cl-、HCO3-、Mg2+关联度较小且相近,对生物量影响相似。中麻黄虽是强旱生植物,在降水量较大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域内生长良好,处于生存竞争中的强者,但在极端干旱区只能生存于较低易积水的区域,且生长微弱,与膜果麻黄、红砂等超旱生植物群落形成明显对比,成为弱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中麻黄 分布 生长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