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immunofluorescence mapp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he auxiliary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epidermolysis bullosa
1
作者 Ling Yu Su-Ying Feng +2 位作者 Zhi-Liang Li Pei-Ying Jin Baox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原文传递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常小丽 袁丞达 +11 位作者 刘琴 吴要群 吕红莉 常红芹 王培光 高敏 肖风丽 周伏圣 方巧云 沈玉君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一中国汉族人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11例患者进行COL7A1基因突变检测,以家系中的16例健康者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该家系11名患者的C... 目的研究一中国汉族人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11例患者进行COL7A1基因突变检测,以家系中的16例健康者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该家系11名患者的COL7A1基因的87号外显子第6859位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家系中健康对照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甘氨酸替代突变c.6859G>A(p.G2287R)引起该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型/遗传学 基因 突变 痒疹/病因学
下载PDF
新生儿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基因诊断1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姜毅 侯新琳 +2 位作者 李昕 林志淼 崔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皮肤活检病理诊断和基因诊断在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1例新生儿起病的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和基因诊断结果。结果:1例生后10 h入院新生儿,出生后即发...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皮肤活检病理诊断和基因诊断在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1例新生儿起病的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和基因诊断结果。结果:1例生后10 h入院新生儿,出生后即发现下肢有大片皮肤破损和糜烂,病变延伸至左侧踝关节和足底,住院后发现口腔内有血疱和水疱,住院期间皮肤受压和摩擦处多处出现新的大疱和皮肤脱落及皮肤糜烂。皮肤糜烂处分泌物和口腔分泌物细菌涂片和培养均未见细菌。取患儿皮肤做病理检查,结果光镜下可见真皮内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电子显微镜下真皮层仅见少量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基质结构不清。大部分区域未见基底层,张力丝零散分布在真皮组织,部分区域有基底膜,但锚纤维结构不清,致密层变薄,符合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诊断标准。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进行COL7A1基因检测,其母在COL7A1基因第13个外显子500上插入AGGG片段,其父在第98个外显子序列后剪切位点有一个G突变为A。患儿COL7A1基因出现复合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与父亲和母亲位点一致,证实患儿遗传了来自父、母亲双方的突变基因,因此发病,其父母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对于临床怀疑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应先做皮肤病理检查,特别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做出初步分型,再根据病理类型进一步做相应基因检测确诊,如能对父母同时进行基因检测对今后优生可能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性 基因检测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喻标 杨庆华 +3 位作者 景海霞 曾静 唐吉云 段德鉴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86-988,共3页
先证者女,18岁。躯干、四肢反复水疱、丘疹、结节伴痒6年。皮肤科情况:双下肢胫前多发密集米粒至花生米大小扁平丘疹、结节,色泽淡红至暗红,部分呈脐样凹陷,上覆白色糠状鳞屑,见点状糜烂、结痂;躯干及双上肢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淡白色、... 先证者女,18岁。躯干、四肢反复水疱、丘疹、结节伴痒6年。皮肤科情况:双下肢胫前多发密集米粒至花生米大小扁平丘疹、结节,色泽淡红至暗红,部分呈脐样凹陷,上覆白色糠状鳞屑,见点状糜烂、结痂;躯干及双上肢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淡白色、淡红色丘疹及萎缩性疤痕,部分皮损表面糜烂、结痂;指趾甲及黏膜未见受累。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中度不规则增厚,表皮下见裂隙及大疱,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及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血管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调查4代39人,共有24人患病,每代均有发病,其中男17人、女7人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型 痒疹样 家系调查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及家系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景桃 李俊杰 +2 位作者 林绍华 王鲁梅 曾碧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61-663,共3页
报告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并进行了家系调查。先证者男,26岁。患者1岁左右时双踝部出现数个水疱,双胫前皮肤在外伤、搔抓后形成圆形或卵圆形丘疹、结节,米粒至花生米大,暗红色,质地较硬,部分皮损表面有痂壳。双足多个... 报告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并进行了家系调查。先证者男,26岁。患者1岁左右时双踝部出现数个水疱,双胫前皮肤在外伤、搔抓后形成圆形或卵圆形丘疹、结节,米粒至花生米大,暗红色,质地较硬,部分皮损表面有痂壳。双足多个趾甲增厚或脱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多处表皮下裂隙形成,真皮内散在较多的表皮样囊肿,并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该家系共4代30名成员,14人患有本病(男9例,女5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 家系调查
下载PDF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角蛋白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汤华阳 高敏 +6 位作者 崔勇 杜文辉 方巧云 周伏圣 杨森 杜卫东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检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致病基因角蛋白5(K5)和角蛋白14(K14)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中国汉族人3个EBS家系进行K5基因和K14基因的突变检测,以10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K5... 目的检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致病基因角蛋白5(K5)和角蛋白14(K14)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中国汉族人3个EBS家系进行K5基因和K14基因的突变检测,以10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K5基因发现2个突变,一个为移码突变c.1649delG,另一个为错义突变c.508G>A;K14基因发现一个错义突变,为c.1237G>A;在正常对照中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K5或K14基因突变导致该3个家系中患者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单纯型/遗传学 角蛋白/遗传学 突变
下载PDF
一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彦 王冬梅 朱学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研究一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 :用组织病理 ,超微电镜及免疫荧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DNA直接测序以及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方法对一营养不良型大疱表... 目的 :研究一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 :用组织病理 ,超微电镜及免疫荧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DNA直接测序以及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方法对一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情况的检测。结果 :家系中患者及其父均存在COL7A1基因上第 6 376位的G突变为A ,导致Ⅶ胶原 2 0 88位的甘氨酸被谷氨酸替代 ,而对照的健康人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G2 0 88E是引起该家系临床病变的特异突变 ,不是多态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家系 基因突变 组织病理 超微电镜 免疫荧光方法
下载PDF
遗传性皮肤病的产前诊断-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93-196,共4页
遗传性皮肤病有近千种,其中一些重型遗传性皮肤病,如重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着色性干皮病以及板层状鱼鳞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皮肤外观及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这些疾病虽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产前诊断阻断疾病在家... 遗传性皮肤病有近千种,其中一些重型遗传性皮肤病,如重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着色性干皮病以及板层状鱼鳞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皮肤外观及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这些疾病虽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产前诊断阻断疾病在家系中遗传。1980年国际上应用胎儿皮肤活检结合组织学检测实施了首例遗传性皮肤病的产前诊断,近十余年来基于DNA检测的产前诊断已经在多个国家陆续开展,200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此项工作。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辅助生育技术等的不断进展,着床前遗传检测以及无创性产前诊断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皮肤病 产前诊断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着色性干皮病 鱼鳞病
下载PDF
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
9
作者 刘赛君 邓列华 赵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2,共2页
报告1例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家系调查结果。先证者男,43岁。双小腿水疱、丘疹伴瘙痒33年。皮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下裂隙形成,真皮中上部有角质囊肿形成。该家系5代35名成员中有该病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属常染色... 报告1例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家系调查结果。先证者男,43岁。双小腿水疱、丘疹伴瘙痒33年。皮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下裂隙形成,真皮中上部有角质囊肿形成。该家系5代35名成员中有该病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营养不良型 家系调查 显性遗传
下载PDF
COL7A1基因双杂合突变致母子同患胫前型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研究
10
作者 廉佳 王莹 +1 位作者 林杨杨 李钦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母子同患胫前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的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对母子同患胫前型DEB进行病历资料以及基因分析,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医学全外显子组检测,并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74... 目的探讨母子同患胫前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的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对母子同患胫前型DEB进行病历资料以及基因分析,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医学全外显子组检测,并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74号外显子上COL7A1基因存在c.6181-1_6197dup与c.6199G>A双杂合突变;结合先证者临床表现、家系调查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胫前型显性DEB。结论74号外显子上COL7A1基因的c.6181-1_6197dup与c.6199G>A这个双杂合突变可致胫前型显性DEB,扩展了COL7A1基因突变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型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型 COL7A1基因 基因分型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11
作者 王双凤 张江安 +3 位作者 李小红 于建斌 辛腾腾 宋泽泓 《皮肤科学通报》 2019年第1期74-76,共3页
患者女,10岁。双下肢红色扁平丘疹、水疱、结节伴瘙痒4年,加重1年。2个月前于本院行右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层未见异常,真皮浅层小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粟丘疹。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可见... 患者女,10岁。双下肢红色扁平丘疹、水疱、结节伴瘙痒4年,加重1年。2个月前于本院行右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层未见异常,真皮浅层小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粟丘疹。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可见密集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暗红色扁平丘疹、结节,偶见水疱,可见粟丘疹、抓痕及色素沉着;双手背、足背及肘伸侧散在类似皮损。COL7A1基因c. 1241-6G> A杂合变异,为剪切位点变异。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出院。现仍在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
下载PDF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遗传咨询及优生指导
12
作者 孟培 闫素文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分型、遗传方式、产前诊断及再发风险预测。方法结合1例生育过EB患儿的咨询对象,根据其家族史和临床表现分析其可能的亚型和对应的遗传方式。结果判断其为营养不良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分型、遗传方式、产前诊断及再发风险预测。方法结合1例生育过EB患儿的咨询对象,根据其家族史和临床表现分析其可能的亚型和对应的遗传方式。结果判断其为营养不良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结论 EB临床表现和分型复杂,只有明确诊断,正确判断其遗传方式,进行有效的产前诊断才能避免此类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优生
下载PDF
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COL7A1基因错义突变分析
13
作者 余林洪 王怀玉 +4 位作者 朱长华 董琳馨 吴保凤 林立航 肖学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检测1个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先证者男,20岁,自出生后四肢反复出现水疱、破溃、色素沉着、瘢痕、指(趾)甲变形等。该家系3代共5例患者,均有典型皮损。提取该家系14名成员(包括5例患者)和100名无亲... 目的检测1个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先证者男,20岁,自出生后四肢反复出现水疱、破溃、色素沉着、瘢痕、指(趾)甲变形等。该家系3代共5例患者,均有典型皮损。提取该家系14名成员(包括5例患者)和100名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选定相关的突变位点,在家系中用Sanger测序验证该突变位点。结果基因测序示,先证者及其他4例患者COL7A1基因的第107号外显子均存在错义突变(c.7885G>A),导致第2629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p.G2629R),9名健康亲属和100名健康对照未发现该突变。该家系中该突变与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共分离,在Pubmed、HGMD、ClinVar等多种数据库查询未见收录,考虑该突变为新发错义突变,其编码的氨基酸改变VI型胶原蛋白结构,从而影响蛋白功能。结论在该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COL7A1基因107号外显子发现了新的错义突变,扩展了COL7A1基因突变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性 DNA突变分析 COL7A1基因 错义突变
原文传递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遗传学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子源 申云 +3 位作者 董铭菲 张鑫毅 沈小芳 翟立红 《生命科学》 CSCD 2024年第2期212-225,共14页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易发生水疱和溃疡。近年来,有关EB的遗传学和临床表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EB的致病基因主要编码与皮肤结构、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这...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易发生水疱和溃疡。近年来,有关EB的遗传学和临床表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EB的致病基因主要编码与皮肤结构、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这些基因突变会影响角质形成和皮肤结构稳定性。EB的临床表型有很大的异质性,从轻度的水疱和溃疡到严重的皮肤剥离。临床上将EB分为4个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EB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和病程。目前,EB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疗法,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蛋白质替代疗法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从EB的遗传学、临床表型和治疗方法入手进行综述,以深入理解EB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致病基因 遗传学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姜薇 杨勇 +3 位作者 朱学骏 王德进 王一玲 许爱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鉴定一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用PCR来检测突变位点以及采用逆转录... 目的鉴定一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用PCR来检测突变位点以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克隆测序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该家系中患者COL7A1基因的87号外显子存在剪接位点突变,导致87号外显子被剪切,Ⅶ型胶原的胶原区合成后缺少了23个氨基酸。健康对照不存在此突变。结论COL7A1基因剪接位点的突变是引起该家系临床症状的特异突变,而非多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家系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Hallpeau-Siemens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的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薇 孙莹 +3 位作者 陈喜雪 李颂 卜定方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97-599,共3页
目的鉴定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该患者COL7A1基因的一条等位... 目的鉴定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该患者COL7A1基因的一条等位基因第2号外显子上存在S48P的错义突变,而另一条等位基因第27号外显子上存在3625del11缺失突变,造成编码区阅读框架的移位,最终导致蛋白终止密码(PTC)的产生。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这种两个突变的组合在国际上为首次报道。结论 COL7A1基因的缺失突变和错义突变引起该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异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性 密码子 无义 突变 误义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突变研究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COL7A1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宁 郭宏湘 +5 位作者 孔祥东 史惠蓉 杨昀 吴庆华 赵振华 江淼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 分析2个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家系致病基因COL7A1基因突变位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COL7A1基因分析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全基因捕获新一代测序(NGS)对2013年10月和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个... 目的 分析2个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家系致病基因COL7A1基因突变位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COL7A1基因分析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全基因捕获新一代测序(NGS)对2013年10月和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个DEB家系中2例先证者COL7A1基因进行全基因突变检测,获得变异序列后,针对所检出变异序列进行PCR扩增后Sanger双向测序对2个DEB家系中2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和100名健康个体的COL7A1基因序列进行突变验证分析,确定致病突变后,对其中1个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孕早期产前诊断.结果 共发现4种COL7A1基因突变:c.5230G >T (p.E1744X)、c.5932C >T (p.R1978X)、c.5605-10 T>G(IVS66-10 T>G)、c.8305-1G>A(IVS110-1G>A).其中p.E1744X、IVS66-10 T>G和IVS110-1G>A为国际首次报道的突变.家系1中先证者携带COL7A1基因p.E1744X和p.R1978X无义突变,父母分别为杂合突变携带者;家系2中先证者携带COL7A1基因IVS66-10T>G和IVS110-1G >A剪接区突变,父母分别为杂合突变携带者;100名健康个体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家系1中产前诊断胎儿携带与其先证者相同的突变为受累胎儿,胎儿父母选择治疗性引产术后,取胎儿标本行基因诊断,结果与产前诊断相同.结论 COL7A1基因突变是该2个DEB家系的致病原因,NGS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进行该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性 产前诊断 新一代测序 Sanger测序 COL7A1基因
原文传递
Hallopeau-Siemens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产前诊断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薇 孙莹 +4 位作者 赵俊郁 孙笑 史春艳 卜定方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鉴定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突变后,对患者的下一代开展产前诊断。方法首先对患者和患者妻子进行COL7A1基因全部118个外显子的扩增和直接测序。然后从孕15周患者妻子的羊水中提取胎儿的DNA,应用聚合酶... 目的鉴定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突变后,对患者的下一代开展产前诊断。方法首先对患者和患者妻子进行COL7A1基因全部118个外显子的扩增和直接测序。然后从孕15周患者妻子的羊水中提取胎儿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来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胎儿是否患病。结果发现该患者COL7A1基因的1条等位基因第2号外显子上存在S48P的错义突变,而另1条等位基因第27号外显子上存在3625del11缺失突变,造成编码区阅读框架的移位,最终导致蛋白终止密码(PTC)的产生。患者妻子该基因全序列完全正常。胎儿COL7A1基因的1条等位基因第27号外显子上存在3625del11缺失突变,而另1个第2号外显子序列正常。因此证实该胎儿为携带者,胎儿出生后临床表型正常。结论完成我国首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DNA基础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性 基因 隐性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一例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彦 王冬梅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研究1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及免疫荧光方法结合临床诊断为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及应用D3S1359、D20S161、D5S... 目的研究1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及免疫荧光方法结合临床诊断为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及应用D3S1359、D20S161、D5S818、D17S1293、CSFIPO五个座位微卫星DNA多态标志的方法对此例患者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情况检测。结果家系中患者存在COL7A1上第6240位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突变导致Ⅶ胶原第2043位的甘氨酸被精氨酸替代,而其父母及对照的健康人均不存在此突变。结论G2043R是引起该家系临床病变的特异突变,不是多态性变化,且此突变为一个denovo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基因突变 DDEB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反应 免疫荧光法 电镜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成功实施一例去除母体细胞污染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产前诊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键莹 陶炯 +5 位作者 张定国 祁怀山 杨丽萍 杨祖菁 虞荷莲 姚志荣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48-450,共3页
目的对一例已生育过Hallopeau—Siemens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且突变位点明确的孕妇进行DNA为基础的产前诊断,并探索诊断过程中母体细胞污染的排除方法。方法于孕16周行羊膜腔穿刺术,抽提羊水细胞中胎儿基因组DNA。PC... 目的对一例已生育过Hallopeau—Siemens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且突变位点明确的孕妇进行DNA为基础的产前诊断,并探索诊断过程中母体细胞污染的排除方法。方法于孕16周行羊膜腔穿刺术,抽提羊水细胞中胎儿基因组DNA。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明确胎儿是否带有致病突变。羊水细胞贴壁培养技术将羊水中胎儿细胞与母体血细胞分离,去除母体细胞污染。核型分析法以期证实羊水中有父源性信息。微卫星标记连锁分析技术进一步证实胎儿基因型。结果B超下示胎盘位于腹前壁,故穿刺针无法避开胎盘,须经腹壁、胎盘后入羊膜腔抽取羊水,离心后示羊水细胞中有肉眼可见血细胞污染。直接测序显示,孕妇已生育的女儿(7岁,已确诊为Hallopeau—Siemens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2号外显子上有母源性突变R525X,105号外显子上有父源性突变R2610X,胎儿12号外显子上存在和母亲相同的突变R525X,105号外显子正常。为排除该结果为穿刺过程中母亲血细胞污染羊水所致,将羊水细胞贴壁培养后,再次进行直接测序及家族单倍型连锁分析,显示两次直接测序和连锁分析结果一致,排除母体污染,证实胎儿为带有与母亲相同突变的临床表型正常的携带者。孕妇于孕40周产下一表型正常女婴。结论用直接测序、羊水细胞贴壁培养、核型分析、连锁分析等多种技术联合,可提高产前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性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