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9年全省HFRS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设立固定监测点,调查鼠密度、鼠带病...目的:了解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9年全省HFRS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设立固定监测点,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7年~2009年全省报告HFRS病例739例,平均发病率为0.32/10万,且以青壮年农民发病居多。春季和秋冬季各有一发病高峰,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其发病总数的70.97%,且病例数有增多的趋势,苏南春峰占其发病总数的56.36%。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混合带病毒鼠指数在0.0073~0.0207间波动,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2.84%。结论:江苏省2007年~2009年HFRS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苏北部分城市疫情有上升趋势,流行因素仍然存在。展开更多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A9株,滴度为TCID_(50)10^(-5)/0.1ml,加入1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每份血分对照组(不加病毒悬液)和A、B、C实验组(根据加不同病毒量而分)。其结果:一、SCE频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A9株,滴度为TCID_(50)10^(-5)/0.1ml,加入1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每份血分对照组(不加病毒悬液)和A、B、C实验组(根据加不同病毒量而分)。其结果:一、SCE频率,实验组A(8.9±0.19)、实验组B(9.9±0.2)、实验组C(11.6±0.22)与对照组(6.57±0.15)比较,A、B、C、实验组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A、B、C三个实验组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二、染色体畸变,A、B、C三个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用EHFV HA 108株,ID_(50)10^(-6)/0.02ml接种2—5日龄大白鼠脑内,15天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取骨髓细胞培养,另取幼大白鼠骨髓细胞培养作对照,检测SCE和染色体畸变。结果:一、SCE频率,实验组(9.8±0.35)高于对照组(5.4±0.19),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二、染色体畸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以上两个实验结果表明,EHFV作用于细胞,无论是在机体或试管内,都引起SCE频率增高,即EHFV促使DNA产生初级损伤,但不致染色体畸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9年全省HFRS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设立固定监测点,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7年~2009年全省报告HFRS病例739例,平均发病率为0.32/10万,且以青壮年农民发病居多。春季和秋冬季各有一发病高峰,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其发病总数的70.97%,且病例数有增多的趋势,苏南春峰占其发病总数的56.36%。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混合带病毒鼠指数在0.0073~0.0207间波动,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2.84%。结论:江苏省2007年~2009年HFRS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苏北部分城市疫情有上升趋势,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文摘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A9株,滴度为TCID_(50)10^(-5)/0.1ml,加入1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每份血分对照组(不加病毒悬液)和A、B、C实验组(根据加不同病毒量而分)。其结果:一、SCE频率,实验组A(8.9±0.19)、实验组B(9.9±0.2)、实验组C(11.6±0.22)与对照组(6.57±0.15)比较,A、B、C、实验组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A、B、C三个实验组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二、染色体畸变,A、B、C三个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用EHFV HA 108株,ID_(50)10^(-6)/0.02ml接种2—5日龄大白鼠脑内,15天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取骨髓细胞培养,另取幼大白鼠骨髓细胞培养作对照,检测SCE和染色体畸变。结果:一、SCE频率,实验组(9.8±0.35)高于对照组(5.4±0.19),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二、染色体畸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以上两个实验结果表明,EHFV作用于细胞,无论是在机体或试管内,都引起SCE频率增高,即EHFV促使DNA产生初级损伤,但不致染色体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