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聚肽承载的Ephrin-b2/Fc重组蛋白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缓释效应
1
作者 王晓庆 张成炜 +1 位作者 叶榕婷 王挹青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89-994,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观测和体内实验探讨自聚肽RAD16-Ⅱ对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控制释放效应及其免疫原性,解决心肌梗死蛋白质治疗中裸露的蛋白质在机体有效作用时间短且易被降解的问题。方法体外观测RAD16-Ⅱ的塑型及对Ephrin-b2/Fc重组蛋... 目的通过体外观测和体内实验探讨自聚肽RAD16-Ⅱ对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控制释放效应及其免疫原性,解决心肌梗死蛋白质治疗中裸露的蛋白质在机体有效作用时间短且易被降解的问题。方法体外观测RAD16-Ⅱ的塑型及对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控制释放;构建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存活大鼠分为2组分别予心肌内注射Ephrin-b2/Fc蛋白(E组,n=25)和自聚肽Ephrin-b2/Fc蛋白凝胶(ES组,n=25),在设定的时间点(1 h,3h,24 h,7 d,14 d)各收集心肌组织和血清样本5个,分别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prhin-b2蛋白驻留和丢失情况;皮下注射RAD16-Ⅱ,5 W后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评估RAD16-Ⅱ的免疫原性。结果 RAD16-Ⅱ在PBS中可自我聚合组装成纳米纤维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在体外可使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释放持续144 h,其中超过50%量在120 h内释放;免疫荧光显示除注射后1 h外,Ephrin-b2/Fc蛋白在ES组的驻留量明显高于同期的E组(P<0.05);免疫印迹显示注射早期,ES组Ephrin-b2/Fc蛋白的血液释入量明显少于同期的E组(P<0.05);ELISA法检测血清抗RAD16-Ⅱ抗体效价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RAD16-Ⅱ可明显地延缓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释放,是承载Ephrin-b2/Fc蛋白用于心肌梗死治疗和缺血性研究的较为可靠和安全的生物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16-Ⅱ 自聚肽 ephrin-b2/fc重组蛋白 缓释效应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