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ECTS OF ROPIVACAINE MESYLATE IN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qingXu BoZhu Tie-huYe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0-73, ,共4页
关键词 epidural anesthesia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ropivacaine mesylate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下载PDF
Role of epidural anesthesia in a fast track liver resection protocol for cirrhotic patients-results after three years of practice 被引量:13
2
作者 Antonio Siniscalchi Lorenzo Gamberini +4 位作者 Tommaso Bardi Cristiana Laici Elisa Gamberini Letizia Francorsi Stefano Faenza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6年第26期1097-1104,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risks of the use of epidural anaesthesia within an enhanced recovery protocol in this specific subpopula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all cirrh... AIM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risks of the use of epidural anaesthesia within an enhanced recovery protocol in this specific subpopula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all cirrhotic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pen liver resection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December 2015 at Bologna University Hospital. Patients with an abnormal coagulation profile contraindicating the placement of an epidural catheter were excluded from the analy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mposed by patients refusing epidural anaesthesia. RESULTS Of the 183 cirrhotic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liver resections, 57 had contraindications to the placement of an epidural catheter; of the remaining 126, 86 patients received general anaesthesia and 40 combined anaesthesia. The two groups presented homogeneous characteristics. Intraoperatively the metabolic data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ilst the epidural group had a lower mean arterial pressure(P = 0.041) and received more colloid infusions(P = 0.007). Postoperative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Length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P = 0.003) and hospital stay(P = 0.032)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pidural group. No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epidural catheter placement or removal was recorded.CONCLUSION The use of Epidural Anaesthesia within a fast track protocol for cirrhotic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resection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atient's outcomes and comfort as demonstrated by a significantly lower length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epidural group. The technique appears to be safely manageable in this fragile population even though these results need confirmation in large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sthesia postoperative care analgesia epidural postoperative LIVER cirrhosis LIVER function tests Complica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Ropivacaine-sufentanil Epidural Analgesia on Labor and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被引量:4
3
作者 Tingyuan YAN Junhuan WANG +1 位作者 Xuena CUI Jin’e XU 《Medicinal Plant》 CAS 2019年第6期100-101,104,共3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opivacaine-sufentanil epidural analgesia on labor and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Methods]A total of 180 primiparas in full-term pregnancy were selected....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opivacaine-sufentanil epidural analgesia on labor and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Methods]A total of 180 primiparas in full-term pregnancy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90)and control group(n=90).The primipara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injected epidurally with ropivacaine and sufentanil for analgesia,and the primipara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vaginal delivery.The VAS scores at 5,10,30 and 60 min of analgesia were observed.The vaginal bleeding amount,total labor duration,neonatal Apgar score and vaginal delivery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VAS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differed insignificantly after 5 min of analgesia(P>0.05),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10,30 and 60 min of analgesia(P<0.05).The vaginal bleeding amoun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eonatal Apgar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vaginal delivery rate increased(P<0.05),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was prolonged(P<0.05),and the first and third stages of labor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s]Epidural analgesia with ropivacaine and sufentanil has a good analgesic effect and good safety,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analgesia sufentanil ROPIVACAINE epidural anesthesia ANALGESIC effect
下载PDF
纳布啡用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4
作者 李晓征 王雪梅 +3 位作者 李井柱 于文刚 毕燕琳 陶红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44-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用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阴试产的足月单胎初产妇319例,按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A组)160例,纳布啡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B组)159例。两组均采用硬脊... 目的探讨纳布啡用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阴试产的足月单胎初产妇319例,按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A组)160例,纳布啡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B组)159例。两组均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置入硬膜外导管后,注入1.5%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然后A组注入0.5 mg/L舒芬太尼复合1 mg/L罗哌卡因混合液,B组注入0.3 g/L纳布啡复合1 mg/L罗哌卡因混合液,均6~15 mL为首次量,30 min后两组均连接电子镇痛泵,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纳布啡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收集两组患者的如下指标:镇痛起效时间、首次自控按压镇痛(PCA)时间、PCA有效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用量;镇痛前(T0)、镇痛后30 min(T1)、宫口开全(T2)与用力分娩(T3)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产妇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术后头痛发生等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胎儿胎心减速发生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神经与适应能力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胎心减速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显著降低(χ^(2)=4.159~5.628,P<0.05),PCA有效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用量显著增加(χ^(2)=8.594、6.363,P<0.05),T2及T3产妇VAS评分明显升高(F=45.314、26.717,P<0.05),其他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用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与舒芬太尼相比第一产程镇痛效果类似,第二产程效果较差,但可降低产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新生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舒芬太尼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脊椎穿刺 麻醉 产科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晓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9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盲抽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实验组患者术后则使用舒芬太尼+右美...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9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盲抽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实验组患者术后则使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时间指标(气管拔除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气管拔除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分别为(9.53±3.57)、(10.21±3.86)、(31.57±5.8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4.67±4.62)、(13.86±4.21)、(49.46±6.3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12、24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26±1.34)、(2.43±0.62)、(1.37±0.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43±1.57)、(3.85±0.97)、(2.72±0.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1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在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显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相关临床指标,而且在降低疼痛度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值得大力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麻醉 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韩丹 高永哲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65-67,共3页
目的分析在产妇分娩镇痛中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拟行分娩镇痛的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研究组产妇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产妇采用盐酸... 目的分析在产妇分娩镇痛中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拟行分娩镇痛的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研究组产妇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产妇采用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第一、二、三产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5min的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方案可有效提升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缩短产程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麻醉 盐酸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镇痛效果
7
作者 徐志成 郑敏 +1 位作者 吴年生 汪东学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39-244,共6页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镇痛方案,观察组实施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镇痛方案,观察组实施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比较2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补液量),观察麻醉前、切片前、切皮后10 min和术毕时2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2组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统计2组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片前、切皮后10 min及术毕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 h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实施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且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麻醉 胸科腔镜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对比
8
作者 张禾 涂英兵 +2 位作者 袁娟 张珏 王德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85-2089,共5页
目的:对比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拟行剖宫产产妇92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硬膜外麻醉)和联合组47例(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手术围术期指标、术... 目的:对比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拟行剖宫产产妇92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硬膜外麻醉)和联合组47例(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手术围术期指标、术中麻醉效果、术后2 h(T1)、术后5 h(T2)、术后12 h(T3)、术后1 d(T4)、术后2 d(T5)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辅助用药产妇比例(42.6%)低于对照组(69.9%),麻醉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86.7%),T1、T2、T3、T4、T5时VAS评分(5.43±1.01分、4.01±1.12分、3.81±1.23分、2.18±0.11分、1.46±0.12分)均低于对照组(6.93±1.25分、5.96±1.91分、4.96±1.74分、2.78±0.38分、1.79±0.65分),两组术后Ramsay评分均上升联合组T1、T2、T3、T4、T5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0%)低于对照组(42.2%)(均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在比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更佳,可减轻产妇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效果 术后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9
作者 赵培培 王翩 彭友圣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62-66,共5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3组均实施硬膜外麻醉,A组予...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3组均实施硬膜外麻醉,A组予以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罗哌卡因麻醉,B组予以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4%罗哌卡因麻醉,C组予以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7%罗哌卡因麻醉。比较3组分娩镇痛相关指标、分娩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不良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显效时间、首次用药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显效时间均短于A组,首次用药维持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显效时间、首次用药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镇痛即刻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30 min、镇痛1 h及宫口全开时,B组、C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联合0.14%和0.17%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显著,起效时间较快,且镇痛效果良好,但舒芬太尼联合0.14%罗哌卡因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不同剂量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研究
10
作者 谢长春 钟年青 +3 位作者 王建平 王香莲 付林芳 钟勇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赣县区人民医院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术后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 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赣县区人民医院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术后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对照组(30例)给予0.15%罗哌卡因+1μg/mL舒芬太尼+生理盐水(NS)总量至100mL,观察组(30例)给予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0.5mg/mL艾司氯胺酮+NS总量至100mL。对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运动阻滞情况、镇静评分、自控镇痛次数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h、12h、24h及48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8h内自控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6h,观察组Bromage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h、24h及48h,两组Bromag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h、12h、24h及48h,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0.5mg/mL艾司氯胺酮+NS总量至100mL效果确切,可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手术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艾司氯胺酮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效果分析
11
作者 王永明 赵俊琴 仲维维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51-53,61,共4页
目的 分析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开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目的选取江苏省盐城市东台梅氏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麻醉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n=40,气管插... 目的 分析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开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目的选取江苏省盐城市东台梅氏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麻醉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n=40,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观察组(n=40,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比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48 h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相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术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下肢骨折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术后镇痛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收肌管阻滞应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黄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6期54-57,共4页
目的:探究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收肌管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目的:探究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收肌管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收肌管阻滞治疗,对照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后24 h、48 h下肢肌力情况及可行走距离以及术后2 d内低血压、恶心呕吐、嗜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两组下肢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实验组行走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收肌管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为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麻醉 收肌管阻滞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探讨
13
作者 马茂森 唐在荣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双...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12h、24h、48h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控镇痛需求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实施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可明显降低产妇疼痛感,减少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应激反应低,免疫功能影响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自控镇痛 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1
14
作者 韩斌 徐铭军 白云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全产程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97例,年龄23~35岁,体重60~9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全产程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97例,年龄23~35岁,体重60~9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组(CSA组,n=48)和腰-硬联合阻滞组(CSEA组,n=49)。产妇子宫规律收缩后行分娩镇痛,CSA组经蛛网膜下腔推注罗哌卡因0.3 mg/ml+舒芬太尼1μg/ml共5 ml,20 min后连接镇痛泵;CSEA组经蛛网膜下腔推注罗哌卡因0.3 mg/ml+舒芬太尼1μg/ml共5 ml,20 min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所有产妇持续应用镇痛泵至第三产程结束。记录镇痛即刻(T1)、镇痛后10 min(T2)、30 min(T3)、60 min(T4)、宫口开全(T5)、胎头娩出(T6)、胎盘娩出(T7)时的MAP和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前、镇痛后0~30 min、30~60 min、90~120 min和第二产程的宫缩持续时间和宫缩间隔时间;记录缩宫素使用情况和分娩方式;记录恶心呕吐、瘙痒、产后出血和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与CSEA组比较,T2、T5、T6时CSA组MAP和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后0~30 min CSA组宫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宫缩间隔时间明显延长(P<0.05)。CSA组缩宫素使用率、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CSEA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以及恶心呕吐、产后出血、PDP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腰-硬联合阻滞比较,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用药量小的特点,对产妇、胎儿影响较小,可安全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怀清 许幸 +2 位作者 王薇 李萍 吴新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059-2061,共3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腹部及会阴以下手术的患儿,年龄为5~14岁,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S)组和芬太尼(F)组各25例,均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实行手术。以0.00005%舒芬太尼复合0.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腹部及会阴以下手术的患儿,年龄为5~14岁,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S)组和芬太尼(F)组各25例,均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实行手术。以0.00005%舒芬太尼复合0.1%罗派卡因或0.000 2%芬太尼复合0.1%罗派卡因进行硬膜外术后镇痛,5~9岁患儿以3 mK·h-1,10~14岁以4 mL·h-1的速率硬膜外腔持续注入,由双亲或患儿补充镇痛荆量每次2 mL,锁定间隔时间20 min。并在术毕时、术后1,2,3,6,12,24 h记录HR,MAP,呼吸次数,SPO2,观察下肢运动恢复情况。同时记录VAS评分,观察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CA次数、有效次数、镇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总量F组大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运动阻滞在2 h内均可恢复,镇痛优良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MAP及呼吸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O2在2,3, 6 h时F组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恶心或呕吐,S组有2例出现皮肤瘙痒,F组出现1例尿潴留。结论:小儿硬膜外术后镇痛使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同样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但舒芬太尼对呼吸无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 儿童
下载PDF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及硬膜外自控镇痛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燕 刘晓华 李海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及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及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全麻+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Ⅰ组,n=35)、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PCIA组(Ⅱ组,n=30)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Ⅲ组,n=35)。3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和手术时长及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和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等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于术前1 d以及术后6 h,12 h,2 d和6 d对患者进行MMSE认知功能评价,比较3组POCD发生率。同时考察患者手术过程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糖、皮质醇及TNF-α含量变化,记录术中七氟醚(sevoflurane,SEVO)用量,随访患者术后6,12和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对患者术POCD的发生率进行比较,Ⅰ组术后6 h发生率为45.71%,Ⅱ组为34.28%,均高于Ⅲ组(10.00%);Ⅰ组12 h发生率为34.29%,Ⅱ组为28.57%,均高于Ⅲ组(3.33%);Ⅰ组2 d发生率为28.57%,Ⅱ组为17.14%,均高于Ⅲ组(0);Ⅰ组6 d发生率为17.14%,Ⅱ组为2.85%,均高于Ⅲ组(0)。血糖值、皮质醇以及TNF-α含量与POCD发生率各组趋势一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Ⅲ组术中MAP波动幅度显著小于Ⅰ组,Ⅲ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镇痛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状态,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可作为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及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镇痛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程良道 张冰 +3 位作者 宋劼 王庆明 周群 钟彦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一硬联合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初产妇随机均分为2.38mg甲磺酸罗哌卡因+1.5μg舒芬太尼组(J组)和5tLg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均采取蛛网膜下腔注射并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记录蛛网膜...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一硬联合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初产妇随机均分为2.38mg甲磺酸罗哌卡因+1.5μg舒芬太尼组(J组)和5tLg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均采取蛛网膜下腔注射并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记录蛛网膜下腔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注药前、注药后5、10、15、30、60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运动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注药后VAS平均为1~3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均为0~1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组瘙痒发生率少于S组(P〈0.01)。结论2.38mg甲磺酸罗哌卡因+1.5μ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甲磺酸罗哌卡因 腰一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
下载PDF
硬膜外隙甲磺酸罗哌卡因的麻醉和术后镇痛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18
作者 徐建青 朱波 叶铁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4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盐酸罗哌卡因组用7.5mg/ml盐酸罗哌卡因15ml麻醉,用2mg/ml盐酸罗哌卡因术后镇痛...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4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盐酸罗哌卡因组用7.5mg/ml盐酸罗哌卡因15ml麻醉,用2mg/ml盐酸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甲磺酸罗哌卡因组用8.9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麻醉,用2.37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点分布、效果、效果维持时长及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呼吸、肝肾功能等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隙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麻醉和术后镇痛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下载PDF
纳布啡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PCEA 的适宜配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恒 张地宝 +3 位作者 张云云 任三姐 骆宏 李蕾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71-474,共4页
目的:评价纳布啡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PCEA的适宜配伍。方法:选择合肥市滨湖医院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1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产妇分为5组,每组25例。舒芬太尼0.5μg/mL+0.1%罗哌卡因(S组)、纳布啡0.2 mg/mL+0.1%罗... 目的:评价纳布啡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PCEA的适宜配伍。方法:选择合肥市滨湖医院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1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产妇分为5组,每组25例。舒芬太尼0.5μg/mL+0.1%罗哌卡因(S组)、纳布啡0.2 mg/mL+0.1%罗哌卡因(N1组)、纳布啡0.3 mg/mL+0.1%罗哌卡因(N2组)、纳布啡0.4 mg/mL+0.1%罗哌卡因(N3组)、舒芬太尼0.25μg/mL+纳布啡0.2 mg/mL+0.1%罗哌卡因(NS组)。观察分娩镇痛前,第一、二产程的VAS、Ramsay评分;PCEA按压次数,改良Bromage评分;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产前及产后3天抑郁量表评分;分娩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分娩镇痛前比较,5组第一、二产程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N1组比较,S组、N2组N3组、NS组第一、二产程VAS评分降低(P<0.05)。与S组、N1组比较,N2组、N3组、NS组Ramsay评分升高(P<0.05)。与N1组、S组比较,N2组、N3组、NS组PCEA按压次数减少(P<0.05)。与S组、N1组比较,N3、NS组产后3天抑郁量表评分降低(P<0.05);与N2组比较,NS组产后3天抑郁量表评分降低(P<0.05)。与S组比较,N1、N2、N3、NS组4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0.2 mg/mL纳布啡+0.2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低,为分娩镇痛PCEA的适宜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路喻清 冯阳阳 +2 位作者 史军军 张向东 胡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764-766,共3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ASA I-II级,年龄33-60岁,随机均分为2组:G+E(全麻+硬膜外)组和G(单纯全麻)组。均采用超前镇痛和PCIA。观察术后48h内(2,4,8,24,48h)的镇...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ASA I-II级,年龄33-60岁,随机均分为2组:G+E(全麻+硬膜外)组和G(单纯全麻)组。均采用超前镇痛和PCIA。观察术后48h内(2,4,8,24,48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8h G+E(全麻+硬膜外)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G(单纯全麻)组(P<0.05)。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G+E(全麻+硬膜外)组明显低于G(单纯全麻)组(P<0.05)。G+E(全麻+硬膜外)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单纯全麻)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时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加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