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麻黄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艳芳 陆毅 +2 位作者 吴高峰 肖梦媛 吴和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根(Ephedra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黄根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根(Ephedra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黄根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麻黄宁D(3)、麻黄宁E(4)、麻黄酚A(5)、表阿夫儿茶精(6)、辛酸乙酯(7)。结论:化合物1、2、6、7均为首次从该种中药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根 中麻黄 草麻黄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麻黄UPLC指纹图谱及其不同产区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晓辉 卢有媛 +3 位作者 张弦飞 黄得栋 朱田田 晋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17-2220,共4页
目的:建立中麻黄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揭示不同产区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中麻黄指纹图谱,利用内参比峰计算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SPSS 19.0对不同产地中麻黄的化学成分... 目的:建立中麻黄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揭示不同产区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中麻黄指纹图谱,利用内参比峰计算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SPSS 19.0对不同产地中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建立了中麻黄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化学成分的系统聚类结果显示,中麻黄化学成分西北产区聚为一类,山西产区聚为一类。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中麻黄指纹图谱,可用于其质量评价;不同产区中麻黄药材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UPLC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晓辉 晋玲 +2 位作者 朱田田 何微微 黄得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探讨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变化规律。方法中麻黄1.44%磷酸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甲醇-0.09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 目的探讨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变化规律。方法中麻黄1.44%磷酸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甲醇-0.09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分别在16.2~519μg/mL(r=0.9998)、14.9~447μg/mL(r=0.9999)、0.5~16μ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5%~195%,RSD<3.0%。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中麻黄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麻黄碱 伪麻黄碱 甲基麻黄碱 HPLC
下载PDF
中麻黄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施洋 付晓 葛亮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504-1505,1509,共3页
目的研究中麻黄的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提取工艺优选,采用Na NO2-Al(NO3)3-Na OH法测定中麻黄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超声提取中麻黄的总黄酮最佳工艺为:超声提取2次,10倍量75%乙醇,超声时间为30 min,测得中麻黄的总黄... 目的研究中麻黄的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提取工艺优选,采用Na NO2-Al(NO3)3-Na OH法测定中麻黄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超声提取中麻黄的总黄酮最佳工艺为:超声提取2次,10倍量75%乙醇,超声时间为30 min,测得中麻黄的总黄酮含量为0.25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提取中麻黄中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总黄酮 超声提取
下载PDF
中麻黄叶绿体DNA序列不同引物扩增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晓辉 晋玲 朱田田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对16个不同居群的中麻黄从23对叶绿体编码区及非编码区DNA片段中筛选具有变异的叶绿体DNA片段。方法:通过试剂盒法提取DNA并梯度优化筛选扩增条件,PCR扩增产物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获得产物序列。结果:引物[trnS(GCU)-trnG(UCC)... 目的:对16个不同居群的中麻黄从23对叶绿体编码区及非编码区DNA片段中筛选具有变异的叶绿体DNA片段。方法:通过试剂盒法提取DNA并梯度优化筛选扩增条件,PCR扩增产物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获得产物序列。结果:引物[trnS(GCU)-trnG(UCC)、atpB-rbcL、psbA-trnH、F71-R1516]能扩增出清晰、单一的条带。结论:16个不同居群中30个麻黄个体的叶绿体DNA扩增成功,初步筛选出具有变异的叶绿体DNA片段F71-R1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叶绿体 引物 条件筛选
下载PDF
麻黄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5
6
作者 唐冬寒 李佳 +1 位作者 曾婉婷 赵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22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麻黄的产地变迁以及异种麻黄的不同形态,对麻黄进行本草考证,为以后麻黄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古籍,从源流、产地、形态对麻黄进行详细的论述。结果:经考证,麻黄总产地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且古时所用麻黄主要是草麻黄Eph... 目的:研究麻黄的产地变迁以及异种麻黄的不同形态,对麻黄进行本草考证,为以后麻黄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古籍,从源流、产地、形态对麻黄进行详细的论述。结果:经考证,麻黄总产地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且古时所用麻黄主要是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结论:中药麻黄的疗效好,产地多,用量广,具有良好的发展及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草麻黄 中麻黄 本草考证
下载PDF
中麻黄中2个新天然产物
7
作者 范锡玲 曹彦刚 +3 位作者 焦新棉 马新毅 郑晓珂 冯卫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9-1907,共9页
目的研究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Toyopreal HW-40C、Sephadex LH-20、硅胶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技术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并通过建立C48/80诱导RBL-2H3细胞脱颗... 目的研究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Toyopreal HW-40C、Sephadex LH-20、硅胶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技术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并通过建立C48/80诱导RBL-2H3细胞脱颗粒体外模型,对中麻黄中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哮喘活性筛选。结果从中麻黄5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5-(4'-羟基苯基)戊酸乙酯(1)、3-羟基-5-(4'-羟基苯基)戊酸甲酯(2)、儿茶酚(3)、苯甲酸(4)、5-(4-羟基苯基)-2-戊烯酸(5)、(+)-rhododendrol(6)、frambinone(7)、香草乙酮(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9)、3,4-二羟基苯乙醇(10)、姜酮(11)、原儿茶酸(12)、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丁香酸(14)、3-hydroxy-4-methoxy-benzene carboxylic acid(15)、香草酸(16)、丁香酸甲酯(17)、4-羟基-3-甲氧基苯丙酮(18)、去甲丁香色原酮(19)、5-(3,4-dihydroxyphenyl)-γ-valerolactone(20)、2-guaiacylpropane-1,3-diol(21)。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哮喘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在给药10μmol/L条件下,化合物5、18、19能够显著抑制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P<0.05、0.01),化合物4、6、8、11、20、21能够轻微抑制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结论化合物1和2为2个首次确定绝对构型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5~15、17~2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体外抗哮喘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给药10μmol/L条件下,化合物5、18、19能够显著改善RBL-2H3脱颗粒现象,化合物4、6、8、11、20、21能够轻微改善RBL-2H3脱颗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属 中麻黄 抗哮喘活性 3-羟基-5-(4'-羟基苯基)戊酸乙酯 3-羟基-5-(4'-羟基苯基)戊酸甲酯 4-羟基-3-甲氧基苯丙酮
原文传递
基于ISSR的甘肃中麻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朱田田 晋玲 +3 位作者 杜弢 崔治家 张弦飞 张延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4-1768,共5页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居群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居群的中麻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居群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居群的中麻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12条引物共检测到17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5.71%。中麻黄居群间的H为0.211 4,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2 1,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59 3,基因流(Nm)为1.428 6,遗传距离0.014 4~0.159 8。结论甘肃中麻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居群间;中麻黄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中麻黄 ISSR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技术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法同时快速鉴别3种麻黄药材品种 被引量:7
9
作者 罗阳 曹丽亚 +1 位作者 钟潇骁 范琦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5-351,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鉴别3种药典收载麻黄药材的近红外光谱法。方法:测量药典品种麻黄药材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以及混淆品种丽江麻黄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提取不同药典品种麻黄药材共有的且区别于混淆...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鉴别3种药典收载麻黄药材的近红外光谱法。方法:测量药典品种麻黄药材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以及混淆品种丽江麻黄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提取不同药典品种麻黄药材共有的且区别于混淆品种丽江麻黄的光谱特征信息,建立同时鉴别不同药典品种麻黄药材与混淆品种丽江麻黄的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模型和对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counter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CP-ANN)模型,并比较2种模型的性能。结果:所建DA模型校正集和验证集的预测准确率均为100.0%;CP-ANN模型校正集、交叉验证和验证集的预测准确率均为100.0%。虽然2种模型具有相同的预测准确率,但是非线性CP-ANN模型使用较少的主成分建模,性能略优于线性DA模型。结论:所建近红外光谱法能够同时快速鉴别3种药典收载麻黄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典麻黄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丽江麻黄 鉴别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
原文传递
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干预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贝贝 曾梦楠 +7 位作者 张钦钦 贾菊芳 王茹 郭彭莉 刘萌 菅丽鹤 冯卫生 郑晓珂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127,共7页
目的:比较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干预作用,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通过“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构建风寒表证模型,以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体温升高为造... 目的:比较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干预作用,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通过“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构建风寒表证模型,以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体温升高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0.46 g/kg、草麻黄、中麻黄及木贼麻黄2.34 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5 d。观察大鼠的基本状态,分别从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评价草麻黄、中麻黄及木贼麻黄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影响。结果:三种麻黄可有效降低风寒表证大鼠体温,不同程度地从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改善风寒表证大鼠,草麻黄效果较好,木贼麻黄和中麻黄次之。结论:草麻黄对风寒表证治疗作用效果优于中麻黄和木贼麻黄,与临床用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风寒表证
原文传递
草麻黄、中麻黄及木贼麻黄水提物对风寒表证大鼠机体免疫作用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菊芳 曾梦楠 +6 位作者 张贝贝 郭彭莉 刘萌 张钦钦 王茹 郑晓珂 冯卫生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年第10期2265-2273,共9页
本实验采用"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构建风寒表证模型,比较草麻黄、中麻黄及木贼麻黄水提物对风寒表证大鼠机体免疫作用的差异,为麻黄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撑。当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 本实验采用"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构建风寒表证模型,比较草麻黄、中麻黄及木贼麻黄水提物对风寒表证大鼠机体免疫作用的差异,为麻黄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撑。当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体温升高时即为模型成功。造模成功后,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CON)、模型(FHBZ)、对乙酰氨基酚(Y,455 mg/kg)、草麻黄(CMH,2340 mg/kg)、中麻黄(ZMH,2340 mg/kg)及木贼麻黄(MZMH,2340 mg/kg)组,连续灌胃给药5d。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肺和脾脏细胞凋亡水平及外周血和脾脏内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s)、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Tcs)以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水平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三种麻黄均能显著降低风寒表证大鼠肺和脾脏细胞的凋亡水平,调节大鼠机体内免疫细胞水平(P<0.01),且草麻黄的作用效果优于中麻黄和木贼麻黄,与临床用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风寒表证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