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子染色质完整性对功能的影响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岱缘 张朝晖 康现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1-529,共19页
精子染色质不仅携带父系DNA等遗传信息,还携带有结构蛋白、表观遗传信息、高级染色质结构(如基质附着区和端粒)等众多信息,这些信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精子染色质携带的这些不同信息对精子功能和胚胎发... 精子染色质不仅携带父系DNA等遗传信息,还携带有结构蛋白、表观遗传信息、高级染色质结构(如基质附着区和端粒)等众多信息,这些信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精子染色质携带的这些不同信息对精子功能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相关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不育、胚胎停育和反复流产的病因筛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的诊疗策略,改善自然受孕和辅助生殖助孕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染色质 表观遗传学 精子DNA损伤 精子功能 染色质高级结构
下载PDF
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综述
2
作者 李风豪 韩润生 +3 位作者 张艳 刘飞 王明志 周维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7-1948,共22页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聚焦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成果,从构造对流体作用、流体对构造作用两个方面,总结了构造活动与流体作用同步进行且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典型...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聚焦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成果,从构造对流体作用、流体对构造作用两个方面,总结了构造活动与流体作用同步进行且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认为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要从时间、空间、物质方面的耦合关系阐明构造与流体成矿作用过程及其“矿源—输运—聚集”过程,揭示构造活动与流体成矿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发展趋势。该研究对丰富热液矿床成因理论研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 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 构造对流体作用 流体对构造作用 构造变形
下载PDF
Targeting the chromatin structural changes of antitumor immunity
3
作者 Nian-nian Li Deng-xing Lun +22 位作者 Ningning Gong Gang Meng Xin-ying Du He Wang Xiangxiang Bao Xin-yang Li Ji-wu Song Kewei Hu Lala Li Si-ying Li Wenbo Liu Wanping Zhu Yunlong Zhang Jikai Li Ting Yao Leming Mou Xiaoqing Han Furong Hao Yongcheng Hu Lin Liu Hongguang Zhu Yuyun Wu Bin Liu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60-482,共23页
Epigenomic imbalance drives abnormal transcriptional processes,promoting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cancer.Although defective gene regulation generally affects carcinogenesis and tumor suppression networks,tumor imm... Epigenomic imbalance drives abnormal transcriptional processes,promoting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cancer.Although defective gene regulation generally affects carcinogenesis and tumor suppression networks,tumor immunogenicity and immune cells involved in antitumor responses may also be affected by epigenomic changes,which may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pigenetic therapy,cancer immunotherapy,and their combinations.Herein,we focus on the impact of epigenetic regulation on tumor immune cell function and the role of key abnormal epigenetic processes,DNA methylation,histon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and chromatin structure in tumor immunogenicity,and introduce these epigenetic research methods.We emphasize the value of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epigenetic modulators in enhancing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and discuss the 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treatment plans that combine epigenetic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through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cancer epigenetics and cancer immu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tumor immunity Chromatin structural Cancer epigenetics DNA methylation Histone modification CHEMOTHERAPY
下载PDF
非经典型多梳抑制复合物1.6的电镜结构分析
4
作者 蔡单 黄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6-1145,共10页
目的·通过负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技术分析非经典型多梳抑制复合物1.6(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6,PRC1.6)的蛋白结构,获得人源PRC1.6七元复合物的三维轮廓信息。方法·将PRC1.6复合物中7个组分基因RNF2、PCGF6、R... 目的·通过负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技术分析非经典型多梳抑制复合物1.6(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6,PRC1.6)的蛋白结构,获得人源PRC1.6七元复合物的三维轮廓信息。方法·将PRC1.6复合物中7个组分基因RNF2、PCGF6、RYBP、L3MBTL2、CBX3、E2F6和TFDP1分别克隆至N端带有6×His-3×Flag标签的pMLink载体中,利用聚乙烯亚胺瞬时转染的方式在悬浮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Expi293F中表达PRC1.6七元复合物,依次使用anti-DYKDDDDK标签亲合树脂、分子筛Superdex 200 Increase 10/300 GL(凝胶过滤层析)和甘油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PRC1.6复合物;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确认PRC1.6七元复合物组分;利用泛素化活性实验和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对复合物的体外泛素化活性以及与核小体结合亲和力进行验证;使用乙酸双氧铀进行样品制备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蛋白样品,随后通过单颗粒重构技术对PRC1.6复合物的三维结构信息进行分析;利用UCSF Chimera软件将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中的目的蛋白相关原子结构模型与重构获得的PRC1.6电子密度图进行拟合,预测PRC1.6七元复合物中各亚基的定位。结果·通过真核表达、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甘油密度梯度离心,以及LC-MS/MS验证,获得了纯度较高、均一性较好的PRC1.6七元复合物,且泛素化活性实验和EMSA发现该复合物在体外具有泛素化活性和核小体结合亲和力。利用负染色、透射电镜和单颗粒重构技术初步解析了分辨率约为15.2Å(1Å=10-10 m)的PRC1.6七元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将已有RNF2、PCGF6、RYBP、L3MBTL2、CBX3和DP1部分氨基酸序列的原子模型以及E2F6的AlphaFold2预测结构与重构获得的电子密度图进行匹配,初步确认了7个亚基在PRC1.6复合物三维结构中的定位情况。结论·使用负染色和透射电镜,以及单颗粒重构技术搭建了人源PRC1.6七元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梳抑制复合物1 表观遗传调控 组蛋白泛素化 负染色 透射电子显微镜 蛋白质三维结构
下载PDF
真社会性昆虫级型结构及寿命分化行为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强 党晓群 +1 位作者 马振刚 周泽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9-977,共9页
真社会性昆虫,如膜翅目(Hymenoptera)的蜜蜂、蚂蚁和黄蜂,以及蜚蠊目(Blattodea)的白蚁,尽管在一个群体中遗传背景和遗传基础一致,但它们在形态、行为及生活史上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大多数真社会性昆虫表现出不同的级型结构和寿命分化,... 真社会性昆虫,如膜翅目(Hymenoptera)的蜜蜂、蚂蚁和黄蜂,以及蜚蠊目(Blattodea)的白蚁,尽管在一个群体中遗传背景和遗传基础一致,但它们在形态、行为及生活史上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大多数真社会性昆虫表现出不同的级型结构和寿命分化,在这些结构中王后往往比职虫的寿命更长,且繁殖能力仅由一个或几个王后拥有,而其他群体成员只能充当职虫。然而,在某些物种中,级型结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个体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线索从一个级型或行为表型切换到另一个级型或行为表型。由于不同的级型之间通常有共同的遗传背景,因此真社会性昆虫群体内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之间的基因转录差异造成的。这就意味着以修饰基因表达而不改变基因序列本身为特征的表观遗传机制可能在真社会性昆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的证据表明,DNA/R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级型结构、寿命分化和衰老等多个方面影响真社会性昆虫。本文对这些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其在昆虫中不同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加深对真社会性昆虫起源及其行为演化的理解和认识。未来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可在抗衰老药物的研发、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减缓生物体的衰老进程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真社会性昆虫 级型结构 寿命分化 衰老
下载PDF
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表观重编程的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宸艺博 余彤 +3 位作者 任斌斌 郑睿智 朱文治 苏建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98-4909,共12页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经历了一系列表观遗传重编程事件,去除了雌雄原核的表观遗传记忆,从而建立了胚胎的全能性。然而,这些重编程事件的进行必须受到种属特异性的精确调控,而相关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随着分子生物...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经历了一系列表观遗传重编程事件,去除了雌雄原核的表观遗传记忆,从而建立了胚胎的全能性。然而,这些重编程事件的进行必须受到种属特异性的精确调控,而相关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微量全基因组染色质分析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观遗传重编程调控网络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旨在介绍模式动物和多种家畜的表观遗传重编程机制的进展,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开放性和染色质三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胚胎发育 表观遗传重编程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结构
下载PDF
叶酸调控鸡脾和胸腺IGF2表达的表观遗传机制探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艳利 申静 +3 位作者 支丽慧 李世召 姚军虎 杨小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6-304,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期注射叶酸对肉鸡脾和胸腺中IGF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选择重量和大小相近的种蛋360枚,随机分为4组,在孵化期第11天(E11)分别注射0(对照)、50、100和150μg的叶酸。每个处理选...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期注射叶酸对肉鸡脾和胸腺中IGF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选择重量和大小相近的种蛋360枚,随机分为4组,在孵化期第11天(E11)分别注射0(对照)、50、100和150μg的叶酸。每个处理选取体重相近的48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在饲养的第21和42天取胸腺和脾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IGF2的相对表达量;重亚硫酸盐修饰克隆测序法(BSP)检测IGF2启动子区域(-648/-479bp)甲基化水平;DNase I-qPCR方法检测IGF2启动子区域(-847/-616bp)染色质构象。结果表明,胚期注射100和150μg叶酸显著提高了受精蛋孵化率(P<0.05);胚期注射150μg叶酸显著提高了42日龄脾中IGF2的表达量(P<0.05)、降低了42日龄脾中该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P<0.05),并且也显著增加了42日龄脾中IGF2启动子区的染色质可接近度(P<0.05);然而在21日龄时各叶酸处理组对脾中IGF2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脾组织不同,150μg叶酸处理组显著提高了21日龄胸腺中IGF2的表达(P<0.05),对42日龄胸腺中该基因的表达却没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150μg叶酸处理组中21日龄胸腺组织IGF2启动子区的染色质可接近度也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在种蛋孵化第11天注射叶酸可通过影响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和染色质构象来调控组织中IGF2的表达,并且存在组织器官和时间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IGF2 甲基化 染色质构象 表观遗传
下载PDF
基于坡体结构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0
8
作者 周德培 钟卫 杨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695,共9页
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型,对于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根据地质资料建立坡体结构,由此建立分析计算模型。考虑到岩质边坡所经历的浅表生改造和受到自然营力作用而具有的特殊工程地质性质,坡体结构... 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型,对于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根据地质资料建立坡体结构,由此建立分析计算模型。考虑到岩质边坡所经历的浅表生改造和受到自然营力作用而具有的特殊工程地质性质,坡体结构和现有岩体结构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别,用这些差别来充实现有坡体结构的概念,由此建立的计算分析模型才能获得较为正确的稳定性分析结果。首先对比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的不同之处,重点论述建立坡体结构应考虑的问题(即边坡所在岩体的浅表生改造特征)、自然营力对坡体浅层的作用程度和影响范围、坡体地质力学模型涉及的范围等;结合地勘资料建立坡体结构,在此坡体结构上既要能体现边坡所在岩体的地质结构特征,又要能反映其特殊工程地质性,例如组成坡体的岩性、节理裂隙特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结构面形状及其充填物、浅表生改造形迹、风化与卸荷性等;再由坡体结构建立用于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模型,确定模型范围、计算参数、主控结构面位置、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等,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分析理论进行坡体的二维或三维稳定性分析就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坡体结构 浅表生改造 自然营力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表生岩溶系统中浅埋藏构造-热液白云岩成因——以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被引量:48
9
作者 刘宏 马腾 +6 位作者 谭秀成 曾伟 胡广 肖笛 罗冰 山述娇 苏成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6-927,共12页
基于露头、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分析,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茅口组白云岩按宏微观组构可分为镶嵌状细晶白云岩和半自形—自形的硅质细晶白云岩,其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成因分析发现,晚二叠世龙潭组沉... 基于露头、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分析,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茅口组白云岩按宏微观组构可分为镶嵌状细晶白云岩和半自形—自形的硅质细晶白云岩,其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成因分析发现,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早期,基底断裂沟通不充足的幔源和海源流体进入岩溶系统,与封存的壳源流体不同程度混合;在疏松多孔洞的岩溶系统内,充填的碳酸盐砂云化形成半自形—自形白云石;不充足的幔源热液与先期岩溶系统中流体混合,主要叠合改造先期岩溶系统中形成的孔渗性能优良而热液量相对充足区域,可导致灰岩角砾和围岩白云石化,形成他形镶嵌状白云石;后期因龙潭组沉积增厚使岩溶系统封隔,深部不充足的幔源热液与先期岩溶系统中流体混合,主要叠合改造先期岩溶系统中形成的孔渗性能优良的白云岩,而对较致密的他形镶嵌状细晶白云岩影响较小,从而形成了两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的白云岩。结果表明,白云岩优质储集层和储渗体的形成主要与大陆型早成岩期层控岩溶相关,因此针对中二叠统茅口组的勘探应转变为按岩溶型储集层勘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白云岩储集层 表生岩溶 二叠系茅口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西南玄武岩的岩体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军辉 王兰生 +1 位作者 李天斌 赵其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0-685,共6页
玄武岩体是川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的主要建基岩体 ,其岩体结构受玄武岩体的建造特征及构造改造和浅表生改造的控制。不同地区的玄武岩 ,因岩相及其所处地质地貌环境条件的差异 ,而具有不同的岩体结构特征。该文结合川西南地区大型水电工程 ... 玄武岩体是川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的主要建基岩体 ,其岩体结构受玄武岩体的建造特征及构造改造和浅表生改造的控制。不同地区的玄武岩 ,因岩相及其所处地质地貌环境条件的差异 ,而具有不同的岩体结构特征。该文结合川西南地区大型水电工程 ,根据玄武岩岩相、构造改造和浅表生改造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构造改造 浅表生改造 岩体结构 四川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官地水电站坝区岩体的浅表生结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沈军辉 王兰生 +3 位作者 赵其华 李天斌 蒋永生 孙宝俊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26-32,共7页
浅表生结构的研究 ,对认识河谷岩体的岩体结构特征、工程岩体结构建模及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官地水电站坝区玄武岩体的浅表生结构极为发育 ,且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通过对浅表生结构的发育分布及变形破裂形迹的调查分析 ... 浅表生结构的研究 ,对认识河谷岩体的岩体结构特征、工程岩体结构建模及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官地水电站坝区玄武岩体的浅表生结构极为发育 ,且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通过对浅表生结构的发育分布及变形破裂形迹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浅表生结构的空间发育规律及其组合形式 ,结合地质地貌演化机制分析 ,探讨了浅表生结构的形成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地水电站 浅表生结构 变形破裂形迹 形成机制 岩体结构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岩体的浅表生改造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军辉 王兰生 +2 位作者 李天斌 赵其华 陈卫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通过对溪洛渡水电站坝区浅表生变形破裂形迹空间发育规律及浅表生结构组合型式的调查 ,结合地质地貌演化机制分析 ,探讨了坝区浅表生改造的机制模式。研究表明 ,浅表生改造与河谷地貌演化密切相关 ,改造方式有垂向卸荷和侧向卸荷 2种 ;... 通过对溪洛渡水电站坝区浅表生变形破裂形迹空间发育规律及浅表生结构组合型式的调查 ,结合地质地貌演化机制分析 ,探讨了坝区浅表生改造的机制模式。研究表明 ,浅表生改造与河谷地貌演化密切相关 ,改造方式有垂向卸荷和侧向卸荷 2种 ;由缓倾角断裂构成的板裂状岩体结构对浅表生改造起了重要控制作用 ,浅表生结构的典型组合型式为由陡、缓倾角断裂组合形成的“阶梯状”回弹错动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区 溪洛镀水电站 岩体结构 浅表生改造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西南某坝区结构面成因机理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琦 黄润秋 +2 位作者 裴钻 余灏 夏雄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44,共5页
通过对坝区断层和层间错动带发育规律研究,认为这两类结构面形成受控于构造和浅表生改造。从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和地层岩性入手,探讨了结构面的构造成因,并建立其构造成因模式,断层类结构面属于共轭剪切破裂基础上的逆冲模式;层间错动带... 通过对坝区断层和层间错动带发育规律研究,认为这两类结构面形成受控于构造和浅表生改造。从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和地层岩性入手,探讨了结构面的构造成因,并建立其构造成因模式,断层类结构面属于共轭剪切破裂基础上的逆冲模式;层间错动带属于纵弯梁的剪切滑脱模式。通过对坝区结构面浅表生改造的分析,揭示了结构面的性状变化规律,断层类结构面表现出厚度、物质类型及性状的分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 断层 层间错动带 浅表生改造
下载PDF
深切河谷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 被引量:7
14
作者 陶连金 常春 +2 位作者 黄润秋 柴贺军 李攀峰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83-387,共5页
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是指河谷下切过程中 ,由于应力释放 ,岸坡岩体将向临空面方向发生卸荷回弹变形 ,谷坡应力场产生新的调整 ,伴随这一过程岩体结构所产生的一系列新的变异或变化。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一般具有两类形式 ,即原有构造或原... 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是指河谷下切过程中 ,由于应力释放 ,岸坡岩体将向临空面方向发生卸荷回弹变形 ,谷坡应力场产生新的调整 ,伴随这一过程岩体结构所产生的一系列新的变异或变化。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一般具有两类形式 ,即原有构造或原生结构面的进一步改造 ,或新的表生破裂体系的形成。其结果是在河谷岸坡一定深度范围内 ,形成类似于地下硐室围岩“松动圈”的岸坡卸荷带 ,从而恶化岩体的工程性状 ,降低结构面强度 ,对工程具有明显的影响和作用。该文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某水电站坝区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 ,探讨了地应力在表生改造中的作用 ,分析了表生改造对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 岩体结构 表生改造 数值模型
下载PDF
庐山冰川活动遗迹的新证据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东生 庞西磊 +1 位作者 张华京 徐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67-470,476,共5页
通过最近几年庐山科学考察,发现了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并对采集的冰碛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曲率计算和显微组构分析,岩石应力—应变规律表明其均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基础地球物理测量资料的研究也表明,庐山断块山地是郯庐大断裂的南延部分,... 通过最近几年庐山科学考察,发现了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并对采集的冰碛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曲率计算和显微组构分析,岩石应力—应变规律表明其均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基础地球物理测量资料的研究也表明,庐山断块山地是郯庐大断裂的南延部分,它的运动形式受鄱阳湖断陷盆地内部地堑—地垒构造系统的控制,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与区域构造的升降程式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石 岩石表皮构造 第四纪冰川 中国庐山
下载PDF
考虑次生裂隙结构面发育条件下的膨胀土边坡稳定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波 郑健龙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1-565,共5页
次生裂隙结构面发育是导致膨胀土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其发育并在坡体吸水膨胀的作用下将普遍导致边坡沿结构面的滑坍破坏。以"南友"高速公路宁明段膨胀土路堑边坡稳定分析为实例,重点考虑裂隙结构面的强度因素,采用AN... 次生裂隙结构面发育是导致膨胀土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其发育并在坡体吸水膨胀的作用下将普遍导致边坡沿结构面的滑坍破坏。以"南友"高速公路宁明段膨胀土路堑边坡稳定分析为实例,重点考虑裂隙结构面的强度因素,采用ANSYS软件的热-力耦合计算功能模拟边坡的降雨入渗以及产生的膨胀力并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不同条件下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行大量计算,发现了一定的规律。次生裂隙面发育后的边坡安全系数较低,有效处治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次生裂隙结构面 残余强度 安全系数
下载PDF
江陵凹陷底辟构造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跃飞 王兰生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2年第2期51-54,共4页
运用工程地质学的分析方法 ,从盆地演化过程着手 ,建立底辟构造形成机制概念模型。研究表明 ,江陵凹陷底辟构造是在早第三纪末期喜山运动第二幕的影响下 ,凹陷内重力场调整过程中产生的 ,它是浅生时效构造的一种特殊类型。
关键词 底壁构造 浅生时效构造 形成机制 江陵凹陷 地壳深部 重力场
下载PDF
中国庐山乌龙潭冰川基岩表皮构造的新发现及地质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庐山科学考察中 ,新发现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 .从其地质空间位置、变形特征、应力场状态和动力学机制 ,均表明该表皮构造是由冰川作用所形成的 .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论证了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发生的可能性 ,对青藏高原在... 在庐山科学考察中 ,新发现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 .从其地质空间位置、变形特征、应力场状态和动力学机制 ,均表明该表皮构造是由冰川作用所形成的 .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论证了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发生的可能性 ,对青藏高原在中国东部气候环境变化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构造 冰川作用 环境演变 中国 庐山 乌龙潭 冰川基岩 岩石特征
下载PDF
西南某水电站枢纽区夹泥型张裂隙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宏 许模 魏云杰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通过对某水电工程坝区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形迹调查,发现坝区除了发育与岸坡平行的正常的卸荷破坏方式外,还发育了一种破坏方式———夹泥型张裂隙。裂面性质的弱化和发育的普遍性,使这类破裂带可能成为控制坝区高边坡岩体稳定性的重要... 通过对某水电工程坝区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形迹调查,发现坝区除了发育与岸坡平行的正常的卸荷破坏方式外,还发育了一种破坏方式———夹泥型张裂隙。裂面性质的弱化和发育的普遍性,使这类破裂带可能成为控制坝区高边坡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岩体力学边界。在其发育过程中的诸多控制因素中,岩体结构对这种岩体破坏方式的发育起了控制作用。夹泥型张裂隙与岸坡成大角度相交的陡倾角裂隙和缓倾角错动带组合并构成一个整体。缓倾角错动带的改造是前提。夹泥型张裂隙的发育则伴随陡倾角裂隙和缓倾角错动带的改造过程而产生,构成由陡倾角断裂或裂隙、缓倾角错动带组合形成的典型的岩体破坏模式。结合本地区构造特征和岩体结构特征,并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该文主要探讨了坝区岩体结构特征和夹泥型张裂隙发育的关系,以及岩体结构对夹泥型张裂隙发育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 表生改造 破坏模式 成因机制 夹泥型张裂隙 水电站
下载PDF
岩体结构的构造改造及其工程意义──以雅砻江某水电工程为例
20
作者 沈军辉 王兰生 +2 位作者 李天斌 赵其华 虞利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5-99,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水电工程岩体结构特征的研究,从岩体结构的构造演化,岩体构造结构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结构面工程地质特性的构造控制及构造改造对岩体浅表生改造的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构造改造对岩体结构形成的重要控制作用;并...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水电工程岩体结构特征的研究,从岩体结构的构造演化,岩体构造结构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结构面工程地质特性的构造控制及构造改造对岩体浅表生改造的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构造改造对岩体结构形成的重要控制作用;并简要讨论了岩体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和水电工程设计布局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 构造改造 浅表生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