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树脂与氰酸酯共聚反应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包建文 唐邦铭 陈祥宝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研究了催化剂对环氧树脂与氰酸酯树脂的共聚固化反应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索氰酸酯/环氧固化的反应历程.研究表明,催化剂能明显地促进其固化反应,降低固化温度,缩短固化时间;氰酸酯与环氧共聚反应历程是首先氰酸酯三聚反应生成三... 研究了催化剂对环氧树脂与氰酸酯树脂的共聚固化反应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索氰酸酯/环氧固化的反应历程.研究表明,催化剂能明显地促进其固化反应,降低固化温度,缩短固化时间;氰酸酯与环氧共聚反应历程是首先氰酸酯三聚反应生成三嗪环结构,然后三嗪环开环与环氧共聚反应,最后是未能参与共聚反应的环氧官能团在唑啉结构和三嗪环的催化下发生聚醚化反应;在氰酸酯官能团欠量的条件下,固化树脂中主要是唑啉和聚醚结构,而三嗪环结构的含量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改性 共聚物 氰酸酯树脂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双酚A型二氰酸酯及其环氧改性体系的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任鹏刚 梁国正 张增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2,37,共7页
采用两种不同环氧树脂与双酚A型二氰酸酯树脂(BADCy)进行共聚改性,应用DSC,FTIR对BADCy及其环氧改性体系的反应机理及产物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BADCy在固化过程中仅发生自聚反应并生成三嗪环。环氧改性氰酸酯体系在低温下(<180℃... 采用两种不同环氧树脂与双酚A型二氰酸酯树脂(BADCy)进行共聚改性,应用DSC,FTIR对BADCy及其环氧改性体系的反应机理及产物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BADCy在固化过程中仅发生自聚反应并生成三嗪环。环氧改性氰酸酯体系在低温下(<180℃)主要发生氰酸酯自聚、噁唑啉酮的生成及少量环氧醚化反应,而在高温下(>200℃)主要发生噁唑啉酮结构的转变及环氧基的插入反应,并最终生成噁唑烷酮,固化体系中同时含有三嗪环、异氰尿酸酯、噁唑啉酮及噁唑烷酮环基团,各基团含量主要由改性体系中环氧基团的含量及固化温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环氧树脂 共聚反应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环氧树脂与氰酸酯共固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平 程子霞 +2 位作者 雷清泉 郭昕昕 王清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2-475,共4页
应用DSC、FT IR对乙酰丙酮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促进的环氧树酯与氰酸酯共固化反应行为、历程以及固化物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 .结果表明 ,促进剂能够明显的降低固化反应温度 ,缩短固化反应时间 .反应历程首先是氰酸酯发生自聚反应形... 应用DSC、FT IR对乙酰丙酮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促进的环氧树酯与氰酸酯共固化反应行为、历程以及固化物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 .结果表明 ,促进剂能够明显的降低固化反应温度 ,缩短固化反应时间 .反应历程首先是氰酸酯发生自聚反应形成二聚体或三聚体 (三嗪环 ) ,然后二聚体可进一步共聚形成三嗪环 ,此过程伴随着环氧基的聚醚反应 ,最后是三嗪环与剩余的环氧基反应形成唑烷酮 .在氰酸酯欠量的条件下 ,固化树脂中主要是唑烷酮和聚醚结构 ,三嗪环结构很少 ;在氰酸脂适量或过量条件下 ,固化树脂主要是三嗪环和唑烷酮结构 ,聚醚结构很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 环氧树脂 改性 共固化反应
下载PDF
酚醛型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共聚物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欧秋仁 嵇培军 +2 位作者 周勇 赵亮 曹辉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酚醛型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出树脂的表观活化能,其计算值为60.81kJ/mol,用Crane定理求得反应级数为0.8846。用外推法求得树脂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为...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酚醛型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出树脂的表观活化能,其计算值为60.81kJ/mol,用Crane定理求得反应级数为0.8846。用外推法求得树脂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为120.00℃,峰顶固化温度为176.67℃,终止固化温度为226.67℃。由树脂的DSC和流变分析得到了合理的固化工艺,玻璃纤维织物/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酚醛型环氧树脂 固化反应动力学 流变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直接制备聚碳酸酯 被引量:5
5
作者 肖林飞 李福伟 夏春谷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6-715,共10页
综述了近几年来发展的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直接催化合成聚碳酸酯的各类催化剂,并详细讨论了其催化反应机理。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来合成聚碳酸酯,对于高分子合成化学、碳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聚碳酸酯... 综述了近几年来发展的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直接催化合成聚碳酸酯的各类催化剂,并详细讨论了其催化反应机理。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来合成聚碳酸酯,对于高分子合成化学、碳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聚碳酸酯生产的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环氧化合物 交替共聚 聚碳酸酯 催化剂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环氧树脂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琳 戴光宇 +1 位作者 李文峰 王翀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31,共3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确定了氰酸酯树脂(CE)/环氧树脂(EP)体系的共固化反应机理,研究了非催化条件下EP含量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并且研究了不同配比的CE/EP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EP含量的增加,产物中恶唑烷酮含量增加,...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确定了氰酸酯树脂(CE)/环氧树脂(EP)体系的共固化反应机理,研究了非催化条件下EP含量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并且研究了不同配比的CE/EP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EP含量的增加,产物中恶唑烷酮含量增加,相应浇注体的冲击性能有明显提高,但弯曲性能略有下降;凝胶点测试表明,EP可以有效促进CE的固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环氧树脂 反应机理 结构与性能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雄芳 杨光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43,共6页
综述了采用环氧树脂(EP)增韧改性氰酸酯(CE)树脂的共聚反应机理、固化产物的性能和复合材料的性能。CE在水分或残留的酚及金属离子等作用下自聚生成三嗪环,接着与EP反应生成口恶唑烷酮。CE改性后树脂的韧性和弯曲强度提高,而玻璃化温度... 综述了采用环氧树脂(EP)增韧改性氰酸酯(CE)树脂的共聚反应机理、固化产物的性能和复合材料的性能。CE在水分或残留的酚及金属离子等作用下自聚生成三嗪环,接着与EP反应生成口恶唑烷酮。CE改性后树脂的韧性和弯曲强度提高,而玻璃化温度和耐热性下降很少,且固化产物耐湿热性能和介电性能基本维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氰酸酯树脂 反应机理 复合材料 改性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氰酸脂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宏福 刘润山 +1 位作者 张雪平 刘景民 《绝缘材料》 CAS 2008年第3期21-25,29,共6页
综述了环氧树脂改性氰酸脂的反应机理及反应条件特别是催化剂和物料比对反应的影响。讨论了改性树脂的耐湿热老化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简述了环氧树脂改性氰酸脂树脂在现代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氰酸脂 环氧树脂 高性能树脂 反应机理 应用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与环氧树脂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延风 张学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3-184,188,共3页
借助DSC、FTIR和凝胶实验研究了氰酸酯树脂与环氧树脂的共聚反应。并对共聚树脂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耐热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体系中环氧树脂的添加量适当,共聚树脂的耐热性和介电性能下降不多,却能够显著地提高共聚树脂的力... 借助DSC、FTIR和凝胶实验研究了氰酸酯树脂与环氧树脂的共聚反应。并对共聚树脂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耐热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体系中环氧树脂的添加量适当,共聚树脂的耐热性和介电性能下降不多,却能够显著地提高共聚树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环氧树脂 共聚反应 力学性能 耐热性 介电性能
下载PDF
氰酸酯-环氧共聚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宝春 贾德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7,共5页
氰酸酯 -环氧的共聚反应机理直接决定共混物的结构,其反应机理受到许多因素如共混物的组成、催化剂体系、温度、环氧树脂和氰酸酯的种类等等的影响。所以其研究对于调控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17篇文献的基础上对氰酸酯
关键词 氰酸酯 环氧树脂 共聚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固化反应的研究概况
11
作者 马立群 黄伟 +1 位作者 曲春艳 刘洪成 《化工时刊》 CAS 2013年第3期37-41,共5页
综述了目前氰酸酯树脂主要采用的几种固化反应类型以及反应机理,并简要指出了氰酸酯树脂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氰酸酯 固化反应 催化剂 反应机理
下载PDF
乙烯和1-辛烯聚合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志康 毛远洪 +3 位作者 蒋文军 梁胜彪 张玉良 朱红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9-701,共23页
乙烯和1-辛烯聚合产生的聚乙烯树脂塑性体和弹性体,均是高端聚烯烃产品,应用性能优异.乙烯和1-辛烯高温溶液法生产聚乙烯弹性体技术在国外已经实现工业化,而国内近年来急需开发这类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其中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和聚合反应... 乙烯和1-辛烯聚合产生的聚乙烯树脂塑性体和弹性体,均是高端聚烯烃产品,应用性能优异.乙烯和1-辛烯高温溶液法生产聚乙烯弹性体技术在国外已经实现工业化,而国内近年来急需开发这类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其中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和聚合反应条件的控制.本文对近30年来的乙烯和1-辛烯聚合催化体系,包含催化剂、助催化剂、溶剂、反应条件、聚合物物性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文中以催化剂体系的发展为主线,探讨催化剂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体系中多种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浓度、助催化剂等对反应活性的调控,讨论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乙烯 1-辛烯 共聚合 反应机理 结构调控
下载PDF
Rh(Ⅲ)催化的N-甲氧基苯甲酰胺系列物选择性C-H氰基化反应(英文)
13
作者 张斯维 周杰 +3 位作者 施晶晶 王旻 徐华强 易伟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75-1182,共8页
采用了最近热门的Rh(III)催化C-H键活化方法,以N-甲氧基苯甲酰胺系列物为反应底物,N-氰基-N-苯基对甲苯磺酰胺(NCTS)为氰基化试剂,高效合成了含氰基官能团产物.结果表明,该反应在碳酸银存在下,使用二氧六环作为反应溶剂,于80°C反应... 采用了最近热门的Rh(III)催化C-H键活化方法,以N-甲氧基苯甲酰胺系列物为反应底物,N-氰基-N-苯基对甲苯磺酰胺(NCTS)为氰基化试剂,高效合成了含氰基官能团产物.结果表明,该反应在碳酸银存在下,使用二氧六环作为反应溶剂,于80°C反应8 h生成的邻位氰基取代的N-甲氧基苯甲酰胺的产率较高.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反应具有好的区域选择性和底物/官能团适应性.一系列机理实验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能采用了一个内部的亲电取代机制及使用了C-H键切割步骤作为关键限速步骤.考虑到该反应产物包含有价值的结构单元-N-甲氧基甲酰胺和氰基取代基,因而有望用于现代有机合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Ⅲ)催化剂 C-H键氰基化 N-甲氧基苯甲酰胺系列物 N-氰基-N-苯基对甲苯磺酰胺 反应机制
下载PDF
Al2O3/环氧树脂-氰酸酯复合材料反应动力学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宇飞 李治国 +2 位作者 刘宇龙 滕成君 崔巍巍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9-757,共9页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和双酚A型氰酸酯(BCE)为原料,研究E51改性BCE共固化反应机制。同时,以E51-BCE为基体树脂,溶胶-凝胶法(Sol-Gel)自制Al2O3为增强体,制备Al2O3改性E51-BCE (Al2O3/E51-BCE)复合材料。通过非等温DSC确定了E51-BCE体...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和双酚A型氰酸酯(BCE)为原料,研究E51改性BCE共固化反应机制。同时,以E51-BCE为基体树脂,溶胶-凝胶法(Sol-Gel)自制Al2O3为增强体,制备Al2O3改性E51-BCE (Al2O3/E51-BCE)复合材料。通过非等温DSC确定了E51-BCE体系的固化工艺及固化反应动力学,并根据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6.13 kJ/mol和69.46 kJ/mol。利用红外光谱跟踪固化体系在起始固化温度为160℃、 180℃时的反应历程,结果表明:起始固化温度在160℃时,以E51与BCE直接反应为主;起始固化温度在180℃时, BCE反应活性提高,以BCE自聚反应为主,生成三嗪环的速率加快,少量的BCE直接与E51反应生成恶唑啉结构。对Sol-Gel法自制Al2O3进行FTIR和TEM表征,结果表明:Al2O3为短纤维状的晶体,表面含有少量羟基。SEM结果显示:Al2O3为分散相,与基体间界面模糊, Al2O3/E51-BCE复合材料的脆断面裂纹不规则,为典型的韧性断裂;当Al2O3掺杂量为3wt%时, Al2O3在基体中分散均匀, Al2O3/E51-BCE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24.2 kJ/m2和2.54 GPa,比基体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53.65%和22.12%,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 环氧树脂 反应机制 反应动力学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β-二酮亚胺钛化合物催化乙烯和环戊二烯共聚合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永霞 段雪梅 +2 位作者 王钦 李悦生 刘靖尧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85-2091,共7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β-二酮亚胺钛化合物[PhNC(CH3)CHC(CF3)O]2TiCl2催化乙烯(E)和环戊二烯(CPD)共聚合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乙烯和CPD的共聚反应中,CPD插入反应可以通过1,2插入和2,1插入两种路径进行,1,2...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β-二酮亚胺钛化合物[PhNC(CH3)CHC(CF3)O]2TiCl2催化乙烯(E)和环戊二烯(CPD)共聚合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乙烯和CPD的共聚反应中,CPD插入反应可以通过1,2插入和2,1插入两种路径进行,1,2插入能垒略低于2,1插入,因此我们预测两种路径应都可以在实验中发生且1,2插入占优.同时,对共聚合过程的研究表明,乙烯插入聚合物链的反应相对环戊二烯具有较低的活化能,更容易发生,共聚合产物中应含有较多的乙烯片段.环戊二烯在聚合物链和金属中心相连为乙烯片段时有一定的几率发生,而在聚合物链和金属中心相连为环戊二烯片段时很难发生,因此环戊二烯的插入反应不能连续发生,共聚合产物的聚合物链中没有连续的CPD片段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金属催化剂 共聚合反应 乙烯 环戊二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