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西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方春福 余樟友 +4 位作者 汪垂章 王炜 高奕 雷林海 王新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与疫源地情况,为控制HFRS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和疫源地调查方法,对人间疫情和主要宿主动物进行分析,采集标本送实验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结果1965年... 目的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与疫源地情况,为控制HFRS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和疫源地调查方法,对人间疫情和主要宿主动物进行分析,采集标本送实验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结果1965年后的近40年来,衢州共发生HFRS18422例,年均发病率为21.87/10万,死亡271例,病死率1.47%。发病季节随年代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冬春峰发病数之比为7.22∶1,2000年以后为1.18∶1,农民发病占82.41%,男女之比为2.20∶1,25~54岁组发病占78.26%。开化县和衢江区是我市最主要HFRS疫区。2002~2004年室外鼠密度为3.64%,室内为4.20%。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室内和野外优势鼠种,带病毒鼠指数分别为0.026和0.034。3年的带病毒鼠指数分别是0.048、0.036和0.032,与发病率变化存在相关性。结论自1965年报告首发病例后40年来,发病率曲线呈单峰型,表明HFRS存在散发、流行、逐步静息的自然规律性。我市仍然是一个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近年来疫情的下降,不仅在于易感人群接触病原体机会的减少,也在于自然界主要宿主动物的带病毒鼠指数的下降。HFRS的防制工作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带病毒率 流行病学 监测
下载PDF
丹东凤城市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类及带毒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平 高煜 +2 位作者 杨淑华 陈君 洪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2年第4期340-341,344,共3页
目的为了解宿主动物密度、构成和感染情况,为防治出血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夹夜法。结果 2008-2010年共捕鼠700只,共4科7属9种,分布于居民庭院、库房及野外农田、草地、灌木丛等。优势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平均鼠密度为3.83%,带毒... 目的为了解宿主动物密度、构成和感染情况,为防治出血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夹夜法。结果 2008-2010年共捕鼠700只,共4科7属9种,分布于居民庭院、库房及野外农田、草地、灌木丛等。优势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平均鼠密度为3.83%,带毒率为9%。结论凤城地区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高峰和春秋季节鼠密度较高密切相关,为此控制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关键在于春秋季前开展村内外较大规模的灭鼠防鼠工作和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减少劳作和家庭环境中与鼠的接触及提高免疫力,是控制和降低出血热发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鼠类 带毒
下载PDF
2014—2016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鼠密度及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振 孙英伟 +6 位作者 毛玲玲 王子江 刘学升 张洁 白梅 张旭 姚文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8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依据,分析锦州市鼠种构成、鼠密度、汉坦病毒感染率。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结果 2014—2016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捕鼠2科4属5种,共606只,在村内鼠优势种为褐家鼠,在... 目的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依据,分析锦州市鼠种构成、鼠密度、汉坦病毒感染率。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结果 2014—2016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捕鼠2科4属5种,共606只,在村内鼠优势种为褐家鼠,在野外为黑线姬鼠。2014—2016年鼠密度分别是2. 91%、1. 88%、2. 13%,平均鼠密度为2. 23%。2014—2016年鼠带毒率分别是5. 42%、2. 96%、4. 98%,平均鼠带毒率为4. 46%。2014年鼠密度与2015年、2016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016年村内和野外鼠带毒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锦州地区鼠间疫情呈散发分布,近几年疫情有上升和扩散趋势,应严格监测疫区动态,避免人群出血热疫情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鼠密度 带毒率 疫情
下载PDF
长春市家栖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莹 刘晓倩 +4 位作者 刘红 初秋 苏臣 史森 宋日哲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长春市家栖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特征,为科学指导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将鼠肺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长春市家栖鼠类群落由褐家鼠、大林姬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 目的通过分析长春市家栖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特征,为科学指导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将鼠肺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长春市家栖鼠类群落由褐家鼠、大林姬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布氏田鼠、黑线仓鼠组成,平均鼠密度7.0%,褐家鼠为优势种,且该鼠带病毒率最高。结论褐家鼠是长春城市和农村居民区鼠害防制的重点鼠种,也是HFRS主要宿主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家栖鼠 群落结构 带病毒率
下载PDF
江苏省2007年~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斌 王慎骄 +4 位作者 孟繁岳 李亮 祁贤 祖荣强 汤奋扬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9年全省HFRS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设立固定监测点,调查鼠密度、鼠带病... 目的:了解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9年全省HFRS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设立固定监测点,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7年~2009年全省报告HFRS病例739例,平均发病率为0.32/10万,且以青壮年农民发病居多。春季和秋冬季各有一发病高峰,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其发病总数的70.97%,且病例数有增多的趋势,苏南春峰占其发病总数的56.36%。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混合带病毒鼠指数在0.0073~0.0207间波动,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2.84%。结论:江苏省2007年~2009年HFRS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苏北部分城市疫情有上升趋势,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监测 带病毒鼠指数
下载PDF
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孟繁岳 吴扬生 +2 位作者 李亮 祖荣强 朱凤才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人群抗体阳性率等监测资料,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人群抗体阳性率等监测资料,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1年-2006年HFRS发病率下降了37.7%。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发病的季节分布明显不同。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8.83%,苏南春峰占全年的52.55%。春季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密度分别为1.49%和1.00%),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密度0.73%),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花背仓鼠及臭鼹鼯均监测到带毒。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分别为0.0125、0.0107),秋季以黑线姬鼠和臭鼹鼯带病毒鼠指数较高(分别为0.0124、0.0038)。6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44%。结论:江苏省6年内HFRS疫情持续下降,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 带病毒鼠指数 鼠密度
下载PDF
锦州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疫情及宿主动物的带毒情况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佩龙 张振 +2 位作者 张旭 范凯 毛玲玲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6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分析锦州市2008-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特征及鼠种构成、鼠密度、带毒率情况,为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提供前期思路。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利用ELISA法检测人血清及鼠血膜标本隐性感染率,免疫荧光法检测... 目的分析锦州市2008-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特征及鼠种构成、鼠密度、带毒率情况,为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提供前期思路。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利用ELISA法检测人血清及鼠血膜标本隐性感染率,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带毒率。结果锦州地区共确诊1 076例HFRS患者,年平均发病率4.31/10万,3-5月为发病高峰期,以青壮年为主,农民是高发职业人群;共捕获啮齿类动物2 513只,共2科4属5种,优势种在居民区为褐家鼠,在野外为黑线姬鼠,鼠密度为3.73%,检出HV抗原阳性鼠肺样品103份,病毒携带率为4.09%,各年之间鼠肺带毒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3.579,P<0.05),鼠血膜隐性感染率平均水平为13.78%。结论锦州地区HFRS人群发病率及鼠间疫情呈上升趋势,鼠带毒率处于较高水平。应严格监测疫区动态,避免人群HFRS疫情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情 鼠密度 带毒率
下载PDF
1995-2005年江苏省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明磊 王雷 徐岷田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7期456-459,共4页
目的分析1995-2005年江苏省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与兽间疫情及控制效果监测的结果,探索控制HFRS的有效途径。方法利用赣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资料、人口资料及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江苏省赣榆县11年来共... 目的分析1995-2005年江苏省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与兽间疫情及控制效果监测的结果,探索控制HFRS的有效途径。方法利用赣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资料、人口资料及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江苏省赣榆县11年来共发生HFRS923例,年平均发病率8.06/10万,死亡9例,病死率0.98%;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呈现春峰和秋冬峰,春峰有下降趋势,而秋冬峰则呈上升趋势;该县18个镇均有发病,呈现丘陵>平原>沿海的地区发病特点,丘陵与平原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年龄组,占67.28%;男女性别比2.25∶1,有下降趋势;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7.97%,其次学生占6.18%;11年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显示,抗-HVIgG抗体平均阳性率11.37%,隐性感染率与人间疫情间呈负相关;从临床诊断患者的血清学核实情况看,符合率为64.39%,存有大量误诊。1995年以来,每年对春季室内、秋季野外进行宿主动物密度及带毒情况调查,捕获的宿主动物种类有2目3科6种,其中褐家鼠、黑线姬鼠分别为室内及野外的优势鼠种,带病毒率分别为2.76%、3.06%;春、秋季鼠带毒指数分别为0.028、0.025。对该县1995年以来监测资料与人间疫情进行相关性分析,春季鼠带毒指数与年发病率及春峰、秋峰发病率均呈正相关,秋季鼠带毒指数(1995-2004年)与次年(1996-2005年)春峰发病率均呈正相关。结论疫苗接种是控制HFRS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鼠密度 鼠带毒率 带毒鼠指数 隐性感染率 监测
下载PDF
锦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密度及带毒情况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振 刘红华 +4 位作者 张立新 白梅 张旭 张洁 毛玲玲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3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分析锦州市鼠种构成、鼠密度、带毒率,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鼠血膜IgG抗体。结果 2010-2012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捕鼠2科4属5种,共96... 目的分析锦州市鼠种构成、鼠密度、带毒率,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鼠血膜IgG抗体。结果 2010-2012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捕鼠2科4属5种,共960只,鼠优势种在村内为褐家鼠,在野外为黑线姬鼠,平均鼠密度为1.54%,平均鼠带毒率为2.26%。3年中,鼠密度和鼠带毒率均逐年增加,2012年鼠密度与2010、2011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鼠带毒率与2010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锦州地区鼠间疫情呈散发分布,近几年疫情有上升和扩散趋势,应严格监测疫区动态,避免人群出血热疫情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鼠密度 带毒率 疫情
下载PDF
淄博市农村流行性出血热鼠间带毒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俊 唐学慧 +2 位作者 石志恺 李源 张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了解淄博市农村鼠密度、鼠间带毒率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以制定有效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较高的淄川区、沂源县和博山区为调查点。各调查点同时用标准鼠夹,晚放晨收,记录有效鼠夹数、捕获... 目的了解淄博市农村鼠密度、鼠间带毒率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以制定有效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较高的淄川区、沂源县和博山区为调查点。各调查点同时用标准鼠夹,晚放晨收,记录有效鼠夹数、捕获鼠数并分类。采集样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抗原。结果2004~2007年三区县调查点平均鼠密度为2.81%,其中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2.38%和3.27%,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平均鼠间带毒率为8.05%。结论淄博市流行性出血热鼠间带毒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有效综合防制措施,降低鼠密度,灭鼠重点放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密度 带毒率
下载PDF
赣榆县2000~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与疫苗防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大罕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对2000~2007年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宿主动物及自然人群抗体水平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的变化。方法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特征,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自然人群抗体水... 目的对2000~2007年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宿主动物及自然人群抗体水平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的变化。方法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特征,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自然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2000~2007年赣榆县HFRS疫情稳步下降,2007年发病率较2000年下降78.13%;秋冬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7.6%,春峰仅占13.8%,春峰与秋冬峰之比为1:4.9;春季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密度为1.5%),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密度为1.8%),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句青均检测到带毒,春季褐家鼠、小家鼠带毒指数较高,分别0.0152、0.0068,秋季以黑线姬鼠、句青带毒指数较高,分别为0.0210、0.0083,宿主动物的种类、构成、带毒状况没有明显变化;自然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4.5%,春、秋季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赣榆县2000~2007年HFRS疫情虽大幅度下降,但在江苏省仍属高发地区,秋冬峰显著高于春峰,符合姬鼠型为主混合疫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监测 宿主动物 带病毒鼠指数 疫苗
下载PDF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宿主动物地理组合类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明庆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3期94-99,共6页
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发病率高,分布地区广,是目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文从宿主动物地理组合的角度划分类型,为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国 流行性出血热 宿主动物 地理组合类型 发病率 传染病 EHF 鼠类 传染源 自然疫源性疾病
下载PDF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体液因素变化研究
13
作者 唐照亮 宋小鸽 +4 位作者 周楣声 刘冰怀 章复清 倪大石 董朝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13-15,共3页
建立离乳大鼠腹腔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模型,应用荧光和放免技术,观察了大鼠体内多种神经递质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感染组大鼠血浆中的儿茶酚胺(NE、DA)、5-羟色胺系统(5-HT、5-HIAA)、组胺... 建立离乳大鼠腹腔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模型,应用荧光和放免技术,观察了大鼠体内多种神经递质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感染组大鼠血浆中的儿茶酚胺(NE、DA)、5-羟色胺系统(5-HT、5-HIAA)、组胺(HM)和血栓素代谢产物(TXB2)等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K-pGF1a)则明显降低,后两者的比值增大。实验表明,EHFV所致的病毒血症引起机体应激和免疫病理反应,造成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加强及其代谢的紊乱。结果提示,在EHF病程中,体液因素的变化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纠正体液因素的紊乱是EHF的一条重要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 体液因素
下载PDF
2014—2018年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小强 丁敬华 +1 位作者 孙英伟 张洁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9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4-2018年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8年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515例,年平均发病率...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4-2018年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8年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5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1/10万,2014年发病率最高为7.08/10万。秋季发病数最高,为215例(41.75%);清原县每年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新宾县;男性发病数为387例(75.15%),男女比为3.02∶1;40~59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为281例(54.56%);农民发病数最高,为397例(77.09%)。发病率与鼠带毒率和鼠密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P>0.05)、0.42(P>0.05),尚不能确定HFRS发病率与鼠带毒率和鼠密度具有相关性。结论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地区性及人群特异性,应加强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鼠密度 鼠带毒率 疫情
下载PDF
天津市东丽区1997-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与趋势分析
15
作者 陈秀梅 《口岸卫生控制》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了解出血热流行特点与规律以及发病和流行的因素。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1997-2004年天津市东丽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结果1997-2004年全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99例,累计发病率3.38/10万。呈散发... 目的了解出血热流行特点与规律以及发病和流行的因素。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1997-2004年天津市东丽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结果1997-2004年全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99例,累计发病率3.38/10万。呈散发状态,疫情波及全区的各个乡、镇、街。4-5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0-45岁。外地流动人口发病高于本区人口。发病与患者职业及居住环境有关。结论鼠带毒指数与出血热发病密切相关,灭鼠是遏制出血热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东丽区 1997-2004年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病 疫情 抗体
下载PDF
江苏省1996~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祖荣强 吴扬生 +1 位作者 朱凤才 刘光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 分析江苏省 1 996~ 2 0 0 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一般人群等监测资料 ,探讨HFRS流行因素。方法 收集HFRS疫情资料 ,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 ;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 ,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 目的 分析江苏省 1 996~ 2 0 0 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一般人群等监测资料 ,探讨HFRS流行因素。方法 收集HFRS疫情资料 ,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 ;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 ,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1 996~ 2 0 0 0年HFRS疫情稳步下降 ,2 0 0 0年发病率较 1 996年降低了 42 .1 7% ,秋冬峰与春峰构成之比减小。春季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密度 3 .0 7% ) ,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密度 4 .64 % ) ;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带病毒率均较高。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 (分别为 0 .0 2 5 5、0 .0 2 84) ,秋季以黑线姬鼠带病毒鼠指数较高 (0 .0 30 2 )。 5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 4 .73 %。结论 江苏省 5年内HFRS疫情大幅度下降 ,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1996-2000年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原文传递
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和赵述岛鼠形动物及其携带病原调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丹丹 孙定炜 +6 位作者 曾林海 彭恒 马雅军 杨振洲 詹道成 王如敏 王善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25-227,245,共4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三沙市所属南海重要岛屿永兴岛和赵述岛特殊环境中的鼠形动物带毒情况,对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肾综合征汉坦病毒流行的风险进行评估,为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综合防控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及2017... 目的了解海南省三沙市所属南海重要岛屿永兴岛和赵述岛特殊环境中的鼠形动物带毒情况,对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肾综合征汉坦病毒流行的风险进行评估,为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综合防控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及2017年12月分两次利用鼠笼法和陷阱法捕捉三沙市永兴岛和赵述岛鼠形动物,解剖并采集肺、肾、肝、脾和心脏血标本,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检测上述三种病毒的核酸。结果共捕获鼠型动物76只,其中鼠笼法捕获60只,陷阱法捕获16只,隶属2科4种,鼩鼱居多占36.67%、黄胸鼠占35.00%、褐家鼠占26.67%及小家鼠占1.67%。采集肺、肾、肝和脾标本合计76份、心脏血标本52份,因其中10份溶血严重,故仅对其余42份血进行检测。用鼠脏器标本及心脏血标本提取的R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均未检出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肾综合征汉坦病毒。结论永兴岛和赵述岛上鼠形动物传播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肾综合征汉坦病毒的风险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沙市 永兴岛 赵述岛 寨卡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 肾综合征汉坦病毒 鼠型动物
原文传递
2005—2012年辽宁省凌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鼠间疫情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佐月 周宝森 《疾病监测》 CAS 2013年第12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探索辽宁省凌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鼠间疫情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鼠间疫情。结果居民区平均鼠密度4.11%,始终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平均鼠密度3.00%,优势鼠种由黑线仓鼠转为... 目的探索辽宁省凌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鼠间疫情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鼠间疫情。结果居民区平均鼠密度4.11%,始终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平均鼠密度3.00%,优势鼠种由黑线仓鼠转为黑线姬鼠。居民区与野外鼠密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野外鼠密度有上升趋势。居民区鼠带病毒率5.24%,鼠带病毒指数为0.0464;野外鼠带病毒率3.42%,鼠带病毒指数0.0320。居民区与野外鼠带病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野外鼠带病毒率有下降趋势。发病率与鼠密度、鼠带病毒指数均无相关性。隐性感染率与鼠密度、鼠带病毒指数均无相关性。结论凌海市鼠间疫情平稳,鼠密度、鼠带病毒指数与发病率、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鼠密度 鼠带病毒率 鼠带病毒指数
原文传递
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与疫情预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祖荣强 吴扬生 +1 位作者 朱凤才 刘光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 探讨直接利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定点监测资料对全省疫情进行定性预测的意义,寻找敏感且易获得的预测指标。方法 兼顾不同地理状况,选点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对江苏省1986 ... 目的 探讨直接利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定点监测资料对全省疫情进行定性预测的意义,寻找敏感且易获得的预测指标。方法 兼顾不同地理状况,选点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对江苏省1986 年以来12 年的有关监测资料与人间疫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春季室内褐家鼠(Rn) 密度,混合鼠种及Rn 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秋季野外混合鼠种及黑线姬鼠(Aa) 密度、带毒鼠指数与秋冬峰疫情显著性相关;全年平均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全年疫情显著性相关;人群隐性感染率与人间疫情无明显相关关系。其中,春季室内混合鼠种及褐家鼠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8637、0 .8295 ( P< 0.001) ;秋季野外混合鼠种、黑线姬鼠带毒鼠指数与秋冬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7089 、0 .7258 (P< 0 .01),与次年春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8、0 .7113 ( P< 0.01) ;全年平均带毒鼠指数与全年疫情间相关系数为0.9207 ( P< 0 .001)。结论 带毒鼠指数为定性预测出血热疫情的首选指标;在布夹数均衡性较好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情监测 预测指标 江苏
原文传递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对健康人外周淋巴细胞和大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刘文芳 杨占秋 +2 位作者 钱其珍 向近敏 朱光奇 《病毒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1期19-23,共5页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A9株,滴度为TCID_(50)10^(-5)/0.1ml,加入1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每份血分对照组(不加病毒悬液)和A、B、C实验组(根据加不同病毒量而分)。其结果:一、SCE频率,...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A9株,滴度为TCID_(50)10^(-5)/0.1ml,加入1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每份血分对照组(不加病毒悬液)和A、B、C实验组(根据加不同病毒量而分)。其结果:一、SCE频率,实验组A(8.9±0.19)、实验组B(9.9±0.2)、实验组C(11.6±0.22)与对照组(6.57±0.15)比较,A、B、C、实验组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A、B、C三个实验组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二、染色体畸变,A、B、C三个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用EHFV HA 108株,ID_(50)10^(-6)/0.02ml接种2—5日龄大白鼠脑内,15天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取骨髓细胞培养,另取幼大白鼠骨髓细胞培养作对照,检测SCE和染色体畸变。结果:一、SCE频率,实验组(9.8±0.35)高于对照组(5.4±0.19),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二、染色体畸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以上两个实验结果表明,EHFV作用于细胞,无论是在机体或试管内,都引起SCE频率增高,即EHFV促使DNA产生初级损伤,但不致染色体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FV 染色体异常 人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