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946例行肝穿刺检查肝病病例的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及转归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8 位作者 孙艳玲 周先志 赵雨来 李文淑 潘登 杨建法 刘树红 黄春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研究1980年1月-2008年6月中国大陆肝脏疾病患者的主要疾病构成谱,临床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部分肝病患者的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病理学和血清学实验室再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1980年1月-2008年6月主要来自中国大陆31个省市... 目的研究1980年1月-2008年6月中国大陆肝脏疾病患者的主要疾病构成谱,临床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部分肝病患者的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病理学和血清学实验室再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1980年1月-2008年6月主要来自中国大陆31个省市的25 946例行肝穿刺(简称肝穿)的肝病患者(含1 448例罹患肝病的军人)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分析研究,并对其中的1 32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为期0.5~18年动态肝穿(2~8次肝穿)随访,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的转归状况。结果本组研究病例中男女比为3∶1,年龄范围41d^91岁(32.3±14.4岁),肝病分布以18~37岁为高峰,其中冀、豫、京、鲁、晋为前5位肝病病例来源地。本组病例诊断肝脏疾病谱涵盖100余种,其中感染与非感染性肝病组分别占73.05%和26.95%。该两大类肝病于2000年后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非感染性肝病升幅更为显著。本组的随访资料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是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的首位相关性肝病,丙型肝炎为肝硬化、肝癌的次位相关性肝病;0.26%的甲型肝炎和0.51%的戊型肝炎病理上存在慢性化病变;1 322例慢性乙型肝炎随访患者中,转归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分别为15.36%(203例)和1.06%(14例),演变间隔时间分别为46.37±16.93个月和60.29±39.15个月,肝纤维化上升1个S期以上的比例占14.22%(188例),纤维化进展间隔时间为22.20±20.65个月,而肝纤维化程度下降1个S期以上和稳定病例分别占33.36%(441例)和36.01%(476例)。结论本研究基本明确了近28年间中国大陆居民的肝病疾病谱及发病状况,其中不乏疑难或少见病例。本研究阐述了中国大陆主要肝病的一般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并从临床病理角度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的转归及演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流行病学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高原峡谷区鼠类感染日本血吸虫调查 被引量:12
2
作者 熊孟韬 杨光荣 +5 位作者 吴兴 范崇正 陶开会 吴鹤松 苏禄权 段彩虹 《地方病通报》 1999年第4期41-43,共3页
1998年7~8月,在洱源县高原峡谷区对鼠类、人群和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捕获鼠类778只,隶属3目4科7属11种,以黄胸鼠、齐氏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检验鼠760只,其中4种28只鼠类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 1998年7~8月,在洱源县高原峡谷区对鼠类、人群和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捕获鼠类778只,隶属3目4科7属11种,以黄胸鼠、齐氏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检验鼠760只,其中4种28只鼠类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阳性率为3.68%,EPG(每克粪便虫卵数)(X)为25.47;人群阳性率为20.37%,EPG(X)为3.36;牛阳性率为7.89%,EPG(X)为0.0135;马阳性率为2.56%,EPG(X)为0.0009;猪阳性率为8.75%,EPG(X)为0.0208。鼠类感染率低于人、牛和猪,但其EPG(X)高于其他宿主。调查结果说明鼠类数量多、分布广,与人类关系密切,在该地血吸虫病的传播上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云南 血吸虫病
下载PDF
1989-1994年中国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渡平 张礼璧 +5 位作者 侯晓辉 朱宏 Mac Otten David R Kilpatnck Mark Pallansch Olen M Kew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9-297,共9页
1989~1994年中国发生的脊髓灰质炎流行,疫情开始集中于华东、中南地区,后期趋于南部沿海一带。对近百份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脊灰病毒流行期间标本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发现流行主要由脊灰病毒Ⅰ型野毒株引起,未发现... 1989~1994年中国发生的脊髓灰质炎流行,疫情开始集中于华东、中南地区,后期趋于南部沿海一带。对近百份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脊灰病毒流行期间标本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发现流行主要由脊灰病毒Ⅰ型野毒株引起,未发现Ⅱ型野毒株,但1993年在新疆分离到1株Ⅲ型野毒株。Ⅰ型野毒株中共存在4个基因型病毒,其中CHNP1-R91型病毒为这几年流行中新产生的重组病毒,在VP1/2A区含有一段疫苗株序列,另一段野毒株序列很可能来自CHNP1-JX89型病毒。这两个基因型病毒分布在全国大部份地区。病毒核酸的亲缘关系研究还证明,92~94年流行在南方沿海一带的脊髓灰质炎,主要由91年产生的重组病毒引起。此研究揭示了各地区、各基因型病毒与疫情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及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青岛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研究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或展 刘学东 曲彦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62-66,共5页
目的对青岛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流行病学、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研究,以期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初始经验抗生素治疗,降低病原体耐药率。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青岛地区确诊的成人CAP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对青岛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流行病学、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研究,以期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初始经验抗生素治疗,降低病原体耐药率。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青岛地区确诊的成人CAP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留取的呼吸道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同时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血清抗体。结果185例患者中病原学检测阳性89例(48.1%),细菌检测阳性67例(36.2%),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阳性28例(15l%),其中混合感染6例(3.2%),均为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病原体,阳性率为13.0%(24/185),然后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2.4%(23/185)]、肺炎支原体[8.1%(15/185)]、流感嗜血杆菌[5.9%(11/185)]、肺炎衣原体[5.4%(10/185)]、大肠杆菌[2.2%(4/185)]、嗜肺军团菌[1.6%(3/185)]、金黄色葡萄球菌[1.1%(2/185)]、铜绿假单胞菌[1.1%(2/185)]、鲍曼不动杆菌[0.5%(1/185)]。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较其他抗菌药物高。不同区域、年龄各类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肺炎链球菌感染在青岛地区成人CAP病原体流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支原体是青岛地区成人CAP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有较高的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流行病学 病原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04~2012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蒙日朗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分析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肺结核病的发病特征和动态,为制订肺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04~2012年肺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环江县2004~2012年共报告肺结核病2 739例,年平均发病率... 目的分析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肺结核病的发病特征和动态,为制订肺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04~2012年肺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环江县2004~2012年共报告肺结核病2 73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1.87/10万,其中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121.52/10万,2004年最低为56.62/10万,2009年起呈下降趋势。全县12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思恩(426例)、川山(377例)、洛阳(361例)、水源(318例)和明伦(264例)5个乡镇,占全县病例的63.75%(1 746/2 739)。男性1 908例,女性831例,男女性别比为2.3:1;年龄分布集中在20~74岁组(89.34%),职业构成比最高的是农民(88.46%),最低的为医务人员(0.29%)。结论环江县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结核病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病 流行病学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