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corneal epithelium after iontophoresis with different riboflavin solutions
1
作者 Na Li Zhengjun Fan Xiujun P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753-755,共3页
To the Editor:Currently,from a pathological point of view,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with riboflavin is the only new therapy for controlling keratoconus progression.Riboflavin,as a photosensitizer,can be activa... To the Editor:Currently,from a pathological point of view,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with riboflavin is the only new therapy for controlling keratoconus progression.Riboflavin,as a photosensitizer,can be activated after the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the cornea and prevent it from damaging intraocular organizations.Therefore,the concentration of riboflavin in the corneal stroma must be maintained at a sufficient level during the treatment.[1]Riboflavin,a type of water-soluble macromolecule,is resistant to permeating the corneal epithelial barrier.Thus,de-epithelial eye-dripping was adopted conventionally with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evitable pain,long recovery time,potential risk of infection,and so on;transepithelial corneal CXL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research hotspot.It is thus criticall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transepithelial penetration of riboflavin.Although iontophoresis was reported,it had a slightly higher effect with no clear mechanism analysis.[2,3,4]Corneal epithelium is lipophilic and hydrophobic,and hydrophilic drugs enter corneal stroma via intercellular pathways.In this study,permeability effects of riboflavin in different solvents into the cornea via iontophoresis were compared,and the changes of corneal epithelial cell layer organizations were analyzed to examine the solvent components that are most beneficial to iontophoresis and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e penetration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l epithelium drugS
原文传递
胸腺素β4对乙醇诱导的体外兔角膜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志昕 郝朋 +1 位作者 汤欣 李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是目前主要的屈光矫正术式之一,但术中使用的乙醇可引起角膜上皮的损伤。胸腺素β4(Tβ4)具有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其对乙醇所致的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是目前主要的屈光矫正术式之一,但术中使用的乙醇可引起角膜上皮的损伤。胸腺素β4(Tβ4)具有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其对乙醇所致的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研究T[34对乙醇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收集1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的角膜,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兔原代角膜上皮细胞传代,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Oilnexin 43和成熟角蛋白keratin 12的表达情况,对细胞进行鉴定。选取第2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均衡分为4个组,正常对照组细胞进行常规培养,Tβ4组细胞在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1μg/ml的Tβ4,乙醇组细胞用含体积分数20%乙醇的PBS作用20s以制备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模型,乙醇+Tβ4组在损伤模型培养液中加入Tβ4。采用MTT法检测各组角膜上皮细胞存活率;采用TUNEL法观察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角膜上皮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mRNA的相对表达量;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角膜上皮细胞中bcl-2蛋白的质量浓度;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caspase-3酶活性。结果MTT法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设定为100%,乙醇组细胞存活率为(52.1±14.0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醇+TB4组细胞存活率为(77.7±19.60)%,明显高于乙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TUNEL染色显示,乙醇组和乙醇+Tβ4组均可见明显的TUNEL阳性染色细胞,乙醇+Tβ4组阳性细胞百分比为(30.0±6.7)%,明显低于乙醇组的(4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定量PCR显示,乙醇+Tβ4组细胞中Cyclin D1 mRNA和CDK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3±0.17和0.88±0.09,均明显高于乙醇组的0.68±0.05和0.54±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02)。ELISA显示,乙醇组细胞中bcl-2蛋白质量浓度明显低于乙醇+Tβ4组,而caspase-3酶活性则高于乙醇+Tβ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21)。结论Tβ4对乙醇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角膜上皮细胞中caspase-3酶活性和增加bcl-2蛋白质量浓度来阻止乙醇所致的细胞凋亡;Tβ4也可上调角膜上皮细胞中Cyclin D1及CDK4的表达,以调控细胞分裂和增生,促进角膜上皮损伤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药物影响 乙醇相关异常 胸腺素 细胞生存/药物影响 凋亡/药物影响 细胞培养 动物
下载PDF
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侯文文 石焕琦 +1 位作者 张真 张晓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作为视网膜重要的组成细胞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RPE细胞(hRP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PECs...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作为视网膜重要的组成细胞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RPE细胞(hRP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P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3-MA+高糖组,对照组细胞用含5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高糖组采用含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干预组细胞先在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10mmol/L的3-MA处理1h后,再添加30mmol/L葡萄糖溶液进行培养。将培养的细胞以1×10^5/孔的密度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中,待细胞80%融合后用含体积分数0.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孵育24h,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倒置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jRPECs的形态及超微结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RPECs的增生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RPECs中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排列整齐;高糖组细胞体积稍增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3-MA+高糖组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亚细胞器形态均正常,未发现自噬小体;高糖组细胞中可见自噬溶酶体,而3-MA+高糖组可见自噬小体。对照组、高糖组、3-MA+高糖组细胞的增生率分别为(100.0±2.0)%、(116.9±5.2)%和(103.7±4.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26,P=0.006),高糖组的细胞增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MA+高糖组与对照组间细胞增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中LC3B—Ⅰ蛋白表达减弱,LC3B-Ⅱ蛋白表达增强,而3-MA+高糖组细胞中LC3B—Ⅰ和LC3B—Ⅱ蛋白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接近。对照组、高糖组、3-MA+高糖组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分别为0.131±0.065、2.504±0.097和0.274±0.007,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4.676,P=0.000),高糖组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MA+高糖组与对照组间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可激活自噬过程并促进hRPECs增生,而自噬抑制剂3-M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噬进程,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药物作用 葡萄糖/药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超微结构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祝磊 王丽娅 +4 位作者 张俊杰 王璐璐 栗占荣 余晓菲 李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3-827,共5页
背景 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局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局部用药可以抑制局部的免疫性炎症,但目前没有关于质量分数0.05%他克莫司滴眼剂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 背景 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局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局部用药可以抑制局部的免疫性炎症,但目前没有关于质量分数0.05%他克莫司滴眼剂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0.05%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用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的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患者17例21眼的疗效进行评估,其中男11例14眼,女6例7眼;平均年龄52岁.患者中11例未发现全身疾病,免疫学检测未见异常;6例有全身免疫性疾病,包括Wegener肉芽肿1例,风湿性关节炎4例,溃疡性肠炎1例,全身免疫性疾病经内科治疗病情已控制.单眼发病者13例,双眼发病者4例.病灶大于3个象限者2例2眼,2个象限以下者15例19眼.患者均经局部质量分数1%环孢素A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角膜溃疡不愈或持续进展.采用0.05%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3、6、12和24个月裂隙灯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角膜溃疡的病灶变化,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HRT-Ⅲ检查角膜病灶区炎性细胞密度的变化,评价0.05%他克莫司滴眼液的疗效.治疗期间观察和记录用药后眼部的不良反应,定期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药质量浓度,实验室检查包括患者血常规、血糖水平和肝肾功能,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疗程为8 ~ 24个月,平均18.1个月.9眼治疗12个月,12眼治疗24个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治疗后1个月15例19眼角膜溃疡面积缩小,2例2眼因溃疡进展而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继续给予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治疗后3个月角膜溃疡愈合;治疗后6个月病灶部位角膜基质浸润及水肿均消失.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角膜病灶部位炎性细胞密度分别为(958±329)、(858±339)、(459±261)、(192±124)、(98±52)、(44±24)和(3±2)/mm2,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炎性细胞密度逐渐下降,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439,P=0.000),其中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角膜炎性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患眼治疗期间4例出现一过性局部刺激感或烧灼感;患者血药质量浓度均在1.0 ng/ml以下,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 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后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愈合,炎症反应消失,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药物疗法 滴眼剂 他克莫司/治疗 他克莫司/不良反应 共焦显微镜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中核因子-κB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丽娅 马景学 +3 位作者 刘丹岩 安建斌 周娜磊 马月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4-812,共9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移行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RPE细胞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原代培养的第4代兔RPE细胞进行实验,在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1、1.0和10.0μg/L的IL-1β作用于细胞24h,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筛选IL-1β最佳质量浓度。将培养的RPE细胞分为IL-1β组和姜黄素+IL-1β组,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0μg/L IL-1β和1.0μg/L IL-1β联合10μg/ml姜黄素作用于细胞24、48和72h,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的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进入损伤区的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的移行能力;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 p65、IκB-α和COX-2在各组RPE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初分离的兔RPE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第4代细胞色素颗粒明显减少,接近融合的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呈拉网状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AE1/AE3)在细胞质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在培养24、48和72h移行的细胞数分别为(31.93±1.21)、(36.27±2.50)和(38.33±2.40)个,IL-1β组分别为(45.73±2.30)、(71.13±1.92)和(80.60±1.71)个,而姜黄素+IL-1β组分别为(13.13±2.20)、(14.93±1.10)和(12.60±1.51)个,各时间点IL-1β组细胞移行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姜黄素+IL-1β组移行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质量浓度为1.0μg/L时,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峰,以1.0μg/L IL-1β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细胞培养后24、48和72h,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IL-1β组相比,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组药物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IκB—α降至最低,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值均明显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细胞染色结果显示,IL-1β组RPE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NF—κB p65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表达较弱,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强度较IL-1β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细胞质中IκB-α表达强度明显减弱,而COX-2表达明显增强;与IL-1β组比较,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表达明显增强,而COX-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姜黄素可抑制IL-1β引起的兔RPE细胞的移行,IL-1β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刺激细胞中COX-2的表达,姜黄素可通过阻断这一途径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药理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学 细胞移行/药物作用 白细胞介素-1β/拮抗剂 和抑制剂细胞因子/代谢 炎症/病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对新生血管性AMD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面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戚沆 陈长征 +1 位作者 苏钰 易佐慧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背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有效方法,了解IVR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产生的可能影响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选择重复注射次数和时机。目前对nAMD患者接受IVR后RPE萎缩面积和... 背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有效方法,了解IVR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产生的可能影响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选择重复注射次数和时机。目前对nAMD患者接受IVR后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定量研究较少见。目的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探讨IVR对nAMD患眼RPE萎缩面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nAMD患者41例41眼。所有患眼均接受0.05 ml雷珠单抗(10 mg/ml)玻璃体腔注射,每个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12个月。分别于IVR前及IVR后3、6、12个月采用频域OCT仪中RPE高级定量分析软件测量患眼黄斑区RPE萎缩面积,采用加强深度扫描OCT(EDI-OCT)技术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对比分析IVR前后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评估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变化与IVR次数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配合完成治疗和随访。IVR后患眼视力较IVR前均明显改善,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平均视力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1,P〈0.001)。患眼IVR注射前平均脉络膜厚度值为(264.55±100.95)μm,IVR后3、6、12个月分别为(247.42±105.46)、(246.81± 99.85)和(253.97±101.15)μm,注射前后患眼平均脉络膜厚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0,P〈0.05),注射后各时间点患眼平均脉络膜厚度较注射前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眼IVR前与IVR后各时间点平均RPE萎缩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6,P=0.951)。患眼RPE萎缩面积减小值与脉络膜厚度降低值呈微弱负相关(r=-0.185),注射次数〉6次组和注射次数≤6次组患眼的RPE萎缩面积减小值和脉络膜厚度降低值间分别呈微弱正相关和负相关(r=0.297、-0.327),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8、0.282、0.103)。随访12个月,RPE萎缩面积减小值和脉络膜厚度降低值与IVR次数均呈微弱的线性相关(rs =-0.266、0.342),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8、0.060)。结论IVR可使AMD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萎缩变薄,但未发现引起明显的RPE萎缩。多次IVR并不加速RPE或脉络膜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雷珠单抗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玻璃体注射 眼部色素上皮 脉络膜厚度/药物作用 光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小鼠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联群 卢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C57BL/6J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分为EGC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 PBS)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EGCG溶液或者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价...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C57BL/6J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分为EGC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 PBS)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EGCG溶液或者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价小鼠角膜上皮修复、新生血管生长以及炎症反应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髓过氧化物酶定量测定评价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EGCG组小鼠角膜上皮修复速率显著大于PBS组,碱烧伤后第1、3、7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CG组和PBS组小鼠均见新生血管生长,在碱烧伤后第3、7、14天EGCG组新生血管评分和角膜切片中新生血管数量均显著低于PBS组, EGCG组的VEGF蛋白表达量在碱烧伤后第3、7天显著低于PBS组,EGCG组VEGFmRNA表达量在碱烧伤后第1、3、7天均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烧伤后第7、14天EGCG组的炎症指数低于PBS组,第3、7、14天EGCG组角膜组织切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值均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注射EGCG可有效促进碱烧伤后小鼠角膜上皮修复,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药理学 没食子酸/药理学 角膜/药物作用 烧伤 化学/病理 角膜新生血管化 炎症
下载PDF
ROCK抑制剂Y-27632在角膜保存时对角膜缘干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瑶 段豪云 +2 位作者 杨玲玲 曲明俐 周庆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7-792,共6页
背景 角膜缘干细胞(LSCs)对维持角膜上皮的稳定和角膜组织透明性有重要作用.Rho关联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Y-27632能够促进人胚胎干细胞、角质上皮细胞等的增生,减少细胞凋亡.目的 探讨Y-27632对离体兔角膜保存和体外LSCs扩... 背景 角膜缘干细胞(LSCs)对维持角膜上皮的稳定和角膜组织透明性有重要作用.Rho关联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Y-27632能够促进人胚胎干细胞、角质上皮细胞等的增生,减少细胞凋亡.目的 探讨Y-27632对离体兔角膜保存和体外LSCs扩增能力的影响. 方法 在细胞培养基MEM中加入质量分数12.5%硫酸软骨素、质量分数10.0%低分子右旋糖酐、20.0 mg/L地塞米松、100 mg/L妥布霉素注射液、9.5 g/L Hepes,使用时添加0.375 mg/L L-谷氨酰胺,制备成角膜活性保存液.将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组织片分别置于含或不含Y-27632的角膜活性保存液中保存4、7、14d,采用质量分数0.25%锥虫蓝和质量分数0.2%茜素红染色法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采用Giemsa染色法并使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计数克隆球数量和LSCs活性,计算LSCs存活率和克隆形成效率. 结果 角膜片保存4d时,Y-27632保存液组和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角膜片保存7d时,Y-27632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仍保持规则的六边形,而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膜轻微皱缩,少数细胞体积变大.角膜片保存14 d时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可见较多的茜素红斑.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262±75)/mm2,Y-27632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425 ±9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鲜角膜片和角膜片保存4d时,Y-27632保存液组和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的克隆球均较大,其内细胞数较多,而保存7d和14 d时,与Y-27632保存液组比较,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克隆球直径明显缩小.新鲜分离的角膜片和角膜片保存4d时,Y-27632保存液组与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的克隆形成率和角膜上皮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片保存7d和14d时,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活性率分别为(73.00±2.12)%和(56.00±0.71)%,明显高于单纯角膜中期培养液组的(66.00±4.00)%和(49.00±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P=0.018;t=9.798,P=0.000);角膜片保存7d和14 d时,Y-27632保存液组与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的克隆形成效率分别为(11.05±0.21)%和(3.10±1.97)%,明显高于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中的(2.05±1.20)%和(0.4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07,P=0.000;t=3.184,P=0.017).结论角膜保存液中添加Y-27632可明显提高离体角膜保存的效果,同时可维持LSCs的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Y-27632可作为角膜保存液的有效添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激酶/拮抗剂& 抑制剂 细胞培养 角膜缘/细胞学 干细胞 角膜上皮 细胞生存/药物作用 角膜保存
下载PDF
诱导性调节T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对小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彤心 李光玲 郭旭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6-901,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CD4+CD25+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s)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体外诱导和扩增的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iTregs)可通过过继转移的方式抑制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目前iTregs的诱导方法仍在不... 背景 研究表明,CD4+CD25+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s)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体外诱导和扩增的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iTregs)可通过过继转移的方式抑制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目前iTregs的诱导方法仍在不断优化,且其对角膜移植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研究iTregs的体外诱导和扩增方法,及其在体内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和在体外对效应T细胞(Teffs)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C57B L/6小鼠股骨骨髓组织中提取和培养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取BALB/c小鼠脾脏,磁珠分选CD4+ CD25+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将CD4+ CD25-T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单纯CD4+CD25-T细胞)、CD3/28抗体珠组(CD4+ CD25-T细胞+抗鼠CD3/28抗体珠)、2.5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在不同质量浓度TGF-β1和抗CD3/CD28抗体珠(细胞和抗体珠比例为1:1)条件下诱导iTregs的生成,并使用抗CD3/CD28抗体珠(细胞和抗体珠比例为1:2)、白细胞介素-2(IL-2)和TGF-β1体外扩增iTreg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s各表面因子的表达,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体外扩增iTregs对Teffs的抑制能力.建立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模型(C57BL/6→BALB/c),并将模型分为nTregs注射组、iTregs注射组和PBS组;根据分组经小鼠对侧眼球后静脉丛分别注射0.1 ml nTregs、体外扩增iTregs悬液和PBS,观察注射后3个组小鼠植片情况.结果 阴性对照组、CD3/28抗体珠组、2.5 ng/ml 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中CD4+CD25-T细胞表达CD4+ 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3)%、(91±4)%、(91±3)%和(86±6)%,其中CD3/28抗体珠组、2.5 ng/ml 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TGF-β1诱导组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D3/28抗体珠组、2.5 ng/ml TGF-β1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Foxp3+T细胞比例分别为(1.18±0.20)%、(8.70±1.80)%和(21.80±3.36)%,其中2.5 ng/ml 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D3/28抗体珠组,且10.0 ng/ml TGF-β1诱导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2.5 ng/ml TGF-β1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体外扩增iTregs中CD69+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nTregs,PD-1+、Foxp3+和CD25+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nTreg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1:1、1:2、1:4、1:8和1:16Tregs/Teffs比例条件下,iTregs与Teffs混合培养后Teffs的增生能力明显低于nTregs与Teffs混合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Tregs注射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4周,永久耐受者占50%,而nTreg组小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3周,永久耐受者占17%,2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可诱导CD4+ CD25-T细胞生成iTregs并高表达Foxp3,体外扩增iTregs较nTregs具有更强的抑制淋巴细胞增生能力,从而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细胞学 调节性T细胞/药物作用 角膜移植/治疗 免疫耐受 动物模型 小鼠
下载PDF
非洛贝特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蕾 张明昌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降脂药非洛贝特(fenofibrate)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及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碱烧伤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非洛贝特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在裂隙灯下动态观察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 目的探讨降脂药非洛贝特(fenofibrate)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及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碱烧伤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非洛贝特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在裂隙灯下动态观察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免疫组化定性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o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及其相关性,RT-PCR基因水平下观察VEGF mRNA的表达。结果非洛贝特实验组可明显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两组新生血管面积在造模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值分别为3.148,7.959,2.987,3.799),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用药组VEGF与NF-κB表达量明显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VEGF在造模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灰度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值分别为6.2981,3.5358,4.0285),VEGF mRNA表达与蛋白水平一致。结论非洛贝特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降脂药,对角膜新生血管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贝特/药理学 新生血管/药物作用 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灵芝对鸡胚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上穆 程廷楷 李秀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9-31,F002,共4页
选用孵育24 h 的来亨鸡胚,注入灵芝液0.4 ml,继续孵育到第4~6天取眼球和卵黄囊做成石蜡切片,HE 和 HEA Ⅱ(苏木精-伊红-天青Ⅱ)染色。结果显示:灵芝液对鸡胚无致畸作用,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色素颗粒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灵芝 药理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药物作用 鸡胚
下载PDF
曲安奈德对体外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12
作者 庞利民 孙二丹 +1 位作者 张小猛 庞慧民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RPE-19)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终质量浓度为10、303、00 mg/L TA分别作用于ARPE-19细胞24 h和72 h后的吸光度A值...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RPE-19)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终质量浓度为10、303、00 mg/L TA分别作用于ARPE-19细胞24 h和72 h后的吸光度A值。结果不同药物浓度TA对ARPE-19增殖的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F0.05,3,16=3.24,P<0.05);此外,TA作用时间对ARPE-19增生的影响显著(F0.05,1,16=4.49,P<0.05);而且TA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之间相互影响,对ARPE-1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F0.05,1,16=4.49,P<0.05)。结论TA能够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MTT/方法 曲安奈德/药效学
下载PDF
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特征和治疗回顾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艳红 王婷 +1 位作者 史伟云 李素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6-250,共5页
背景 近年来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日益增多.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困难,常与原发病混淆,容易误诊,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视力,总结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规范治疗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 探讨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特征及治疗转... 背景 近年来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日益增多.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困难,常与原发病混淆,容易误诊,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视力,总结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规范治疗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 探讨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省眼科医院的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31例36眼,详细记录其既往眼病史、用药史、用药持续时间及给药途径,检查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患眼睑板腺情况、角膜病变的位置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治疗均首先停用原有药物,给予促进角膜修复药物及少量抗炎药物的方案,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者行热敷及睑板腺按摩,S Ⅰ t<5 mm/5 min和BUT<5s者行泪小点栓塞治疗.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患眼BCVA的差异行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3个时间点患眼的BUT和SⅠt结果的差异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患眼角膜修复天数与SⅠt的关系行Pearson积矩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导致角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为不合理用药,其中抗病毒药物不合理应用者23例,抗生素药物16例,糖皮质激素药物10例,抗过敏药物1例,降眼压药物1例.不合理给药途径包括局部频繁点眼25例及连续球结膜下注射6例.患眼治疗后1个月的BCVA为0.69 ±0.28,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3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2,P<0.01).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弥漫性细点状粗糙,严重者合并角膜上皮缺损,甚至角膜溃疡,角膜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局部出现后弹力层皱褶,部分可见角膜丝状物附着,病变区主要位于角膜中央及下方.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治疗主要是停用原有药物,给予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及抗炎治疗,同时治疗干眼症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表问题.治疗周期为1~8周,角膜修复期间与SⅠt结果呈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局部用药导致的角膜病变会影响角膜全层,临床医师应了解药物导致的眼部损害.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临床特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角膜病变 化学诱导 角膜上皮 病变 角膜内皮 病变 眼表 疾病 视力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对糖尿病小鼠角膜缘干细胞活化的促进作用和角膜上皮愈合的加速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亚慧 陈鹏 +2 位作者 张真真 冯璐 周庆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3-431,共9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IL)-6既介导炎症反应过程又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及其在糖尿病角膜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值得探讨。目的探讨IL-6在正常和糖尿病小鼠角膜缘干细胞活化和角膜上皮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正常6... 背景白细胞介素(IL)-6既介导炎症反应过程又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及其在糖尿病角膜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值得探讨。目的探讨IL-6在正常和糖尿病小鼠角膜缘干细胞活化和角膜上皮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正常6~8周龄C57BL/6小鼠5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鼠32只和糖尿病模型鼠20只,采用50 mg/kg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内注射5 d的方法诱导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均行角膜上皮刮除术,然后分别于刮除后即刻和48 h结膜下注射IL-6或等容量PBS,采用荧光素染色法评价随时间延长的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体外培养小鼠角膜上皮干/祖细胞(TKE2细胞系),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估不同质量浓度IL-6处理后细胞克隆率(CFE),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和小鼠再生上皮中干细胞标志物ΔNP63、Ki67的表达以及关键转录因子STAT3磷酸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小鼠角膜再生上皮中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显示,正常对照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PBS注射组与IL-6注射组注射后24、48和72 h残留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占原始缺损面积的百分比随角膜上皮损伤后时间延长均明显缩小,同时间点IL-6注射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均明显小于PBS注射组,组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F分组=19.982,P〈0.01;F时间=589.350,P〈0.01;糖尿病组:F分组=25.411,P〈0.01;F时间=334.807,P〈0.01)。空白对照组及10、20、50、100 ng/ml IL-6处理组CFE分别为(13.23±1.12)%、(15.87±1.30)%、(21.69±1.62)%、(25.33±1.28)%和(18.67±1.54)%,随着IL-6质量浓度的增加CFE逐渐增加,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47,P〈0.01)。50 ng/ml IL-6处理5、10、15、30和60 min细胞中ΔNP63、Ki67和p-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各时间点细胞中ΔNP63、Ki67和p-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刮除后24 h的再生上皮中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21和1.00±0.16,糖尿病组小鼠角膜再生上皮中IL-6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小鼠下降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3),糖尿病小鼠角膜上皮刮除后48 h的再生上皮中IL-6蛋白质量浓度为(257±12)ng/μ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的(323±17)ng/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P〈0.01)。结论IL-6能够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促进正常和糖尿病小鼠角膜缘干细胞的活化和增生,进而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而封闭内源性IL-6则会延迟小鼠角膜上皮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角膜损伤 细胞增生/药物作用 STAT3转录因子/代谢 损伤修复/药物作用 糖尿病 角膜上皮干细胞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样细胞定向诱导效率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殷秋菊 吴一湘 +3 位作者 于莉 刘勋 杨春波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4-780,共7页
背景 来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近年研究热点,但RPE体外分化诱导效率低下、成本高等一直是难以克服的障碍.研究表明,姜黄素(curcumin)可促进人胚胎干... 背景 来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近年研究热点,但RPE体外分化诱导效率低下、成本高等一直是难以克服的障碍.研究表明,姜黄素(curcumin)可促进人胚胎干细胞(ESCs)的定向诱导分化,但其对人ESCs向RPE样细胞的定向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ESCs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过程,探讨curcumin对人ESCs向RPE细胞定向诱导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人ESCs株进行体外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ESCs传代至基质膜(Matrigel)包被的6孔板中,以mTeSRTM1培养基培养至过渡融合状态后更换为含质量分数87% KnockOutTM DMEM、质量分数10%血清替代物(SR)、质量分数1%非必需氨基酸和质量分数1%谷氨酰胺及青链霉素双抗的分化诱导体系,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L的curcumin处理24 h,对照组培养基中未加入curcumin.分别于诱导培养3周及5周时提取细胞RNA及蛋白,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诱导RPE(iRPE)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RPE相关标志物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ESCs、iRPE细胞及人RPE细胞中相关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吞噬实验检测iRPE细胞的吞噬功能. 结果 Curcumin组诱导后3周时即可见iRPE细胞色素化,随着时间延长色素化程度更高,而对照组细胞在诱导后5周时开始出现细胞色素化.RT-PCR结果显示,curcumin诱导后3周及5周,curcumin组iRPE细胞中ESCs标志物NANOG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86,P=0.022;t=34.186,P=0.004),而RPE标志物Pax6、RX、CRALBP及RPE65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RALBP、RPE65和MITF蛋白在iRPE细胞中表达,表达强度与人RPE细胞相近,而人ESCs不表达上述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RPE细胞中Pax6、MITF和ZO-1蛋白表达阳性,分别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可见curcumin组得到的细胞为iRPE细胞,纯化效率达到100%,体外细胞吞噬实验显示,iRPE细胞的细胞质内呈现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接近阳性对照组,而阴性对照组iRPE细胞中未见到聚苯乙烯荧光微球.诱导培养后第3周和第5周时,curcumin组细胞中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因子Lef1、MYC和TCF7,Wnt受体FZD3及Wnt配体Wnt2B和Wnt7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Curcumin能提高人ESCs向RPE样细胞的定向诱导效率,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促进iRPE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胚样小体/药物作用 干细胞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基因表达/药物作用 眼色素上皮 Wnt蛋白/代谢
下载PDF
无动物源性成分培养体系快速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秋慧 王菁 +4 位作者 田蓉 王肖 曹迪 卢晶 罗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4-488,共5页
背景 随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视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研究的开展,需要优化无动物源性成分(xeno-free)培养体系快速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RPE细胞分化以满足日渐增长的科研及临床需要. 目的 建... 背景 随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视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研究的开展,需要优化无动物源性成分(xeno-free)培养体系快速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RPE细胞分化以满足日渐增长的科研及临床需要. 目的 建立xeno-free培养体系,优化快速诱导hESCs向RPE细胞分化的方法. 方法 将hESCs克隆团接种至Vitronectin XFTM,在培养液中加入50 ng/ml noggin、10 ng/ml DKK-1以及1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培养2d,第2~4天将培养液中noggin质量浓度减至10 ng/ml,并加入5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第4~6天移除培养液中的noggin和bFGF,第8~14天培养液中加入1 μmol/L CHIR9902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ESCs在分化为RPE细胞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的表达以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RPE细胞特异性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变化量.结果 分化培养第14天,部分细胞呈多角形并呈现铺路石样排列,且细胞内可见色素颗粒;培养第35天,诱导分化的细胞内表达RPE细胞特异性抗原Mitf及RPE65;培养至第60天,细胞内富含黑色素颗粒且呈规则六边形.与诱导分化前比较,诱导分化第7天和第14天hES-RPE细胞中Mitf mRNA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3.43±2.77)倍和(8.91±2.83)倍,而RPE65 mRNA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14.60±3.94)倍和(87.16±9.32)倍,分化第7天和第14天细胞中的Mitf mRNA和RPE65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分化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ESCs可在含尼克酰胺、DKK-1、noggin、IGF-1和CHIR99021的xeno-free优化培养体系中快速分化为RPE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培养技术/方法 细胞分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 培养液/药物作用 细胞株 无动物源性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妍茜 周娟 +3 位作者 陈映 王敏 陈颖 康刚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56-2160,共5页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SCT)和羊膜移植术(AMT)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7-01/2020-01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77例187眼翼状胬肉连续病例按随机区组设计原则分为A组(59例64眼)、B...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SCT)和羊膜移植术(AMT)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7-01/2020-01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77例187眼翼状胬肉连续病例按随机区组设计原则分为A组(59例64眼)、B组(59例60眼)、C组(59例63眼)三组,三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A组联合LSCT、B组联合AMT、C组联合LSCT和AMT,术后均随访12mo;比较三组视力、角膜上皮修复及新生血管情况,并统计术后复发率、眼部症状、并发症及植片成活情况。结果:三组术后6、12mo时的视力及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时间均无差异(P>0.05),术后1mo时C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值显著低于A组、B组(均P<0.05);三组患者角膜透明或有轻度薄翳,但均未见新生血管生长;三组均未见真性翼状胬肉复发现象,术后6、12mo时A组、C组结膜纤维增生分级与B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三组SchirmerⅠ试验滤纸湿长的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均无差异(P>0.05),但C组术后1mo泪膜破裂时间(BUT)显著高于A组、B组(均P<0.05);三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结膜水肿,拆线后2wk内均消失,三组植片均成活,羊膜存活,未见发生排斥、溶解反应。结论:LSCT、AMT、LSCT联合AMT治疗翼状胬肉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LSCT联合AMT治疗术后短期角膜上皮修复相对更佳,结膜纤维增生及干眼症状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羊膜移植术 疗效 角膜上皮 角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角膜绷带镜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炳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巨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48例巨大翼状胬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巨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应用... 目的分析巨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48例巨大翼状胬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巨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而对照组则应用金霉素眼膏进行术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 d水肿发生率和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胬肉复发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结论在巨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眼部舒适度,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胬肉 角膜上皮 角膜绷带镜 结膜移植 临床效果 恢复速度
下载PDF
兔角膜上皮的CFTR分泌通路与细胞内钙信号释放的关联研究
19
作者 林丽勉 罗依凌 周世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8-1002,共5页
摘要背景 研究表明角膜上皮中的囊性纤维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是重要的阴离子和水分泌通道,CFTR激动剂可促进泪液分泌,对干眼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曾有研究认为CFTR通路是cAMP-PKA依赖通路而没有钙信号参与。然而,升高cAMP并... 摘要背景 研究表明角膜上皮中的囊性纤维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是重要的阴离子和水分泌通道,CFTR激动剂可促进泪液分泌,对干眼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曾有研究认为CFTR通路是cAMP-PKA依赖通路而没有钙信号参与。然而,升高cAMP并不能促进角膜上皮CFTR通路的分泌,钙信号在角膜上皮CFTR分泌通道中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从生理学角度探讨CFTR在兔角膜上皮分泌功能的实现与钙信号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配法将1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各8只。动物全身麻醉下取双眼角膜,然后处死。角膜上皮面朝向正向电流方向置于尤氏小室,奇数组兔右眼角膜仅给予单纯ATP刺激(ATP刺激组),左眼角膜用CFTR特异性抑制剂CFTRinh-172预处理后给予ATP刺激(CFTRinh-172预处理组);偶数组兔右眼角膜用于原代角膜上皮细胞培养并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单个细胞胞质内钙离子荧光强度测定,左眼角膜组织用细胞内钙离子螯合剂BMPTA/AM预处理后给予ATP刺激(BMPTA/AM预处理组),采用短路电流装置记录各组兔角膜上皮的短路电流变化。 结果 ATP刺激组、CFTRinh-172预处理组和BMPTA/AM预处理组角膜上皮电流值分别为(5.73±1.36)、(1.30±0.95)和(2.47±0.55)μA/cm2,CFTRinh-172预处理组和BMPTA/AM预处理组角膜上皮电流值均低于单纯ATP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01、5.508,均P〈0.001)。单细胞的细胞内钙离子检测发现,ATP刺激后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迅速升高至ATP刺激前的3.25倍。 结论 ATP可引起兔角膜上皮细胞分泌增加,CFTRinh-172抑制整个CFTR通路中ATP促发的角膜短路电流,而BMPTA/AM消除了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提示兔角膜上皮细胞分泌的CFTR通道功能的实现与细胞内钙信号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纤维跨膜电导调节因子/代谢 角膜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ATP 细胞培养 短路电流钙信号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syndeca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静波 惠延年 +1 位作者 韩泉洪 张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syndecan-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细胞syndecan-1mRNA、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定性、定量观察不同...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syndecan-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细胞syndecan-1mRNA、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定性、定量观察不同刺激因子作用下syndecan-1的表达变化,包括:7、35ng/m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24h,1、6μg/ml脂多糖(LPS)刺激11h,7ng/mlTNF-α刺激不同时间(0~24h,每2h为1个时间点,共13个时间点),30%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细胞)上清液刺激3、14、43h;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通路特异性阻断剂PD098059预处理2h后对30%THP-1细胞上清液作用的调节;30%THP-1细胞上清液刺激细胞3h后0.25%胰酶作用5min,噻唑蓝法检测细胞贴壁情况。结果在正常RPE细胞中可检测到syndecan-1mRNA和蛋白的表达;未受刺激的RPE细胞细胞膜、细胞浆及核仁呈强的黄绿色荧光,细胞核呈浅绿色荧光;随TNF-α、LPS浓度及时间增加,荧光强度呈减弱趋势(P<0.01);30%THP-1细胞上清液刺激后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01)。50μmol/LPD098059预处理2h后可部分阻断30%THP-1细胞上清液的下调作用。与对照组相比,THP-1细胞上清液作用3h后贴壁细胞数下降(P<0.05)。结论TNF-α和LPS可下调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syndecan-1的表达;30%THP-1细胞上清液可下调RPE细胞syndecan-1的表达、促使细胞脱壁,且该作用至少通过了ERK1/2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眼/药物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 脂多糖类/分析 蛋白激酶类/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