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周围脂肪组织与疑诊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艳 李智勇 +2 位作者 朱远 代岳 王淑芹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及心包外脂肪体积(EATV)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130例15天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的患者,且CCTA提示至少一根血管存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及心包外脂肪体积(EATV)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130例15天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的患者,且CCTA提示至少一根血管存在狭窄。根据总积分差值(SDS)是否大于2分为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结合MPI结果及CCTA图像判断可能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责任血管,在CCTA图像上测量和计算FAI、EATV、Gensini积分及斑块长度,同时收集入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脂、高血压],并进行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缺血和患者基本资料、EFAI、EATV、Gensini积分及斑块长度等指标的关系,并对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指标预测心肌缺血的效能。结果: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高血脂、高血压、FAI、EATV、Gensini积分及斑块长度等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心肌缺血组的FAI、EATV、Gensini积分、斑块长度高于非心肌缺血组[-(69.01±11.59)HU vs-(83.38.49±8.11)HU,127.51(109.87,145.46)cm^(3)vs 108.34(99.92,116.9)cm^(3),16(10,25)分vs 9(5,13)分,18(12,30)mm vs 10.33(8.00,14.50)mm;均P<0.001]。FAI预测心肌缺血的价值高于EATV(AUC分别为0.892和0.837),FAI和EATV两指标联合对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AUC=0.919,P<0.001)。结论:FAI、EATV对预测心肌缺血均具有一定的价值,FAI对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高于EATV,且两指标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 脂肪衰减指数 心包外脂肪体积
下载PDF
改良的“大针套小针”干性心包穿刺术用于心外膜消融通路建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陈清勇 辛艳峰 杨庆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的“大针套小针”干性心包穿刺术用于心外膜消融通路建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8月—2022年1月,因心律失常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并采用经剑突下干性心包穿刺术行心外膜标测和消融的患者。根据心... 目的评估改良的“大针套小针”干性心包穿刺术用于心外膜消融通路建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8月—2022年1月,因心律失常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并采用经剑突下干性心包穿刺术行心外膜标测和消融的患者。根据心包穿刺具体方式,分为Sosa组及“大针套小针”(NIN)组,比较两种心包穿刺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本研究总计纳入患者86例,其中Sosa组13例(15.12%),NIN组73例(84.88%)。NIN法与Sosa法相比,二者在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缺血性心肌病构成、扩张型心肌病构成、室性心动过速比例、室性期前收缩比例、左室射血分数、纽约心功能分级、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内啡肽酶抑制剂使用情况、胺碘酮使用情况、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穿刺成功率二者相似(100%vs 92.3%,P=0.15);但NIN组心包穿刺总时间更少[(5.73±0.58)min vs(12.38±0.64)min,P<0.00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0%vs 15.4%,P=0.02),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4%vs 23.1%,P=0.01),X射线曝光时间更短[(1.85±0.84)min vs(3.86±1.69)min,P<0.001]。结论“大针套小针”法干性心包穿刺术,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有望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穿刺术 心外膜 射频导管消融 大针套小针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晓明 李付彪 +1 位作者 吕文伟 陈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及TGP 2.0、4.0和8.0 mg.kg-1剂量组;采用结扎麻醉开胸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急...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及TGP 2.0、4.0和8.0 mg.kg-1剂量组;采用结扎麻醉开胸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急性心肌梗塞模型,观察TGP对心外膜电图(EECG)、心肌梗塞面积(MIS)和血清心肌酶的影响。结果:TGP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程度(Σ-ST)减轻(P<0.05,P<0.01),心肌缺血范围(N-ST)缩小(P<0.05),MIS缩小(P<0.05,P<0.01),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降低(P<0.05,P<0.01),游离脂肪酸(FFA)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降低(P<0.05,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提高(P<0.05,P<0.01)。结论:TGP对实验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心外膜电图#心肌酶 活性氧
下载PDF
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被引量:14
4
作者 洪浪 王洪 +6 位作者 赖珩莉 李林锋 尹秋林 邱云 陈在华 李彬 黄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介绍1例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患者女性,45岁,反复心悸、心慌、胸闷2年,伴黑矇2次。心电图提示:室速,心率为188~194次/分,QRS波宽大畸形,Ⅰ、Ⅱ、Ⅲ、aVF、V5、V6导联QRS波主波朝上,并在R... 目的介绍1例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患者女性,45岁,反复心悸、心慌、胸闷2年,伴黑矇2次。心电图提示:室速,心率为188~194次/分,QRS波宽大畸形,Ⅰ、Ⅱ、Ⅲ、aVF、V5、V6导联QRS波主波朝上,并在R波的顶端有明显切迹,V1导联主波朝下。在Carto标测系统指引下行室速射频消融术。结果常规心内膜标测在右室游离壁标测到最早激动点,局部激动时间(LAT)较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波提早96 ms,于此处起搏大头时QRS波形与发作时体表心电图相似。应用冷盐水大头以35~40 W、40~50℃在该处及周围反复放电消融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在X线透视下行经皮剑突下心包穿刺,送入4 mm磁导航温控大头经心包腔至右室心外膜,在右室游离壁心外膜标测到最早激动点,LAT较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波提前109 ms。行右冠状动脉造影后,以温控40 W、55℃,消融10 s,终止室速,巩固放电90 s。术后心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心动过速。术后随访18个月无复发。结论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消融术是对心内膜消融途径的一种有效补充方法,可以提高室速消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经皮穿心包腔 心外膜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64层CT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春英 李亮 +1 位作者 查云飞 彭宙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采用64层MSCT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与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V)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临床拟诊为冠心病(CAD)的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男114例,女74例,平均年龄(64.0±9.97)岁;均行心脏冠状动脉64层M... 目的:采用64层MSCT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与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V)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临床拟诊为冠心病(CAD)的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男114例,女74例,平均年龄(64.0±9.97)岁;均行心脏冠状动脉64层MSCT血管成像,在GE ADW4.4工作站分别测量左心室心尖部的脂肪组织厚度及全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Gensini积分。结果:本组病例共检出有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例106例,病变178处,其中轻度狭窄组(管腔狭窄51%~75%)67例,病变125处;中度狭窄组(管腔狭窄76%~90%)21例,病变27处;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91%~99%)12例,病变18处;完全闭塞组(管腔狭窄100%)6例,病变8处。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组之间的EAT和EAV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T=32.306,FV=27.743,P=0.000),四组之间Gensini积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10.483,P=0.000)。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与EAT、EAV呈显著正相关(rT=0.739、rV=0.801,P=0.000)。结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容积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川芎嗪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洁 李想 +4 位作者 沈字玲 董航 石俊 任春晓 戚晓林 《西部医学》 2011年第3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兔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n=10)和TMP组(n=10),采用闭胸记录心外膜MAP和心电图的改变,观察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MAP参数的变化。结果在...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兔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n=10)和TMP组(n=10),采用闭胸记录心外膜MAP和心电图的改变,观察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MAP参数的变化。结果在单纯缺血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过程中,与缺血前相比,心外膜MAP振幅(MAPA)降低(P<0.01),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减慢(P<0.01),MAP复极化50%和90%的时程(MAPD50和MAPD90)缩短(P<0.01);而在TMP组,用TMP预处理后,与缺血前相比,心外膜MAPA、Vmax、MAPD50和MAPD90均无明显变化;与单纯缺血组相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心外膜MAPA和Vmax增加(P<0.05),MAPD50和MAPD90延长(P<0.01)。结论 TMP能减轻缺血后MAP改变程度,具有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折返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室性心律失常 心外膜 单相动作电位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立平 尼建平 +1 位作者 张林潮 胡世红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以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检测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尿酸、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以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检测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尿酸、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等指标,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Gensini积分,同时应用超声测量EAT,根据EAT值将患者分为低值、中值、高值3组。结果与EAT低值组比较,中、高值组患者腰围较大,hs-CR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T与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hs-CRP、ISI、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r=0.124~0.302,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251,P<0.01)。随着EAT值增加,Gensini积分明显增大。结论冠心病患者EAT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厚度 冠状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鲟鱼心外膜脓肿的病理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连德 李淑云 夏永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63-566,共4页
关键词 心外膜脓肿 组织病理学 鲟鱼 病理解剖学
下载PDF
蒲黄总黄酮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景祥 吕文伟 +2 位作者 于静 祁功才 陈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蒲黄总黄酮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麻醉开胸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蒲黄总黄酮对心外膜电图(EECG)、心肌梗死面积(MIS)和血清酶的影响。结果:蒲黄总黄酮可减少缺血程度(∑-ST),... 目的:观察蒲黄总黄酮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麻醉开胸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蒲黄总黄酮对心外膜电图(EECG)、心肌梗死面积(MIS)和血清酶的影响。结果:蒲黄总黄酮可减少缺血程度(∑-ST),降低缺血范围(N-ST),缩小缺血心肌的MIS,降低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降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论:蒲黄总黄酮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总黄酮 心肌缺血 心外膜电图 血清酶
下载PDF
心房心外膜多位点标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实培 王海滨 +2 位作者 王健琪 陈马丁 杨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1年第5期5-7,共3页
心房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硬件由电极板、放大器、A/D转换器、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软件包括数据采样、数据回放、等时图生成、输出显示和打印模块组成。应用该系统可以探测出房颤发生时电传导阻滞的部位,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 心房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硬件由电极板、放大器、A/D转换器、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软件包括数据采样、数据回放、等时图生成、输出显示和打印模块组成。应用该系统可以探测出房颤发生时电传导阻滞的部位,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 电传导阻滞 研制
下载PDF
同步记录无损伤心内、外膜心肌MAP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业伟 何光凤 +3 位作者 杭永伦 刘希秀 冯志强 盘强文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1期49-50,共2页
目的建立无损伤同步记录心内外膜心肌MAP技术,比较内外膜MAP差异,更有效的探讨心律失常机制。方法15只家兔,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内外膜MAP各项观察指标,作对照比较。结果在心律失常前后,内外膜振幅APD90比较,差异不... 目的建立无损伤同步记录心内外膜心肌MAP技术,比较内外膜MAP差异,更有效的探讨心律失常机制。方法15只家兔,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内外膜MAP各项观察指标,作对照比较。结果在心律失常前后,内外膜振幅APD90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律失常前后内外膜间比较,APD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外膜APD50在心律失常前后自身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同步记录无损伤心内外膜心肌MAP模型,为探讨心律失常机制建立良好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伤 心内外膜 MAP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同起搏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心室复极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少卫 于波 马淑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不同起搏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1例接受CRT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记录患者自主心律、右室心内膜起搏(RV-endo-P...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不同起搏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1例接受CRT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记录患者自主心律、右室心内膜起搏(RV-endo-P)、左室心外膜起搏(LV-epi-P)及优化后双室起搏(Bi V-P)心电图。测量QRS波时限,QT间期、Tp-e(T波顶点到T波结束)间期,并计算QTc间期(校正后QT间期)、QT离散度(QT-d)及Tp-e离散度。并将各起搏模式心电图数据与患者自主心律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患者自主心律,LV-epi-P可显著延长患者QRS波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并增加QT-d及Tp-e离散度。QRS波时限平均延长23.31 ms(95%CI:16.64~29.98 ms,P〈0.01);QTc间期平均延长32.35 ms(95%CI:18.49~46.22 ms,P〈0.01);Tp-e间期平均延长21.98 ms(95%CI:13.09~30.87 ms,P〈0.01);QT-d平均增加27.96 ms(95%CI:19.14~36.78 ms,P〈0.01);Tp-e离散度平均增加26.06 ms(95%CI:18.35~33.77 ms,P〈0.01)。Bi V-P可明显缩短QRS波时限,RV-endo-P可显著延长QRS波时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 V-P及RV-endo-P虽有延长QTc间期及减小QT-d、Tp-e间期、Tp-e离散度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epi-P可使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具有潜在的心律失常事件发生风险。建议植入心脏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室复极 左室心外膜起搏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跨壁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瑞霞 史学功 +3 位作者 肖洁 韩继彪 魏卓君 陈训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应用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IEE)检查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评价该超声技术在CABG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例冠心病患者(单纯冠心病20例,合并高血压病6例、合并瓣膜病5例),分别用IEE观察CABG术前、术后心肌的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IEE)检查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评价该超声技术在CABG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例冠心病患者(单纯冠心病20例,合并高血压病6例、合并瓣膜病5例),分别用IEE观察CABG术前、术后心肌的收缩功能,瓣膜的形态、位置及启闭活动,血管吻合口处的血流情况等。结果 IEE术中发现6例患者左心收缩活动减弱,提示低心排血量;2例患者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拟吻合口处有钙化斑块,改远端吻合后检测血流良好;1例患者见升主动脉根部拟吻合处有钙化斑块,改变吻合口位置后,血流情况良好;1例患者拟行二尖瓣成形术,后因二尖瓣反流显著导致成形困难,遂改植入机械瓣,术后IEE未探及异常反流和瓣周漏,余患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IEE能准确观测心脏的结构及舒缩功能,及时、清晰地显示桥血管吻合处的血流情况,指导手术操作方法和吻合口位置的选择,在CABG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声心动图 心外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心包外脂肪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穆守刚 张敏 +1 位作者 赖兆新 周新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心包外脂肪层的超声特征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11月间862例心包外脂肪层的超声心动图与临床资料。结果①心包外脂肪层形成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的趋势;②当心尖切迹处舒张期心外膜(... 目的探讨心包外脂肪层的超声特征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11月间862例心包外脂肪层的超声心动图与临床资料。结果①心包外脂肪层形成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的趋势;②当心尖切迹处舒张期心外膜(即心包脏层)下脂肪层厚度大于8mm、其收缩期增厚率低于40%时,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阳性率达90%以上,特别是左室后壁后方以及位于冠状沟与心尖切迹中间的右室前壁前方其厚度大于2mm时尤为显著。结论不同部位心包外脂肪层厚度及其收缩期增厚率与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关系密切,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包脂肪 心外膜
下载PDF
鸡胚心脏外形变化及心外膜的发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一红 尹昕 朱秀雄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3期332-336,356,共6页
本研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了早期鸡胚心脏发生的外形变化及心外膜的发生。1.心脏发生经历2个阶段,首先是心脏的成襻过程,心管表面的一定部位出现沟,沟相应部位内面出现嵴。心襻的完成,标志着心脏各部原基的确立。第2个阶... 本研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了早期鸡胚心脏发生的外形变化及心外膜的发生。1.心脏发生经历2个阶段,首先是心脏的成襻过程,心管表面的一定部位出现沟,沟相应部位内面出现嵴。心襻的完成,标志着心脏各部原基的确立。第2个阶段是心脏各部原基的进一步分化,包括心腔内部的分隔及心脏各部位置的变化。心房与心锥的移位,可能是受左右心室移位的影响。2.心外膜片并非由心肌外层原位分化,而是由静脉窦处的间充质细胞增殖,并迁移覆盖在心肌层表面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发生 心襻形成 心外膜分化 扫描电镜 鸡胚
下载PDF
南方人工养殖达氏鲟心外膜囊肿症的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振荣 霍振华 董朝基 《福建水产》 2003年第4期57-62,共6页
本文针对我国南方人工养殖达氏鲟(Acipenser dabrganus)高温期发生死亡现象,研究患病鱼的病理组织,通过解剖观察:患病鱼心外膜囊肿、形成大小不一的瘤状突起,囊内有水样物质;肝脏淤血、胆囊肿大;组织细胞病理研究结果表明:心外膜细胞坏... 本文针对我国南方人工养殖达氏鲟(Acipenser dabrganus)高温期发生死亡现象,研究患病鱼的病理组织,通过解剖观察:患病鱼心外膜囊肿、形成大小不一的瘤状突起,囊内有水样物质;肝脏淤血、胆囊肿大;组织细胞病理研究结果表明:心外膜细胞坏死、溶解,发生脂肪质增生,心外膜囊肿腔内及心肌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构成网状结构;部分肝细胞坏死形成巢性病灶,并出现吞噬细胞群;肾脏的尿细管上皮细胞坏死、溶解,发生颗粒变性,尿细管腔内有脱落的尿细管上皮细胞;运用电子显微镜综合研究各脏器的病灶细胞组织,均未发现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初步认为:心外膜囊肿病变、心脏功能的衰退、血液循环障碍、肾脏尿细管上皮细胞坏死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持续的高温和水质不良与致病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 心外膜囊肿症 组织病理学 症状 病因 水温 水质 饲料营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心内膜MAP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希秀 肖业伟 +2 位作者 冯志强 钱知勉 盘强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时兔心内膜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O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时兔心内膜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O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在心律失常前后,对照组平均心率均低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后,振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自身心律失常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最大上升速度,高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丹参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APD90均低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O.05),心律失常前,丹参组APD90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律失常后,对照组APD90高于丹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提高心内膜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室性心律失常 心内膜 MAP
下载PDF
冠心生脉颗粒抗心肌缺血药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敬耀 涂秀英 +2 位作者 闵江 黄芳华 夏春华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生脉颗粒抗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理作用。方法:观察在体心外膜心电图ST段抬高总数及其ST段抬高的总点数变化,采用定量组织学N-BT染色法,用落点求积法和重量求积法,以求得梗死面积和梗死重量的百分率。结果:冠心生脉颗粒能明显... 目的:研究冠心生脉颗粒抗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理作用。方法:观察在体心外膜心电图ST段抬高总数及其ST段抬高的总点数变化,采用定量组织学N-BT染色法,用落点求积法和重量求积法,以求得梗死面积和梗死重量的百分率。结果:冠心生脉颗粒能明显减少犬因心肌缺血而引起的ST段抬高及其ST段抬高的总点数,有效降低心肌缺血后梗死面积和梗死区的百分率。结论:冠心生脉颗粒具有明显增加缺血区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肌梗死程度,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对冠心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生脉颗粒 心肌缺血 在体心外膜心电图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左室心外膜电极起搏在冠状静脉窦左室电极植入失败时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宏 李振 +1 位作者 贺贵宝 盛晞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应用外科植入左室起搏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并报道1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改为左室心外膜电极植入的方法。方法总结两个心脏中心临床经验,对介入冠状静脉窦左室电极植入失败患者进行外科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应用外科植入左室起搏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并报道1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改为左室心外膜电极植入的方法。方法总结两个心脏中心临床经验,对介入冠状静脉窦左室电极植入失败患者进行外科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存活,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平均LVEF从术前的(32.7±5.5)%提高到(39.2±8.1)%,左室舒张末直径缩小。结论通过改进外科技术,起搏电极导线的植入点可在侧后壁进行选择,从而能更好地改善血流动力学,起搏电极导线脱位和膈神经刺激的发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外膜电极起搏 外科植入
下载PDF
心房单线消融治疗实验性犬心房颤动
20
作者 杨诏旭 蔡振杰 +4 位作者 王跃民 张晓东 俞世强 周更须 程云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目的 研究心房单线消融对乙酰胆碱加心房突然刺激诱发的犬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用 10只犬 ,以持续静注乙酰胆碱加心房突然刺激诱发持续性房颤 (≥ 1min) ,观察心房单线消融前后房颤诱发率、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指标... 目的 研究心房单线消融对乙酰胆碱加心房突然刺激诱发的犬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用 10只犬 ,以持续静注乙酰胆碱加心房突然刺激诱发持续性房颤 (≥ 1min) ,观察心房单线消融前后房颤诱发率、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 所有犬均能通过持续静注乙酰胆碱加心房突然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房颤诱发率 92 % ,平均持续时间为 (2 0 4± 117) s,经心房单线消融部分隔离心房刺激位点后 ,持续性房颤诱发率为 8% ,平均持续时间 6 s(中位数 ) ,与消融前比较有明显差异 (P<0 .0 1) .而消融前后最大心率、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内压、左室最大收缩速率、左室最大舒张速率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此种房颤模型上 ,以心房单线消融部分隔离刺激位点可以起到抑制房颤诱发的作用 ,消融后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 ,该方法具有损伤小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包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